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讀書心得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么要如何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關于讀書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讀書心得1
學習了《現代教育理論導讀》一書后感觸頗多,我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對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科學,為什么說教師是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類老的話題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領悟。教育就是增長人的智慧,開發人的潛能的活動。現代教育就是研究在動態的環境下教育主體的一種創新活動。每個學校的教育環境都是動態的,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別也是很大的,作為教育者的教師和受教育者的學生是在教與學的互動中發揮出他們的智慧和才能。所以和諧的師生關系,每位學生的主體意識的增強和創新性的學習方法共同構成了現代教育的新理論。
1、 "以人為本"這種思想反映到教育領域表現為師生平等,生生平等,因此,教師必須用平等的原則尊重善待學生,不偏愛某些學生,嫌棄另一些學生,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發展潛力,使每個人的發展可能性最大限度地轉化為現實。這種平等的師生關系,無疑是素質教育中整個師生關系系統內最為堅實,最必不可少的基礎。
2、書中提到的幾位代表現代教育思想的流派和學說的教育家,雖然在理論基礎和側重點有所不同,但在促進學生主體性發展上卻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之處,他們無不是把發展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促進教育教學過程的民主化和個性化放在中心地位。這種強調喚醒與弘揚人的主體意識的趨勢反映到素質教育中來,便表現為學生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處于主體地位,是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人,學校的主人。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我們教師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我們應在師生平等的基礎上推行民主的工作方式,以期與學生之間形成一種民主和諧的人際關系。實踐證明,在相互尊重,和諧民主的`教育氛圍中,學生才有可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勇于各抒己見,積極表現其個性,展示其才華。
3、在傳統教育中,對學生情感的刻意教育與培養一直是處于一種被遺忘與冷落的荒蕪境地。這十分不利于培養健康成長的一代新人。因此,今日素質教育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強調與推行情感教育。古人云:親其師則信其道。對教師天生有一種信賴與依戀心理的學生,會像花草樹木趨向陽光那樣趨向教師。當他們得到老師真摯的愛與關懷,得到理解與重視的時候,心里就會感到快慰與滿足,同時產生樂于學習,愿意聽從教誨的傾向,就會把對老師的愛移情至老師所教學科目。與此同時,學生健康美好的情感也在潛移默化當中得到強化與升華。當然,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起主導作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所以須在'情'字上狠下功夫。我認為,教師應該有一顆愛心,它不埋在胸膛里,而應擎在手上,高高舉起,讓學生看得見,摸得著,時時感覺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首先應愛護,了解學生,建立情感溝通的橋梁;其次應信任學生,對其充滿"愛的期待";最后應嚴格要求學生,做到嚴中見情,嚴中見愛。
4、二十一世紀是"創造教育的世紀",這一點已為國際教育界所公認。在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出擁有創造性素質的一代新人正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終極目的。這是因為創造性素質是現代和未來人才所應具備的素質中具有統御作用和最大時代適應性的一種素質。因此,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已成為世界各國現代教學的重頭戲,我國的素質教育也不應例外。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最能發揮創造力的條件就是民主。在民主的師生關系下,學生真正處于主體地位,敢于發揮創造力,當自己的新穎創見被人接受,贊賞時,會感到無比自豪。我們做為教師不僅要對學生的創造性學習進行扶植和幫助,而且要積極鼓勵學生勇于挑戰前人,超越前人,"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綜上所述,我認識到:平等,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是成功實施素質教育的必要條件和重要保障。在工作中應力爭盡早建立這種師生關系,為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創造良好的條件。
