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兒童成語故事

時間:2024-05-16 12:05:34 成語 我要投稿

兒童成語故事集錦15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成語吧,成語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還記得都學過哪些成語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兒童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兒童成語故事集錦15篇

兒童成語故事1

  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

  【成語】: 有志者,事竟成

  【拼音】: yǒu zhì zhě,shì jìng chéng

  【解釋】:只要有決心,有毅力,事情終究會成功。

  【成語故事】:

  這句成語原作“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原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

  春秋時,有一年冬天,晉國有個梗陽人到官府告狀,梗陽大夫魏戊無法判決,便把案子上報給了相國魏獻子。這時,訴訟的一方把一些歌女和樂器送給魏獻子,魏獻子打算收下來。魏戊對閻沒和女寬說:“主人以不受h賂聞名于諸侯,如果收下梗陽人的女樂,就沒有比這再大的'賄賂了,您二位一定要勸諫”。閻沒和女寬答應了。

  退朝以后,閻沒和女寬等候在庭院里。開飯的時候,魏獻子讓他們吃飯。等到擺上飯菜,這倆人卻連連嘆氣。飯罷,魏獻子請他們坐下,說:“我聽我伯父說過:‘吃飯的時候忘記憂愁’,您二位在擺上飯菜的時候三次嘆氣,這是為什么?”閻沒和女寬異口同聲地說:“有人把酒賜給我們兩個小人,昨天沒有吃晚飯,剛見到飯菜時,恐怕不夠吃,所以嘆氣。菜上了一半,我們就責備自己說:‘難道將軍(魏獻子兼中軍元帥)讓我們吃飯,飯菜會不夠嗎?’因此再次嘆氣。等到飯菜上齊了,愿意把小人的肚子作為君子的內心,剛剛滿足就行了。”魏獻子聽了,覺得閻沒和女寬是用這些話來勸自己不要受h,就辭謝了梗陽人的賄賂。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句成語,是從“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演化來的。常用來指拿卑劣的想法去推測正派人的心思。小人:指道德品質不好的人;度:推測;君子:舊指品行高尚的人。

兒童成語故事2

  王祥臥冰

  西晉的時候,有一個叫王祥的人。他小時候母親就去世了,父親就給他娶了一個后母。雖然是后母,但是王祥對她依然很孝順。

  他們家院子里有一棵李樹,結的李子又大又甜好吃極了。快要到李子成熟的季節了,由于后母非常愛吃李子,王祥就常常在院子里趕鳥雀,生怕它們來啄食。可是有一天下了一場大雨,很多李子都掉了下來,王祥就抱著李樹大哭起來,后母看到了非常感動。

  有一年冬天,后母忽然很想吃鮮魚,但是寒冷的`冬天,河面都結了厚厚的冰,王祥跑了好幾個地方都買不到鮮魚。于是,他就拿著漁網和木棒跑到河邊,準備把冰敲破,然后下網捕魚。可是冰太厚了,怎么敲也敲不破。

  王祥就想用自己的體溫把冰融化。他脫了衣服躺在冰上,過一會再繼續敲打……就這樣,他終于在冰上打了一個窟窿。王祥也終于捕到了兩條金色的大鯉魚,他的后母也如愿得吃到了新鮮的魚。王祥臥冰的故事,感動了許許多多的人。后來,成為了一段千古佳話。

  王祥臥冰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要孝順父母,用心去對待他們,就像他們對待我們一樣。

兒童成語故事3

  【成語釋義】形:形態。形容人因為高興而忘乎所以,失去了常態。

  【成語來源】阮籍是魏、晉交替時期的著名詩人,他幼年喪父,家境非常貧寒。但是年幼的阮籍非常刻苦勤奮,最終成為了一名有學問的文人。阮籍心存濟世之志,他對執政的司馬氏集團極為不滿,但又不敢明確地表明自己的'主張,所以只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態度,或者閉門讀書,或者登山臨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緘口不言。

  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嵇康是他的好友,他對當時的統治者也極為不滿。他們兩個人的思想抱負是相同的,因此關系也非常密切。

