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
導語:《三國演義》中有許多非常經典的故事,后來形成了成語。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于出自《三國演義》的成語,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1、 橫槊賦詩:槊:長矛;賦:吟。橫著長矛而賦詩。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邁氣概。
2、 緩兵之計:延緩對方進攻的計策。指拖延時間,然后再想辦法。
3、 虎入羊群:老虎跑進羊群。比喻強大者沖入柔弱者中間任意砍殺。
4、 虎體熊腰:形容身材魁梧,體格健壯。
5、 荒淫無道:荒淫:淫亂無度,貪戀酒色。無道:不講或不行道義。多指君主生活糜爛,重用奸佞,殘害忠良,奴役百姓。
6、 魂亡膽落:同“魂飛魄散”。
7、 虎踞鯨吞:比喻豪強割據和相互兼并。
8、 過五關斬六將: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9、 顧曲周郎:原指周瑜業于音樂。后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10、 光輝燦爛:多比喻前程的遠大或事業的偉大。
11、 鼓角齊鳴:鼓:戰鼓;角:古代軍隊中的樂器,即號角。戰鼓響,號角鳴。形容軍隊出擊時的雄壯陣勢。
12、 詭計多端:詭計:狡詐的計謀;端:項目,點。形容壞主意很多。
13、 官輕勢微:官位不夠重要,勢力也很小。
14、 光陰荏苒:荏苒: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指時間漸漸地過去了。
15、 鬼神不測:測:猜想,估計。鬼神也預料不到。形容極其神奇奧妙。
16、 割恩斷義:舍棄恩德,斷絕道義。
17、 犯顏苦諫:指敢于冒犯君主或尊長的威嚴當面直言規勸
18、 放龍入海:比喻放走敵人,留下后患
19、 法不徇情:法:法律;徇:偏私;情:人情,私情。法律不徇私情。指執法公正,不講私人感情。
20、 反敗為勝:扭轉敗局,變為勝利。
21、 反戈一擊:掉轉武器向自己原來所屬的陣營進行攻擊。
22、 費力勞心:耗費氣力和心思。
23、 焚香禮拜:焚香:點燃香火。禮拜:向尊敬的人或神靈行禮跪拜。燒香跪拜,以表尊敬服從之意。
24、 負重致遠:負:背著;致:送到。背著重東西走遠路。比喻能夠負擔艱巨任務。
25、 放魚入海:比喻放走敵人,留下禍根。肉顫心驚:形容擔心禍事臨頭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同“肉跳心驚”。
26、 氣宇軒昂:形容人精力充沛,風度不凡。
27、 七擒七縱:三國時,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輸,不再為敵。比喻運用策略,使對方心服。
28、 七步之才:形容才思敏捷。
29、 強詞奪理:強詞:強辯;奪:爭。指無理強辯,明明沒理硬說有理。
30、 情同骨肉:形容關系密切如一家人。
31、 曲意逢迎:曲意:違背自己的意愿去曲從別人;逢迎:迎合。想方設法奉承討好別人。
32、 青山不老:比喻永存。也比喻時間久長。
33、 七步成詩: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慚色。”后以“七步成詩”稱人才思敏捷。
34、 七步成章:同“七步成詩”。
35、 器宇軒昂:軒昂:精神飽滿。形容人精神飽滿,風度不凡。
36、 趨吉避兇:趨:奔向。吉:吉利,平安。走向吉利美好的方面,避開兇禍災難。亦作“趨吉逃兇”、“避兇趨吉”。
37、 凄然淚下:凄然:寒涼。形容凄涼悲傷。
38、 器宇不凡:器宇:指儀表,氣度。不凡:不平凡,不尋常。形容儀表、風度很不平常。
39、 賠了夫人又折兵:比喻想占便宜,反而受到雙重損失。
40、 潑油救火:救火時用油澆灑。比喻事情處理不得法,反而使事態更嚴重。
41、 剖肝瀝膽:比喻開誠相待。
42、 能征慣戰:形容作戰經驗豐富,很能打仗。
43、 怒目而視:睜圓了眼睛瞪視著。形容正要大發脾氣的神情。
44、 女大須嫁:同“女長須嫁”。
45、 怒氣填胸:胸中充滿了憤怒。形容憤怒到了極點。
46、 命若懸絲:比喻生命垂危
47、 鳴金收軍:古時作戰用敲鑼等方式發出信號撤軍回營
48、 謀事在人:謀:謀劃,安排。根據個人的能力策劃事情
49、 悶悶不樂:悶悶:心情不舒暢,心煩。形容心事放不下,心里不快活。
