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讀《阿郎的橋》有感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需要寫一篇讀后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阿郎的橋》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讀《阿郎的橋》有感1
“不,我不走。我要留在這里。我要和永勝一起守著這座大橋。這是我們的橋!”阿郎說著,徑直向橋上走去。阿郎的背影看上去那么瘦小,卻又那么倔強。——題記
《阿郎的橋》,讀著它,就像看一場驚心動魄的電影,身臨其境;讀著它,就像品一杯濃香的咖啡,唇齒留香;讀著它,又像在回憶往事,讓我思緒萬千。
這本書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抗日戰爭時期,在抗日時期,有個叫阿郎的小孩。他的好朋友永勝在一次打炮眼時,不幸被炸死,阿郎十分傷心。他答應了永勝臨終前的委托,帶著永勝的鈴鐺,跟著馬幫加入了滇緬大橋的修筑隊伍。即將在人群中爆炸的火藥箱,黑云一般的蚊子,惡魔一樣的瘴氣,如同猛獸的洪水,血肉橫飛的轟炸……一次次危險與病魔,一次次恐怖與絕望,使得少年阿郎陷入了無助的深淵。最后,他們終于將這夢想的大橋建好了。阿郎成功地了卻了朋友永勝的囑托,帶著鈴鐺走過了他們魂牽夢縈的大橋。
讀完這本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小小的阿郎肩負起了抗日的任務,也因為受到了種種的磨難,成為了一個小男子漢。一次又一次的的打擊,年輕的阿郎很無助。但阿郎身上那種堅強的品質又讓阿郎面對困難時沒有一點屈服的表現。
我想到了《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中的英子,小小年紀,曾經賴床被爸爸用雞毛撣子打,但因為爸爸病了,在經歷了一次次的磨礪之后,當畢業典禮后,聽到了爸爸辭世的消息,她表現出了驚人的“鎮定”“安靜”。“爸爸的花兒落了,我長大了。”英子長大了。我想到了《孤獨之旅》中的杜小康,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年齡,家道中落,他不得不和父親遠離油麻地,在孤獨中,在暴風雨中,他終于成為了真正的男子漢!
是的`,困難、挫折對于弱者來說是絆腳石,對于強者來說卻是一筆財富。《周易》是周文王在坐牢時寫成的;《春秋》是孔子在仕途上失意后作的;屈原被流放時創作了《離騷》;左丘明失明后著有《國語》;孫臏被削了膝骨憤而作《兵書》;司馬遷遭宮刑后寫了《史記》。
生長于戰爭年代的阿郎是不幸的,但對朋友有著一顆至純之心、經歷過磨礪之后成為男子漢的阿郎又是幸運的。?磨難中他終于成為了真正的男子漢!我們生長在幸福的新中國,也會遇到挫折,但讀過《阿郎的橋》之后,我更明白,只要勇敢堅強,困難與挫折都沒什么大不了。
讀《阿郎的橋》有感2
最近讀完了一本書,書名是《阿郎的橋》。
故事從阿郎在馬幫的生活開始,后來,阿郎接受了好朋友永勝臨終前的托付。從此,小小的阿郎肩負起了抗日的任務,加入了滇緬公路的修筑大軍,也因此受到了種種的磨難:即將在人群中爆炸的火藥箱,黑云一樣的蚊子,魔鬼般的瘴氣,猛獸般的洪水,血肉橫飛的轟炸;一次次的危難與病痛,一次次的恐懼與絕望,讓少年阿郎陷入了無助的深淵。
可是,他并沒有放棄。
最終,在這條血肉鑄成的.路上,阿郎了卻了朋友的心愿,修完了大橋,也走過了這座讓他們夢牽魂縈的大橋,成長為一個小小的男子漢。
看看阿郎,再想想現在的我們,作為家中的心肝寶貝,通常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幾乎不要操任何心。盡管我們也有自己想做的某些事情,家長也會說“走開走開,這是大人的事,快去看書”。
比起小阿郎,我們真的是差遠了。當我們還是家中的心肝寶貝時,小阿郎已經在干著大人的活了,在馬幫趕馬,在修路隊踩水車,搬石頭-------面對這個同齡的男子漢,我們和我們的父母都應該有所反思:溫室的花朵畢竟經不起人生的風雨,你們又怎能撐起我們一輩子的藍天?
