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適應與成長》說課稿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我們應該怎么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人在旅途-適應與成長》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尊進的各位評委,早上好,今天我說課的主題是《人在旅途——適應與成長》,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設計,教學反思來展開。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與作用
本課課題選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俞國良主編的中職心理健康教材《心理健康》
知識篇第一單元第3課人在旅途——適應與成長》,適用于高一年級。本課主要講述學生自身的生理與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在適應環境中存在問題和如何適應環境。它是在第二課《心理健康哆唻咪》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之一就是適應環境良好,也讓學生意識到適應環境的重要性。
針對適應這個概念,我們查閱了相關資料,發現有三個不同的詮釋角度,一是生物學意義上的適應,即生理適應;二是心理適應,通常是指遭受挫折后借助心理防御機制來使人減輕壓力、恢復平衡的自我調節過程,這是一種狹義的適應概念;三是對社會生活環境的適應,包括為了生存而使自己的行為符合社會要求的適應和努力改變環境以使自己能夠獲得更好發展的適應,這是社會適應概念。
過渡:影響教學分析的另一方面就是學生學情的分析,心理健康特級教師鐘志農曾說過:“心理健康活動課的教學設計是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展開”,因此,本課所任教的學生是
(二)學情分析
授課對象:16級旅游管理班
個性特征:班級男女生比例適當,學習氣氛較好,學生表達能力較強,樂于表現,但是情緒易沖動,在與人交往和環境適應上存在一定的問題。
師:我所任教的是16級旅游管理班。
該班級學生相對其他專業的學生,學習能力和好奇心強,語言表達能力號,樂于表現自己,但也存在職高生共同的心理特點:在新環境中會出現生活上的不適應,遇到事情時候情緒易沖動,人際關系上容易產生矛盾。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和高一學生的實際狀況分析,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過渡語:基于對教材的分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心理情況,本節課確定了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適應不良的表現和原因,明白適應不良是大多數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2、能力目標:引導學生積極面對新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學會自我調整,形成適應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藍瘦與香菇”的活動,激發學生內在的積極能量,從而能更好的去適應新環境。
(三)教學重難點
在分析教材、剖析目標和了解學生心理的基礎上,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積極面對新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學會自我調整。
重點依據:根據中職心理健康發展綱要,結合中職生的心理發展特點,具備一定的心理調整能力是一個心理健康中職生的要求。
教學難點:激發學生內在的積極能量,形成適應的能力。
難點依據:根據積極心理學的理念,學生的發展是致力于激發學生積極的人格特征,如自我價值實現、寬容、愛的能力等。使個體能從中獲得力量,感受到成功的意義和自我價值的體現
二、說教法
教學之為教,不在于全盤受教,而在于相機誘導,為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教學目標,我主要運用以下兩種教學方法。
1、角色法教學:通過學生扮演一些角色,重演部分場景,使學生以角色的身份,充分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等心理問題。目的:是情感得到宣泄,其次達到理解角色的處境,消除誤會何猜疑。
2、體驗式教學:課堂注重活動體驗,通過探問、共情、情感反應和簡述語意等心理咨詢技巧來催化與引導學生將活動體驗和他人分享。
通過暖身活動---教師設問----討論回答---互動分享---教師總結的教學模式,在整個過程中,教師為學生創設安全,尊重,接納的積極氛圍,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過度:教法中蘊含這學法,學法中體現著教法。新課改要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因此本節課我主要運用的學法是:
三、說學法
(一)學法指導:
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討論,互相分享各自的體驗。
小組合作法:小組組內成員有著明確的分工,一人負責記錄,一人負責觀察,一人負責監督等,采用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方式。
心理專家說過:心理輔導課是輕知識,重體驗的過程,因此,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上,我注重活動體驗和分享。首先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
四、說教學過程
我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活動名稱:“造反運動”
活動內容:當老師發出一個指令,你要做出相反的動作。若參與的同學做錯了,那么就出列。在座的同學做監督員,留到最后的是勝利者。
聽完之后,教師進行提問:問:在這個活動中,你有何感受?(被淘汰者)
生:緊張
師:為什么會有緊張的感受呢?
