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高中語文詩歌鑒賞誰有啊?

回答
語文迷問答

2016-08-09

1、湖北省武漢市第三十九中學2014-201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中考試語文試卷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8分)

更漏子

溫庭筠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眉翠薄,鬢云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1)詩歌上片選用了哪些具體意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4分)

(2)賞析詩句“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的妙處。(4分)

【答案解析】

(1)玉爐、紅蠟淚照得秋思,眉翠薄、鬢云殘、衾枕寒寫女主人公輾轉難眠情狀,寫出了女主人公的孤獨寂寞。

(2)“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從聽覺寫“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聽了一夜的雨聲,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見離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葉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葉葉”“聲聲”的疊用,把“長”“苦”從聲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疊字的方式將聲音拉長,從而實現雨聲由夜至曉的綿延,一個“空”字,不僅寫出了臺階的無聲,也說明了女主人公內心的空虛和寂寞。

2、江蘇省南京市2014-2015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學情調研測試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的唐詩,回答問題。

長洲懷古

劉滄

野燒原空盡荻灰,吳王此地有樓臺。

千年事往人何在,半夜月明潮自來。

白鳥影從江樹沒,清猿聲入楚云哀。

停車日晚薦蘋藻,風靜寒塘花正開。

[注]薦蘋藻:用蘋藻喂馬。

(1)“千年事往人何在”在詩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

(2)簡要賞析“風靜寒塘花正開”的表達效果。(3分)

答:

【答案解析】

(1)點題,表達物是人非之感,承接上文述古,引發后文凄涼景物的描寫。(3分。答到三點即可)

(2)①以自然的生機活力反襯歷古跡荒涼,表達傷古之情。②以景作結,回味無窮。(3分。一點2分,兩點3分)

3、福建省泉州市惠安三中2014-201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這兩首宋詞,回答問題。(6分)

采桑子 (宋)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

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

玉樓春 (宋)吳文英

紅闌干獨倚天涯客,心影暗凋風葉寂。千山秋入雨中青,一雁暮隨云去急。

霜花強弄春顏色,相吊年光澆大白。海煙沈處倒殘霞,一杼鮫綃和淚織。

[注]①周必大在《二老堂詩話》中說朱敦儒“靖康離亂,避地自江西走二廣”。② 吳文英一生未第,以布衣游幕終身。本詞是寫給詞友吳見山的唱酬相和之作。③大白:酒名。

(1)兩首宋詞的傳情達意都借助了“雁”這一意象。兩詞都以大雁自比,都借 的大雁,言自身 的情感,寄喻形象得體。(2分)(請用概括性詞語回答。)

(2)兩首詩詞中都有一“淚”字,但抒發的情感并不相同,請簡要說明。(4分)

【答案解析】

(1)借離群孤單的大雁;(1分)言自身孤獨漂泊的情感。(1分)(意思對即可。)

(2)(朱詞之淚是憂時傷世之淚,)表現了詩人因中原淪陷(1分)被迫漂泊江南的離愁別恨與擔憂時局的愛國情懷;(1分)(吳詞之淚是感懷身世之淚,)表現了詩人因仕途無望(1分)而羈旅天涯、漂泊無定的孤苦惆悵和對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意思對即可。)

【參考鑒賞】

這是一首寓家國之痛于自然景物之中的山水詞。

靖康亂起,驚破清歌,以“山水郎”自居的詞人朱敦儒,名士風流的生活也告結束。他跋山涉水,輾轉流徙,避亂南國。一路上但見烽煙彌漫,百姓流離失所。殘酷的現實,激起了他的愛國熱情,寫下了許多詞篇,描繪出祖國山水風景之美,寄托著無限的國破家亡之痛。周必大《二老堂詩話》說:“靖康離亂,避地自江西走二廣。”船沿江北上,在旅途中,他用淚水寫下了這首語言明白如畫,卻寓意極深的小詞。

