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混合運算說課稿

時間:2021-03-13 10:39:37 說課稿 我要投稿

混合運算說課稿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我們該怎么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混合運算說課稿,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混合運算說課稿

  混合運算說課稿1

  一、說教材:

  “混合運算”是在小學生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除法的基礎上學習的新內容,教材創設了“小熊購物”和“小小售貨員”問題情境,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在有加法和乘法,無論乘法在前和在后都要先算乘法,通過活動結合具體情境,在讓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四則運算的意義,發展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樹立學習數學的信心。逐步提高他們的計算能力。

  教學目標:讓學生初步認識、掌握四則運算的意義、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熟練掌握混合運算的順序。

  二、說教法

  根據二年級小學生年齡小,思維直觀的特點,我利用錄音聽算,多媒體課件輔助的教學手段,采用問題——發現法與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分組與觀察事物,發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目的是為學生創設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易于學生積極主動獲得新知。

  三、說學法

  運用“多媒體課件”為載體,以觀察、比較、分組討論、推理和應用及口算、聽算為主線。目的是為了使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和留給學生學習思考有空間。

  四、說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以動畫情境引舊入新

  以動畫<小兔覓食>出現,接著小兔提出問題,兔媽媽今早找到了21根大白菜,動畫情境能迅速地把學生在情緒和思維,集中到訓練了學生舶聽覺思維國。

  第二環節:捉供感知、學習新課

  電腦演示“小熊購物”

  (1)購4個面包,1瓶飲料(該付多少錢)

  (2)把學生分組討論該怎么列式,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伴列的式子綜合起來,電腦演示:然后提問學生“這里有加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算到的結果與原來的一樣嗎?(讓學生討論試著探索,并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算法講給同伴聽。)

  學生可能出現:有先算加法的結果與原來不同,也有先算乘法的結果與原來相同,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引導,在有乘法又有加法的時候要先算乘法。

  接著讓學生學當售貨員,根據電腦顯示提出一些算式給同伴計算。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有一種實際的親身的機會。

  口算: 3 X 5十15 25十4 2 13+7X 5

  8 X 3+16 25十5 X 5

  聽算, 40—20 40十20 30+20,

  30十20 30—10 9÷3

  9 X 3 21÷? 7 X 8 56÷8

  目的是為了調節一下課堂情緒和鞏固加強剛才所學內容

  (3)按著電腦演示:動畫小熊拿20元錢購買3包餅干,提問學生,該找回多少錢?討論一下怎么列式,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伴。

  然后我把學生的分析綜合起來,(對能直接列出綜臺式的學生給予肯定、表揚)

  電腦演示, 30 X 4=12(元)

  20—12=8(元) 20—4= 元

  然后提問學生“這里有減法又有乘法,先算什么,算到結果與原來一樣嗎?”(同時把學生分組討論、試著探索,并要求把自己的想法、算法告訴同伴。)

  學生可能出現;有先算減法的,得到的結果與原來不一樣,育先算乘法的結泉與原來一樣,然后綜合學生出現的問題引導學生“育減法有乘法要先算乘法”

  電腦演示,直觀,鮮明地解了學生的具體形象思維與知識的抽象性這一矛盾,同時將數學帶入了生活,使數學生活化,從而使得學生的獨立能力得到提高。同時讓學生在課堂中發出問題,討論問題、找答案找規律,以“課堂活動”看待“課堂教學”使得教與學問題化、練合化、開放化、實踐化和民主化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也培養了學生親身參與的意愿。

  接著電腦出現一些算式讓學生口算:

  4X 3+5 30—4 X 5 7十6,7+22 63十7+21 81+9+91

  35-5 X 7 80一 9 51十6 X 8

  聽算:

  8+40十8 12+40十6 8+l9+9

  35÷5 54÷9 200十300 300十100 100+400 300+300 500+200 81十9十10 8+5+9 6*8+1R

  3 X7+9

  這樣既達到鞏固學習新課的'內容又訓練和提高了學生的口算、聽算能力。

  這個環節由感知認識上升到抽象思維,既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提高了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節巧設練習,提高能力件電根據學生掌握知識和年齡及心理特點,緊扣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兩組題(課件電腦演示)。

  第一組口算:200-9~9 700一5X6 60+4 59—25X25X8-40 65-10+10 65-3X5 43—5X7 16+2+8

  聽算(課件錄音) 50一( )=5 40-( )二20 80一50÷( )=10 8l÷( )=9 85+( )二100

  第二組 聽算;

