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篇累牘的解釋及成語故事
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連篇累牘的解釋及成語故事,歡迎大家閱讀學習。
【拼音】
lián piān lěi dú
【典故】
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隋書·李諤傳》
【釋義】
累:重疊;
牘:古時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冗長。
【用法】
作定語、狀語;指文辭長
【近義詞】
拖泥帶水、長篇大論
【相反詞】
言簡意賅、簡明扼要、要言不煩
【押韻詞】
里生外熟、不甘雌伏、患難相扶、不一而足、離鸞別鵠、販夫走卒、僅識之無、流風余俗、不逞之徒、一夔已足......
【示例】
學詩有三節:其初不識好惡,連篇累牘,肆筆而成。宋·嚴羽《滄浪詩話·詩法》
【其它使用】
我們只要翻開中國的歷史或歷史學之類的書來看一下,不管它是封建學者寫作的也好,資產階級學者寫作的也好,連篇累牘都是這樣推崇英雄偉人的。
其一是,有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雖然希望借早期教育讓自己的獨生子女早日成才,卻又不知如何科學施教,片面地把早期教育理解為越早越好;其二,社會上一些單位和個人,利用家長的這種心理,舉辦以學齡前兒童為的各種學習班、培訓班和學前班等,以達到盈利的目的;其三是,一些書刊雜志和新聞媒體,連篇累牘地宣傳各種"天才教育"、"神童教育"的錯誤觀點,形成輿論上的誤導。
造句
1、長期以來,澳大利亞的歷史學家、文學家常常連篇累牘地討論該國的文化傳統和文學傳統,雖然定義頗多,往往莫衷一是,但是都包含著文化遺產中的社會態度。
2、經理看了看說:”只須幾句話交代即可,何必寫得如此連篇累牘呢?“
3、如果你錯過了一些進球機會或者踢的不好,報紙上也會連篇累牘的報道你。
4、文章應該寫得簡明扼要,連篇累牘的作品不易受人歡迎。
5、國際大聯合被連篇累牘地視作僅僅空洞的口號,它必須被賦予實質性的具體內容。
6、這只是個簡單的論點,你卻寫得連篇累牘,只怕讀者不想看。
7、黑暗政府連篇累牘的謊言和生活的枯燥無味迷惑了人們。
8、讀者對短文的喜愛,勝過那些連篇累牘的長文。
9、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小肯尼迪的情況,僅僅因為他是總統的兒子嗎?
10、市長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深層原因是,通過新聞界連篇累牘的報道,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海外將士面臨的危險。
11、那種連篇累牘,不停地重復同一論調的文章,自然容易引起讀者的厭煩。
12、那些連篇累牘的文章讀起來很讓人頭痛,但這本雜志里從頭到尾都有非常有趣的漫畫,不失為一個補償。
13、安理會機器連篇累牘地說,這是一幀卓越的攝影作品,她的.眼睛里,表達著阿富汗人民因蘇聯人侵而蒙受的苦難。
14、他連篇累牘的文章沒有引起什么反應。
15、如果說有什么區別的話,那就是它們在北京是比華盛頓更熱的話題,政府報紙和廣播媒體都在連篇累牘地報道。
16、連篇累牘的報刊頭條提到飛速變化和不斷一體化的世界,各國政府和組織呼吁學生參與服務、創新和問題解決。
18、王經理連篇累牘的報告,使得與會者都昏昏欲睡。
19、他那篇文章連篇累牘,看似立論豐富,其實只是廢話一堆。
20、當地的媒體聞訊公司的做法,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
21、雖然這是個值得深入報導的題材,但連篇累牘的論述卻不易吸引住讀者的目光。
22、連篇累牘的關于綁架和隨機殺人的報道已經讓人們的思想都麻木了。
出處:
《隋書·李諤傳》。
意思:
形容那些數目良多而內容反復空洞的文章或文件等書面資料。
隋文帝時,他的“治書侍御史”李諤是一個很有辯才的人,文章也寫得很不錯。當時的文風,因為受到南北朝時的不良影響,個別都過火尋求詞句的華美,而不器重內容,往往空泛虛夸,不切實際。李諤反對這種體裁,順便上書隋文帝,懇求明令制止。他的這篇《上書注釋體》,后來成為文學史上一篇著名的論文。
李諤在論文中對當時文風批駁道:“競騁文華,遂成風氣。遺理存異,尋虛逐微,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波之狀!边@多少句話的意思是:寫文章相互競賽詞句的富麗,已經成了惡劣的風尚。文章不講什么合法情理,只寫一些空幻的枝節,只講求一個韻,一個字的獨特、奇妙;一篇又一篇地寫了許很多多,堆滿了桌子,塞滿了箱子,但寫的無非是月喲露喲,或者是風喲云喲。李諤以為,這些貨色寫得一天比一天多,朝政也就會一天比一天亂。
這篇文章,在當時起了很大影響。其中的“連篇累牘”、“積案盈箱”,都是形容廢話連篇的文章又多又濫。后來,“連篇累牘”便成了成語。
【連篇累牘的解釋及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連篇累牘的意思及成語故事07-18
連篇累牘成語解釋及故事出處03-01
經典成語故事解釋:管中窺豹06-18
任勞任怨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8-29
釜底抽薪的解釋及成語故事08-12
捫虱而談的解釋及成語故事04-26
蕭規曹隨的成語故事解釋04-17
暗度陳倉解釋及成語故事04-17
死而不僵的成語故事及解釋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