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名人傳》有感精選15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可是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名人傳》有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名人傳》有感1
這個暑假我讀了不少書,有名著類、小說類、歷史類,整天除了做作業,幾乎就是看書,而這個暑假令我印象最深的書就是《名人傳》了。
這本書介紹了三個名人,分別是音樂家“貝多芬”、雕刻大師“米開朗基羅”、作家“托爾斯泰”。這三個名人有著一個共同點:一生都是充滿著厄運的,但都又是堅強的,勇敢的對著命運抗爭,他們堅信只要自己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劫難而一味的沉淪,沖破肉體的束縛,奔向人生崇高的境界。
"我過著一種悲慘的生活。兩年以來我躲避著一切交際,因為我不可能與人說話:我聾了。要是我干著別的職業,也許還可以;但在我的行當里!這是可怕的遭遇啊。我的敵人們又將怎么說,他們的`數目又是相當可觀……”這段寫了貝多芬對魏蓋勒的一封信,這封信充分表現出貝多芬肉體上的痛苦,也可想象一個音樂家竟然耳聾但繼續往下看,這個音樂家竟掙脫命運,繼續創作,叩響命運的大門……
讀完這個故事,我也明白了,要象這些人,面對命運,自強不息!
讀《名人傳》有感2
《名人傳》是一本享譽世界的名著,是法國小說家羅曼·羅蘭的一本傳記。其中記述了三個人的生平事跡一一貝多芬、米開朗琪羅與托爾斯泰。
其實我認為作者寫這三個人時并非隨意挑選一一這三人都是世人公認的天才,但他們的榮耀背后都有一段坎坷的命運。作者通過對三人的命運的.描寫,襯托出一種堅毅的精神,傳之給世人品會,學習。
雖然我對這種精神的理解還太淺,也遠遠不夠資格擁有它,但我還是有很大的觸動。我的命運中雖然沒有耳聾那的“大坑”,但一道一道的小土坎卻也是不少。每每跨過這道坎,我都會感覺到更有力量,能垮得更高了。
記得大概10歲時,我將要參加小提琴七級考試時,卻并沒有把考級的曲目練得很熟,甚至連背下來都有一點兒困難。那時候的我真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似的一一團團轉。沒有其它的辦法,唯有下苦功夫練。
早上一起來,先洗漱,再便是練琴。練個一個小時之后便去吃飯,吃完了接著練。這么練下來,一天六七個小時是有的。
那段時間也真是干什么都與音樂有關,寫作業時也哼著曲子,上廁所就放著曲子聽,甚至睡覺前腦子里都要過一遍曲譜。
真是皇天不負有心人,我在考級時拿到了“良好”的成績,順利拿到了七級證書。
這段經歷不能與貝多芬相比,也遠及不上托爾斯泰,但那份精神,與《名人傳》的靈魂也大概相差不遠了吧?
讀《名人傳》有感3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作家羅曼·羅蘭的作品,此書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三部傳記。我在閱讀這部著作時,由始至終都是懷著一種謙虛的學習態度,因為我覺得在羅曼·羅蘭筆下的三位家喻戶曉的名人所具有的精神品質,都是我們現代人所欠缺的,也是當今社會每個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之一。
三位藝術家,一位是音樂家,一位是雕塑家,一位是文學家。他們雖說干著不同的職業,環境也不同,但是他們都是在各自行業內的佼佼者,他們把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經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羅曼·羅蘭緊緊地把握這三位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路途上歷盡苦難與顛躓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顯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另一闋“英雄交響曲”。
談起《名人傳》,意大利雕塑家米開朗琪羅的人生絕對是當時的時代狀況的縮影。他出生于佛羅倫薩的一個市民家庭,從小接受貴族教育,有很高的文化素養和藝術功底,但是他在精神上卻比貝多芬更受折磨,承受了更大的壓力。然而他比起同時代的藝術家,他不滿足于宗教藝術,更是追求表現尊嚴與意志。他是文藝復興時代的“巨人”之一,就像中國的“五四運動”一樣,打破了人們的封建思想,在黑暗中尋求新出路,然而這就決定了他終生為理想無法實現而痛苦的悲慘命運。
