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門造車成語故事
【成語】:
閉門造車
【拼音】:
bì mén zào chē
【解釋】:
本義為稱贊“出門合轍”的巧妙,就算是關起門來制造車輛,但使用時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同。不是貶義詞。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九·余杭大錢山從襲禪師》:“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車跡)”。
【舉例造句】:
我們積極吸取別人的長處,放開眼光,閉門造車是不會有進步的。
【成語故事】:
“閉門造車,出門合轍” (宋代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九·余杭大錢山從襲禪師》)
宋 朱熹 《〈四書〉或問》卷五:“古語所謂‘閉門造車,出門合轍’,蓋言其法之同。”意思是只要按照同一規(guī)格,關起門來制造車輛,使用時也能和路上的車轍完全相合。
解析:意思是說雖然是關起門來在家里制造的車子,拿出門去使用的`時候,卻能和車轍完全適合,這是因為有一定的規(guī)格、尺寸做標準的緣故。古代的車,兩輪之間的距離是固定的,符合規(guī)格,就能合轍。所以叫做“閉門造車,出門合轍”。[1]
新解:指不切合實際,一味主觀地杜撰瞎造的意思,好比關起門來在家里制造車子,而完全不考慮門外的實際情況和實際需要,結果就不合規(guī)格,不能適用。 所以,古語所謂的“閉門造車”是稱贊“出門合轍”的巧妙,而今天所謂的“閉門造車”,卻是譏諷“出門不能合轍”的脫離實際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