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離子反應說課稿

時間:2021-04-13 11:53:12 說課稿 我要投稿

離子反應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借助說課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寫說課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離子反應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離子反應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

  離子反應說課稿1

  各位專家、老師大家好!我要說課的內容是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設計四個方面對本節課作如下說明: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第二節《離子反應》第二課時的內容。第一課時主要對電解質、酸、堿、鹽的電離本質做了詳細的講解。本課時是在上一節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整個第二節的重點和難點部分。學好這一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為以后學習化學奠定基礎。離子反應是中學化學的重要理論,本節在全書占有重要地位,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難懂,為避免枯燥,從實驗入手,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微觀粒子的分析,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了解有關概念。

  【學習目標】:

  1、認識離子反應及其本質,初步學會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發生的反應。

  2、掌握離子反應(復分解型)發生的條件。

  3、初步學會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離子反應。

  【重點】:離子反應(復分解型)發生條件的探究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能力。

  【難點】:離子反應的概念和本質。

  二、說教法:

  結合教材及學生的實際,準備采取了以下教學方法:實驗、討論、啟發、對比、歸納多種方法相結合。以實驗為基礎,以理論為指導,讓學生的眼(觀察)、手(實驗)、口(討論)、腦(思考)處于多功能協同動作的狀態,來達到牢固掌握知識,啟迪思維,培養綜合能力的目的。

  三、說學法

  1、學情分析

  由于此節課時面對的16,17歲的高中生,他們的形象思維在這一階段還是暫主導地位,所以在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這點,以直觀形象實驗教學為主、引導、啟發學生思考,探索認清事物的本質。

  2、學法指導

  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舊知識為指路燈來探尋新知識,層層深入掌握新知識。使學生基礎知識應該扎扎實實鞏固。在學習過程培養了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這節課我盡可能用實驗來引出問題,解決問題。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

  四、說教學程序

  1、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概念的教學:本節課為了便于觀察、分析、討論,因為該實驗無危險性,且操作比較簡單,采取分組進行實驗。首先我通過“魔術表演”引入課題,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感受到化學的奇妙。接下來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組實驗,在做CuSO4、BaCl2的實驗時,避免Cu2+對觀察實驗現象產生干擾,要求同學們按照實驗報告單上的內容,將CuSO4溶液滴加到BaCl2溶液中,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給出合理的解釋,讓同學們通過對混合前后溶液中存在溶質離子的分析,從而引出CUSO4 與BaCl2反應的實質是Ba2++SO42—=BaSO4,引導學生總結出離子反應的概念以及本質,請學生通過實驗現象得出參加反應的離子及生成產物,并寫化學用語表示出來,告訴學生這個表達式就是離子方程式。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思考,引導學生得出CuSO4與BaCl2反應的實質是SO42—和Ba2+的反應,分組討論,鼓勵學生設計實驗探究Cu2+和Cl—沒有參加反應,并強調在操作過程中應分別取出上層清液進行實驗,不要在原試管中直接滴加,分組進行實驗操作,匯報實驗結果。2、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的教學:從實驗探究一可知,條件之一是生成沉淀,讓學生繼續做分組實驗,NaOH溶液和稀HCl的中和反應以及Na2CO3溶液和HCl的實驗,得出離子反應(復分解型)發生的條件,生成沉淀,放出氣體或生成水。

  3、知識延伸:通過課后作業自主學習教材32頁學習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教師要強調易溶、易電離的物質主要就是強酸、強堿和可溶性的鹽);

  6、知識反饋:

  1)初中學習的實驗室制H2、O2、CO2的化學反應是否離子反應,是離子反應的寫出離子方程式。

  2)教材34頁第5題、第7題。通過練習使學生對本節知識達到掌握并靈活運用。

  教師也可及時發現問題,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加以糾正并強調,檢測達標情況,及時反饋,進行調控。