關于讀書心得2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并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著是無數人的期望和重托。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潛力、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在實踐與反思中,我覺得幼兒園的活動設計,務必以促進幼兒發展為出發點。教育活動設計應適應幼兒水平,對所提出的教育目標,既不可任意拔高,也不能盲目滯后。資料應以幼兒身心發展的成熟程序為基礎,注重幼兒的學習準備。幼兒發展的動力是內部矛盾,活動設計應促進幼兒內部矛盾的產生并解決,促進幼兒盡早盡快地獲得發展。教師不就應把著眼點放在幼兒這天明白了什么,明天將學會什么,而就應著重思考如何培養幼兒的創造潛力,如何使幼兒在活動中學會學習,以及該活動會對幼兒的發展起什么作用等方面。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的生活化,就是要使幼兒園的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好處。要求選取貼合學前兒童學習的生活經驗,把富有教育價值的資料納入教學之中,增加教育的人文精神。眾所周知,對幼兒來說,生長是重要的,他的發展是隨著生命運動而進行的。兒童在自己的親身生活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學習,由此獲得各種生活知識,習得人際交往的經驗,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幼兒園的活動設計,應緊密結合幼兒的生活,遵循生活化的原則。
學前兒童的生活是活動,愛活動是學前兒童的天性。活動化原則是指教育活動的設計和組織應以活動為基本形式,其本質是透過調動幼兒用心進行外部活動而引發用心的內部活動。這種內部活動不僅僅僅是智力運演,也是情緒調節、態度構成、知識結構化過程。
讀后感:一節成功的活動設計,不僅僅能教會幼兒許多本領,對我們老師也是一種成功,那么如何設計一節優質的教學活動是我們老師值得思考的,在我們選取一節活動時,選材非常重要,同時也需要教者有過硬的教學潛力。
回顧自己以前的教學過程中也曾想“約束”孩子。當孩子們說話時覺得他們太吵了,期望他們安靜。但是這種“約束”對孩子們沒有任何作用。相反孩子們想說的、想做的欲望卻更強烈。因為在此時我是“主人”,而孩子們是“服從者”。所以他們的'行為不是發自內心的,而是外人強加的,所以孩子們的安靜時一時的,只要我一離開,他們便會非常快的開始交談起來。
當我接觸蒙氏教育,開始了解蒙氏時,尤其當我閱讀了這段話語之后,我才找到了真正“管理”孩子的方法,想讓孩子遵循一些生活規則不是去管理他,而是讓他成為教室的主人。
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忘記那些“不許動”的原則,因為這種“不許動”的背后,隱藏的是孩子們那種強烈的“我要動”的欲望。所以不管用什么活動,我們都就應讓孩子去動,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前提下提出要求,這時孩子們“安靜”了,有秩序了,這是孩子們自己的紀律。在自由之后所獲得的紀律。
所以這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不管什么時候,孩子才是他自己的主人,當他成為自己的主人時,老師只需要給予正確的引導,他就能非常好的發展。
關于讀書心得3
書是知識的寶庫,是知識的海洋,還是我們不可缺少的朋友。
人們常說“開卷有益”。的確是這樣,當你打開絢麗多彩的圖書,你就起進了知識的大門。你便在知識的海洋中遨游。動人的小說,美妙的'詩歌,感人的童話,精美的散文……都會讓你難忘懷,給你無窮的歡樂。讓你置身于新的世界——知識世界。書不僅是知識的寶庫,而且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它能教我們怎樣寫作文,怎樣做人。在我們孤單時,它像大朋友一樣安慰你。中國古時候有一位文學家說過:“讀一本好書就仿佛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有疑難時,它會給我們解答;遇到困難時,它會幫助我們,給我們力量。
書還可以使我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像《中國最美的地方精華特輯·》、帶一本書去巴黎》、《西班牙旅行筆記》等很多地方我都沒有去過,可對這些景色我還是了如指掌,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我讀了很多有關類似的文章。雖然我沒有去過,但是我仿佛和作者們游玩了一次。書還可以增長知識,如《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雖然我只讀了其中的一部分,但是卻為我提供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們考試竟然考了這些知識,我當然不用犯愁了。
現在我越來越發現,書是我們增長知識的源泉,是我們成長中不可缺少的蛋白質成分。去讀書吧,它將把你帶入你的理想世界。
關于讀書心得4
對于<<朝花夕拾>>這本書,相信每個同學都不陌生,可是真正去讀它,去品味它的人卻不多。我在很久以前就知道了這個大作家魯迅,也聽說過許多他寫的短篇小說及散文。
從小學到初中,我讀過許多魯迅的作品,學過許多關于他的文章。在《朝花夕拾》中有幾篇是我以前學過的,但當我第二次讀它,品味它的時候感覺又是一種味道。以前學的時候對魯迅的文章只是有一個淺淺的了解。當第二次閱讀的時候才感受到以前學習他文章的時候有太多的不足。