俗話說,精神上的傷害比肉體上的傷害更痛苦。俄國小說家列夫·托爾斯泰就好比中國的魯迅,用文字來揭露當時社會的黑暗,企圖讓人們改變固步自守的思想。而他也很清楚地認識到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他在《戰爭與和平》里所說的:“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過的蘋果,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正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歡他(她)的芬芳。”而這句話讓很多人對生活重新充滿了希望,列夫·托爾斯泰的這句話就猶如沙漠中的一泓甘露,滋潤了許多瀕臨干涸的心靈。
而我覺得,《名人傳》中最有感觸的還是《貝多芬傳》。貝多芬是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尊稱為“樂圣”,貝多芬在28歲時聽力開始減弱,晚年失聰。貝多芬從小就酷愛音樂,有很高的音樂天賦,但是命運卻無情地摧殘了貝多芬的聽力。對于一個熱愛音樂的人來說,失去聽力就等于失去了一切,就好像魚兒離開了水。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貝多芬不向命運屈服,而是選擇以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去對待一切困難。就正如貝多芬自己所說的.:“扼住命運的咽喉,決不能讓命運使我屈服。”失聰后,他拿一根木棒叼在嘴里,讓木棒接觸鋼琴來感知聲音,他的很多經典著作都是在失聰后所創作的。可以說,是音樂讓他堅強地活著。
三位不平常的名人,在個人成就方面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成功的背后有著一個個鮮為人知的心路歷程,蘊藏著一個個悲慘的身世、無數的坎坷以及曲折的命運。他們在逆境中成長,在逆境中磨煉意志,為以后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人生基礎。俗話說得好:“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假如當初他們向命運低頭,那么他們能做的也只是任天由命,絕不可能有現在的成就。
讀《名人傳》有感4
翻開了名人傳第一頁,就看到了這樣的一段話:“我們周圍的空氣多沉重。老大的歐羅巴在重濁與腐敗的氣氛中昏迷不醒。鄙視的物質主義鎮壓著思想,阻撓著政府與個人的行動。社會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人類踹不過氣來。打開窗子吧!讓自由的空氣重新進來!呼吸一下英雄們的氣息。”
名人傳里面主要介紹了三個苦難英雄,他們分別是19世紀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意大利的雕塑家米開朗琪羅,俄國文壇巨子托爾斯泰。
其中最任我感動的人物是貝多芬,貝多芬小時候很痛苦,他父親想把它當成神通來炫耀,所以他父親使用暴力來讓貝多芬學習,小小年紀的他,還要承擔養家糊口的責任,但不幸的事,那些悲劇依然在他家上演,貝多芬16歲多的時候,他慈愛的母親不幸患肺病死,他的父親又成了揮霍的酒鬼,導致他性格古怪,脾氣暴躁,但不過因為他勤奮的學習和音樂的天分,他馬上出了名氣,正當他沉醉在音樂幸福當中,悲劇又上演了,不幸的是又來了,他每天日日夜夜的創造著新的音樂時,卻換來的事令人深惡痛絕的病痛,他耳聾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說,耳朵是很重要的,他的耳朵聾了,這個打擊太大了,讓人無法接受,而他還是堅持了下去。
貝多芬他一生有很多的不幸,不過他卻成功了,這是很出人意料的。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很多不幸都發生在他身上,世界沒有給他快樂,他卻用自己的雙手來創造歡樂給世界。這就能夠換來一句箴言:“用痛苦換來快樂”。我從貝多芬身上學到了很多精神,他不向困難低頭,也沒有被金錢收買,貝多芬越過了人生無數個痛苦險峰,達到了對人生清醒的領悟。
這就是羅曼·羅蘭在名人傳里留給我們永恒的精神光芒!