  奶+640+6X7

  現在她要把21棵大白菜平均分給3只免子吃,請問每只兔子吃到多少棵白菜?(課件錄音)接著進行聽算訓練(課件錄音)81÷9 9 3 54÷6 56÷8 8X9

  目的是通過這兩級有層次,有坡度,難易適度的開放題鞏固的知識,訓練提高箋口算,聽算,心算能力,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學習,更加充分發揮學生的窨思維能力。

  第四環節全課總結,欲望延伸

  讓學生把這節課的收獲和簹存在的疑問告訴小組的同伴,針對學生疑問采用生生交流,師生交流的形式給予解決,這樣不但使問題得以解決,還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助精神。

  在課堂最后,留給學生一個課后問題(電腦顯示)

  這樣有減法又有除法的,有加法又有除法的式子應該怎么進行運算呢,你們是怎樣想的?讓學生帶著“?”下課,使學生的求知欲望得到了延伸。

  混合運算說課稿2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青島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十單元混合運算的這部分知識。本課指導學生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掌握簡單的四則混合運算的技能。在認真學習《數學課程標準》,深入鉆研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基礎上,我準備從以下五方面進行說課:

  一、領悟課程標準新理念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給學生呈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盡力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解釋與應用的過程。

  二、教材及學情分析

  "乘加(減)混合運算"是"數與代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在學生已經掌握100以內加減法,表內乘、除法及兩步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部分內容是今后繼續學習四則混合運算和解決稍復雜問題的基礎。教材通過游人來到景區購票、付車費的情境,提出運用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展開對簡單四則混合運算知識的學習。本節課的設計依然遵照以解決問題為框架,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混合運算的順序。這樣安排,一方面,可以利用現實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體會運算的價值。

  三、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結合學生年齡和已有知識經驗,本課教學我確立了以下教學目標:

  1、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體會一個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減)法時,要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2、在具體情境中提出能運用乘加(減)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并能結合具體情境,簡單表述解決問題的過程,初步學會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3、樹立學習的信心,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由于二年級學生還處于具體形象思維的階段,再加之本課內容對于學生來講,理解"先算乘法,后算加減法"的運算順序是比較困難的。所以,掌握運算順序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也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四、教學準備:

  一堂課要取得成功,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為此我做了以下準備工作:

  制作課件(泰山風景圖片,購票情景圖,司機付費的圖片)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泰山風景圖片欣賞。

  2、師:同學們喜歡旅游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跟旅游團去泰山游玩。

  學生欣賞圖片

  3、(課件演示坐車來到山下的動畫)師:我們已經來到了進山的入口處,如果你是我們團的導游,你想知道什么呢?

  (板書:旅游團一同有多少人)

  (二)、自主學習,小組探究(課件呈現信息窗1)

  師:請你認真觀察畫面,你能找出解決問題需要的信息嗎?

  1、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求出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嗎?請試試看,并把你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

  2、師:誰能上來講一講你的方法。

  3、這些同學的計算方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4、師:當算式里有加法和乘法時,應該先算乘法,在算加法。

  5、師:你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可能回答:

  旅游團一共有多少人?

  需要多少張票?……

  學生根據畫面尋找所需要的信息:

  導游說:"9人一組,已經分了4組。"

  游客說:"還剩5人。"……

  (三)、匯報交流,評價質疑。

  1、學生嘗試解決,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學生在黑板上邊板書邊講解自己的想法和算法,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9+9+9+9+5

  先算9×4=36(人)

  在算36+5=41(人)

  9×4+5

  5+9×4……

  學生獨立思考,全班交流。

  重點明確:這幾道算式都是先求4個組的人數,在加剩余的人數。也就是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2、(課件出示司機拿錢交款的畫面)

  師: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了?

  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板書:應該找回多少元)

  師:請大家嘗試自己解決。

  3、師:對這個同學的方法,你有什么問題要問?

  引導學生看圖說出:有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小型車:4元每輛,大型車:6元每輛

  司機要交3輛轎車的停車費,他拿出來50元。……

  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有:

  一共要付出多少錢?

  要找回多少錢?……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讓不同算法的學生在黑板上板書并講解自己的思路,可能出現的算法 :

  (1)4×3=12(元)

  50—12==38(元)

  (2)50—4×3=38(元)

  學生之間互相提問、回答。

  能否認真觀察畫面,尋找有用信息。

  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關注學生是否能清晰地講解算式的含義。

  在相互的質疑、解疑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四)、抽象概括,總結提升。

  1、師:請大家觀察黑板上的這幾組算式,你能發現有什么共同點嗎?

  2、師:當有乘法和加減法時,應該先算什么?

  學生觀察后自由發言:算式里都有乘法,都含有乘法和加法或乘法和減法兩種運算。

  都是先算乘法。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認為自己有哪些收獲,或者在哪些方面做的比較好?

