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璧其罪的意思及故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為大家帶來了懷璧其罪的意思及故事,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成語】:
懷璧其罪
【拼音】:
[huái bì qí zuì]
【解釋】:
原指財能致禍,后也比喻有才能而遭受嫉妒和迫害。
【出處】:
《春秋左傳—桓公十年》:“初,虞叔有玉,虞公求旃。弗獻。既而悔之,曰:‘周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吾焉用此,其以賈害也?’乃獻之。又求其寶劍。叔曰:‘是無厭也。無厭,將及我。’遂伐虞公。故虞公出奔共池。”
【舉例造句】:
修貢之余遠爭寄,懷璧其罪渠敢當。
【成語典故】:
當初,虞叔有塊寶玉,虞公想要得到,虞叔沒有給他,然后,虞叔為此而感到后悔,說:“周朝的.時候有句諺語說:‘一個人本來沒有罪,卻因為擁有寶玉而獲罪。’”于是就把寶玉獻給了虞公。可是,虞公又來索要虞叔的寶劍,虞叔說:“這實在是貪得無厭。如此貪得無厭,將會給我帶來殺身之禍。”于是就發兵攻打虞公。
所以,虞公出奔到共池那個地方去了。顯而易見,這句話的意思是,貪圖財寶會招來禍患。在這段故事中,虞叔因為擔心貪圖財寶招來禍患,所以,把寶玉獻出去了;但是,虞公得到了寶玉仍不知滿足,最終因為貪得無厭而被打敗。
【懷璧其罪的意思及故事】相關文章:
懷璧其罪的成語故事12-28
防微杜漸的成語故事及意思04-26
修飾的近義詞及意思04-05
欲望的意思及造句12-15
疑慮的意思及造句12-14
吳牛喘月的意思及造句10-24
震撼的意思及造句01-15
拜訪的意思及造句01-18
寒食古詩的意思及賞析07-21
有意思的動物故事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