阿郎幫朋友了卻心愿,那份執著再一次告訴我們做人做事要講究誠信,答應別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無論過程多么艱辛。
作為新世紀的少年,我們肩負在時代的責任,只有錘煉自己,勇于面對任何的困難挫折,才能迎接未來的挑戰;只有懷揣夢想,矢志追求,才能修筑出自己的人生長橋。
讀《阿郎的橋》有感3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一本書,書名:《阿朗的橋》。
故事從阿朗在馬幫的生活開始了。原先,阿朗只是在馬幫干干輕活,但在偶然的一天,阿朗的好朋友被火藥炸斷了一只手,生命垂危,好朋友在臨終前托付給阿朗一件事:請阿朗拿著自己的銅鈴看能走汽車的橋,看看汽車掛不掛銅鈴,如果掛,有沒有自己的好看。就這樣,小小的阿朗肩負起了抗日的任務,也因此受到了種種的.磨難,成為了一個小男子漢。即將在人群中爆炸的火藥箱,黑云一樣的蚊子,魔鬼般的瘴氣,猛獸般的洪水,血肉橫飛的轟炸……一次次的危險與病痛,一次次恐懼與絕望,讓少年阿朗陷入無助的深淵。可他并沒有放棄。
讀了這本書以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戰爭時期有多少人為了最終革命的勝利付出了生命。而我們現在這些生在新中國的少年兒童,更應該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發揚前輩的艱苦奮斗的精神。像小英雄阿朗一樣,好好學習,掌握本領,為了國家的強盛,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懷揣夢想,立志為祖國人民作出貢獻。
讀《阿郎的橋》有感4
今天,我讀完了一本書,這本書的名字叫《阿郎的橋》。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我們要熱愛祖國,不能做出背叛祖國的事情。
本文的主人公是阿郎,是阿郎讓我們見證了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時,人們用無數條生命,無數滴汗水和鮮血筑成的滇緬公路整個過程。
為了修這條公路,阿郎的好兄弟永勝在點火藥炸死了,這給阿郎幼小的心靈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創傷,剛從這段陰影里走出來的阿郎,有看見鐘叔的腿在保山耍龍時摔斷了。這是因為鐘叔狗橋驚動了阿郎的琉璃,讓琉璃碰到了鐘叔,鐘叔腿一軟就跌進了大溝里,阿郎十分生氣,鐘叔說,橋是一只好狗,讓阿郎以后好好對橋。阿郎在路上看見幾十雙腳在費力地踩水車,就也要踩,阿郎費力地踩著頭上漸漸冒出了大滴大滴的汗水一直流在眼里,阿郎干脆閉著眼踩,又過了一會后,阿郎堅持不住了,從水車上滑了下來。過了一段時間,阿郎開始打擺子了,一會冷,一會熱,難受極了,老磨黑和彪叔托付花嬸照顧一下阿郎,花嬸帶著阿郎去見草醫,草醫讓阿郎喝了一碗大鍋藥,阿郎的病好了。有一天下大暴雨把稀泥旋出了一個大坑,一個人不小心掉下去了,東山跳下去把那個人救了上來,在東山快要上來的時候,土坎嘩啦啦一聲垮塌了。東山重重地摔了下去,東山消失在泥漿里,挖出來的時候,東山已經沒氣了。最后,少年阿郎發現并仔細觀察出宗濤大叔是一個漢奸。
最終在這條用血筑成的`路上,阿郎帶著朋友永勝的愿望,看到了那夢寐以求的大橋。
讀《阿郎的橋》有感5
路,世界上有千萬條,有一條是用血肉鋪就而成,那就是《阿郎的橋》中的路,最近我懷著無比激動的心情閱讀了這本書。
《阿郎的橋》描繪的是中日之戰滇緬公路上的舊事。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為了維持經濟運轉的所需,共產黨征集了20萬普通人民,共同建造長548公里的“血線”。阿朗的好朋友永勝被火藥炸斷了一只手,生命垂危,他在臨終前托付給阿朗一件事:請阿朗拿著自己的銅鈴看能走汽車的橋,看看汽車掛不掛銅鈴,如果掛,有沒有自己的好看。那時,幾乎每天都有人死去。當敵人炸毀了中國唯一一條運送武器的橋,即將在人群中爆炸的火藥箱,黑云一樣的蚊子,猛獸般的洪水,魔鬼般的瘴氣,橫飛血肉般的.轟炸......