讀《名人傳》有感5
《名人傳》是著名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這本書里共記錄了三個名人的傳記,它們分別是《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托爾斯泰傳》。其中最讓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傳》里貝多芬頑強樂觀的精神。
貝多芬是大家家喻戶曉的著名音樂家,他的一生充滿了坎坷:4歲時,貝多芬的'爸爸就逼他每天練9個小時的琴,讓年幼的貝多芬充滿了壓力。17歲時,貝多芬的母親去世了,父親又酗酒成性,貝多芬只能承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照看他的弟弟。26歲開始,貝多芬的耳朵開始出現重聽現象,并且情況越來越嚴重。31歲時,貝多芬愛上了茱利安。琪亞蒂,但是這個自私、風騷的女人拒絕了殘疾的貝多芬。后來貝多芬又愛上了特雷茲,還把他譜寫的奏鳴曲送給了她,雖然雙方恩恩愛愛,但是不知為什么,他們還是沒有結為夫妻。又過了一段時間,貝多芬徹底聾了,他不能指揮樂隊了,他的朋友也或聚或散。然而,貝多芬很堅強,也很樂觀,并沒有向困難低頭,依然不停地作曲,并把自己的勇敢頑強表現在他所創作的曲子里。一個殘疾人竟能成為這么杰出的音樂家,譜寫出這么美妙的歌曲,真是不可思議啊。但是殘疾的貝多芬卻做到了,他堅強不屈、堅持不懈的精神真值得我們學習啊!
讀完《貝多芬傳》,我忽然想起了我學畫的事情。小時候,我非常喜歡畫畫,經常在白紙上畫出美麗的圖畫。于是媽媽毫不猶豫地給我報了一個繪畫班。我欣喜若狂,畫得很認真。長大后,我畫技高了,開始學素描了。剛畫幾何體時,我感到非常枯燥,一點都不好玩,甚至有了放棄的念頭。但是我想到了要堅持不懈,不能輕易放棄,于是我堅持下來了,終于嘗到了甜頭:畫得越來越好,這個事情更加證實了不要輕易放棄一件事情,要堅持到底的道理,要學習貝多芬堅持不懈的精神。
貝多芬堅持不懈的精神給我的啟示真大。我覺得《名人傳》真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啊。
讀《名人傳》有感6
在這個寒假里,我懷著一種激動的心情,打開了這個“寶藏”——《名人傳》。我發現,這里面的寶貝真是太多了,太珍貴了,我一定要在這里撿個夠,讓我頭腦里的寶貝變得更加的豐富。
這本書里,講了三位名家一生的種.種磨難,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列夫·托爾斯泰。我們看到的,是他們在臺上光鮮亮麗的一面,卻絲毫不知他們背后的.艱辛和生活的困難。
他們事業不同,貢獻不同,所在國度也不同,但他們都是他們那個領域的名人,偉人。他們的肉體和精神上都經歷了人生中極為巨大的困難,為著創造不休的杰作而貢獻了自己畢生的精力。我們就應該像他們一樣,經得住困難的考驗,而不是只在原地幻想做白日夢,只有這樣,我們也可以像他們一樣成為偉人。
我國古代的圣人,孟子曾經這樣說:“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以,我們必須,只有經歷了磨難,才有可能成功。
我也有這樣的經歷,那是長達兩個月的磨練。
20xx年暑假,不甘認輸的我,決定要參加魔鬼似的訓練。每天早晨5點起來,去大操場跑幾圈,然后找一個空地讀書,語文,英語每一個科目都讀半個小時,一堅持就是兩個月呀。剛開始,我還是信心滿滿的,可過了幾天,懶惰的我就有點支撐不住了,想放棄。這時,媽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便告訴我:“萬事開頭難,堅持需要一生,放棄只要一秒。況且這個計劃是你自己制定的,做什么事情,心態比心情更重要,高興是做,不高興也是做,何不高興去做呢?況且這樣效率也會很高的。你想,應該怎樣做呢?”
“當然是高興著做了,”我回答。
“那還不快點起,堅持!”
