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成語解釋
成語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成語解釋,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成語】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讀音】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釋義】蔽:遮。一片樹葉擋住了眼睛,連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見。比喻為局部現(xiàn)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體。
【出自】《鹖冠子·天則》:“一葉蔽目,不見太山;兩豆塞耳,不聞雷霆。”
【近義詞】井底之蛙 管窺蠡測 管中窺豹 坐井觀天
【成語寓意】:楚國的書生天真地認為只要一片葉子就可以隱身,但他不明白葉子只遮住了他自己的眼睛。盲目地相信他人,做事根本不經過頭腦的思考是愚蠢的行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葉障目的事情比比皆是。許多人對待事情往往只注重表面和局部,他們自以為得到了正確的認識,卻不知自己看到的離真相還差很遠。為避免因沒能全面認識而產生的偏差或錯誤,應具備基本的判斷能力,去思考,去分析,不要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成語故事】
從前楚國有一個家境十分貧寒的書生。一日,書生在屋子里看書,偶然間他在《淮南子》上看到一則有關于螳螂捕蟬的記載,說螳螂捕蟬時常用樹葉遮住自己的身體,這樣別的昆蟲就看不見它了,而若有人得此神葉,便可隱身。書生立馬來了精神,看看家里窮酸的模樣,若得此神葉,豈不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想到這里,他急忙起身跑到村外的大樹下。在那里,他看到了大樹高處一只螳螂在捕蟬。書生踮著腳想要拿走遮擋著螳螂身體的葉子,不料一陣風吹過來,把那片“神葉”連同其它葉子一起吹到地上。沒辦法,他只好找來一個破筐,把所有樹葉裝進去。
書生背著筐子回到家里,他拿起一片樹葉遮到自己眼前,問妻子:“還能看到我嗎?”
“能。”妻子回答。
書生又拿起一片葉子,遮在眼前繼續(xù)問:“還能看見我嗎?”
“看得見。”妻子說。
書生一點也不氣餒,他拿起筐子里的樹葉一一試驗,妻子被他問得實在煩了,便騙他說:“我看不到你了。”
書生見妻子這樣回答以為自己得到了傳說中的神葉,于是拿著葉子遮在眼前,走到集市,當著別人的面就拿別人家的東西。明目張膽地偷盜讓集市上的許多人感到氣憤,他們找來了衙役,把書生綁到了縣衙。
縣官問他為什么偷東西,書生把來龍去脈告訴了縣官,縣官笑得前仰后翻。一葉障目,便以為誰都看不見他?太可笑了,縣官只覺得他可笑,并沒責罰他便把他放了。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成語的解釋01-28
經典成語及解釋10-12
關于智商的成語及成語解釋11-19
《史記》成語及解釋03-07
成語解釋大全07-18
成語害群之馬解釋10-14
常用成語及解釋精選08-09
成語大全及解釋07-20
先禮后兵的成語解釋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