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的五大發展理念,綠色發展被提到了一個新高度。包頭市作為傳統的重工業城市,資源、環境壓力都是發展中必須重點破解的難題。
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理解把握“協調發展理念”中的“協調”含義。第一個方面,協調的目的首先是為了“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
第二個方面,協調行為必須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為規范;
第三個方面,“十三五”時期協調發展的核心任務是“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各個領域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相互聯系的范疇越豐富,相互促進的內容也就越增加。
在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中,可以為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創造廣闊的發展機會。以包頭來說,國家提出的“一帶一路”國際間協調發展戰略和國內呼包銀榆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都為我市的冶金、裝備、稀土、旅游、文化等行業提供了大量發展空間,可以在更大范圍內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經濟發展的效率和質量。
同時在相比較而言的“薄弱領域”,例如科、教、文、衛等領域,需加大資金投入和人才引進力度。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關鍵也在農村,農業現代化是中國當下薄弱的一環。因此,必須著力推動城鄉協調發展,提高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水平。
篇2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不斷增強發展整體性。
一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作為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壓力是毋庸置疑的,但包頭市生態環境脆弱,不能再沿用過去粗放式的,靠大量消耗能源、資源實現經濟總量增長的方式,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到突出位置,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努力打造一個空間開發格局協調、有序,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文明制度健全完善的美麗包頭,實現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人的和諧統一。
二是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正視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是“眼光”與“格局”問題。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以前瞻的戰略眼光創新發展模式,既要考慮當前發展的需要,又要考慮未來發展的需要;既要講究經濟社會效益,又要講究生態環境效益;既總攬全局統籌規劃,又突出重點有的放矢;要抓緊解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中亟待解決的突出矛盾問題,同時要著眼未來發展,堅決防止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否則綠色發展將無從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