“是,媽媽”,我便一臉的笑意地起床了,和媽媽一起去了大操場,跑步,讀書。養成一個好習慣,堅持下來真難呢?過了兩個星期,我又不想堅持了,覺得太無聊了,于是就拿了一本書《名人傳》,臥在床上看,當我看到貝多芬的不向命運低頭,能呃住命運咽喉的人,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動。我認為,一個人,之所以成為偉人,是因為他們經歷了別人所不能承受的磨難,并勇于面對它,最終走向了頂峰。而我們這些凡人,之所以平凡,那是因為我們只要一遇到困難就退縮,逃避,沒有一點想戰勝的念頭。
想到這里,想想自己,何曾不是呢。于是,我便快步趕上我媽。到了操場,我們跑步,讀書,朝霞映出了我們燦爛的笑容。
我認為,磨難就是一塊塊石頭,如果我們不爬上去,就只能在原地打轉,甚至還被石頭碰一下,若我們用勇于攀越,那它就是助我們成功的墊腳石。
讀《名人傳》有感7
清晨的陽光,透過窗戶,射到床上,懶懶散散的我從床上爬起來,沐浴著初升的太陽,生活如此多嬌,一天的時光就這樣拉開了序幕。
一大早的時光,怎么可以浪費呢?翻開了那本《名人傳》,心靈開始接受洗禮。《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總稱。
本書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顯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這些被羅曼·羅蘭尊為英雄的人,他們靠著對人類的愛,對人類的信心,堅持自己艱苦的歷程。貝多芬“用痛苦換來歡樂”的音樂;米開朗基羅以一生的心血奉獻出震撼心靈的杰作;托爾斯泰始終關心萬千生靈的偉大與渺小,借以傳播愛的種子和寬容的理想。
而我們,現實中的我們,離“英雄”又有多遠的距離?羅曼·羅蘭所指的英雄,只不過是“人類的忠仆”,他自己也說:“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但是哪怕是這種英雄,我們又有誰能做到?
傳主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他們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以及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縱觀三傳,羅蘭的英雄有著共同的命運圖式和方向:經歷長期的磨難,激流一般的`生命力,體現生之意志的藝術創造和用痛苦換取歡樂的追求。
在人生這條路上,我們要歷經太多的心酸,要品嘗太多的喜怒哀樂,一切都沒那么平靜。渴望得到歡樂的那顆心,總是要經受太多的磨難與太多的痛苦,能否堅持下去,我們一次次地問自己。
“痛苦是要用歡樂祭奠的”,耳畔是誰說了這樣一句話。是啊,貝多芬,米開朗基羅,托爾斯泰,哪個不是用歡樂來祭奠痛苦的呢?歡樂的內心,驅逐痛苦的表層,人生就是要這樣才會精彩。如果痛苦不出現,歡樂又怎會成為歡樂呢?心靈偉大的人不是一定要學會歡樂嗎?不是只有自己歡樂,才能把歡樂帶給他人嗎?
我伸了伸懶腰,爬起床來。一天的輪回正式開始了,我知道未來的路該朝向何方了……
讀《名人傳》有感8
名人,我的理解是:偉大的出名的人,令人仰望。直到讀了《名人傳》后,才知道名人并不像我所想,一生輝煌,這些名人經歷的坎坷遠遠比常人多得多。
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貝多芬傳》。貝多芬是個偉大的音樂家,作曲無數。他不是什么名門望族,出生于一個貧窮的家庭。幼年時,在父親一次次嚴格訓練下,貝多芬顯現出了他在音樂上的非凡才能。跟隨大師莫扎特學習作曲,莫扎特也為他的演奏感慨,預言他有朝一日能夠震驚全世界。
這個預言一點沒錯。但是因為家庭的次次拖累,貝多芬的求學生涯也經歷了不少的磨難。三十歲時,他才開始寫他的第一部交響曲。他感到聽覺日漸衰退,但他沒有選擇放棄,他對生活的愛和對藝術的執著戰勝了他個人的苦痛與絕望。在不停地與病魔作斗爭時,他還創作出了許多作品。《第九交響曲》是他人生中的一部巨作,但也預示著他生命的結束。
