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激發興趣,趣味導入。 語文學習要給學生創設一種愉悅的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情感,才能引起學生的求知欲,完成教學任務。因此,課堂教學首先要抓好導入環節。根據學生的特點,導入要融知識性、趣味性、思想性、藝術性于一體,好的導語就像唱戲的開臺鑼鼓,未開場先叫座兒。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渲染良好的課堂氣氛。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語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語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如上《范進中舉》這堂課時,可以設計這樣的導入語:“中國古人講,人生四大快事:‘久旱逢甘露,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然而,范進在金榜題名后卻瘋了,這是什么原因呢?”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二、巧用多媒體,創設情景,激活學生的求知欲。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的知識的興趣。”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最好的辦法是恰到好處的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一定的生活情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通過形、聲、光、色等形式,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直觀、形象、具體的視聽文字,這樣有利于學生體會作者創造的情境,反復推敲、體會文章的妙處。
三、 鼓勵合作,倡導對話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被老師們廣泛采用。那種人人參與、組組互動、競爭合作、時有思維碰撞火花閃現的課堂確實能給人以享受與啟迪。但實施合作學習是有一定條件的,要以學生個體的自主學習和獨立思考為前提。在合作中,要提倡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倡導師生間的有效對話,正如李鎮西所說:“對話既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師生關系。” 如教學《三峽》設計的“對話式閱讀”,就較好地體現了對話式閱讀的內涵與特征。
1、創設對話的良好氛圍。
(1)可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三峽雪白的急流、碧綠的潭水、飛奔的船只和凄異的猿嘯等自然風景,引領學生親歷課文意境;
(2)還可以利用課文配樂朗讀,引導學生初步感知課文意韻之美。
2、創設對話的主導問題。譬如:回溯三峽的過去,細看三峽的現在,展望三峽的未來。3、設置刺激參與對話的話題。
包括:(1)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如:《三峽》先寫山后寫水,是如何寫山的。又是如何寫水的。為什么要這樣寫。
(2)學生與教師的對話。如:《三峽》語言凝練,雖然只有幾百字,卻能繪盡四季景色,羅列山水猿嘯,為什么能達到這種效果。
(3)學生與學生的對話。如:《三峽》第二自然段或王命急宣似乎不屬于自然描寫,這是否與本文寫景的宗旨背離。有什么看法。
(4)師生與作品的對話。如:酈道元寫三峽風光,大部分筆墨放在寫水,水是課文的重點,那么為什么要先寫山后寫水?能否調整一下順序,或者只寫水。
4、培養學生在對話中的創造性。
譬如:
通過討論我們今天應當怎樣開發和利用三峽。這一問題,在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的基礎上,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總之,在教學中要采取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能讀書,想讀書,會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