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內攘外的成語解釋
【成語原文】:安內攘外
【標準發音】:ān nèi rǎng wài
【繁體寫法】:安內攘外
【安內攘外是什么意思】:原就藥的療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內部,排除外患。
【安內攘外成語接龍】:六畜不安 → 安內攘外 → 外交詞令
【用法分析】:聯合式;作謂語、定語;比喻從事物內部入手解決問題
【讀音預警】:倡導普通話,請按照音標
【ān nèi rǎng wài】采用標準四聲閱讀。
【出處說明】:漢 張仲景《傷寒論 太陽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內攘外之能。”
【對應近義詞】:抽薪止沸
【安內攘外的'造句示例】:
安內攘外之大經,富國強兵之遠略。(孫中山《上李鴻章書》)
1、而我國也將贏得“攘外”與“安內”所預期的成果。
2、“先攘外后安內”的意思是,等“收復失地”后,再“撫平內部矛盾”。
3、筆者以為,當今我國應該同步展開“既攘外又安內”的大謀略。
【安內攘外的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晰毛辨發的成語解釋01-12
無家可歸的成語解釋01-12
通文調武的成語解釋01-12
嵬目鴻耳的成語解釋01-12
同利相死的成語解釋11-05
投袂援戈的成語解釋01-12
無精打彩的成語解釋01-12
吞刀刮腸的成語解釋01-12
束戈卷甲的成語解釋01-12
時和歲豐的成語解釋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