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三寸不爛之舌成語
無論是在學(xué)校還是在社會中,用到成語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jīng)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你知道有哪些廣為流傳的成語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三寸不爛之舌成語,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漢字書寫】:
三寸不爛之舌
【漢語注音】: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
【成語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已定從而歸,歸至於趙,曰:‘勝不敢復(fù)相士。勝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數(shù),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fù)相士。’遂以為上客。”
【成語語法】:
偏正式;作賓語;中性成語;比喻嘴巴能說會道口才好,善于應(yīng)付他人的嘴。可活用作“三寸之舌”。
【的意思】:
舌:指口才;形容一個人的口才非才好,能言善辯。
【近義詞】:
巧舌如簧、伶牙俐齒、口若懸河、三寸之舌;
【反義詞】:
笨嘴拙舌、拙口鈍腮;
【故事】
戰(zhàn)國時期,秦軍了部隊把趙國都城邯鄲層層包圍了起來,當(dāng)時的形勢對趙國來說顯得十分不利。趙國公子平原君趙勝帶著他的二十位門客急匆匆地趕到了楚國,希望楚國能夠出兵援助趙國度過這個難關(guān)。起初楚國并不同意出兵,后來平原君有一位門客毛遂自薦去勸諫楚王。由于毛遂對局勢的分析非常透徹,又能說會道,他把出兵援趙對楚國的利與弊解說得頭頭是道,最后終于說動了楚王,雙方正式簽訂了結(jié)盟誓約。這樣的結(jié)果讓平原君異常高興,他對平日里默默無聞的毛遂稱贊有加。司馬遷在史記中是這樣記載平原君所說的話:“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qiáng)于百萬之師。”
【例句】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老兒放心,憑著我三寸不爛之舌,見了伍員,不怕他不來。”
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五回:“小生必須自去那里,憑三寸不爛之舌,說他們?nèi)牖铩!?/p>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亮借一帆風(fēng),直至江東,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南北兩軍互相吞并。”
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三:“他準(zhǔn)備拿出渾身的本事,憑他三寸不爛之舌要挽回這個不妙的局勢。”
【造句】
1、你放心!憑我三寸不爛之舌,一定說服他來幫忙!
2、對方那么難纏,你都能說服,你真具有三寸不爛之舌。
【三寸不爛之舌成語】相關(guān)文章:
三寸不爛之舌成語故事06-26
三寸不爛之舌的典故08-05
關(guān)于智商的成語及成語解釋11-19
古代成語歷史典故成語06-17
蛇的成語有哪些成語03-24
牛蛇的成語有哪些成語01-15
成語中含有數(shù)字的成語07-27
有蛇的成語有哪些成語04-15
語文必考成語-重疊成語08-11
中國成語大會成語精選及解釋大全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