50、 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到處都是。形容很多。
51、 目不斜視:邪:通“斜”。眼睛不偷看旁邊。比喻為人行止端方。
52、 樂不思蜀:在新環境中得到樂趣,不再想回到原來環境中去。
53、 老弱殘兵:比喻因年老體弱以及其他原因而工作能力較差的人。
54、 龍肝鳳髓: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55、 狼心狗行:心腸似狼,行為如狗。比喻貪婪兇狠,卑鄙無恥。
56、 老牛舐犢: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57、 力排眾議:竭力排除各種意議論,使自己的意見占上風。
58、 龍肝鳳腦:比喻極難得的珍貴食品。
59、 老成練達:練達:指閱歷多而通達人情。形容人穩重老練,通達事理。
60、 淚流滿面:眼淚流了一臉。形容極度悲傷。
61、 留戀不舍:依戀著不愿去。形容依依惜別的情貌。
62、 略無忌憚:毫無畏懼。形容非常放肆。
63、 落荒而走:指離開戰場,向荒野逃命。形容戰敗逃命。
64、 開基創業:指開創帝業
65、 孔孟之道: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學說。
66、 開基立業:開創基業,通常比喻舊時開國君主建立新的朝代或國家。
67、 寬以待人:寬:寬容。以寬宏大度的態度來對待別人。
68、 空城計: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策略。
69、 口似懸河:見“口若懸河”。
70、 曠世逸才:曠世:絕代;空前。逸才:超人的才智。當代少見的出眾的才能。
71、才高八斗:謝靈運贊賞曹植的才華,稱他占天下才十分之八,是溢美之辭。后以“才高八斗”形容人文才極高。
72、 舊病復發:比喻老毛病又犯了
73、 擊鼓鳴金:古時兩軍作戰時用鼓和金發號施令,擊鼓則進,鳴金則退。
74、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指勤勤懇懇,竭盡心力,為革命,為人民奮斗終身。
75、 驕兵之計:故意向敵軍示弱,以助長其驕傲情緒,使其輕敵大意的計策。
76、 堅壁清野:對付強敵入入侵的一種方法。使敵人既攻不下據點,又搶不到物資。
77、 舉善薦賢:賢:胡才能,有道德的。保舉推薦品德好、有才能的人。
78、 錦囊妙計:舊小說里描寫足智多謀的人把對付敵方的計策寫在紙條上,放在錦囊里,以便當事人在緊急時拆閱。比喻有準備的巧妙辦法。
79、 金波玉液:比喻美酒。
80、 鳩奪鵲巢:斑鳩占了喜鵲的窩。比喻強占別人的地方或位置。
81、 荒淫無恥:荒淫:貪酒好色。指生活糜爛,不知羞恥
82、 畫餅充饑:畫個餅來解除饑餓。比喻用空想來安慰自己。
83、 天崩地塌:天崩塌,地裂陷。多比喻巨大的災難、重大的事變或強烈的聲響。
84、 同心合膽:見“同心共膽”。
85、 三顧茅廬: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86、 神鬼莫測:測:推測。事情極詭秘,神鬼也難測度。形容誰也推測不出。
87、 勢如破竹:勢:氣勢,威力。形勢就象劈竹子,頭上幾節破開以后,下面各節順著刀勢就分開了。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88、 身不由己:由:聽從。身體不由自己作主。
89、 束手待斃:斃:死。捆起手來等死。比喻遇到困難不積極想辦法,坐著等失敗。
90、 尸橫遍野:尸體到處橫著。形容死者極多。
拓展相關:三國演義的成語故事
1、【單刀赴會】
周瑜死后,劉備為了和吳國重新聯合起來,答應孫權等他攻占西川后就把荊州交給吳國。
這時劉備已經很強大了,他的軍隊很快就攻占了西川。劉備在西川建立了蜀國,派關羽和他兒子關平駐守在荊州。
孫權聽說劉備占領了西川,派大使到蜀國向劉備要荊州。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計謀,寫了一封信交給吳國的大使,讓他到荊州去找關羽。
吳國的大使拿著信來到荊州,卻被關羽拒絕了。關羽說:“這么重要的事,我怎么能相信一封信呢?”然后就把大使趕回了吳國。
孫權大怒:“劉備分明就是在捉弄我。”魯肅出了一個主意:請關羽到吳國來吃飯,趁機把他抓起來,逼迫關羽交出荊州,不然的話就殺死他。
關羽接到邀請信后,笑著說:“我才不怕他們,我一個人去,看他們敢把我怎么樣?”
