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名字:
蝙蝠
詞典發音:
biān fú
詞語出處:
1.哺乳動物。頭部和軀干似鼠,四肢和尾部之間有膜相連,常在夜間飛翔,捕食蚊、蛾等昆蟲。視力很弱,靠自身發出的超聲波來引導飛行。 漢 焦贛 《易林·豫之小畜》:“蝙蝠夜藏,不敢晝行。” 五代 馬縞 《中華古今注·蝙蝠》:“蝙蝠,一名仙鼠,一名飛鼠。” 宋 辛棄疾 《清平樂·獨宿博山王氏庵》詞:“遶牀飢鼠,蝙蝠翻燈舞。” 聞一多 《古典新義·<爾雅>新義》:“蝠讀為蹼,下文‘鳧雁丑,其足蹼’,注:‘腳指間幕蹼屬相著。’蝙蝠之足亦有膜蹼屬相著,故謂之蝙蝠也。蝙蝠連綿詞,析言之可曰蝙,亦可曰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