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亡羊成語解釋
歧路亡羊(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戰國·列子《列子·說符》。歧路亡羊(歧路:岔路)指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成語】:歧路亡羊
【拼音】:qí lù wáng yáng
【簡拼】:qlwy
【解釋】:歧路:岔路;亡:丟失。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
【出處】:《列子·說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后世據此典故引申出成語“歧路亡羊”。
【示例】:而諸儒之言,故為糾紛,徒俾~。總以此等區處,一字不審,則入迷津。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三
【近義詞】:誤入歧途
【反義詞】:改邪歸正
【語法】:作謂語、定語;比喻事理復雜多變
歧路亡羊 成語接龍
【順接】:羊體嵇心 羊入虎口 羊入虎群 羊公之鶴 羊頭狗肉 羊頭馬脯 羊左之交 羊很狼貪
【順接】:愛禮存羊 叱石成羊 擔酒牽羊 多歧亡羊 餓虎吞羊 餓虎撲羊 餓虎擒羊 餓虎攢羊
【逆接】:麥秀兩歧 麥穗兩歧 楊朱泣歧 亡羊多歧 大道多歧
【逆接】:歧出歧入 歧路亡羊 歧路他鄉 歧路徘徊
成語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比喻事理復雜多變
常用程度:
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英語翻譯:
go astray in a complex situation
讀音注意:
羊,不能讀作“ránɡ”。
寫法注意:
歧,不能寫作“岐”。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魏國人楊朱是位重要的哲學家。他反對儒墨,尤其反對墨子的“兼愛”,主張“貴生”、“重己”,重視個人生命的保存,反對他人對自己的侵奪,也反對自己對他人的侵奪。當時,楊朱名聲很大,很多人慕名而來,在他門下學習。
楊朱的鄰居是個牧羊人,家里養了很多羊。有一天鄰居家的一只羊跑了,鄰居遍尋不著,想著楊朱家童仆眾多,于是告訴楊朱,想讓他幫幫忙。楊朱便令他童仆去尋羊,結果到黃昏時仍然沒找到。楊朱很疑惑,問:“丟一只羊,為什么這么多人去追,卻仍沒找到?”童仆說:“岔路太多了,岔路之中還有岔路,我們不知道往哪邊去追,所以無功而返。”成語“歧路亡羊”由此而來。
楊朱聽了童仆說的這番話,有些悶悶不樂。他眉頭緊鎖、臉色灰暗,一言不發,沒有一絲笑容。楊朱的門徒都很奇怪,就不解地問:“羊并不是什么值錢的牲畜,而且又不是先生您的,您這樣悶悶不樂,究竟是為什么呢?”楊朱說:“即使是我的羊,丟失了也算不了什么大事,更何況不是我的。我所想的是,我們治學如果不求專一,是否就會像在岔路口找羊一樣,一無所獲呢?”
后人說:“大道以多歧亡羊,學者以多方喪生。”即是說:大路上有很多的岔路,所以找不到羊;讀書人如果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這和楊朱的想法一致。
成語寓意
人生的.選擇太多,會很容易迷失方向。人們一般偏向多種選擇,認為這樣可以通過對比從而找到更好更合適的。但是大家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上天給了人們多種多樣的選擇后卻不再慷慨給予人們足夠的時間。正如歧路上又有歧路,人們的選擇上另外也附加著選擇,最終要找尋的那只羊,便只能落空,掃興而歸。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學習上,要有明確的目標,否則知識學得太多太雜,每樣都知道一點卻每樣都不精通!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歧路亡羊”指因岔路太多無法追尋而丟失了羊;比喻事物復雜多變,沒有正確的方向就會誤入歧途。在句中一般作謂語。
運用示例
明·胡應麟《詩藪·近體下》:“中唐絕,如劉長卿、韓翃、李益、劉禹錫,尚多可諷詠;晚唐則李義山、溫庭筠、杜牧、許渾、鄭谷,然途軌紛出。漸入宋元,歧路亡羊,信哉!”
清·王夫之《讀四書大全說》卷三:“而諸儒之言,故為紛糾,徒俾歧路亡羊。總以此等區處,一字不審,則入迷津。”
【歧路亡羊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成語歧路亡羊的解釋05-01
歧路亡羊的成語故事08-15
歧路亡羊成語故事10-14
成語的解釋01-28
經典成語及解釋10-12
猴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30
形容很多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4-10
關于智商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4-02
描寫春天的成語及成語解釋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