貝多芬一生都經歷著坎坷磨難,然而苦難孤寂的生活沒有打垮他,他始終堅定地守望著自己的信念,在孤獨并失聰的境況下,頑強地遵循著自己藝術的箴言,創造出古典和浪漫主義音樂藝術的巔峰,無人比肩!他的精神令許多人感動,征服了很多人。也包括我。他不屈不撓的、執著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米開朗琪羅傳》分為上下闋。上闋“搏斗”,下闋“放棄”和尾聲“死”。米開朗琪羅一生痛苦,但他仍把全部的生命獻于事業,米開朗琪羅一生圣神,因為他偉大的心靈雕塑了永恒的靈魂!米開朗琪羅是一個工作狂,一腔熱血的不停工作。他沒有歡樂,只有超乎常人所能承受的痛苦,他也因此變得憂郁,孤獨,脆弱,但他還是為了繪畫和雕刻傾盡一生,盡管換來的總是希望的破滅和意志的摧殘,但那是一個偉大的靈魂。他在極度痛苦煎熬中卻還能把他的全部奉獻給工作,他一生經歷過無數的挫折,然而總是沒有什么能將他打到。我們生活中經歷的那些挫折,在他眼里不過是一顆沙子,小小的沙子比起沉重的巨石根本不值一提。
“一百年前,俄羅斯一位偉人為我們這一代點燃了一支最純真的火炬,照亮了我們的青春。”他,就是列夫。托爾斯泰。他有想象力,常為自己想象的故事傷心落淚,他那從不休息的大腦總是努力去思索人們內心之所想,他早熟的觀察力和記憶力,他銳利的目光,能在喪禮參加者的臉上看出他們是否真的悲痛。羅曼。羅蘭評價道。“絕對的真誠”救了他,在他行為最放蕩的`時候,他也能頭腦清醒地對自己作出毫不留情的批判。這種獨立判斷的做法,在他念大學時候已經用來批判社會習俗上和思想上的迷信。他看不起大學傳授的知識,不愿做正規的歷史研究,因思想大膽而被停學。羅曼。羅蘭把托爾斯泰的一生比喻為“八十二年的生命為戰場的戰斗”。“生命的全部力量,所有罪過和德行都參與了這場既光榮又具有悲劇性的混戰。——一切罪過,除了一種,就是他窮追不舍,即使到了最后的避難所也不肯放過的謊言。
三位名人的精神和思想帶給我許多感觸。他們有個共同點,那就是不怕困難,越挫越勇。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
讀《名人傳》有感9
《名人傳記》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最杰出的傳記作品集,又稱《巨人三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
在《名人傳記》這本書中,作者緊緊把握住這三位在各自領域有著巨大成就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盡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路歷程,凸顯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
我認為貝多芬是一個幸運的人,可在讀了這本書后,沒想到他是這么不幸。貝多芬的.命運是坎坷的,作為一個音樂大師,他需要敏銳的聽覺。可是,在他還不到30歲時,耳朵就開始變聾,一天比一天更嚴重,內臟也被劇烈的疼痛所折磨。這是多么悲慘的一件事啊!但是,所有的磨難都使他變得更堅強。他雖然痛苦,卻不肯屈服于命運,無私奉獻。然而,他聽不到人們對他的贊美,也聽不到自己創作的樂曲。貝多芬的勇敢、努力、堅持并沒有白費,他與青海高原一株柳一樣,敢于與惡劣的環境對抗!他憑借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韌勁去努力,去奮斗,生命產生了奇跡——他成功了!他戰勝了難以忍受的痛苦和沒有聽眾的支持、肯定和青睞的壓力,使全世界人為他歡呼雀躍,他攀登上了生命的巔峰!
羅曼羅蘭說過:“人生是艱苦的。對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場無日無夜的斗爭,往往是悲慘的、沒有光華的、沒有幸福的,在孤獨與靜寂中展開的斗爭。”原來,名人也不是像想象中那樣美好的,正因為充滿重重困難、種種阻礙以及各種挫折與不幸的命運,讓他們對殘酷的生活和無情的命運永不妥協,讓他們勇敢地站起來而成為時代傳頌的名人。他們的勇氣、力量和毅力真讓我佩服!
讀了《名人傳記》我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要成功,就必須付出相應的代價,那就讓我們為自己的理想加把勁,努力奮斗,勇往直前。相信自己吧!既然必須經歷過許多困難,并且從種種困難中站起來才能成功,那么,讓我們也努力加油吧!克服前進道路中的阻礙,為自己的理想奮斗吧!