起首二句敘事即景自寓身世經歷。乘一葉扁舟,到江南去避難作客,仰望那長空中失群的旅雁和孤零飄蕩的浮云,不禁深感自己的境遇正復相類。兩句融敘事、寫景、抒情為一體,亦賦亦比亦興,起得渾括自然。“萬里煙塵,回首中原淚滿巾”,兩句寫回首北望所見所感。中原失守,國士同悲。這兩句直抒情懷,無雕飾,取景闊大,聲情悲壯。

過片“碧山對晚汀洲冷,楓葉蘆根”兩句,收回眼前現境。薄暮時分,泊舟磯畔,但見江中的碧山正為暮靄所籠置,磯邊的汀洲,蘆根殘存,楓葉飄零,滿眼蕭瑟冷落的景象。這里寫磯邊秋暮景色,帶有濃厚的凄清黯淡色彩,這是詞人國家殘破、顛沛流離中的情緒的反映。“日落波平,愁損辭鄉去國人”,兩句總收,點明自己“辭鄉去國”以來的心情。日落時分,往往是增加羈旅者鄉愁的時刻,對于作者這樣一位倉皇避難的旅人來說,他的寂寞感、凄涼感不用說是更為強烈了。漸趨平緩的江波,這里恰恰反托出了詞人不平靜的心情。

這首詞上片著重抒情,而情中帶景;下片側重寫景,而景中含情。全篇清婉而又沉郁,有慷慨悲歌之新境界。

朱敦儒在靖康之難以后,輾轉道途,不僅在“月涌大江流”的長江之上,領略了秀麗的江南美景;而且在鷓鴣聲聲的榕蔭下,欣賞過濃郁的嶺南風光……眼前的佳景,往往使他聯想到鐵蹄下的中原河山,苦難中的父老百姓,不禁滴下憂時之淚,發出了與愛國志士相同的感喟。

【參考鑒賞】

“闌干”兩句,寫出詞人的心情。此言自己是一個四處飄泊的天涯孤客,如今獨倚在欄干旁,面對著深秋中的凄風凋葉,那么心中的陰影就會顯得更加濃厚,寂寞之情也會顯得更深。此即情與景合也。所謂“離人心上秋”,秋景增愁情矣。“千山”兩句,景中顯情。綿綿群山在秋雨淅瀝之中泛出了青光,此是指雨中山上的常青樹林;而在天空中詞人(天涯客)卻見到,有一只離群的孤雁在暮色蒼茫中隨著迅飛的流云在拼力地掙扎著奮飛。這既是寫實景,也是詞人(天涯客)對所處的惡劣環境與自身的悲苦命運的一種寫照。上片借景寄情。

“霜花”兩句,嘆時光迅逝。“霜花”,指秋菊,黃巢《詠菊》詩中即有“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披黃金甲。”此處是說:秋終冬近之時,百花凋零,惟有那秋菊逞強,一枝傲霜,顯示出了春天般的繽紛色彩。然韶華易逝,我們(指詞人與吳見山)也已臨近了暮年,但卻猶各自為了生計而奔波在名利場中。因此讓我們且為這已經消逝的美好年華而舉杯憑吊,浮一大白吧。“海煙”兩句,寫景寄情。此言暮天夕陽返照天空,顯出來半截美麗的彩虹(南人俗名為“沖”)。詞人見之更把它聯想成是:大海中的鮫人用淚水一梭梭編織而成的七彩鮫綃化成的景象。此既是寫景,也有一種“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感嘆在。下片也是托物寄情。

4、江蘇南京市、鹽城市2015屆高三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這首詞,然后回答問題。(10分)

踏莎行

呂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絕。惱人風味阿誰知?請君問取南樓月。

記得去年,探梅時節。老來舊事無人說。為誰醉倒為誰醒?到今猶恨輕離別。

(1)上片中的“不似”二字,具體含義是什么?〔2分)

(2)詞中寫到了哪些“惱人風味”?〔4分)

(3)上下片都寫到“梅”,寫法有何不同?各有什么作用?(4分)