  阮籍還有一些比較要好的朋友,如:山濤、向秀、劉伶、王戎及自己的侄子阮咸,他們七人經常聚在一起閑談、狂飲、作詩、彈琴,人稱“竹林七賢”。

  在七人當中,阮籍大概是最哭笑無常的了,因此《晉書》上說他“當得其意,忽忘形骸”。

  【近義成語】神采奕奕、忘乎所以

  【反義成語】垂頭喪氣、心灰意冷

  【成語接龍】得意忘形→形影相隨→隨遇而安→安貧樂道→道聽途說→說三道四→四大皆空→空前絕后→后來居上→上行下效

  【道理升華】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應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要因為一時的興奮和得意。而失去常態,丑相百出。

兒童成語故事4

  得意忘形

  魏晉時,有個名氣很大的文人叫阮籍。他博學多才,性情極其豪放。他讀書入迷時,可以好幾個月都不出家門。出外游玩和訪友時,因迷戀名山大川的景色,沉迷于朋友之間的交往,常常幾個月都不回家,他得意的時候就盡情地享樂,能夠忘記自己是什么模樣。

  八仙過海

  傳說呂洞賓等八位神仙途經東海去仙島,只見巨浪洶涌。呂洞賓提議各自投一樣東西到海里,然后各顯神通過海。于是鐵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過海;韓湘子以花籃渡水:呂洞賓、藍采和、張果老、漢鐘離、曹國舅、何仙姑也分別把自己的蕭、拍板、紙驢、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過。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過了東海。

  狐假虎威

  老虎抓住一只狐貍,準備吃掉它。狐貍說:“我是天帝派來的百獸,你敢吃我,會受到上天的懲罰。”見老虎不信,狐貍又說:“你跟著我到森林里走一趟,就知道野獸們都怕我。”由于有老虎在身邊,野獸們見了,紛紛逃命。老虎信以為真,就放了狐貍。

  車水馬龍

  東漢時,章帝想給皇太后的娘家親戚們封官賜爵。太后知道后,表示堅決反對,她對章帝說:“我娘家那些人呀,就知道把持權利,只會吃喝玩樂。我曾經看見很多人去他們那里請安問候,門前的路上,車如流水,馬如游龍。你給他們加官封爵只能有害于國家。”

  半途而廢

  東漢時,樂羊子外出求學。過了一年,他因為想家就回來了。他的.妻子一見到丈夫就用刀割斷織機上的絹帛。樂羊子覺得十分奇怪,他妻子說:“書沒有讀完就停下來,如同割斷織絲一樣。”樂羊子深受震動,又重新回去讀書。七年后,完成了學業才回到家中。

  妙手回春

  春秋時期齊國神醫扁鵲經過虢國聽說虢太子猝死,就問中庶子太子的癥狀,認為虢太子只是假死可以救活。就叫弟子子陽磨好針,在太子的穴位上扎了幾針,太子就蘇醒過來,再經湯藥調解,20天后就完全康復,扁鵲贏得妙手回春的稱號。

  得隴望蜀

  東漢初年,隗囂(ao)割據隴地,公孫述割據蜀地,自立為王,二人相互勾結,對抗朝廷。建武八年,光武帝劉秀與大將岑彭率軍攻破天水(今屬甘肅省),岑彭又與偏將吳漢把隗囂包圍在西城。

  公孫述派兵來援救隗囂,駐扎在上邽(gui),光武又派蓋延、耿弁包圍之,自己回兵東歸。回到京都,劉秀給岑彭去信說:"兩城若下,便可帶兵向南擊破蜀虜。人若不知足,即平隴,復望蜀。"