一次次危險與病痛,一次次危險與絕望,使阿郎一次次陷入無盡的深淵。是誰一次次的幫他?那就是老磨黑。他一次次的幫助阿郎。那一次,阿郎得了重病,老磨黑帶著阿郎走了一夜的路,他卻無怨無悔……
這本書讓我十分感動,阿郎為了完成永勝的遺愿,不顧自己的安危,堅持修完了長548公里的公路,這讓我想起了我自己,記得20xx我的姥姥因病而離世,第2天晚上,夜空中的星星格外多格外亮。我站在陽臺上,一顆大而亮的星星吸引住我。奶奶走過來,在我身旁找了個椅子坐下來,望了望天上的星星,嘆了口氣,“要是媽媽還在,那該多好!”“是呀,姥姥還在多好。”“你姥姥在臨終前跟我說,告訴雯雯,讓她好好學習。”讀著這段對話,我心中特別不是滋味,恨不得哭。現在我的成績還好,沒完成她的心愿,我一定要努力!
阿郎,你是我們心中的好榜樣!為了國家的榮譽,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一直為祖國為人民做貢獻。那時候,有多少人為了把侵略者趕出我們的家園而獻出了生命。我們這些初生在新中國的少年兒童還有什么理由不真惜我們現在的生活,好好學習呢?
讀《阿郎的橋》有感6
暑假里,我看了《阿郎的橋》這本書,講的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修筑滇緬公路的故事。
這本書的主要內容是:在抗日時期,有個叫阿郎的小孩。他的好朋友永勝在一次打炮眼時,不幸被炸死,阿郎十分傷心。他答應了永勝臨終前的委托,帶著永勝的.鈴鐺,跟著馬幫加入了滇緬大橋的修筑隊伍。即將在人群中爆炸的火藥箱,黑云一般的蚊子,惡魔一樣的瘴氣,如同猛獸的洪水,血肉橫飛的轟炸……一次次危險與病魔,一次次恐怖與絕望,使得少年阿郎陷入了無助的深淵。最后,他們終于將這夢想的大橋建好了。阿郎成功地了解了朋友永勝的囑托,帶著鈴鐺走過了他們盼望的大橋。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一個老紅軍講的故事。有一次,我和同學們參加活動,聽紅軍講故事。紅軍爺爺和我們講述了他們在云南邊境抗美援越的事跡。在一次戰役中,我們的志愿軍被敵人的槍炮擊中,死傷無數,十幾個連長都犧牲了,但是還是咬牙堅持到最后,擊退了敵人的進攻。紅軍爺爺告訴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他更教育我們,要熱愛祖國,熱愛人民,好好學習,掌握本領。
讀了《阿郎的橋》,讓我進一步懂得了,我們腳下的路、車子飛奔的大橋、安定的生活都是老一輩革命先烈用血肉之軀換來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一切,向革命先輩學習,為了祖國的繁榮富強,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讀《阿郎的橋》有感7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字叫《竹林里的阿郎橋》,書中講到:一天一個小男孩收到一封信是他外公寫的。說,放暑假的時候能過來玩?之后小男孩就踏上回鄉的旅程,到了站,小男孩就到山坡上有一個大草坪上躺著,他想現在回鄉還早去竹林里看看,他看見了阿郎橋。自從一個人叫阿郎是他給的錢修建的,就給他取名叫阿郎橋。
這個暑假,我也正好跟媽媽回四川老家,看到了大片竹林,和兩山相連的水渠。媽媽說她小時候的水渠還要險峻些,前些年翻修了,但她兒時的很多美好記憶都留在了心里的.水渠上。我們還在大河邊游泳,媽媽用些大鵝卵石圈成一個小池塘,好清涼!我喜歡老家有山有水的地方,我還會再回去的,那時要多些時間游玩。
