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讀后感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和感想記錄下來吧。怎樣寫讀后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向日葵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向日葵讀后感 篇1
生活是五彩的,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更是燦爛的。在幸福的生活中,也難免有一些磕磕碰碰,正如“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而挫折、失敗過后,面臨的常常是成功的彼岸。每個人,都應該是一株微笑的向日葵,微笑面對生活。
會跳舞的向日葵》是一部兒童文學小說,它講述了“草對歡”這個組合及她們的家庭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這本書里,既有善良、細心的香草,又有口無遮攔、粗心的小牛;既有純樸、本分的阿麥,也有時常無理取鬧的香晏……在書中,最令我心頭一震的是“草對歡”中的對對。她是個愛美的女孩,也是個活潑開朗的女孩。在一個夜晚,對對不幸發生了意外,她從幾米高的陽臺上掉了下去,身受重傷。剛開始,她曾一度自暴自棄。由于身體多處骨折,她面容憔悴,不愿讓人看見她的模樣。但是,經歷了心理歷程后,她看見了陽光,看見了希望,也明白了生命的意義,她重新站了起來。即便一群不懂事的小孩砸她石頭,最疼她的爺爺拋棄她,她都挺了過去,與那會跳舞的向日葵并舞,與“草歡”重聚,與自己真正的親人生活在一起。
合上這本書,對對的悲慘生活令我吃驚,但更令我吃驚的是一個天生麗質又特別愛美的女孩,哪里來的如此勇氣,能頂住別人在她摔成重傷后那吝疑的眼神和令人傷心的冷嘲熱諷,能挺過自己最愛的親人、最令她感激的爺爺,在那一瞬間變得冷酷無情,將她掃地出門。我真的佩服她的勇氣、她的樂觀,更佩服她堅強的意志。人有時候面對困難,常常會選擇逃避與放棄。要知道,逃避往往是放棄的前奏。逃避和放棄,根本無法解決的問題,就像跨欄,如果你跨不過這一道欄,那這一欄對你來說是致命的一擊,就算你前面的欄全部躍過,那這一欄的失敗,也將帶來最終的'失敗。所以,面對困難,我們不能逃避也不能放棄。我們要正確面對困難,而不是一遇上困難,稍作努力就“退避三舍”,而是要學會努力改變狀況,努力用自信、自強來面對困難,用微笑來面對生活。就像《會跳舞的向日葵》里的對對一樣,就算困難再大,挫折再多,她總相信會有煙消云散的那一天,只要堅定了戰勝困難的信心,那離困難的結束、勝利的光明也就不遠了。
我也曾經遇上過生病無法學習這個困難,這場病讓我近乎一個學期沒法上課。我滿心認為,我根本不用參加期末考試,就算參加期末考試,能得個七、八十分,就算很好了。盡管內心覺得希望渺茫,但我是一個敢于挑戰的人,我會努力把別人認為我不行的事情做好,做得讓人驚訝。我向期末考全班第一的位置發起了挑戰,我努力擊敗隨時影響我的病魔,努力補充著沒有學到、沒有掌握的知識,滿懷信心地挑戰對我來說極富意義的第一名。經過努力,我成功了!我拿下三科總分全班第一的好成績。此時此刻,我明白了原來微笑與自信能夠讓我們在困難中找到方向,撥開云霧,走向成功。如果我不努力,一直失落地認為自己一定不行,那就一定無法跨越人生考驗的門檻,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既贏不了學習,也打不敗病魔。每一個困難,就是人生每一個階梯。你跨上階梯,一步一步,戰勝困難,階梯的頂端就是勝利的陽光。邁過人生的考驗、越過困難,才能真正成長。
每個人都應該是微笑的向日葵,不管你頭頂這片天是晴、是陰、是雨都不要彎腰皺眉,勇敢面對風雨的洗禮,你,才會成長,才會到達成功的彼案。《會跳舞的向日葵》讓我對這個道理和我的人生感悟有了更深的理解。讓我們都來做一株微笑的向日葵!