  意思是平定隴后不應滿足,緊接南下平定蜀。后來"既平隴,復望蜀"就演變為成語"得隴望蜀",意思也變成形容得寸進尺,貪心不足了。既是褒義詞,又是貶義詞。

  對牛彈琴

  有個彈琴能手叫公明儀,他對牛彈奏一首名叫《清角》的琴曲,牛低著頭吃草,就好像沒聽見任何聲音一樣。不是牛沒有聽見,是這美妙的曲子不適合牛的耳朵而已。

  公明儀于是變換曲調,彈奏出一群蚊虻的嗡嗡聲,還有一只孤獨小牛的哞哞叫聲。牛聽了,馬上搖動尾巴,豎起耳朵,因為不安而小步來回走動。

  買櫝還珠

  有一個在鄭國賣珠寶的楚國人。他用名貴的木蘭雕了一只裝珠的匣子,將盒子用桂椒調制的香料熏制,用珠寶和寶玉點綴,用美玉連結,用翡翠裝飾,用翠鳥的羽毛連綴。

  有個鄭國人把匣子買了去,卻把匣子里面的珠子還給了他,這可以說,這個珠寶商人很善于賣盒子,而不善于賣珠寶。

  東施效顰

  從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皺著眉頭在鄰里間行走,鄰里的一個丑女人看見了認為皺著眉頭很美,回去后也在鄰里間捂著胸口皺著眉頭。

  鄰里的有錢人看見了,緊閉家門而不出;貧窮的人看見了,帶著妻兒子女遠遠地跑開了。那個丑女人只知道皺著眉頭好看,卻不知道皺著眉頭好看的原因。

兒童成語故事5

  拋磚引玉

  唐朝時有一個叫趙嘏(gǔ)的人,他的詩寫的很好。曾因為一句“長笛一聲人倚樓”得到一個“趙倚樓”的稱號。那個時候還有一個叫常建的人,他的詩寫的`也很好,但是他總認為自己沒有趙嘏寫的好。

  有一次,常建聽說趙嘏要到蘇州游玩,他十分的高興。心想,“這是一個向他學習的好機會,千萬不能錯過。可是用什么辦法才能讓他留下詩句呢?”他想,“趙嘏既然來到蘇州,肯定會去靈巖寺的,如果我先在寺廟里留下半首詩,他看到以后一定會補全的。”于是他就在墻上題下了半首詩。

  后來趙嘏真的來到了靈巖寺,在他看見墻上的那半首詩后,便提筆在后面補上了兩句。常建的目的也就達到了。他用自己不是很好的詩,換來了趙嘏的精彩的詩。后來人們說,常建的這個辦法,真可謂“拋磚引玉”了。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先把自己的不是很好的觀點或文章介紹給大家,目的是為了引出別人的高論或佳作。是一個表示自謙的說法。

兒童成語故事6

  孫康映雪

  【成語故事】晉代孫康因為家貧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他覺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費光陰。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夢醒,見一絲亮光從窗縫里鉆進來,原來是大雪映出來的,他起身對著亮光看起書來。經過他刻苦努力終于成為飽學之士。

  【出處】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 《藝文類聚》卷二

  【解釋】比喻讀書非常刻苦。

  【用法】作賓語、定語;指勤奮讀書

  【相近詞】囊螢映雪

兒童成語故事7

  南柯一夢

  隋末唐初的時候,有個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廣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槐樹,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樹影婆娑,晚風習習,是一個乘涼的好地方。

  淳于尊過生日的那天,親友都來祝壽,他一時高興,多喝了幾杯。夜晚,親友散盡,他一個人帶著幾分酒意坐在槐樹下歇涼,不覺沉沉睡去。

  夢中,他到了大槐安國,正趕上京城會試,他報名入場,三場結束,詩文寫得十分順手。發榜時,他高中了第一名。緊接著殿試,皇帝看淳于尊生得一表人才,舉止大方,親筆點為頭名狀元,并把公主許配給他為妻,狀元公成了駙馬郎,一時成了京城的美談。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滿。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柯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內經常巡行各縣,使屬下各縣的縣令不敢胡作非為,很受當地百姓的`稱贊。皇帝幾次想把淳于尊調回京城升遷,當地百姓聽說淳于太守離任,紛紛攔住馬頭,進行挽留。淳于尊為百姓的愛戴所感動,只好留下來,并上表向皇帝說明情況。皇帝欣賞淳于尊的政績,賞給他不少金銀珠寶,以示獎勵。