【答案解析】

(1)雪花不似梅花飄香,梅花不似雪花飛舞。(2分)

(2)離別經年不得相見的悵恨,心中苦悶無人傾吐的孤寂。(4分)

(3)上片實寫雪中月下之梅,以清冷之景襯托憂傷之情;下片虛寫去年探梅往事,今昔對照,引出下文的感傷。(4分)

5、四川省眉山市2015屆高三第一次診斷性考試試題

閱讀下面的清詩,回答問題。(8分)

村 飲

黎簡①

村飲家家醵②酒錢,竹枝籬外野棠邊。

谷絲久倍尋常價,父老休談少壯年。

細雨人歸芳草晚,東風牛藉落花眠。

秧苗已長桑芽短,忙甚春分寒食天。

【注】①黎簡:清代乾嘉年間嶺南著名詩人,親歷廣東連續三年大旱,后又連降大雨,禾稻毀壞嚴重,物價飛漲。②醵(jù):湊錢喝酒。

(1)詩歌第三聯選取了哪些典型意象,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4分)

(2)這首詩蘊含了豐富的情感,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4分)

【答案解析】

(1)答案示例1:這兩聯選取了細雨、芳草、東風、老牛、野花等典型意象(2分),描繪出了一幅蒙蒙細雨中,農人晚歸,牛枕花眠的寧靜秀麗的暮春鄉野圖。(2分)

答案示例2:這兩聯選取了蒙蒙的細雨,萋萋的芳草,習習的東風,隨風而落的野花,枕著落花而眠的老牛等春天鄉野的典型意象,(3分,只例出了意象,沒有概括其特點給2分)描繪了一幅鄉野暮春的寧靜秀麗的畫面。(1分)

(共4分,本題考查對景物形象(意境)的把握。對意境的概括要有“景物描寫+形容詞”。注意題干要求中有典型意象和描寫的畫面,注意綜合兩個答案示例的給分點綜合評分。)

(2)答案示例:這首詩一方面表達了農人們對物價飛漲現實的不滿,還表達了對鄉野春天充滿了生機景象喜愛之情,也折射出村民們的閑適和對即將到來的忙碌耕作可能帶來的好收成的希望(期盼)之情。(4分,每個要點各1分)

6、陜西省西安市第一中學2014-201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古代詩歌鑒賞(5分)

南 浦 王安石

南浦東風二月時,物華撩我有新詩。

含風鴨綠粼粼起,弄日鵝黃裊裊垂。

注: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畫棟朝飛南浦云”(《滕王閣序》)中的南浦。

11、“鴨綠”“鵝黃”分別指什么?請作具體說明。 (2分)

12、第二句“物華撩我有新詩”中的“撩”字用得好,請作簡要賞析。(3分)

【答案解析】

11、因風粼粼而起的是“鴨綠”色的“水光”;柔和的陽光映照下“裊裊”而垂的當是“鵝黃”色的新柳。“鴨綠”與“鵝黃”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12、第二句中一個擬人化的“撩”字,極富情態,既從側面烘托了南浦風光旖旎,又點明引發詩歌創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7、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2014-2015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8~9題。

次石湖書扇韻① 姜夔②

橋西一曲水通村,岸閣浮萍綠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處別開門。

[注]①石湖;南宋詩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職歸隱石湖(在今江蘇蘇州),自號石湖居士。②姜夔(1155—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浪跡江湖,終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見范成大,這首詩約作于此時。

8.這首詩描繪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是由哪些景物構成的?請簡要敘述。(4分)

9.有人說,詩的后兩句歌頌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的“人”是指趨炎附勢的人。你對此有什看法?(3分)

【答案解析】

8.答:詩歌描繪了一幅江南水鄉清幽恬靜的畫面(描繪了范成大的石湖別墅周邊——一幅綠水環繞,清幽靜雅的畫面)。寫了小橋、流水、村莊、綠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