故鄉,我心中的阿郎橋。
讀《阿郎的橋》有感8
翻開書的最后一頁,一本書讀完了,我合上了封面,然而,我的腦海里始終還在浮現著書中的內容,幻想著書中人物的面貌、表情。仿佛我就是這書中的主人公,給我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就是我讀完《阿郎的橋》的第一感受。
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封鎖了所有的沿海港口及東部陸路交通干線,隨著日軍侵占越南,滇南鐵路中斷,中國失去了與外部聯系的唯一運輸通道,為了抗擊日本人的侵略,保衛我們的家園,主人公阿郎的好朋友——永勝,加入了筑橋修路的大軍,在一次點炮炸石的過程中,永勝不幸被炸死,臨死前,他希望阿郎可以幫助他完成他的心愿:帶著他的銅鈴去看汽車從這條路上駛過,并且,看看汽車掛的銅鈴和他的這個銅鈴究竟哪個更好看,就這樣,少年阿郎隨馬幫帶著永勝的銅鈴也加入了筑路大軍......
面對即將在人群中爆炸的火藥箱,魔鬼般德瘴氣,猛獸般的洪水,血肉橫飛的轟炸,面對惡劣的氣候環境和缺衣少糧的生存境遇,一次次的危險與病痛,一次次的恐懼絕望,一次次的'艱難險阻讓年少的阿郎陷入了無助的深淵。最終,在這條血肉筑成的路上,阿郎了卻自己和永勝的心愿,走過了那座他們魂牽夢繞的大橋,并且成了這座橋的守護者,守護者他和永勝的夢,更守護著千千萬萬國人的夢。
關于阿郎的許多感人瞬間,其中更有一個情節讓我難以忘懷,少年阿郎為幫助修路隊把江水淘干,建勝備橋,就瘋狂踩水車,一直踩到覺得他的腿好像不是自己的了,最后腳下一滑,重重摔下來,當老磨黑被聰明伶俐的小狗——橋,拖到阿郎身邊時,阿郎已經奄奄一息了,老磨黑心疼地抱著阿郎的雙腿搓了起來,但由于勞累過度,阿郎立刻就睡著了,盡管如此,阿郎的腿第二天依然酸痛難耐,起床的時候,還差點摔倒......
看看年少的阿朗,再看看年少的我們,我們真是太幸福了,我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我們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生活,從不用為衣食住行而煩惱,這養成了我們的一種懶惰的思想和依賴的心理,遇到困難挫折就會心生退意,更有甚者居然抱有“啃老”的思想,什么都要父母干,且心安理得地認為這是父母該做的。當阿朗在趕馬,在踩水車,幫助修路隊搬石頭的時候,年紀差不多大的我們可能還依偎在父母的懷抱里撒嬌,或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中學習,這種生活是天壤之別,所以,我們應該學習阿朗不畏艱險,奮力拼搏的精神,另外,我們也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求學機會,不僅是為了報效祖國,也是為了讓死去的抗戰烈士得到安慰,當年,為了將日本鬼子趕出家園,為了讓子孫后代能過著和平的生活,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用生命筑起一道和平的城墻,將侵略者擋在了外面,現在,為了自己,為了他們,為了祖國,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阿朗的橋》給我的印象很深刻,相信你在讀完后也會又深刻的感受吧!