  有一年,敵兵入侵,大槐安國的將軍率軍迎敵,幾次都被敵兵打得潰不成軍。敗報傳到京城,皇帝震驚,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議對策。大臣們聽說前線軍事屢屢失利,敵兵逼近京城,兇猛異常,一個個嚇得面如土色,你看著我,我看著你,都束手無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樣子,非常生氣地說:你們平日養尊處優,享盡榮華,朝中一旦有事,你們都成了沒嘴的葫蘆,膽小怯陣,一句話都不說,要你們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薦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讓淳于尊統率全國精銳與敵軍決戰。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擱,立即統兵出征。可憐他對兵法一無所知,與敵兵剛一接觸,立刻一敗涂地,手下兵馬被殺得丟盔解甲,東逃西散,淳于尊差點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職務,遣送回家。淳于尊氣得大叫一聲。

  從夢中驚醒,但見月上枝頭,繁星閃爍。他按夢境尋找大槐國,原來就是大槐樹下的一個螞蟻洞,一群螞蟻正居住在那里。此時他才知道。

兒童成語故事8

  【成語】: 差強人意

  【拼音】: chā qiáng rén yì

  【解釋】: 差:尚,略;強:振奮。勉強使人滿意。

  【成語故事】:

  吳漢是劉秀的一個部下,平常不太喜歡說話,個性也是直來直往。剛開始,劉秀沒有很注意他,后來聽到一些將軍常常稱贊吳漢,才開始注意吳漢,還拜他做大將軍。從此以后,吳漢幫劉秀打了許多次勝仗,立下不少功勞。

  吳漢不但勇敢,對劉秀也十分忠心。每次出外做戰,總是緊緊跟著劉秀,而且只要劉秀沒睡,他也就恭敬的`站在一旁,不肯先睡。偶爾輸了,每個人都提不起勁來,吳漢總是鼓勵大家不要悲觀,應該振作起來,準備繼續作戰。

  有一次,劉秀輸了,心情不是很好,其它將軍也失去斗志。可是吳漢卻和士兵們一起整理武器,審閱兵馬。劉秀知道這些事后,再看看眼前這些垂頭喪氣的將軍們,很感嘆地說:“總算還有吳將軍叫人滿意。”

兒童成語故事9

  關國是當時諸侯中的大國,吳王劉濞(bi)野心很大,對中央政權心懷怨望,暗中圖謀叛亂。漢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各諸侯國的領地,加強中央的權力和威信,鞏固國家的統一。劉濞看到一些諸侯王紛紛被削減了領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難免,于是聯絡楚、趙、膠西、膠東等國的諸侯王陰謀策劃叛亂。

  枚乘清醒地看到劉濞陰謀反叛的禍害,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進行勸諫。在諫書中,他說:“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做,那是比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的;不過,如果能盡快改變原來的主意,這比翻一下手掌還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還穩固。”

  但劉濞執迷不悟,加緊進行陰謀活動。于是,枚乘只得離開吳國,到梁孝王劉武府中做了賓客。 公元前154年,劉濞聯絡楚、趙、膠西、膠東等諸侯王,以“清君側、殺晁錯”為名,起兵叛亂。歷史上稱“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向諸侯王們表示歉意。這時,枚乘又寫了《上書重諫吳王》,勸劉濞罷兵。劉濞還是不肯回頭。不久,漢朝大將周亞夫率領軍隊打敗了吳楚叛軍。楚王劉戊自殺,吳王劉濞逃到東越被殺,其余五個王也落得自殺或被殺。這場叛亂只有三個月就徹底失敗了。 七國之亂平定之后,枚乘因寫了《上書諫吳王》,具有遠見卓知而名聲大振。

  后來漢武帝即位,派人征召他進京做官,可惜他還沒到京城,死于途中。

兒童成語故事10

  曲突徙薪

  西漢時期,有人蓋了一座新房子,客人們都前來觀賞。可是有一個客人,看到煙囪筆直地豎在廚房頂上,灶門口又堆著柴禾,就勸主人把煙囪重新砌得彎曲一些,柴禾要搬得遠些,以免發生火災。可是主人認為這客人不會說吉利話,很不高興,便沒有聽他的。

  過了不久,這家果然失火了,幸虧左鄰右舍趕來相救,才把火撲滅。主人為了酬謝前來救火的鄰居,殺牛買酒,請那些被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坐在上席,其余的人坐在旁邊,就是沒有請那位勸他改砌煙囪,搬走柴禾的人。

  席間有個客人說:“如果你當初聽從那位朋友的意見,根本不會失火,也就用不著像今天這樣殺牛打酒請客了。現在你請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坐在上席,卻把那位朋友忘了。這豈不是:曲突徙薪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嗎?”