魯迅先生所寫的文章雖然表面看起來都是寫日常生活的,但當你認真的去品味的話,就可以明白所要表達的主題。他的文章都有一個共同的語主題:即是對中國國民性的批判。處處都體現他是一個愛國者。從他的小說中可以體現他那種對封建社會的憤怒,和對當時社會的黑暗的那種不滿。
《狗貓鼠》表現了魯迅先生同情弱小以及對虐待者的憎恨;《二十四孝圖》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酷;《阿長》與《山海經》回憶了兒時與保姆相處的.情景,在文中,魯迅先生充滿了對這位勞動婦女的懷念之情;《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描述了兒時在家中百草園玩耍的無限樂趣以及在三味書屋讀書的乏味生活;《父親的病》回憶了兒時父親求醫治病的種種荒誕情景。以上的幾篇,魯迅先生采用了親切動人的筆墨,記錄了社會生活的一面,構成了一幅幅色彩鮮明,濃淡相同的風俗畫卷。
在這本《朝花夕拾》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那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讀他這篇對童年回憶的散文,正如讀著發自魯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熱愛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突然間,我仿佛看到了幼年的魯迅。趁著大人不注意,鉆進百草園,他與昆蟲為伴,又采摘野花野果。然后與玩伴一起捕鳥,但由于性子急,總是捕不到很多。他又常聽保姆長媽講故事,一切感受都是那么天真爛漫,令人回味。
曾幾何時,我已經遠離了童年,進入了青年。每天都在這忙碌的學習之中,紛紛擾擾的生活中。但我自己認為自己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孩子。有時還做著甜美的童年之夢。
關于讀書心得5
這天,我讀了《安徒生童話》里面的《丑小鴨》這個故事,我很喜歡。故事講的是:有一只母鴨在樹下孵蛋,孵著孵著孵出了三只金黃色的小鴨,毛茸茸的,好像一團毛毛球,既漂亮又可愛。還剩下一個很大的蛋,沒有任何動靜,鴨媽媽想:這個蛋怎么了?雖然我很累,再把它孵一會吧。過了一會兒,“咔嚓”蛋終于開了,出來了一只又大又丑的小鴨。它就是“丑小鴨”。
一天,天氣又晴朗又暖和,鴨媽媽帶著孩子們,去池塘邊教它們游泳,那三只小鴨對丑小鴨說:“你真丑,我們不想和你玩。”于是丑小鴨難過的離開了他們。丑小鴨走著走著,遇到了一戶人家,那戶人家的'孩子見了丑小鴨后驚訝的說:“它好丑啊!”于是又把丑小鴨攆走了。丑小鴨孤單又寂寞的在森林里度過了寒冷的冬天。到了溫暖的春天,它發現自己變成了一只非常漂亮的白天鵝。于是它默默地告訴自己不能驕傲。
我覺得丑小鴨并沒有那么丑,它經歷了很多的磨難,它很堅強,最后終于變成了漂亮的白天鵝。我想讓丑小鴨以后都這么漂亮,那樣丑小鴨就可以交上許多好朋友了。我以后交朋友不會只看外表,只要他善良友好我就和他交朋友。這個故事讓我懂得經歷了風雨之后總能見到彩虹。
關于讀書心得6
古人早就說過,書籍之多,浩如煙海。我們沉靜在書的海洋中,收獲著豐富的知識。每讀一本好書,就是對人生的一次感悟。在此,我推薦一本書——《平凡的世界》。
平凡,是生活的本色。每個人對于這個浩渺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這個世界是平凡的,悲與歡,生與死,窮與富。世界的更變,對于歷史的長河來說,無非是些平凡事。
這是一部偉大的巨著,為我們解說平凡和苦難,闡釋了生活的意義。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事情,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里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窮苦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界更變的戲劇。是悲劇?是喜劇?也許都有一點,書中沒有華麗的藻飾,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
書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時候孫少平,這是一位對苦難有著深切的認識、對生活有著深邃的理解、對精神世界有著深刻追求的人,他有錚錚鐵骨,他有堅韌的毅力,強大的精神力量,巨大的勇氣,從學生時代的“非洲人”到成年時代的“攬工漢”,他經歷的是艱苦卓絕的人生奮斗,在痛苦和磨礪中,他形成一種對苦難的驕傲感,崇高感,我欣賞他對苦難的哲學,欽佩他對勞動的認識,羨慕他對生活的理解。
他是一個平平凡凡的人,一個比普通農民多讀幾本書的人,一個對生活意義有著更高層次追求的人,在他寫給他妹妹的信中充分體現了他對生活的認識,“我們出生于貧苦的農民家庭——永遠不要鄙薄我們的出身,他帶給我們的好處將使我們一身受用不盡,但我們一定要從我們的出身的局限中解脫出來,從意識上徹底被判農民的狹義性,追求更高的意義……”
平凡的世界中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這群不平凡的人組成了這個平凡的世界,讀完了這本書,人的靈魂也許得以凈化,不在為平凡的出身感到羞恥,而會為了人生的不平凡而奮斗。
【讀書心得】相關文章:
讀書的心得05-15
讀書心得體會讀書心得11-05
《童年讀書》讀書心得11-27
讀書心得01-08
《論語心得》優秀的讀書心得04-21
《于丹論語心得》讀書心得07-12
全民讀書日讀書心得12-20
【薦】讀書的心得01-12
關于讀書的心得11-01
讀書的心得【精】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