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典名字:
拘攣
詞典發音:
jū luán
成語繁體:
拘攣
詞語出處:
1.拘束;拘泥。 漢 揚雄 《太玄賦》:“蕩然肆志,不拘攣兮。”《后漢書·曹褒傳》:“帝知羣僚拘攣,難與圖始,朝廷禮憲,宜時刊立。” 李賢 注:“拘攣,猶拘束也。” 宋 葉適 《法度總論三·資格》:“ 唐太宗 雖以戰伐取天下,而用人能盡其材,不拘攣於常格,以起一時之治,尚有可喜。”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事部一》:“以 漢 臣紀 漢 事,所謂御史在前,執法在后者,即有域外之議,欲破拘攣之見,已兢不保首領是懼矣。” 嚴復 《論教育書》:“庶他日學成,有療貧起弱之實力,能破舊學之拘攣,而其於圖新也審,則真 中國 之幸福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