  主人聽了這話,猛然醒悟過來,他馬上派人把那位朋友請來,并讓他坐了首席的位置。

  一鳴驚人

  戰國時代的齊威王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當上了皇帝。

  年輕的他因此驕傲自滿,每天飲酒作樂,不但不處理國家大事。

  不準大臣勸阻,如果有人不聽他的話、或是違反他的規定,就會受到死刑的處罰。

  就這樣過了三年,國家政治混亂,鄰近的魏國也常派兵攻打。

  大臣們對國家的安危很擔心,卻又不敢提出勸告。

  大夫淳于髡故意對他說:“宮中有一只大鳥,三年來都不飛不叫,大王知道這是甚么鳥嗎?”

  聰明的齊王一聽就明白淳于髡的用意。

  他說:“這只鳥不是普通的鳥,平時不飛不叫,但只要一飛直往上沖,一鳴叫聲驚人。”

  齊王還出兵反擊魏國的侵略,使魏國割地求和。

  后來其它國家都很害怕,不敢再來侵犯,從此齊國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和平生活。

  磨杵成針

  李白是唐朝有名的詩人。據說他年輕的時候,讀書進步得很慢,他心里就不耐煩起來。有一天,他出門去玩兒,看見一個老婆婆蹲在小溪旁邊,拿著一根鐵棒在石頭上磨。李白覺得很奇怪,就問:“老婆婆,你這是干什么?”老婆婆頭也不回,一邊磨她的鐵棒,一邊回答說:“我在磨繡花針!”李白更奇怪了,又問:“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繡花針嗎?”老婆婆說:“我今天磨,明天磨,鐵棒只會越磨越細,哪怕它磨不成繡花針!”李白聽了老婆婆的話,心里像開了竅。他從此刻苦用功,果然成了一個很有文才的人。

  “磨杵成針”就是從這個故事來的。這個成語說明只要下苦功夫,一定能得到成功。所以常有人說:“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后,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后,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后,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并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于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揠苗助長

  從前宋國有一個農夫,嫌自已田里的秧苗長得太慢,因此整天忡忡憂憂。有一天,他又荷著鋤頭下田了,他覺得稻苗似乎一點也沒長大,于是苦心思索著有什么辦法可以使稻子長高一點。

  忽然,他靈機一動,毫不猶豫的卷起褲管就往水田里跳,開始把每一棵秧苗拉高一點。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杰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里的稻苗長高了不少。”

  農夫太太半信半疑,就叫兒子到田里去看,究竟是怎么回事。兒子聽到家里的稻子長高了,興奮地飛也似的跑到田里去看。這時,他發現稻苗是長高了,但是卻一棵棵低垂著,眼看著就要枯萎了。

  勢如破竹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后,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統一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必須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務必趁目前吳國衰弱立即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征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為征南大將軍。

  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兵六路水陸并進,攻打吳國,一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此刻士氣高漲,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沖吳都建業,不久就攻占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

  成語”勢如破竹”,形容戰斗節節勝利,毫無阻擋。

兒童成語故事11

  【成語】: 河伯為患

  【拼音】: hé bó wéi huàn

  【解釋】: 指歪門邪惡的風氣。

  【成語故事】:

  “抱樸子”里記載一個傳說,曾經有個叫做馮夷的人,因為渡河的'時候不小心淹死了,所以天帝就封他為河伯。但是,在戰國魏文候的時候,發生過和河伯有關的故事。

  西門豹是當時魏國的鄴縣縣令。他一到鄴縣上任,就調查清楚地方上的三老和廷掾一起勾結了巫師騙錢。這些人恐嚇老百姓說:“河伯每年要娶一個妻子,否則這里一定會發生水災。”他們不但搜刮老百姓很多錢,還淹死了不少女孩。于是,西門豹為了整頓當地的風氣,就決定要鏟除這些人。他利用智能,騙三老和巫師說那女孩并不美麗,河伯不會滿意,因此要三老、廷掾和巫師轉告河伯,然后二話不說就把那些人丟入河中。