讀《阿郎的橋》有感9
生命的偉大不在于長短,而在于厚度。
翻開薄薄的書皮,我踏上了阿郎的橋,我的心隨著情節的發展起起落落。“太陽呼啦一下從山頂跳出來的時候,金燦燦的光線就像雨水一般嘩啦啦布滿了怒江大峽谷。奔騰的怒江水在岸邊巖石上濺起的無數水沫,頓時變得明亮又閃爍。”這真的是極美極壯觀的景色。我的心也隨之明朗起來。“峽谷上方的天空本來就不寬,太陽稍稍有些偏西,山崖巨大的陰影就像一只巨鳥的翅膀牢牢罩住了江面。沒有了陽光的照射,谷底的野草和亂石透出一股幽幽的冷氣”我不禁也打了一個寒噤。在這座橋上,我看見了人性的光輝。
小阿郎原本只是個無憂無慮的孩子,在馬幫做事的阿郎,只是承擔運送物資,趕馬等一些輕活,讓阿郎一直沉睡在甜蜜的搖籃里。馬幫的對伍在經過一座破損的橋時,得知這座橋是為了抗擊小日本而修建的,這是一條被稱為“抗戰生命線”的公路,是一條被浸濕這筑路者沸騰的熱血的“血路”,是云南各族人民用血肉之軀筑成的血線。于是,他們自告奮勇的加入了修橋的行列。但在偶然的一天,阿郎的好朋友永勝被火藥炸斷了一只手,生命垂危,好友在臨終前托付給阿郎一件事:請阿郎拿著自己的銅鈴看汽車,看看汽車掛不掛銅鈴,如果掛,有沒有自己的好看。就這樣,小小的阿郎肩負起了抗日的任務,也因為受到了種種的磨難,成為了一個小男子汗。即將在人群中爆炸的藥箱,黑云一樣的`蚊子,魔鬼般的瘴氣,猛獸般的洪水,血肉橫飛的轟炸……這條修路大軍,在日本飛機的幾次轟炸下,在與病魔的幾次斗爭中,在被洪水襲擊、酷暑折磨的情況下依然為祖國修路,是因為有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驅使著他們。這股力量是我們中華兒女與外敵對抗下鍛煉出的頑強不屈的信念和尊嚴!
一次又一次的危險與病痛,一次又一次的恐懼與絕望,讓少年阿郎陷入無助的深淵,卻從不言棄。看到這里,我的心很難平靜下來。阿郎當時年齡也不大,卻經歷了很多我們現在這個年齡都不曾經歷的困難,好朋友永勝的慘死以及在修橋的過程中遇到的萬般艱辛,都使他陷入了無助的深淵。最終,在這條用生命和汗水筑成的路上,阿郎了卻了自己的心愿,走過了那座讓他們夢牽魂縈的大橋。
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管遇到多么大的困難,都要像阿郎一樣勇敢的向前。他的不放棄讓我想起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中的保爾。一樣是錚錚鐵骨,一樣是鐵血男兒!他們的永不言敗,使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將視角轉回現實,與阿郎差不多年紀的我們,卻在蜜罐里不知滿足。相比之下,真應當感到羞愧,當我們早父母懷里撒嬌的時候,他已經在干著大人干的事了,幫馬幫趕馬,幫修橋人踩水車,幫修路隊搬石頭……他已經成為一個小大人,我們應該像阿郎一樣不怕困難,努力拼搏,奏一曲屬于自己的青春禮贊。
【讀《阿郎的橋》有感】相關文章:
阿郎,阿郎06-01
機械人阿郎08-15
《阿朗的橋》讀后感05-24
讀“橋”06-17
讀《阿Q正傳》有感02-22
阿Q讀高三07-05
阿Q讀高三07-05
讀《阿咪》后感04-17
蕭郎的典故03-18
讀《橋》有感(精選13篇)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