  (五)、鞏固應用,拓展提高。

  師:請大家完成教科書102頁自主練習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訂正時說說每道題的運算順序。

  關注是否能掌握乘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

  附:板書設計

  乘加(減)混合運算

  在算式里,有乘法和加(減)法,先算乘法。

  (在本課教學中,我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學生主動參與為前提,自主學習為途徑,合作學習為形式,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設計了以上教學環節。由于水平有限,其中定有許多不當之處,懇請各位老師給予批評指正,謝謝!)

  混合運算說課稿3

  一、說教學內容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蘇教版教材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

  二、說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整數的四則計算,能進行連加、連減、加減混合以及連乘、連除、乘除混合等同級的兩步運算基礎上學習的,但運算順序都是從左往右計算的。為了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所以教材選擇具有現實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淺入深地促使學生理解混合運算順序,這一內容的學習也為今后的小數、分數混合運算打下的基礎。

  三、說教學法、學法

  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我認為這節課要達到以下的教學目標:

  (1)讓學生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認識綜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脫式計算。

  (2)讓學生經歷由分步列式到用綜合算式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可以列綜合算式解決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

  (3)讓學生在學生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

  結合教材的編寫和本節課的特點我認為

  教學重點:用遞等式顯示計算過程的格式。

  教學難點:掌握乘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順序,并能正確地脫式計算。

  四、說教具準備:

  課件出示P30主題圖,和習題圖。

  五、說教學法、學法

  著名的教育家葉圣陶說過: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本節課我利用情境、生活經驗等多種方法,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

  學生是學習是主體,學生的參與狀態、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導學生“觀察、對比、總結等多種方式進行探究性學習活動。

  六、說教學過程

  為了體現讓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習為立足點。將設計以下的五個教學環節:

  一、創設購物情境,自主解決問題

  情境是最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首先用課件出示P30主題圖)星期天,小軍和小晴一起來到商店,想買一些學習用品。讓學生仔細觀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學習用品?它們的單價各是多少?

  根據圖中提供的信息,結合自己的購物經驗,讓學生提出一步計算的問題。一個

  學生提出問題,全班同學口答。

  【設計意圖:數學源于生活。首先呈現學生熟悉的購物情境,提出數學問題,使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二、探討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這段內容是本節課的重點:

  為了掌握運算順序,把混合運算的學習和實際問題相結合。激起學生學習欲望,讓學生動發現方法、總結規律。分為五個步驟:

  1.課件出示:小軍“買3本筆記本和1個書包,你們能幫我計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錢嗎?”絕大部分學生可能會進行分步列式,也可能會出現個別學生列出綜合算式的情況。此時先讓分步列式的同學匯報,我及時板書:先算3本筆記本多少錢?出示算式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錢?15+20=35(元)

  2、看圖解決問題

  提問: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先要算出什么?你們能不能把剛才這兩個算式合并成一個算式呢?給學生嘗試列出綜合算式的時間和空間,允許討論和交流,然后板書:5×3+20

  3、列綜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這樣的算式,它是由兩個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兩步算式,我們叫它綜合算式。這個綜合算式里,在計算時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這個得數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明白綜合算式的意義。我再次總結指出:在計算綜合算式時,為了看清楚運算的過程,一般都要寫出每次計算的結果,用遞等式表示。向學生介紹遞等式表示方式。接著讓學生用遞等式鞏固聯系。

  4、方法多樣:如果我們把綜合算式列成這樣:20+5×3,可以嗎?

  讓學生明確: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錢,就是把一個書包和3本筆記本的總價合起來,所以符合題意,是可以的。

  在這個綜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數是多少?為什么也要先算5×3?

  讓學生自己仿照上面的書寫格式進行脫式計算,教師巡視,幫助困難生,捉錯誤資源。

  5、展評作業:引導學生思考:通過這道綜合算式的計算,讓學生說說計算時要注意什么?

  小結: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無論乘法在前還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這樣含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運算,通常叫混合運算。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怎樣進行混合運算。(板書課題:混合運算)

  【設計意圖:數學課是抽象的,有時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計算課。為了激發學生興趣,本環節設計中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和時間,這樣學生參與的時間就多,學生發表的觀點就多,學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滿足。】

【混合運算說課稿】相關文章:

三年級語文教案運算08-31

說課稿模板說課稿范文11-08

加減混合三年級語文教案08-18

《春聯》說課稿12-16

春聯說課稿11-12

《勸學》說課稿11-16

《橋》說課稿04-22

《狼》說課稿06-09

《林海》說課稿12-02

《 春酒 》說課稿03-15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内自拍愉拍中文字幕 | 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婷婷婷国产在线视频 | 日本精品不在线一区二区色 | 中文亚洲AV片 | 亚洲一级aⅴ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