第二天,關羽乘船來到吳國。魯肅早已經布置好了軍隊,只要關羽不答應,馬上就把他抓起來。
在酒席上,魯肅笑嘻嘻的提出歸還荊州的事,關羽就說:“我今天是來喝酒的,國家的大事我們不談”但魯肅還是一個勁兒地提起荊州。
過了一會兒,關羽站起來拉住魯肅說:“我有點醉了,荊州的事以后再商量吧。”說完就拉著魯肅向江邊走去。
吳國的士兵怕誤傷到魯肅,不敢對關羽下手。只能眼睜睜的看著關羽拉著魯肅走出去。關羽一直把魯肅拉到江邊才放開手。等吳國軍隊來追趕時,關羽的船已經開出很遠了。
2、【得隴望蜀】
東漢初年,有兩個反對光武帝的地方勢力,一個是割據巴蜀的公孫述,一個是稱霸隴西(今甘肅東部)的隗囂。公元32年,大將軍岑彭隨光武帝親征隴西的隗囂,將隗囂圍困在西域,把公孫述的援兵也包圍了起來。光武帝見一時攻破不了城池,就留了一封詔書給岑彭,自己先回京城去了。岑彭接到詔書一看,上面寫著:如果攻占了隴地兩城,便可率軍攻打蜀地的公孫述。人總是不知足的,我也一樣,已經得到隴地,又希望得到蜀地。
隴:在今甘肅東部,陜西南部;蜀:在四川中西部。現在一般用這個成語比喻得寸進尺,貪得無厭。有貶義。
雖然得隴望蜀的典故最早發生在劉秀身上,然而在《三國演義》中也有這樣一段和這個成語相關的故事:
曹操已得東川,主簿司馬懿進曰:“劉備以詐力取劉璋,蜀人尚未歸心。今主公已得漢中,益州震動。可速進兵攻之,勢必瓦解。智者貴于乘時,時不可失也。”曹操嘆曰:“人苦不知足,既得隴,復望蜀耶?”劉曄曰:“司馬仲達之言是也。若少遲緩,諸葛亮明于治國而為相,關、張等勇冠三軍而為將,蜀民既定,據守關隘,不可犯矣。”操曰:“士卒遠涉勞苦,且宜存恤。”
還記得應該是小學四年級的時候,翻的是連環畫版的演義。看到這一節后不禁沾沾自喜自己又學到一個新成語,但同時總覺得用在這個地方有什么地方不對勁,卻又說不上來。現在想來大概是因為那時印象中的曹操是白臉,一個反面人物,那么他怎么會不復望蜀,不貪心呢?