  7、歸納總結:歸納總結本節內容,構筑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8、布置作業:第9題和第10題(同時將哪些物質要拆,哪些物質不用拆的問題對學生做了歸納)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內容主要是概念的教學,通過學生的討論互動、實驗探究,提高了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將概念應用到具體問題中的能力,提高了教學效率,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了本節課的預期目標。本節課最大的特點是在教學中提供給學生一個寬松愉悅的課堂研究氣氛,相對開放的探究環境,培養了學生的求知欲,激發了學生的求知熱情,開拓了學生的思維空間。

  本節課通過四個探究實驗,探究離子反應的定義、本質、離子方程式的概念及發生的三個條件,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相互交流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關于離子方程式的書寫,則采用學生通過離子反應的本質及離子方程式的概念嘗試著書寫離子方程式,并對有關的問題做了總結。

  本課教學在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上進行教學設計。但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雖然課堂上已經把教學計劃完成,但課中好像留給學生繼續發展的空間不夠充分,可互動的項目可有所增加,與實際生活中的應用聯系不夠緊密,這些問題有待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逐步改善。多思考如何引發學生的主動思考,立足學生的主題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的有效性。

  離子反應說課稿2

尊敬的各位評委:

  你們好!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離子反應》,下面我將從說教學背景、說教法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說教學反思五個方面對本節內容進行說明。

  一、教學背景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離子反應》位于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知識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在中學化學中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到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從教材體系來看:他是初中學習溶液導電性、酸堿鹽電離知識的延續和深化;也為后面學習元素化合物知識、選修4奠定了基礎,所以學好本節內容顯得尤為重要。新考綱明確指出“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能正確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了解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所以在教材處理上我將讓學生通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讓學生體會化學實驗是科學探究過程中的一種重要方法,通過教師示范學生練習初步掌握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過渡語】新課改強調“以人為本”強調“學生為中心”,學生學情不能忽視

  2、學情分析

  (1)知識基礎 第一課時學生已經知道“電解質在溶液中反應的實質”和“電離方程式”的知識, 已經意識到用實驗的方法去進行化學探究,但學生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儲備不足, 物質離子式不熟悉,所以本節課在完成基本內容的基礎上不能隨意拔高難度

  (2)認知基礎

  通過學習教育心理學,我們知道高中生思維具有更高的概括性,辯證思維也迅速發 展,處于具體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前期,但學生的抽象理解能力還稍弱,不能直 接給出概念或結論,需要借助一些直觀的手段。

  【過渡語】根據教材和學情的分析,確立了以下三維目標和重難點內容: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A、了解離子反應的概念;

  B、會書寫易溶、易電離的酸堿鹽之間的離子方程式,了解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C、掌握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2)過程與方法

  學習用化學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用化學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唯物辯證主義思想觀

  4、重、難點

  重點: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難點: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特別是學生分不清哪些需要拆成離子式,哪些 仍然寫化學式,需要借助教師歸納,并不斷練習強化)

  【過渡語】為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以下教法和學法

  二、教法、學法

  1、說教法

  【過渡語】教學過程是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展

  根據這一原則我主要采用“創設問題情境法”引導學生通過用化學實驗的方法對“離子反應和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條件”探究,針對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采用教師示范,學生多過手練習,從而突破難點內容

  2、說學法

  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實驗探究學習,遵循由感性————理性的認知規律

  【過渡語】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根據新教材編寫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我將從四個環 節展開教學

  三、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3min)

  通過一則小故事拉開本節課的序幕“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軍士們誤飲了啞泉,后又喝了泉水才轉危為安”,吸引學生眼球,再讓學生回顧“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反應實質”引入離子反應的概念

  (目的:從原有舊知識中生長出新知識,更容易被學生接納,吸收)

  2、實驗探究,獲得新知(30min)

  A、[創設問題情境一],讓學生思考“是否有離子就能發生反應”,進行猜想,做探究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2—1】

  a、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試管里加入2ml稀KCl溶液

  b、向盛有2mlNa2SO4溶液的試管里加入2ml稀BaCl2溶液 現象:a中沒有現象b有白色沉淀生成

  分析:a中Na2SO4電離出的Na+和SO42—與KCl電離出的K+和Cl—混合,沒有發生化學反應;b中Na2SO4、BaCl2在溶液中發生了電離,Na+與Cl—沒有發生化學反應,而SO42—與Ba2+發生了化學反應,這個反應的實質是:SO42—+Ba2+====BaSO4