讀《名人傳》有感10
《名人傳》是有法國作家羅曼羅蘭寫的。書中寫了世界上三個鼎鼎有名的人物。第一個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意大利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后一個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讓我感動的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他的父親并不是個稱職的爸爸,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感受,一個勁的培訓他,有時還把他的和一架洋琴關在一個屋子里,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習音樂。貝多芬的童年十分悲慘,在他十三歲那年成為大風琴手時,母親卻去世了,父親成了酒鬼,他成了一家之主,他不得不羞愧地要求父親退休了。這些可悲的事實在他心靈上留下了創傷,他的童年雖然可悲,但他對他的家鄉德國波恩直保持著溫柔和凄涼的回憶。
1789年,大革命爆發,在五月十四日貝多芬報名參加了波恩大學,一七九二年十一月,當戰爭要降臨到波恩時,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搬到了音樂之都維也納去了,從此他的音樂事業慢慢走向了輝煌,正當這時,不幸再次降臨,耳聾開始折磨他,她他耳朵日夜作響,心臟也受著劇烈的痛楚與折磨,但他并沒有灰心,他將這種悲痛體現在了一部分的作品山中如:《悲愴奏鳴曲》當然他也需要快樂,歡快的《七重奏》清澈如水的《第一交響曲》都映著一個青年人的`天真。就這樣貝多芬憑著自己的毅力堅持著自己的音樂事業。
我一直在沉思一個問題,為什么正常人都走不到的是殘疾的貝多芬卻可以,我的結論就是貝多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為貝多芬有著超強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絕不退縮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讀《名人傳》有感11
今天,我讀了《名人傳》的《貝多芬傳》,他的童年十分悲慘,1787年也就是貝多芬16是,得了肺病,去世了,在母親死去后,就得了憂郁癥。17歲時,貝多芬做了一家之主,因為他的父親酗酒成性,所以貝多芬就讓父親退休了。到了晚年,貝多芬的耳朵圈攏了,但還在指揮,他什么也沒聽見,他把樂曲進行的`亂糟糟的,最后,別人把他趕下了臺。
我很佩服得多分的堅持,不向命運低頭,可能是這個原因,讓貝多芬成了舉世聞名,我以后一定要學學他那堅強的品質,長大做一個對世界有益的人。
讀《名人傳》有感12
寂中的紅日,磨難中的雄魂
成功是在挫折的土壤中生長出來的絢麗花朵。
題記
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這一聲吶喊,似乎在告訴我們,磨難的降臨是成功的開始,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挫折的打擊只會讓人生更加精彩!
英雄是那些戰勝挫折,挑戰命運,征服自己的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托爾斯泰,他們都是英雄。
貝多芬為受傷窒息的心靈歌唱。
貝多芬,他的一生坎坷,經濟的困擾,疾病的折磨,伴他終生。他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他與莫扎特同樣都是舉世聞名的音樂家,而貝多芬更是靠著堅定的信念,沖破重重障礙一步步走向成功。
他的童年是孤獨凄涼的,他的音樂天賦是父親玩轉在手中的賺錢工具,小小的年紀擔負起家庭的重任,他沒有哭過,沒有叫累,而是堅強勇敢地面對,用瘦小的身軀,支撐起整個家庭。一位音樂家最重要的就是耳朵,但不幸的是,病魔奪走了他雙耳的聽力。禍不單行,他沒有了聽力,疾病也向他襲來,黑暗籠罩了他的世界。絕望的山谷似乎要阻斷他前行的路,可最終也擋不住他對音樂的熱愛。在黑暗的一角,一輪紅日正冉冉升起,他看到了希望,慢慢站起來,用琴聲訴說著自己的情感,奏響生命的.樂章。
在藝術的舞臺,他創作的曲子,常常贏得了一陣陣熱烈的掌聲。直至臨終時,還創作了舉世聞名的《歡樂頌》。一些偉大的作品的誕生,讓我們永遠記住了這位征服命運的音樂家。
想想現在的我們,童年過得充實快樂,朋友的關心,父母的呵護時刻包圍著我們。這些貝多芬都沒有,但他樂觀面對艱難的生活,沒有停下追求夢想的步伐。在貝多芬孤獨的身影出現在社會大舞臺上時,我們也許像那嬌弱的鳥兒一樣還在巢中等待母親的喂食。
走進人生的花季,我決心要像貝多芬一樣,在挫折中經受磨練,用堅強樂觀的心態,迎接明天的風雨!
