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徒倒戈的意思及故事
【成語】:
前徒倒戈
【拼音】:
[qián tú dǎo gē]
【解釋】:
形容前面的.部隊投降敵方,反過來打自己人。
【出處】:
《尚書·武成》:“會于牧野,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舉例造句】:
甲子昧爽會牧野,~反回旋。
【成語典故】:
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兵計伐商紂王,各諸侯國紛紛響應。討紂大軍連克許多商朝城池,在距都城朝歌只有七十里的牧野召開了誓師大會,列舉了紂王的種種罪狀。此時,商紂王正在和妃子飲酒取樂,忽然聽到周武王進攻的消息,慌了手腳,匆匆率領七十萬大軍趕到牧野迎戰。可紂王的前鋒部隊等戰斗一打響,就倒轉矛頭,反戈一擊,結果商軍大敗,血流成河。紂王逃回朝歌,知道大勢已去,末日不遠,就點火自焚了。商朝就此滅亡。前徒倒戈:軍隊背叛,調轉槍口攻擊自己。
《尚書·武成》:會于牧野,罔有敵于我師,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前徒倒戈的意思及故事】相關文章:
前徒倒戈的成語故事08-16
前徒倒戈成語故事01-20
審時度勢的意思及故事03-31
推梨讓棗的意思及故事03-31
偎紅倚翠的意思及故事03-31
壽陵失步的意思及故事03-31
束蘊請火的意思及故事03-31
披堅執銳的意思及故事03-31
慢條斯理的意思及故事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