  從而得出結論:“不是有離子就能發生離子反應,有些離子在反應過程中并沒有參與反應”,進而引入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目的:讓學生學習用化學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通過對現象的分析,培養 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唯物辯證主義思想觀)

  B、以Na2SO4+BaCl2反應為例,詳細講解離子反應方程式書寫步驟,我把它總結成四個簡單的字便于學生記憶,即:“寫、拆、刪、查”。教師強調“強酸、強堿、可溶性的鹽要拆成離子式,單質、氧化物、氣體和難溶物仍然寫化學式”,強調學生不要忘記“查元素是否守恒、電荷是否守恒”;

  讓學生練習書寫“NaOH+HCl,KOH+HCl,NaOH+H2SO4,KOH+H2SO4”的離子反應方程式 ;學生發現四個反應的離子方程式都是“H++OH—===H2O”教師進而提出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意義——————“不僅表示一個化學反應,還可以表示一類離子反應” (目的:通過詳細講解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并練習強化,讓學生突破本節課的難 點內容)

  C、[創設問題情境二]讓學生思考“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根據復分解反應發生條件進行猜想,做探究實驗驗證猜想

  【實驗2—3】

  a、向盛有2mlCuSO4溶液的試管里加入2mlNaOH溶液

  b、向盛有2mlNaOH稀溶液的試管里滴入幾滴酚酞試液,再用滴管向試管 里慢慢加入稀鹽酸,至溶液恰好變色為止

  c、向盛有2mlNa2CO3溶液的試管里加入2ml稀鹽酸

  學生描述反應現象,并書寫離子反應方程式

  分析:由上面abc三組實驗得出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生成沉淀、生成水或放出氣體”

  (目的:讓學生逐漸學會用規范的化學語言描述實驗現象,強化學生用化學實驗的方 法進行科學探究)

  3、知識應用,加深理解(5min)

  根據本節課的重難點,設置隨堂練習

  (目的:讓學生及時鞏固新知識,準確把握重難點,也可以檢驗出學生知識掌握情況)

  4、歸納整理,理性提升(2min)

  為強化認識,教師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強調本節課的重點內容

  四、板書設計

  為求板書簡明扼要,突出重點,我采用提綱式板書,現將板書劃分為三版: 左板:一、離子反應的定義

  中板:二、離子反應方程式

  1、書寫步驟

  2、意義

  右板:三、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教師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學生設計實驗、描述現象、分析現象、得出結論的主線,讓學生學習用化學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明確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讓學生自主完成知識的建構,強調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主動性。當然本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離子反應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的必修本一《化學》第二章第二節。離子反應是貫穿整個高中化學學習的重要線索之一。研究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及其書寫,對以后的學習或是進一步深造都是很有必要的。有電解質參與的反應通常情況下都能寫成離子反應方程式,只有讓學生掌握離子反應方程式的基本知識,才能使他們理解 這些反映的實質。所以,本節內容在本章中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二、三維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含義。

  2、通過實驗掌握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3、通過交流、發言、實驗等磨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錘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自學能力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訓練了學生的科學方法,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二)過程與方法

  學生通過“實驗——觀察——分析——討論——結論”的程序,探究離子反應的本質和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學生通過實驗,體驗了實驗是學習化學和探究化學過程的重要途徑。

  2、培養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使之善于觀察,敢于實踐。

  3、通過討論與交流等活動,培養學生與他人進行交流與反思的習慣。發揚與他人合作的精神,分享實驗探究成功后的喜悅之情。感受同學間的相互合作與取得成功的關系。

  三、教學構思

  (一)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的探究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與能力。 難點:引導學生設計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的探究方案及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二)教學設想

