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學習中的焦慮情緒?
回答
焦慮是最常見的一種情緒狀態,比如快考試了,如果你覺得自己沒復習好,就會緊張擔心,這就是焦慮。這時,通常會抓緊時間復習應考,積極去做能減輕焦慮的事情。這種焦慮是一種保護性反應,也稱為生理性焦慮。當焦慮的嚴重程度和客觀事件或處境明顯不符,或者持續時間過長時,就變成了病理性焦慮,稱為焦慮癥狀,符合相關診斷標準的話,就會診斷為焦慮癥,也稱為焦慮障礙。
如果一個人久陷焦慮情緒而不能自拔,內心便常常會被不安、恐懼、煩惱等體驗所累,行為上就會出現退避、消沉、冷漠等情況。而且由于愿望的受阻,常常會懊悔、自我譴責,久而久之,便會導致精神變態,這便是焦慮癥,或稱焦慮性神經癥。
生活中充滿著很多可能產生焦慮的情境。一般地說,如果矛盾的實質以及這些矛盾所引起的情緒體驗和行為被你自己意識到的話,焦慮就可能以意識的狀態存在;如果你不知道是什么打擾了你,未意識到你的行為是由于焦慮引起的話,那么這種焦慮是以無意識的狀態存在的,或者說是具有無意識的成分。有意焦慮和無意焦慮都可形成焦慮性神經癥。
對于焦慮性神經癥的治療主要是以心理治療為主,如果嚴重,可以適當配合藥物治療,問渠心理網為大家推薦以下幾種焦慮癥自我治療的方式:
1、增加自信:自信是治愈神經性焦慮的必要前提。一些對自己沒有自信心的人,對自己完成和應付事物的能力是懷疑的,夸大自己失敗的可能性,從而憂慮、緊張和恐懼。因此,作為一個神經性焦慮癥的患者,你必須首先自信,減少自卑感。應該相信自己每增加一次自信,焦慮程度就會降低一點,恢復自信,也就是最終驅逐焦慮。
2、尋求支持:找一個能聽你說話的朋友,向他敘述一下你最近的情緒狀態和經歷的各種事情。這種表述可以有效的減輕你的痛苦程度。實際上得出這個研究結果的人懷疑,心理咨詢師其實就是一個傾聽者,來咨詢的人把自己的遭遇敘述清楚了,問題也就解決了一大半了。
3、分析原因:當然我們有時候并不知道自己為什么而焦慮,我們能做的就是暫時遠離那些我們已經知道的能給我們帶來焦慮的事情。比如,焦慮癥爆發的時候,你可以請假休息,暫時離開你的工作壓力,緩解一下情緒。等自己感覺焦慮少一些了再上班。這樣做可以防止你的焦慮癥進一步惡化為嚴重焦慮。心理咨詢師會建議你去鄉村或者人少的風景區轉轉,離大自然近一點,你就輕松一點。
4、轉移注意:焦慮性神經癥患者發病后,腦中總是胡思亂想,坐立不安,百思不得其解,痛苦異常。而這種思維會進入到一個惡性循環,越焦慮越想,越想越焦慮,從而無法擺脫。此時,患者可轉移自己的注意力。如在胡思亂想時,找一本有趣的能吸引人的書讀,或從事緊張的體力勞動,忘卻痛苦的事情。這樣就可以防止胡思亂想再產生其他病癥,同時也可增強你的適應能力。
5、放松技術:有多放松技術都是可以自學的,比如肌肉放松法就是一種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基本原理就是,你平躺在床上,然后從頭到腳依次做緊張和放松運動。比如攥緊你的拳頭,這叫做緊張運動,然后慢慢松開拳頭,這就叫放松運動。就這樣反復的緊張然后放松。從頭到腳的每一塊肌肉都要做緊張放松運動。經過一段時間練習,你就可以利用放松技術來減輕焦慮。如果你覺得自學困難,還可以找到你家附近的心理咨詢處,要求學習放松技術。
擴展資料
斯騰伯格《教育心理學》有關于這方面的論述(大書店有,可以找來看看相關章節):
1 適當程度的焦慮有助于學習,焦慮源于競爭和抉擇,是自然產生,不可能完全去除
2 而過高和過低的焦慮都是不利于學習的。
過高可能是由于學生學習的功利性太強(面子、物質獎勵)或外控過于敏感,
過低可能是因為學生根本不在乎學習——多源于父母,教師很難單獨解決
有時人被過強的外部規范和要求壓抑(比如限期必須完成,必須是第一名)也會造成焦慮,
吳國盛《時間的觀念》論述的就很好
建議樓主對自己的學習有一個整體的細致的`認識,不要太雜亂,再根據自身的基本狀況制定一個行之有效的學習計劃并認真貫徹執行。但是目標不要太高。還有就是要保持理智與冷靜的頭腦,告誡自己不要慌,如果慌亂的話只會讓自己的學習心情更加焦慮。現在你必須知道焦慮解決不了問題,關鍵是要行動。要知道你焦慮一個小時就可以看二三十頁書,焦慮得不到任何東西,除了更多的阻礙因素。那你還不如平靜地學習。記住,不要急于求成,不可能什么事情會在一夕之間就見效果,凡事都有一個過程,你必須好好地認識到積累和過程的重要并實實在在地去執行才會真正的獲得想要的東西。
當你感到焦慮的時候建議你冷靜下來看看自己制定的計劃,不要以為計劃沒有用,只要你認真執行,計劃是對付你的焦慮的最好辦法。
希望你能夠平靜下來,不要急于求成,最后祝你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