我們也要向自己的目標前進,堅強戰勝困難,迎來紅日。
一部《名人傳》,是一首不朽的心靈頌歌。在書中,我認識了貝多芬,當然還有那位偉大的雕塑家、畫家,還有那位享譽世界文壇的作家。
米開朗琪羅在動蕩的社會中,種種的磨難,依舊堅持自己的真理,自己的信念,自己的理想。
托爾斯泰生于一個貴族家庭,但他抨擊黑暗,熱愛自己的文學,自己的生活,不管道路多么困難重重,他都迎難而上,向著夢想不斷前進。
我要為他們歌唱!
看遠方,黑寂中,一輪紅日正慢慢升起。
讀《名人傳》有感13
《名人傳》是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羅曼羅蘭的作品。
《名人傳》包括三大傳:《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托爾斯泰傳》。其中的主人公分別是音樂家、雕塑家、小說家。他們所處的領域各不相同,但在他們坎坷的人生中,他們用自己追求真理和正義的心靈以及永不泯滅的信念,為世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作品。
貝多芬,一個響亮的名字,提到他,人們便會想到他的成功。但是他的成功背后卻有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作為一個音樂家,“失聰”是一種莫大的痛苦,貝多芬始終沒有擺脫掉命運對他的不公。他也曾經消沉過,但他依然用筆在樂譜上表達自己的情感,讓思想在音樂的世界中自由地飛翔。他萌發了想要用音樂表現歡樂的.想法。在克服了重重困難后,他于1824年在維也納舉行了演奏會,場面異常熱烈,觀眾5次長時間為他鼓掌。也許這個世界沒有為他帶來歡樂,但是他卻用音樂為世界帶來了歡樂!正如貝多芬自己所說的:“這是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米開朗琪羅的一生有無數敵人。他多次在敵人的迫使下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毅力的鼓舞下,他經常可以出乎別人意料地完成任務。他是個追求完美并且固執的人,所以每一次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終都會屈服于他。晚年的他,多了一份平靜和誠懇。他堅信自己去世后一定能登上天堂。這位偉大的雕塑家在1564年2月18日下午日落時分,終于結朿了他一生奮斗的生活,如愿以償地飛向了天堂。
托爾斯泰一生有很多的著作。他熱愛和平,厭倦戰爭,在他筆下誕生了許多偉大的作品。曾經有一段時間,他退出名人界,來到鄉下幫人們耕地,并為上不起學的孩子們編寫教材。期間許多文壇的朋友寫信勸他回去,可他仍然一如既往。他痛恨富貴,他在作品中不斷地表達著這種思想。他所著的《戰爭與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至今仍廣為流傳。
種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可能總是風調雨順,它會經歷風吹雨打;船在遠航時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它要在疾風驟雨中行進;每個人的一生中不可能總是平坦寬敞的大道,有時候也可能會面臨泥濘不堪的小路,或是陡峭的山坡。但是,只要我們擁有堅定的信念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就一定能越過人生路上的一條條河、跨過一座座山、穿過一片片荊棘。人的一生必定要有磨難,有了這些磨難,我們才能更加明白如何去克服困難,正如詩中所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名人傳》里的三位人物都是平常人,也都經歷過許許多多的坎坷和磨難。他們之所以偉大,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給世界帶來的影響,更重要的是因為他們自己心中的信念和不斷追求的精神。
磨難和坎坷不一定會帶給我們壞處。它們會令我們明白如何使自己的信念永遠不泯滅,會令我們明白如何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相信他們偉大的思想與精神,會在這個世界上永遠發光、永遠閃爍!