  精心設計實驗: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所以精心設計實驗顯得尤為重要。我首先設計一個產生白色硫酸鋇沉淀的實驗,其次設計了一個產生白色硫酸鋇沉淀的flash畫面,用來揭示離子反應的實質,把學生的思維推向一個高潮,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然后又設計了產生無色、無味的二氧化碳氣體的實驗,最后設計了中和反應實驗,利用顏色的變化及Flash動態畫面又一次激活學生的`思維,體驗反應的進行,最終達到了通過實驗使學生認識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是產生沉淀、氣體和水。

  (三)教學方式

  本節課采取的是“科學探究”的教學方式,即:“老師提出問題→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交流→分析思考→獲取結論” 。

  (四)教學思路和過程

  積極響應新課改倡導的課堂上“師——生、生——生”的互動的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在課堂上力爭形成一個良性的、具有和諧關系的公共空間,在此空間中通過課堂師生間、生生間合作與交流,使學生作為主體主動積極參與到一種競爭與合作的學習環境中來,因此,在學法設計上采用實驗探究與交流活動相結合,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交流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創設“問題情景,層層設疑,環環緊扣”,進一步激發學生更深層次的認知興趣和求知欲望;教學過程中,指導學生學會提問、學會思維、學會交流合作,整個過程老師充分發揮主持人的角色。

  離子反應說課稿4

  第一課時

  一、教材分析:

  1、《離子反應》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1)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內容。《離子反應》是重要的化學用語,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

  2、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都可能涉及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化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要能通過實驗認識離子反應極其發生條件,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而學生剛進高一,元素化合物知識不豐富,電解理論又沒有學習,因此本節知識對學生來說具有相當的難度。這一節我把它分成二個課時。第一課時講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第二課時講離子反應及其發生條件。

  3、學好這一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前面已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后面元素化合物知識、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并且正確而又熟練地書寫離子方程式,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技能。它還是歷年高考的熱點,在高考中幾乎年年考。

  二、學情分析:

  1、已學習電解質與非電解質,能區分哪些物質是電解質、哪些物質是非電解質;

  2、已了解電解質在溶液中能發生電離,以離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會書寫電離方程式;

  3、已了解離子守恒,并能運用離子守恒進行簡單的計算。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使學生了解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初步學會從微觀的角度認識物質在水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所發生的反應。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探究、分析化學反應的實質,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分析問題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觀察反應和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帶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律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培養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度和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辯證和唯物主義教育。

  四、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2、教學難點: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五、教法分析:

  1、實驗促學法:通過教師的演示,學生的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理解并掌握離子反應及其方程式的書寫。

  2、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的意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3、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最終掌握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六、學法指導: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積極響應新課改倡導的課堂上“師——生、生——生”的互動的教學方法,在學法設計上采用實驗探究與交流活動相結合,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培養學生交流的習慣。

  七、教學過程:

  上節課學習了氧化還原反應,是根據反應中是否有電子轉移進行分類的,化學反應還有一種重要的分類方法,即將有離子參加的反應統稱為離子反應。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種反應。

  第二節 離子反應

  設問:

  ①根據初三所學知識,哪些物質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呢?

  ②可以通過什么方法檢驗這些物質是否電離?

  ③它們電離過程可用什么式子表示?

  板書: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歸納:分析得出電解質的概念。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練習:下列物質能導電的是 屬于電解質的是:

  HCl氣體、 Ca(OH)2 固體 、KNO3固體 、CO2 、Hg 、 NH3 、KOH溶液 、金剛石 、石墨 、蔗糖、酒精、硫、鋁

  [歸納]由上答案分析出非電解質的概念。

  板書: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或熔融狀態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

  討論:學生討論出答案后,師生共同小結理解電解質、非電解質概念應注意的問題。

  板書:

  (1)電解質、非電解質應是化合物。

  (2)電解質的導電條件:水溶液里或熔融狀態下。如:碳酸鈣雖然其水溶液幾乎不導電,但在熔融狀態下導電,因此它是電解質。

  (3)電解質導電必須是用化合物本身能電離出自由移動的離子而導電,不能是發生化學反應生成的物質導電。如:CO2、SO2溶于水能導電,是由于它們與水反應生成的H2CO3、H2SO3能導電,所以CO2、SO2不是電解質。

  (4)某些難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4、AgCl等,由于它們溶解度太小,測不出其水溶液的導電性,但它們溶解的部分是完全電離的,所以是電解質。

  (5)酸、堿、鹽、水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等是非電解質。

  設問:電解質為什么能導電?