我起初給曹操找的解釋是他怕陷入蜀道難,難于上青天的益州。幾乎就在這個想法產生的那一刻,它立即被我否定了。原因上面司馬懿和劉曄已經替我解釋了。
那么就是因為戰線太長,因為襄樊和合肥戰場的壓力了。但這也是不成立的。襄陽曹仁,合肥張遼都是能夠獨當一面的將才,而且當時這兩線的戰事并不是那么吃緊。再說有滿寵李典等人的協助和“賊來乃發。”的木夾的指點,即便是逍遙津這樣的會戰,堅守到救兵到來也是沒有問題的。
所以,只能是曹操老了。這里的老不是指年齡,不是老驥伏櫪那個老,而是一種在于內心的滄桑,厭倦和疲憊。連年的征戰特別是赤壁戰后破馬超滅張魯這幾年這幾仗,那顆曾經不已的壯心里的烈火漸漸熄滅了。是的,曹操的心已經老了,沒有了如日中天的氣勢與激情,論英雄的豪情,觀滄海的壯志,賦赤壁的雄心,到如今都只剩下了一抹晚照。
逍遙津戰后,錯過了平西川最好機會的曹操同眾官議曰:“此時可收西川否?”劉曄曰:“今蜀中稍定,已有提備,不可擊也。不如撤兵去救合肥之急,就下江南。”于是只有退兵,留夏侯淵,張頜守漢中。
3、【兵貴神速】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于。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想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后,荊州的劉表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后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于我們了。
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后顧之憂的。還有,你要慎重!”
曹操于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后,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準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于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涂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后被太守公孫康所殺。
4、【吳下阿蒙】
三國時,吳國有位將領,名叫呂蒙。他一直跟隨孫權南征北戰,為東吳的建國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這位呂蒙不愧為英勇的戰將,然而,自小未曾讀書,所以,文墨沒有,行事粗魯,又全不懂禮儀文飾。大家都呢稱他為“吳下阿蒙”。
一次,孫權與呂蒙在一起時,孫權說:“呂將軍,你現在與我一起執掌國家大政,應該多讀點書,學點歷史和文化知識,這樣才好。”
呂蒙一聽,馬上說:“我一天軍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讀書?以前,我不讀書,不是照樣帶兵打仗嗎?”
孫權笑著回答:“要說忙,你不會比我忙吧?我自渡江以來,就抽空讀了《史記》、《漢書》和各種兵書。你更不比曹操忙吧?曹操帶兵打仗經常都忘不了讀書,越老越喜歡看書。東漢的開國之君劉秀,時常手不離書,這些都是人所皆知的。要說讀書與不讀書,那可大不一樣。書中有很多道理,可以使人聰明;書中的歷史經驗教訓,可給人啟示警惕。我治國理政,許多都是從書中受到教育啟發的。”聽了孫權的這一番話,呂蒙才知讀書的重要,從此以后,每天軍務再忙,他都要抽一些時間來讀書。他還聘請了二位文士,來指導他讀書。
開始讀書時,呂蒙倒沒什么特別感受。漸漸地,呂蒙讀出味來,眼界不斷開闊,思路日益活泛,才發覺自己以前的許多愚昧無知。于是,越讀越有味,后來竟成為一位飽學之士。
周瑜去世后,孫權任命魯肅為大都督。這位魯肅是吳國一位名士,學問淵博,讀書破萬卷。他與呂蒙都在周瑜手下做過事,常戲謔呂蒙,“吳下阿蒙”就是由他叫出名的。
一次,魯肅到呂蒙的駐軍去巡視。空閑時,呂蒙主動與他談起學問來,魯肅大感意外。開初,呂蒙是以請教者的身份與魯肅交談;不一會,呂蒙提了幾個問題,魯肅都答不上來;后來,魯肅只有聽呂蒙一個人講的份了。聽完呂蒙高談闊論,引經據典,魯肅十分驚嘆地說:“想不到你這位昔日阿蒙,今日竟學富五車了!本人敬服萬分!”魯肅去世前,推薦呂蒙接替了他的職務,深受孫權的器重。
東吳自立國后,一直想奪回關羽鎮守的荊州,但一直沒有成功。而荊州一日不奪回,就對東吳有一天威脅。
呂蒙當上統帥后,一面采取各種軍事步驟,一面聯合魏國,終于使一代名將關羽敗走麥城,奪回了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