  后來,西門豹帶著老百姓開挖水道,引來河水灌溉農田,老百姓從此便過得很幸福,也不再擔心河伯的問題了。

兒童成語故事12

  這個成語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進行學**。程顥死后,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時,恰逢程頤正在睡覺,而楊時與他的`朋友游酢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對求學的態度尚且如此誠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學**機會。

兒童成語故事13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八位得道仙人:鐵拐李、漢鐘離、呂洞賓、曹國舅、張果老、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人稱八仙。

  一天,八位仙人要到東海去游蓬萊島。本來,諸仙騰云駕霧,一眨眼就可到,可是呂洞賓偏偏別出心裁①,提出要乘船過海,觀賞海景。大家一聽也覺得很有意思,于是便答應了。

  呂洞賓拿來鐵拐李的拐杖,往海里一扔,說了一聲“變”,頓時拐杖變成一艘寬敞漂亮的大船,八位大仙坐船觀景,喝酒唱歌,熱鬧極了。

  船在海上航行著,幾位大仙覺得速度太慢,呂洞賓就說:“我們不如每人都拿出自己的寶物,使船加快速度。”說完,呂洞賓拔出寶劍,扔進水中,水中立刻翻起大浪,推動船往前走。船走出了幾里后,呂洞賓便收回寶劍。

  鐵拐李見呂洞賓收回了寶劍,馬上摘下自己的寶葫蘆,對著船的后面,只聽“砰砰”兩聲,船又加快了速度。漢鐘離也不甘示弱,舉起大扇子,扇了幾下。船的.速度又更快了。

  藍采和一見也著了急,拿起快板拋入水中。可是過了一會船又慢了下來,并沒有加快。幾位大仙笑著說:“怎么你的快板不靈了呢!”藍采和一看自己的寶物不見了,就急急忙忙跳入水中去找,結果一看是被龍王太子給偷了。藍采和追了上去,與龍王太子大戰起來。

  其他七位大仙正談論著藍采和的仙術失靈。突然,平靜的海面掀起一個浪頭,將大船打翻了。張果老眼尖,翻身爬上毛驢背;曹國舅腳踏巧板浪里漂;韓湘子放下仙笛當坐騎;漢鐘離打開蒲扇墊腳底;鐵拐李失了拐杖,幸虧抱著個葫蘆;呂洞賓踩著寶劍;何仙姑坐在蓮花上,都沒有落水。

  他們看藍采和與龍王太子打了起來,便知道是龍王太子偷了快板。龍王太子見八位仙人都在,知道自己打不過他們,便跳入水中逃跑了。

  八位仙人本來想去游玩,偏偏遇上這事,非常生氣,便跳入水中直奔龍宮追去。

  龍王太子知道八仙不會善罷甘休,早在半路上就安排好。他見大仙們來勢兇猛,慌忙揮舞魚旗,催動蝦兵蟹將,掀起漫海大潮,向八仙淹來。漢鐘離挺著大肚子,飄然降落潮頭,輕輕扇動蒲扇。只聽“呼呼”兩聲,一陣狂風就把蝦兵和蟹將都扇到九霄云外去了,嚇得其他海怪連忙關了龍宮大門。龍王太子見漢鐘離破了他的陣勢,忙把臉一抹,喝聲“變”。海里突然躥出一條大魚,張開閘門似的大口來吞漢鐘離。

  漢鐘離急忙扇動扇子,不料那大魚毫無懼色,嘴巴越張*大。這下,漢鐘離可慌了神了。正在危急時,忽然傳來韓湘子的仙笛聲。那笛聲悠揚悅耳,大魚聽了,竟然斗志全無,朝韓湘子歌舞參拜起來,漸漸渾身酥軟,癱成一團。

  呂洞賓揮劍來斬大魚,誰知一劍劈下去火星四濺,鋒利的寶劍斬出個缺口。

  仔細一看,眼前哪兒有什么大魚,分明是塊大礁石。呂洞賓氣得火冒頭頂,鐵拐李卻在一旁笑瞇瞇地說:“待我來收拾它!”