9.答:觀點一:這種說法有道理。此詩贊譽石湖美景,也包含對石湖主人的歌頌。 “人”是指勢利小人,這些人在范氏去職歸隱后不再與他來往,范氏卻不以為意,反而享受田園之樂,這與作者終生不仕的人生態度相契合。

觀點二:這種說法不確切。此詩描寫了石湖清幽恬靜的美景,表現的是作者對石湖主人歸隱田園生活的贊賞之情。“人”是只泛指,無人相煩正是幽靜的要素,不是寫范氏失勢后的世態炎涼。

8、湖北省黃岡市黃梅一中2014-201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檢測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這首新詩,按要求答題(4分)

不知道是什么奇異的風,將一棵樹吹到了那邊——平原的盡頭,臨近深谷的懸崖上。

它傾聽遠處深林的喧嘩,和深谷中小溪的歌唱。它孤獨地站在那里。顯得寂寞而又倔強,

它彎曲的身體,留下了風的形狀。它似乎即將傾躍進深谷里,而又像是要展翅飛翔!

詩中所塑造的“樹”的形象,讓你聯想到高中課本的文學作品中哪些人物形象?請任選一個寫一句話,評價其事跡。(30字以內)(4分)

【答案解析】

答案示例:燭之武 國難當頭,臨危受命,有膽有識,知己知彼巧退敵。

荊 軻 忍辱負重,知難而進,雖敗猶榮。(內容較空的酌情扣分)

詩中所表達出身處逆境要堅守內心的寧靜的意旨,這棵樹象征的是硬漢形象。

9、湖北省黃岡市黃梅一中2014-2015學年高一上學期1月檢測語文試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回答問題。(8分)

南柯子·憶舊

仲殊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①?

【注】 ①家:句末語氣詞,加強語氣。

(1)這首詞的上闋在寫景時用了哪些技巧?試結合詩句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請結合詩句簡要賞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①寫景采用了遠近結合的手法。“十里青山遠”是遠景,寫出了青山歷歷在目之景;“潮平路帶沙”是近景,寫出了潮水退去,沙跡殘留的路面之狀。②用了視聽(動靜)結合的手法。“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是視覺(或靜景)描寫,“數聲啼鳥”是聽覺(或動景)描寫。③“數聲啼鳥怨年華”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表達作者內心的愁怨。

(4分。答出兩點即可。每點技巧1分,分析1分。答案超出以上三種,言之成理即可。)

(2)①抒發了作者年華易逝,青春不再的憂傷之情。“數聲啼鳥怨年華”一句可以看出這一點;②抒發了作者天涯飄泊的厭倦之情,“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③抒發了作者對物是人非的復雜心情。“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寫詞人站在荷塘邊,想起從前路過此地,乘著酒意,觀賞荷花,引發叩問:“你還記得那年買酒喝的那個醉漢么?” (4分。答出兩點,意思基本一致即可。)

10、甘肅省高臺縣第一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8~9題。(11分)

關山月①

李咸用

離離天際云,皎皎關山月。

羌笛一聲來,白盡征人發。

嘹唳孤鴻高,蕭索悲風發。

雪壓塞塵清,雕落沙場闊。

當胡無人,荷戈朝鳳闕②。

[注]①“關山月”是樂府舊題。②原為漢代宮闕名,這里借代皇宮,朝廷。

8.“嘹唳孤鴻高,蕭索悲風發。雪壓塞塵清,雕落沙場闊”四句選取了哪些典型意象?營造了怎樣的氛圍?(5分)

9.這首詩中詩人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變化的?試簡要分析。(6分)

【答案解析】

8.詩人選取了“孤鴻”“悲風”“雪”“塞塵”“雕”“沙場”等邊塞詩歌的典型意象。(1分)嘹唳的孤鴻、蕭索的悲風營造了哀婉凄涼的氛圍;(2分)“雪壓塞塵清,雕落沙場闊”則營造了雄渾壯闊而又蒼涼悲壯的意境。(2分)