向日葵讀后感 篇2
“當然,人生不是一場夢,我知道,我很多的夢想并不會有實現的一天。在血淚交織中,我努力爬起來,用力地以我微小的力量我的生命發光發熱。”作者在書中是這樣寫的。
作者陳子衿,外號“踢翻你”(tiffany)在7歲便患上罕見的“右腸骨纖維化”,進行了作者的第一次手術。9歲腳疾復發,進行了第二次手術。
11歲又再次進行了手術。13歲作者最親愛的父親逝世。14歲,醫生對腳疾束手無策,從此,作者只能依賴止痛藥去生活。
22歲作者大學畢業,就讀的是教育學程。卻發現右邊臀部逐漸腫大。23歲時右臀部腫得幾乎要爆開!在榮總醫院開刀切除了右盆骨,作者大量的失血把醫院整個血庫的a型血用光了,危急之際,幸好有120位華梵大學的師生趕來捐血30000cc,才得以挽回一命。
隨后,醫生宣布了她患上了第一個癌癥“惡性骨肉瘤”,作者開始接受化療。24歲切除了肝臟的左葉。25歲,醫生宣布她患上了第二個癌癥“膽管癌”,并有可能活不過30歲!2004年4月29日,醫生診斷癌細胞又在腰椎附近復發,并已大幅擴散……
看了作者的“大半生”,不知你在想什么?在同情作者?還是為自己而感到慶幸?我想大概沒有人在思索著作者是如何度過的吧?也沒有人在思索作者那脆弱而堅強的心吧?
作者帶著藥味、消毒水的一生,充滿“刀光血影”的`生活似乎從沒有被我們想象過吧?也從不敢想象,畢竟那太痛苦了,誰愿意去想呢?我們看慣的病人都是病泱泱的樣子,作者卻是另一番的摸樣:“切除的肝臟經化驗后,證實為‘膽管癌’,所以我又多了一個癌癥,又多了一張重大傷病卡,不知道收集到兩張可以向健保局兌換什么獎品?”
想想假如把我們的人生換過來,收集到兩張重大傷病卡的是我們,我們也一樣的樂觀嗎?也許我們現在都很同情作者,如果是我們,別人也一樣的同情,不是嗎?但,我們自己呢?
也許,我們還會經常說,凡事都要樂觀對待,往好的方面去想,就一定會變好的……我們也會這樣去安慰別人,可一旦換了過來,我們就不這樣想了。真正能夠像作者一樣的又有幾個呢?
我被作者深深地震撼了,也許是因為那我不曾有過的勇氣吧?還有的就是作者的堅強、樂觀了。
我多半是個樂觀主義者吧?可一旦有什么倒霉事兒降臨在我頭上,我想第一個哭的一定是我吧?就是因為沒有了作者的堅強與勇氣。
我想大多的人也這樣吧?
我們不要只是把“樂觀”掛在嘴邊,一定要把它放在心上,因為嘴上說的在危急關頭就要忘記;我們也不要只會安慰別人,要想想假如那是自己,因為世事總是萬變的;我們也別為自己的有幸而沾沾自喜,不定哪天意外就降臨在我們身上,因為那是個“意外”。
我,用心聽完了作者的故事,對我來說,可能這樣得現實不會發生在我周圍,或者是我身上。但,我會更加珍惜我現在所擁有的一切,一切。作者的故事所教育我們的不僅僅是勇氣與堅強,還有,珍惜。
我們根本沒有資格去憎恨為什么上帝沒有給我們一雙鞋,因為還有更多的人沒有腳;我們也沒有資格去憎恨上帝給我們脆弱的生命,因為還有更多的人沒有享受過生命;我們更沒有資格去憎恨上帝留給了自己難以完成的功課,因為還有更多的人沒機會去完成。
別讓生命留下遺憾!
當你遇到困難時,就要和作者一樣,做一朵“不理會太陽的向日葵”!