讀《名人傳》有感14
讀完《名人傳》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也讓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生活在衣食無憂的現代化社會的我們,生活比以前富有了,但是我們年輕一代的意志力,那種老一輩的堅持不懈,不怕吃苦的優良傳統卻被我們拋到了九霄云外去了。
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上海一小女孩吳怡錚,因醫療事故雙目失明,對于一個正處于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的小孩來說,雙目失明無疑使她的生活失去色彩,對于她來說也是一個遺憾。但是,這些困難并沒有使錚錚屈服,她沒有放棄生活,而是很樂觀地面對一切常人難以容忍的困難。錚錚從小酷愛音樂,音樂是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用音樂來講述自己的心聲,用音樂來發泄自己的情緒……音樂就像是錚錚的一個形影不離的好朋友,是音樂讓她的生活變得豐富多彩。她在一個電視臺節目中演唱了一首《天亮了》讓全場潸然淚下,感慨萬千。在舞臺上錚錚忘我地唱著,在那一剎那,我覺得一切的一切在她面前都是那么地微不足道……我想,上帝在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也會為她打開另一扇窗。她那發自內心的天籟般的聲音,滋潤了每一個人的心靈。一曲終了,掌聲經久不息,誰也沒想到在一個弱小的身軀里竟能夠發出如此感人肺腑的.歌謠。錚錚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我們應該學習她的那種對生活充滿希望,堅持不懈,永不放棄的精神。
海明威曾說過:“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你盡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十有八九,但是,沒有什么困難是我們克服不了的。我們比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列夫·托爾斯泰的條件、環境更優越,他們能干的事,我們為什么不能!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我們肯努力,遇到困難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讀《名人傳》有感15
書中寫了三個世界上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一個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另一個是意大利的天才雕刻家:米開朗基羅;最后一個是俄羅斯名作家:托爾斯泰。
在這本《名人傳》中最令我感動的就是貝多芬的故事。貝多芬是個音樂天才,他的天分很早就被他的父親發現了,不幸的是,貝多芬的父親并不是一個稱職的好父親,他天天讓貝多芬練琴,不顧及他的心情,一個勁兒的培訓他,有時甚至把貝多芬和一把小提琴一起放進一個屋子里關起來,一關就是一整天,用暴力逼他學音樂。貝多芬的童年是十分悲慘的,他的母親在他十六歲時就去世了,他的父親變成了揮霍的酒鬼。這些不幸一起壓到了貝多芬的頭上,在他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傷痕,也因此導致他的.脾氣暴躁而古怪。但是貝多芬沒有因此而沉淪,他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所熱愛的音樂事業中去了。由于他的天分和勤奮,很快地他就成名了。當他沉醉在音樂給他帶來的幸福當中時,不幸的事情又發生了:他的耳朵聾了。對于一個音樂家而言,最重要的莫過于耳朵,而像貝多芬這樣以音樂為生的大音樂家,卻聾了耳朵,這個打擊是常人所接受不了的。
貝多芬的一生是悲慘的,也是多災多難的,但他為什么還能成功呢?為什么正常人做不到的事,他卻能做到呢?這引起了我的深思。我認為,貝多芬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有著超與凡人的毅力和奮斗精神。面對困難,他絲毫無懼。這就是他成功的秘訣。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遇到困難時,經常想到的就是請求他人的幫助,而不是直面困難,下定決心一定要解決。而貝多芬,因為脾氣古怪,沒有人愿意與他做朋友,所以,他面對困難,只能單槍匹馬,奮力應戰。雖然很孤獨,卻學會了別人學不到的東西:只要給自己無限的勇氣,再可怕的敵人也可以打敗。
最后,我希望全世界人都能夠記住貝多芬,并像貝多芬那樣活著。
【讀《名人傳》有感】相關文章:
讀《名人傳》有感11-01
讀《名人傳》有感11-05
讀名人傳有感02-09
讀《名人傳》有感【精品】11-21
讀名人傳有感范文06-13
讀《名人傳》有感優秀06-13
讀《名人傳》有感:痛苦08-11
(熱)讀《名人傳》有感11-26
(熱)讀《名人傳》有感09-21
讀《名人傳》有感6篇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