  只見鐵拐李向海中一招手,他的那根拐杖“刷”地飛了過來。鐵拐李把拐杖拿在手中,一杖打下去,不料卻打在一堆軟肉里。原來,海礁已變成一條大章魚,拐杖被章魚的手腳纏住了。要不是何仙姑的花籃罩下來,鐵拐李早被章魚吸到肚皮里去了。原來那大礁和章魚都是龍王太子變的。這時,他見花籃當頭罩來,慌忙化作一條海蛇,向東逃竄。張果老拍手叫驢,連忙急追。眼看就要追上,不料毛驢被一只蟹精咬住腳蹄,一聲狂叫把張果老拋下驢背。幸虧曹國舅眼明手快,救起張果老,打死了蟹精。

  龍王太子現出原形,閃耀著五顏六色的龍鱗,擺動著七枝八杈的龍角,張舞著尖利的龍爪,向大仙們猛撲過來。八位大仙各顯法寶,一齊圍攻龍王太子。

  龍王太子斗不過八仙,只得向龍王求救。龍王知道后,把龍王太子痛罵了一頓,連忙親自把快板還給了藍采和,一場風波總算平息了。

  八仙經過一番大戰,各自的本領大增,又一同去游蓬萊島。八仙一到,只見霞光普照,天地一片燦爛。這正是歷經風雨,才見彩虹。

  解釋: 比喻各自有一套辦法或本領去完成任務。又叫做“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八仙過海詳細釋義

  【解釋】: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后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出自】: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則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圣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示例】:說得好,咱們就~吧!

  ◎老舍《茶館》第一幕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形容各人使出自己的本事

兒童成語故事14

  簡單的兒童成語故事:千里鵝毛

  有一個地方官,偶然得到了一只稀有的飛禽——天鵝,便派一位名叫緬伯高的'心腹拿去向皇帝進貢。緬伯高抱著天鵝,走到潘陽湖邊時,忽然覺得應該停下來給天鵝洗個澡,就小心翼翼地將天鵝放入水中。不料,天鵝卻振翅飛走了,只掉下—根鵝毛。緬伯高沒有辦法去捉,只好拿著這根鵝毛面見皇帝。他害怕皇帝處罰自己,就編了一首順口溜,大意是這樣的:“我來向您朝貢,經過了萬水千山,可到了潘陽湖時天鵝飛走了;我悲痛欲絕,今天上復天子,請您饒了緬伯高。再說,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皇帝聽后,饒了緬伯高。

兒童成語故事15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于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漸漸受到人們的稱贊。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后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擔任司州主簿。二人志趣相投,白天同赴州府辦公,晚上合蓋一條被子睡覺,而且還有著共同的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從此,“聞雞起舞”就成了他們每天必修的功課。每天雞叫后,兩人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愿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公元311年6月,匈奴攻陷洛陽,晉懷帝被俘。祖逖要求北伐,收復中原。司馬睿內心不愿作戰,只任命他為豫州刺吏,要他自己招募x隊,祖逖率領自己的部屬橫渡長江,當船到中流時,他舉起槳來叩擊著船舷,起誓說:“我如果不能收復中原,就決不再渡江回到南方去!”有勇有謀的祖逖不久就奪回了黃河以南的全部國土。但他的行動引起了晉朝統治集團的疑忌,對他施加壓力。公元321年,祖逖五十六歲時,懷著未了的志愿飲恨而死。

  ——《晉書·祖逖傳》

【兒童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兒童經典成語故事06-03

兒童成語故事07-27

兒童經典成語故事11-24

兒童成語故事02-02

兒童經典成語故事10-31

經典兒童成語故事05-14

杞人憂天兒童成語故事05-08

名落孫山的兒童成語故事05-29

兒童成語故事范文04-28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10-04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美a∨中文字幕 | 性高湖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日韩中文高清在线 | 亚洲AV日韩AV天堂久久 | 性感少妇综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