9.前四句表達征夫漂泊在外、沒有依靠而引發的思親懷遠之情(2分);中間兩句是因思鄉和漂泊而生發的凄苦悲涼之情(2分);最后兩句直抒胸臆,表達了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雄渾豪邁之情(2分)。

11、江蘇省徐州市2015屆高三一檢語文試題

下面是唐代詩人許渾的七言律詩《登洛陽故城》,中間六句排序正確的一項是( )

禾黍離離半野蒿, 。

, 。

, 。

,猶自吹笙醉碧桃。

①鴉噪暮云歸古堞 ②雁迷寒雨下空壕 ③可憐緱嶺登仙子

④水聲東去市朝變 ⑤山勢北來宮殿高 ⑥昔人城此豈知勞

A.②④⑥③⑤① B.④⑤⑥①②③ C.⑤③②④⑥① D.⑥④⑤①②③

【答案解析】

D

根據押韻排除B項,依據律詩二、三兩聯必須對仗可排除A、C項.

12、四川省雅安中學2015屆高三1月月考語文試卷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8分)

遙同杜員外審言過嶺①

[唐]沈佺期

天長地闊嶺頭分,去國離家見白云。

洛浦②風光何所似,崇山瘴癘不堪聞。

南浮漲海人何處,北望衡陽雁幾群。

兩地江山萬余里,何時重謁圣明君。

[注]①本詩是沈佺期和杜審言之詩。兩人都于公元705年被流放嶺南。審言先起程過大庾嶺去峰州(今越南境內),佺期隨后也過大庾嶺去驩州(今廣西崇左縣)。②洛浦:洛水之濱,這里指唐東都洛陽。

(1)本詩情景交融,感情真摯。請以頷聯為例作簡要賞析。(4分)

(2)有人評價這首詩“哀而不怨”,即悲哀而不怨恨,情感有所節制。請結合詩句作簡要分析。(4分)

【答案解析】

(1)在頷聯中詩人回憶洛陽美麗的風光,想象南方崇山峻嶺可怕的濕熱之氣,(2分)兩相對比,倍覺凄苦,淋漓盡致地抒發思國懷鄉的感情。(2分)

(2)詩人被流放到“天長地闊”的嶺南,友人不知“人何處”,嶺南京城相隔“萬余里”,內心無限愁苦,但未見詩人表現得痛苦不堪,絕望怨恨,(2分)而以“何時重謁圣明君”一句收尾,表達了思念君王的赤誠,節制了悲傷的情感。(2分)


擴展資料

一、鑒賞古代詩歌的形象

古代詩歌的形象主要指詩歌的意象和意境。意象是帶有作者強烈思想感情的人物、事物、景物等,意境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和生動的客觀事物相結合而產生的情景交融、形神兼備的藝術境界。

l、古詩中的“形象”大致分為以下幾種類型:(1)豪放灑脫型:如大詩人李白的詩大多表現出豪放不拘、馘岸不羈、豁達大度的風格。(2)憂國憂民型:如愛國主義詩人杜甫的詩大多表現其對人民苦難生活深深的憂慮和同情。(3)歸隱田園型:如東晉詩人陶淵明詩中描寫的多是悠閑自在、安貧樂道的摩居生活。

(4)寄情山水型:如唐代詩人王維詩中描寫的山村風光和朋友聚會的場面,儼然是一幅山水畫。(5)兒女情長型:如李商隱的詩表現的離別憂思和對愛情的忠貞不渝。(6)保家衛國型:如岳飛的《滿江紅·怒發沖冠)塑造了一個精益報國的英雄形象.(7)邊塞風光和戍邊生活型:如岑參、高適的詩大多表現邊塞的風光和戍邊將士的思鄉之苦。

