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成語“破釜沉舟”的典故

時間:2022-12-02 14:21:37 成語 我要投稿

成語“破釜沉舟”的典故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用到成語的地方還是很多的,成語的語言文字是非常深奧的,含義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那么,都有哪些經典成語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成語“破釜沉舟”的典故,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秦朝末年,秦派兵攻打復國后的趙國。趙軍不敵,退守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軍包圍。被項梁、項羽叔侄等各路義軍擁立的楚懷王任命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副將,讓他們帶領軍隊前去援救趙國。但是,宋義把兵帶到安陽就不再前進了,在此停留了四十六天。項羽非常焦急,再三要求他渡江北上,與趙軍里應外合,一舉打敗秦軍。而宋義則希望趙、秦兩軍打得精疲力盡之時再發兵,以坐收漁翁之利。于是他嚴令軍中不準輕舉妄動。與此同時,宋義又宴請賓客,大吃大喝,而士兵、百姓卻忍饑挨餓。項羽實在忍不下去,便殺死了宋義,將士們馬上擁戴項羽為上將軍。之后,項羽立即派出兩名將軍,率兩萬人馬渡河解救巨鹿。取得小勝后,項羽下令全軍渡河救援趙軍。

  在全軍渡河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果斷的行動:把所有船只鑿沉,把煮飯的鍋都打破,把營房都燒掉,只攜帶三天的干糧,以此表示決一死戰的決心,不給士兵留一點兒退路。項羽領軍到達巨鹿外圍,立即包圍了秦軍,經過九天激戰,最終取得巨鹿之戰的勝利。

  破釜沉舟釋義:

  把飯鍋打破,把渡船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拓展:破釜沉舟的歷史典故及解析

  1、“破釜沉舟”的故事發生在哪次戰役中?

  巨鹿之戰是秦末農民大起義中,一次最激烈的、具有決定意義的一場戰斗。公元前208年,秦軍攻趙,楚懷王派軍援助;項羽殺掉畏縮不前的宋義,"破釜沉舟",與秦軍決戰,連敗秦軍。這場大戰的勝利,基本上消滅了秦王朝賴以存在的軍隊,為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釋義:破釜沉舟:比喻不留退路,非打勝仗不可,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2、歷史典故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了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陳勝吳廣犧牲后,劉邦和項羽率領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臺市)展開大戰;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渡河后,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3、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公元前208年,秦將章邯鎮壓陳勝、吳廣起義之后,又攻破邯鄲,反秦武裝趙王歇及張耳被迫退守在巨鹿(今河北平鄉西南),被秦將王離率20萬人圍困。章邯率軍20萬屯于巨鹿南數里的棘原,并修筑兩側有土墻的通道直達王離營,以供糧草。趙將陳余率軍數萬屯于巨鹿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宋義引兵至安陽(今山東曹縣東南)后,接連46天按兵不動。對此項羽十分不満,去跟宋義說:“秦軍包圍了巨鹿,形勢這樣緊急,咱們趕快渡河過去,跟趙軍里外夾擊,一定能夠打敗秦軍。”

【成語“破釜沉舟”的典故】相關文章:

破釜沉舟的成語典故10-06

歷史典故精選:破釜沉舟04-17

項羽破釜沉舟的經典故事11-05

成語破釜沉舟的解釋05-01

破釜沉舟成語解析03-30

破釜沉舟的經典成語故事07-27

破釜沉舟的成語故事02-24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成語典故素材12-24

成語典故04-15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区一视频.区二视频 | 呦呦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 日本乱偷中文字幕一区 | 亚洲福利网入口久久 | 亚洲v精品V无:码一区二区桃花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