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我是中國人》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有助于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怎么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我是中國人》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說教材
本課是未來版小學二年級《品德與生活》下冊第四單元第2課的內容。熱愛祖國教育是小學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內容,居“五愛”教育第一位。從小學一年級起,就要對小學生進行熱愛祖國教育。這是道德啟蒙教育中最基本的教育內容之一。本課提出要使學生“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要熱愛自己的祖國”。熱愛祖國教育要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堅持不懈,反復進行,由淺入深,不斷加深。本課按課程標準要求,只進行最低層次、最淺層次的教育,即:“我是中國人,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二、說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使學生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2.使學生掌握我國的國名、首都、國慶節相關知識。
(二)情感目標:
1.使學生產生自己是中國人的自豪感。
2.通過學習,讓學生增強熱愛祖國的`情感。
三、說教學重、難點
(一)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自己是中國人,要熱愛自己的祖國。
(二)教學難點: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說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在教學活動中,我運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
(二)學法:
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索、學會交流,快樂學習。
五、說教學設計:
1.聽歌曲導入新課。
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利用歌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學生認真聽《大中國》,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由此引入課題并板書:我是中國人。
2.出示圖片,按膚色給人種分類。
首先出示四幅圖片,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他們的特點,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按膚色給他們分類,圖文對應一一出示。通過這一環節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世界上的人種按膚色可以分為四類,即白種人、黃種人、棕種人和黑種人,知道我們中國人屬于黃種人。
3.欣賞祖國的自然風光圖片。
這一環節的設計意圖是通過讓學生觀賞祖國的大好河山,產生自己是中國人的自豪感,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4.欣賞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
首先出示各族小朋友手拉手圖片,讓學生觀察他們在哪里干什么?然后引出歌曲《我們的祖國是花園》,學生通過聽歌曲,感受到全國各民族的小朋友都和我們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最后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5.播放《開國大典》視頻,完成填空練習。
通過觀看《開國大典》視頻,讓學生感受到祖國媽媽來之不易,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通過完成填空練習,使學生知道我國國名的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每年的10月1日是祖國媽媽的生日,也就是“國慶節”;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6.結合實際,談談愛國。
通過讓學生仿照例句說一說,使學生感受到愛國并不遙遠,愛國就在我們身邊,做好日常小事,就是在愛國。
7.總結全課,談收獲。
通過讓學生自由發言,進一步鞏固本節課所學知識。
8.齊讀小詩,結束本課。
課件出示小詩,全班同學有感情地齊讀后,結束本課。目的是為了再次升華主題,讓“我是中國人,我愛我的祖國”深深地烙在同學們的心里,激勵孩子們時刻用實際行動來踐行愛國。
六、說板書設計:(板書簡潔明了)
我是中國人
我愛我的祖國!
七、說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我認為本節課教學環節合理,教學層次清晰,課件制作精美,教態自然,教學效果很好。具體體現在:一是教學目標定位準確,教學環節緊緊圍繞達成教學目標來進行。二是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節課并不是單純的進行說教,而是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通過聽一聽、比一比、看一看、說一說、填一填、讀一讀等活動,吸引和組織學生參與課堂實踐,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三是將品德教育貼近學生生活。我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比如讓學生“談談愛國”,并不是空洞地談,并沒有讓學生說“應該怎么做才是愛國”,而是讓學生說“我怎么怎么做,就是在熱愛祖國”,使學生很容易明白原來只要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就是在熱愛祖國。
不足之處:一是我在教學中雖然注重了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但當有兩個學生回答問題表述不夠準確時,我引導的還不夠。二是當學生發言表達的很清楚時,我卻過多的重復了學生的答案。
總之,本人在教學上需要學習和完善的地方還有很多,懇請各位評委、老師們能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在此深表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