  板書:

  二、電解質溶液導電原因及導電能力。

  1、電解質溶液導電原因。(引到學生回憶初中所講的氯化鈉溶液、氫氧化鈉溶液等能導電的原因)

  學生分析:電解質在水溶液里發生了電離,產生了自由移動的離子,當與直流電源接通后,離子發生了定向移動并在兩極發生反應,從而形成電流。

  設問: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它們的導電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實驗:P14實驗1—1

  讓學生觀察,討論五種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有什么不同,為什么?

  實驗結論: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它們的導電能力不相同。

  板書:

  2、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強弱。

  學生閱讀:教材的相關內容。

  分析總結: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強弱取決于單位體積溶液中離子的多少(離子的濃度大小)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數。當溶液的體積、濃度以及溶液中陰、陽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都相同的情況下,取決于溶液中自由移動的離子數目,導電能力強的溶液里單位體積內能夠自由移動的離子數目一定比導電能力弱的溶液里能夠自由移動的離子數目多。從這些物質的結構和它們在水中溶解時所發生的變化進行分析,得出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板書:

  三、強電解質、弱電解質。

  1、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比如:強酸、強堿、大多數鹽。

  2、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只有一部分分子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學生閱讀:教材的相關內容,之后對強、弱電解質進行進一步比較,并完成下表。

  本節課還存在很多不足,希望各位給予批評指正。

  離子反應說課稿5

  一、 說教材

  1、 地位、作用

  《離子反應》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的第二節內容。

  本節是學生認識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起始課。從教材的體系看,它是初中學習溶液導電性實驗、酸堿鹽電離知識的延續和深化,又是學習離子反應理論知識的基礎,所以從體系上看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從研究方法上看,它是研究化學反應分類方法的補充以及從本質分析化學反應的必備技能,是中學生現在及至以后學習化學、從事化學專業的知識和能力的重點。學好這一內容,能揭示溶液中化學反應的本質。既鞏固了初中學過的電離初步知識,又為之后離子方程式的引入和選修四電解質溶液的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酸、堿、鹽在水溶液中能發生電離;

  ⑵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

  ⑶能夠分辨哪些物質是強電解質哪些物質是弱電解質;

  ⑷理解電離的概念,會書寫電離方程式。

  2、過程與方法:

  ⑴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電離的角度得出酸、堿、鹽的定義;

  ⑵通過獨立思考探究堿和鹽的定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發展學習化學的興趣,樂于探究離子反應及其發生的條件;

  ⑵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和諧。

  3、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及其電離

  2、教學難點

  電解質的概念;判斷哪些物質是電解質,哪些物質是非電解質,哪些物質既不是電解質又不是非電解質;探究堿和鹽的定義。

  二、說教法

  本節在全書占有重要地位,是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之一,概念多且抽象難懂,為避免枯燥,從實驗入手,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微觀粒子的分析,層層深入,引導學生了解有關概念。

  本節課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有:

  1、情景激學法:創設問題的意境,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2、 探究、歸納法:通過學生對問題的探究、討論、實驗、歸納,最終掌握電解質、強電解質、弱電解質的含義。

  3、多媒體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手段,將微觀現象宏觀化,有助于學生掌握離子反應。

  三、說學法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活動的真諦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啟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究學習。因此在本節教學中我注意以下方面:

  1、用實驗解決問題。新課引入,知識的鞏固、升華均用實驗。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確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使他們注重自己對實驗的觀察,分析,設計及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發揮化學實驗最大作用,真正將素質教育落實到課堂上。

  2、著重突出了教法對學法的引導。在教學雙邊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由未知到已知、由個別到一般。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對比,歸納,總結的能力。達到舉一反三,實現知識和能力的遷移目的。