2、古詩塑造形象的方法:(1)細節描寫: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來刻畫人物形象。(2)烘托:通過感覺、視覺、聽覺以及其他事物對詩歌中所描繪的人物進行烘托。(3)對比襯托:運用對比、類比來刻人物形象。(4)比興手法:如自居易的<長相思)運用了《詩經>的比興手法,上片以流水和高山比喻恩婦懷遠之情,下片直述念遠恨別的情懷。(5)抒情方式:運用直抒胸臆、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方式

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3、鑒賞形象的技巧。對詩歌形象的鑒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1)借助詩歌的形象,深入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2)借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意境。(3)借助詩歌的形象,分析詩歌中的哲理。

二、鑒賞古代詩歌的語言

鑒賞詩歌的語言包括準確理解有關詞語的特定意義、比喻意義、隱含意義、暗示意義,包括準確理解重要詞語的深層含義和言外之意,賞析詩歌語言在描繪形象、表達情感、創造意境方面的藝術效果以及語言風格。

1、詩歌的語言分為以下幾種:(1)意象語言:如松、竹、梅、菊等被人們賦予特定象征意義,象征人堅強、高潔、清高等品格。(2)情感語言:如“悲”、“喜”、“孤”等直接表露出詩人的情感。(3)象征語言:有些詩句本身含有一定的象征意義,有些是全詩通過具體事物來說理。(4)特定稱謂語言:如“楊柳”喻指分別;“秋水”指眼睛;“盜泉”指不義之財;“鴻雁”指書信等等。

2、語言特點:(1)風格特點:主要包括“平淡、工麗、直率、委婉、自然、清幽、雄奇、奔放、洗練、沉郁”等。(2)結構特點:主要包括“疊詞、倒裝、意象詞語羅列”等。

三、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

表達技巧包括比喻、比擬、借代、夸張、互文、通感、雙關、襯托、對比、反語、反復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懷、借古諷今、用典、鋪墊、象征、對比、映襯、烘托、欲揚先抑、以小見大、動靜結合、以動寫靜、虛實結合、比興、直抒胸臆等表達方式方法的運用。

l、修辭手法:在古代詩歌中,經常運用各種修辭,以加強表達效果。如:比喻除了使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更加生動形象外,還可以體現出意象的情態特征。腺語、雙關等修辭能委婉含蓄地表達出詩人的情感。排比、反復等修辭能表達詩人強烈的情感等等。

2、表現手法(1)象征:象征是詩歌慣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節操。如以“梅”象征高潔、清秀、淡雅、素樸;以“菊”象征高潔、傲霜斗雪的堅強等等。(2)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義來表達個人胸懷心志的一種藝術手法。(3)注重寫景:詩歌貴在含蓄,因此常用借景抒情手法,寫景方式主要有側面烘托、以景襯情、靜動結合、虛實結合、卒章顯志等。

3、結構:詩歌的結構安排常見的有層層渲染鋪墊、首尾照應、結構對比等。

四、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包括作品的內容與主旨,作者的思想感情與態度,作品的意義(包括作品的積極意義與局限性,社會意義和現實意義),審美趣味與感情基調。要準確評價“詩歌的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主要是把握詩歌的思想主題。古詩中常見的主題包括以下幾種:l、思鄉主題:如贊頌壯麗河山;抒發羈旅愁思;思念家鄉等。2、詠人主題:如同情勞動人民;反映離亂痛苦生活;思念親友;依依惜別、情深意長等。3、慰己主題:如抒發凌云壯志、施展才華抱負;悲嘆年華早逝、壯志難酬;懷才不遇、仕途失意:告慰生平的喜悅等。4、報國主題:渴望建功立業;保家衛國的決心;報國無門的感嘆:山河淪喪的感嘆;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等。5、傷世主題:昔盛今衰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等。

了解了詩歌的主題思想。就能把握詩人的觀點態度和所寄托的情感,進而深刻理解作品的意義,為更深一層地鑒賞古詩奠定堅實基礎。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不卡免费精品视频 | 先锋影音亚洲国产精选 | 日本公妇被公侵犯中文字幕 | 日韩欧美理论在线观看 | 亚洲中文乱码在线观看AV |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