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屈膝求和成語解釋
成語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三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組成。簡單的說,成語就是,說出來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經據(jù)典,有明確出處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當高的用語。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屈膝求和成語解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成語】:屈膝求和
【解釋】:屈膝:下跪。下跪降服,請求和解。形容以奴顏婢膝的丑態(tài),向強者獻媚求和。這個成語帶有貶義色彩,通常用于描述一方在政治或軍事上處于劣勢時,以屈服的方式尋求和平解決的態(tài)度。
【拼音】:qū xī qiú hé
【簡拼】:qxqh
【褒貶】:屈膝求和是貶義詞,需注意。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然后興師出兵,北征匈奴,單于怖駭,交臂受事,詘膝請和。”
【示例】:母后返駕,刺奸被執(zhí)義士喪生。蔡東藩《宋史演義》第七十六回。
【近義詞】:詘膝請和
【語法】:作謂語、定語、賓語;指投降
【順接】:和樂且孺 和事天子 和光同塵 和合雙全 和合四象 和和氣氣 和和睦睦 和如琴瑟
【順接】:白雪難和 抱德煬和 彼倡此和 彼唱此和 才懷隋和 倡而不和 此唱彼和 地利人和
【逆接】:哀窮悼屈 聱牙佶屈 聱牙詰屈 謷牙詰屈 百折不屈 抱贓叫屈 不撓不屈 尺蠖之屈
【逆接】:屈一伸萬 屈尊就卑 屈尊敬賢 屈尊駕臨 屈己下人 屈己存道 屈己待人 屈心抑志
【成語接龍】:
屈膝求和 → 和藹近人 → 人小鬼大 → 大快人心 → 心口如一 → 一步登天 → 天末涼風 → 風急浪高 → 高聳入云 → 云開見日 → 日進斗金 → 金口玉言 → 言事若神 → 神色自如 → 如魚離水 → 水落石出 → 出有入無 → 無萬大千 → 千兒八百 → 百巧千窮 → 窮形盡相 → 相驚伯有 → 有何面目 → 目下十行 → 行合趨同 → 同利相死 → 死里逃生 → 生龍活虎 → 虎口奪食 → 食甘寢安 → 安常守分
【造句】:
1、北宋政府對于遼和西夏只是屈膝求和。
2、宋高宗避禍南渡,于杭州建立了茍安江南的小朝廷,卻仍舊采取對外背躬屈膝求和,對內加緊剝削鎮(zhèn)壓的方針,始終執(zhí)行著“甘弱而幸安”。
3、還在1259年,宰相賈似道便以稱臣、割江北地區(qū)和歲納銀絹各20萬兩匹為條件,暗中屈膝求和。
4、天子之怒,血濺千里!可是,面對遼人的挑釁與威嚇,我皇也不過常常是屈膝求和而已。
【英語翻譯】:bow the knees to ... and sue for peace
【屈膝求和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經典成語及解釋10-12
成語的解釋12-06
成語及解釋05-20
猴的成語及成語解釋12-08
關于智商的成語及成語解釋11-19
截鐙留鞭成語解釋12-21
聚精會神成語解釋12-22
愛毛反裘成語解釋10-21
抵掌而談的成語解釋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