生:對比賽規則的不適應。
師:是的,這種不適應會對我們的動作產生干擾,產生緊張的心理,今天,我們要一起來談談關于適應的話題:人在旅途——適應與成長
設計意圖:通過“造反運動”的暖身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發學生去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到一種不適應感,從而引出本課的課題。
第二個環節:(二)營造氣氛,激發興趣
嗨,來聊聊二職的生活吧!
《人在旅途——適應與成長》說課稿
(校園環境、教學設施、日常生活、同學關系、老師關系、課堂教學、學習情況的等其他)
操作:請同學們從以上方面來寫寫,哪些是你適應好的,哪些是你不適應的,小組長負責記錄組內成員的意見,做到意見不重復。(時間5分鐘)然后,請各組小組長來回答。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充分激發課堂討論的參與性,調動學生的內在的積極性,形成良好的心理氛圍,引發學生思考目前自身的適應情況如何,為下個環節開展奠定基礎。
第三環節是:(三)催化互動,積極參與
心靈故事:
王海是高一財會班的.學生,自修課時他情緒低落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打開自己的周記本,揮筆寫了這番話:“來到職業高中已經有一個多月了,但是我感到自己就像剛來的一樣,不管是生活、學習,還是與同學的關系都沒有進入狀態。有時,我覺得在學校真是沒有意思,那么多人住一個房間。老師講課也沒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學的專業課程又很枯燥,同學似乎很冷漠,互相沒有什么關照,沒有人關心自己,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甚至有一天晚上失眠了。
問:王海情緒低落的原因是什么?
設計意圖:從中職生的故事引入,可以拉近生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引發學生思考王海情緒低落的原因,進而聯系自身,進一步促使學生思考自身的在新環境中的適應情況。
第四個環節:(四)鼓勵分享,自我探索
我的大瑞職
心情留言板
1、讓我感到難以適應的是……
2、我是這么面對的……
設計意圖:在輕音樂的背景下,能促使學生對自我的內心進行對話,思考自身當下存在的問題和處理方式,明確自身在新環境中存在的問題和調整手段從而初步落實本課的重點。
“藍瘦與香菇”欄目
節目主持人:
你好!
我是.......,在新環境戰,讓我感到難受與
想哭的是.......
操作:
1、學生擔任“藍瘦”與“香菇”欄目的主持人,同學們作為聽眾,舉手代表撥打近欄目的熱線,從而來講述自己在新環境中遇到難以適應的事情,借助欄目來看看自己的解決方式是否恰當。
本環節的活動是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擔任欄目的主持人,教師只是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其次,學生在輕音樂的背景下,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闡開心扉,解開內心的困惑。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活動是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由學生擔任欄目的主持人,教師只是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也符合課程標明確指出:“學生學習的過程應該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其次,本環節是在輕音樂的背景下,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闡開心扉,在生生的互動分享中解開內心的困惑,建構適應環境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建構主義的要求。從而落實本課的重點,初步落實了本課的難點。
第五個環節:(五)引發領悟、自我成長
高中寄語
問:如何面對未來的高中生活?
設計意圖:這里是課堂的延伸,更是心理的一種成長,一方面讓學生明白適應是一生的過程,另一方讓學生明確它更是一種能力,我們要學會這種能力,并能不斷的做出改變。從而從容的面對今后的學習和就業等諸多方面的變化。
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適應與成長的方法是通過學生自身建構,總結出四種解決的方法,符合建構主義的特點。
五、教學感悟
本節課根據職高學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認知規律,采用角色扮演式教學和體驗式教學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獲,真正的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使學生在愉快、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明確自身適應新環境中存在問題,通過藍受與香菇的環節,建構出自身的適應方法,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回顧整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既有值得?
【《人在旅途-適應與成長》說課稿】相關文章:
人在旅途散文欣賞02-29
《全宋詞》洪適07-05
《成長的足跡》教學說課稿12-02
高適《燕歌行》賞析02-23
《登隴》高適唐詩鑒賞07-14
《除夜作》高適唐詩鑒賞07-19
《登隴》的高適唐詩鑒賞07-09
《塞上聽吹笛》高適唐詩鑒賞07-05
高適封丘作原文及賞析08-25
《別董大》高適古詩鑒賞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