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汗浹背的成語解釋
【成語原文】:流汗浹背
【標準發音】:liú hàn jiā bèi
【繁體寫法】:流汗浹背
【流汗浹背是什么意思】:①形容出汗多,濕透了背上的.衣服。②形容慚愧不安之極。
【流汗浹背成語接龍】:納諫如流 → 流汗浹背 → 背義忘恩
【用法分析】: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滿身大汗
【讀音預警】:注意多音字:汗 ① hán 可汗 大汗;② hàn 汗水 汗顏。注意多音字:背 ① bèi 脊背、背靜;② bēi 背包、背槍。
【出處說明】:宋·無名氏《青瑣后集》:“每延英奏對,雖嚴冬盛寒亦流汗浹背。”
【對應近義詞】:汗流浹背
【流汗浹背的造句示例】:
明·宋濂《阿育王山廣利禪寺大千禪師照公石墳碑文》:“一日閱真凈語至頭陀石擲筆峰處,默識懸解,流汗浹背。”
【流汗浹背的成語解釋】相關文章:
目亂精迷的成語解釋01-16
涸思干慮的成語解釋01-14
畫蛇著足的成語解釋01-14
分而治之的成語解釋04-13
鳳毛龍甲的成語解釋01-14
觀往知來的成語解釋01-14
不瞽不聾的成語解釋01-14
狐兔之悲的成語解釋01-14
狐朋狗友的成語解釋01-14
買犢賣刀的成語解釋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