  四、說教學設計

  1、課題引入:

  本節課采用實驗來導入新課。實驗的主要內容是探究NaCl固體、純水和NaCl溶液的導電性。讓學生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通過學生親自動手操作體驗化學的神奇與奧秘,提高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同時提高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以及將初中所學的化學知識進行遷移的能力。在實驗結束后自然而然的引入電解質這一概念。

  2、新課教學:

  講授部分主要分為六個部分:電解質與非電解質、電解質的類型、電離、電離方程式、酸堿鹽的定義和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

  (1)電解質與非電解質

  ①詳細講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概念,著重強調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定義中“或”和“和”的區別,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研究范疇為化合物等等。避免學生進入誤區。

  ②通過判斷物質是否為電解質的例題進一步加深對這兩個概念的理解。例題要具有典型性其中包括能夠導電的混合物如鹽酸溶液、能夠導電的金屬單質、水溶液能夠導電但并非該物質導電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不存在水溶液但是在融化狀態下能夠導電的金屬氧化物如氧化鈉和常見的有機非電解質如酒精和蔗糖等。先讓學生自己去判斷之后配合詳細而透徹的講解讓學生能夠獨立判斷電解質與非電解質。讓學生們明白電解質與非電解質這個概念不是一個不是即非的概念,而是首先要滿足化合物這一基礎。

  ③通過例題進一步對判斷這兩個概念做個系統的分條目的總結:

  1、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研究的是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2、電解質導電是有條件的,必須是在水溶液或者是熔化狀態下才能導電。

  3、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

  4、大部分非金屬氧化物和有機物為非電解質。

  5、酸堿鹽水和部分的金屬氧化物是電解質

  (2)電解質的類型

  通過小結的最后一點,自然而然的引入電解質的類型并列舉一些常見的例子。

  (3)電離

  分析課前所做的實驗,讓同學們自主探究NaCl固體和純水不能導電的原因。引導學生從初中所學到得知識入手,概括出物質導電的原理(1、存在自由移動的電子,即金屬導體導電的原理;2、存在自由移動的離子,即電解質在水溶液或融化狀態下導電的原因。)從而得出NaCl固體和純水不能導電的原因。這樣就可以進一步了解到NaCl溶液能夠導電的原因,引入電離的概念,并利用多媒體動畫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微觀粒子的電離過程。

  (4)電離方程式

  通過NaCl固體在水溶液中的電離,引出電離方程式的概念及其書寫規律。

  (5)酸堿鹽的定義

  請同學到黑板寫出HCl、 、 這三種常見的強酸的電離方程式。讓學生觀察三種酸電離后的共同點,利用這個共同點重新對酸下一個定義。學生獨立思考用同樣的方法對堿和鹽重新定義。

  (6)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利用多媒體播放溶液導電性實驗的短片,讓同學們觀察相同濃度的不同溶液的導電性差異。讓學生主動探究溶液導電能力的影響因素,同時了解到有的電解質能夠完全電離而有些不能。從而給出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并給出常見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并給出一個簡單的記憶方法。

  五、說課綜述

  以上是我對《離子反應》這節教材的認識和教學過程的設計。在整個課堂中我引導學生們回顧之前學過的溶液導電性方面的知識,并把它運用到對電解質和非電解質的認識,使學生認識活動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識又學會了方法。

  總之,對課堂的設計,我始終努力貫徹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造能力為指導思想。并且從各種實際情況出發,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了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

【離子反應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離子反應說課稿10-21

說課稿模板說課稿范文11-08

《巨人的花園》說課稿范文(通用5篇)10-16

關于語文說課稿范文(通用7篇)07-18

生活語文說課稿范文(通用6篇)07-18

《北京》說課稿范文11-25

廣告說課稿范文09-30

《坐井觀天》說課稿范文09-23

《秋天》說課稿(通用5篇)09-30

《橋》說課稿(通用6篇)08-17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中文天天更新 | 色男人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午夜一区在线 | 午夜亚洲嘿嘿嘿在线观看 | 亚洲人成网站观在线 |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