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志亮教授關于《有效課堂哪兒來》專題報告,主要內容有:一、有效課堂的概念——科學地理解;二、有效課堂的前提——專業的教師;三、有效課堂的條件——精心的備課;四、有效課堂的實施——有效地講課;五、有效課堂的評價——全面地評課。
這次講座不僅讓我懂得什么是有效課堂,什么樣的教學才是有效的等道理,而且讓我真正地悟出了課堂教學的真諦。特別是備課環節,我的感受最深:備課是有效課堂、成功教學的基礎。備課要注意以下幾備:
1、備教材、教學內容;2、備心境:3、備學生;4、備導入;5、備方法;6、備設問;7、備層次;8、備訓練;9、備語言;10、備板書;11、備課件、備教具;12、備小結。
理論聯系實際,《有效課堂從哪里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反省自己的教育不足,我想:有效課堂,真的應由“我”而生。“我”的所思所感,“我”的所言所行,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著學生的進步與發展。教師只有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時間變得更有價值,讓課堂預設更為精當,才可能讓學生的時間更有意義,讓課堂生成更為出彩。
一、科學地安排“我”的時間
整日埋頭于瑣事之中的學生,不可能獲得學習能力質的發展;整日埋頭于瑣事之中的老師,也不可能獲得教學能力質的提高。因此,教師必須學會思索,究竟應該如何科學地安排好“我”的時間,如何有效地利用“我”的時間,即如何處理好日常工作和學習提高的矛盾,如何把閱讀、思考、活動、交流的時間從瑣碎的事情中擠出來?常規的工作當然要完成,是否可以精簡一些?計劃、備課當然需要,能否簡化一些?時間是個常數,唯有科學安排,巧妙利用,才能真正做到物超所值。
二、精心地預設“我”的教案
課前準備不是一句空話。教師只有認真準備教案,精心預設“我”的課堂,才能主宰“我”的課堂,引領孩子自由馳騁。沒有精心預設,何來精彩生成?沒有教師正確引領,何來學生真正發展?因此,我對自己的課堂結構要充分把握,科學分配,哪一段時間完成哪一項任務,板塊務必合理,不必糾纏于旁枝末節,以便及時調控。除了常規的東西,多預設一些練習與作業的東西,那可能是我們平時備課容易忽視的部分。比如哪個環節需要組織討論,同桌討論合適還是小組討論有效?比如什么時候組織當堂練習,是課堂開始的復習檢查,課堂中間的及時反饋,還是課堂結尾的鞏固訓練?比如是否出示一些嘗試練習,以便發現問題及時講解還是講練結合重在過程?經常這樣預設練習,可能孩子得到提高的機會要比純粹講解高得多。
三、努力地活躍“我”的課堂
戰士的陣地在戰場,教師的陣地在課堂。把自己的課上好,是落實有效課堂的關鍵環節。只有精彩的課堂,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才能引領學生的學習之旅。教師要認真上課,讓每個孩子活躍于課堂,在“活”“動”中發展。
讓課堂“活”起來,這是第一要素,不僅在于教學手段運用,課堂氣氛活躍,更在于知識呈現方式的靈活性,師生互動的多樣性,思維程度的深刻性,以及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面,最終讓每個學生都有收獲。這些不僅依靠預設,也需要教師的及時調控。讓學生“動”起來,不僅是簡單的讀讀寫寫練練,還主要是變著法子激發學生興趣,幫助孩子們卷入學習活動中去,浸潤于知識世界之中。
錢志亮教授的講座充滿著人生智慧和哲理,給人以思考和感悟,從錢老師身上我讀懂了什么是人格的魅力,我想這種收獲對個人能力的全面提升是非常有價值的。
總之,錢教授不但為我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和方法,還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有效課堂從哪來?評價一節課是否有效,錢教授提出了評價四要素,一是興趣,二是信息,三是影響力,四是學生參與,這四個評價要素精準的概括了什么是一堂生動活潑、激情洋溢的課。我被他的講解深深地吸引住了,在回味之余,我想:如果我每天都盡力這樣上課,我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被我吸引?我的孩子有什么理由得不到進步?
二年級語文教學以寫字教學為切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多讀、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
一、以寫字教學為切口,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小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起著重要的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我們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忽視了這一點。而新教材已關注到了這個問題,在教材的.開始,不再急于講授課文。而是打破了常規,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新學期初,我就注重了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的培養。通過觀察、模仿、練習,教給學生正確的執筆方法和寫字姿勢。利用寫字歌:“學寫字,要注意,頭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紙放正,一尺一拳要記清,手離筆尖一寸高,寫字認真要心靜”,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要求學生寫字時,一定要跟寫字歌進行對照。老師隨時進行督促和指導。一周下來,學生寫字時已是個個端坐。除掌握正確的寫字姿勢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寫好字。每課后的寫字練習,不可忽視,每天應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練習,良好的寫字習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必須耐心細致、精心地指導,并嚴格反復長期的訓練,從而讓學生把字寫端正寫漂亮了。
二、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語新課程標準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孩子的成長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學習,課堂上的收獲實在是微不足道。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決心真心實意地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三、把握訓練訓題,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新教材旨在使學生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而是要把書讀活。在接受知識的同時,又要提高學生的能力。就拿口語交際這一訓練來說吧,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概括、說話等能力,更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創新的天地,想怎么說就怎么說,無拘無束,暢所欲言。從而也為夯實寫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在教這類訓練時,要精心組織,重“說”和“演”的訓練。如,我在教第六課《小攝影師》時,根據書上的插圖,實地模擬進行表演,這樣使學生的形象感知變得直觀化。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相互之間對起話來。頭頭是道,不但“說”得到了鍛煉,也使學生感悟了許多道理。
三、多讀、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提出“人才只靠人才去培養,能力只能靠能力去培養,才干只有靠才干去培養”的論斷。言盡之意就是說“名師出高徒”。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有時提出的問題,老師也會覺得束手無策。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我認為平時應該多讀書、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
總之,新教材充滿著時代的氣息,內容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法上如何去創新。努力幫助學生從小練好語文基本功,為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體現新教材的真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