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成語故事
【成語】:
一毛不拔
【拼音】:
yī máo bù bá
【解釋】:
連一根汗毛也不肯拔出來。原指楊朱的'極端為我主義。后形容為人非常吝嗇自私。
【出處】:
《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舉例造句】:
按說鐵公雞,應該是萬事一毛不拔才對,我們家的言同學顯然還不太夠格,一毛不拔是對自己,對朋友是典型到處灑禮物的圣誕老人。
【成語故事】:
孟子說:“楊子奉行‘為我’,拔根汗毛就對天下有利,他也不干。墨子提倡‘兼愛’,(哪怕)從頭到腳都受傷,只要對天下有利,也愿干。子莫持中間態度,持中間態度就接近正確了。(但是,)持中間態度而沒有變通,也還是執著在一點上。執著于一點之所以不好,是因為它損害了道,抓住了一點而丟棄了其他一切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