向日葵讀后感 篇3
掃盡陰霾,讓花朵重新綻放
雖然無法避免挫折與痛苦,但我們至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讓自己樂觀、堅強、勇敢地面對成長路上的一切坎坷崎嶇。
——題記
俗話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雨季中的向日葵》告訴我們:活著就得學會面對,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面對現實中的風風雨雨,因為,崎嶇挫折是生命的本質。我們只有正確地面對,努力地拼搏,勇敢地超越,把它們當成墊腳石,才能搏擊長空。反之,如果只是爭強好勝,缺乏韌性和耐力,不懂得百折不撓,一味地選擇逃避,迎接你的將是失敗帶來的灰心喪氣,你會在錯誤的泥潭中越陷越深陷入迷途而不知返。
書中16歲的少年周雨就是后者。他因為生活在爸爸殺人后畏罪潛逃的陰影里不能自拔,不被社會和生活中的人所接受,受到了不平等的待遇,心中的罪惡感油然而生,最終由一個原本成績優異的好學生變成走上盜竊之路的犯罪嫌疑人。他的.結局是可悲的。
而在周雨陷入茫然時,身邊的人不是同情他,幫助他,而是有意無意地諷刺他,冷落他。幾乎沒有人愿意理解他那顆無法放松的心。周雨不幸地承擔了那些重負——他的心一直徘徊在烏云間。他需要理解,需要信任,需要幫助。可是,沒有人在乎他。
周雨陷入迷途而不知回返,我們都認為是周雨自己控制不住內心的欲望,自甘墮落,咎由自取,與周圍人無關。他墮落到這一步,難道真的與周圍人無關嗎?其實不然。父母不負責任地指責他別瞎操心大人之間的事,他目前唯一該操心的事是自己的學習。周雨的爸爸殺人后畏罪潛逃的事情在全校傳開后,女同學們懼怕他,碰到他就會嚇得吐舌頭,學生的家長更是對周雨嫌棄的不得了……這種種的職責、嫌棄、譏諷點燃了周雨心中仇恨和欲望的火苗,他像頭被束縛倦了的困獸,開始了對社會瘋狂野蠻的報復。他對金錢的欲望和犯罪的膽量在幾次盜竊成功后不可抑制地增長。依附在他身上的貪婪變得不可收拾。他恨透了這個冷漠的社會?html>/> -->潰?”哈哈,范先生,又被我猜中了。"周潤發莫名其妙地看著他,他接著說:”無線電視臺在招收藝員,范先生是主考官。剛才有個老人攔車,上車后才知道那是個小伙子裝的,他想讓范先生看看自己的表演才能。現在,你是不是也想在范先生面前露一手?這時,周潤發清醒過來:”范先生,你覺得我演得怎么樣?”范先生讓他拿著名片去電視臺找他。
第二天,周潤發來到電視臺。范先生為了教訓他,先讓兩人假扮警察,周潤發被嚇得魂飛魄散。這時范先生出場了,問他昨日為何搶劫,他把自己的遭遇和盤托出。范先生建議他當演員。就這樣,周潤發走進了演藝圈。
周雨的經歷告訴我們,當身邊的人誤入歧途時,我們要收起鄙視、指責、奚落、嫌棄的目光,放下懲罰、欺負的言行,少添一些點燃仇恨的舉動,用理解、信任等激起他們內心深處的善良,把他們從罪惡的深淵中拯救出來,從而引導他們走向光明,走向美好。我們要平等對待身邊的人,傳遞正能量!
人之初,性本善。我相信,每一個人的心靈最初都是很純潔的。上帝給一個人關上一扇門時,我們能做的是在這個人的身邊打開一扇窗,讓他看到陽光,看到希望。只要我們全都去努力,陰霾都將被掃盡,花朵在陽光的沐浴下,會重新綻放,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
向日葵讀后感 篇4
九月緣來有愛讀書會推薦李娟的《遙遠的向日葵地》。星期四下午拿到書后,只要有空便開始閱讀,星期五深夜讀完。不用動腦,十足的畫面感,幽默的語言,很容易入境。
同樣生活在西北,對于戈壁、干旱、沙塵暴我是有發言權的,但是體會絕對沒有李娟刻骨銘心,三十多年的北方生活經歷不及她一年的經歷豐富和艱辛。
我經常思考一個問題,人不可以選擇父母,但可以選擇謀生的手段和生活的地界。我上大學的學校途經郊區,每次外出去另外幾所學校找同學玩,路過農田看見頂著烈日的農民都有此感慨。北方夏季日照非常充足非常適宜農作物生長,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刨食,汗珠摔八瓣,慶幸沒成為農民,不用如此辛苦。寧夏農民農業耕種的條件比李娟母親的葵花地的條件優越的多。
李娟母親學農業,攜母挈女從四川來到北疆主業種向日葵,副業開小賣鋪、裁縫鋪,養雞養鴨養兔子。干旱、鵝喉羚是最大的挑戰。飛沙走石的戈壁灘,收成全掌握在老天爺的手里。李娟母親比男人還能干還豪邁還勇敢,不屈命運與天斗地戰。騎著一部大摩托穿梭于人跡罕至的戈壁灘去開店,掙收葵花的雇工費……住地窩子,條件之艱苦,排煙效果差,做一頓飯狼煙地洞睜不開眼,油一樣金貴的水用來做飯維生,每頓飯里不知摻雜了多少沙粒。外婆、母親、作者本人,三代女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灰頭土臉,不說勞動的辛苦,光是這樣的'生活條件我想我早已當了逃兵,或者每天哀怨。幸福是對比出來的,同樣在西北,缺水、沙塵暴、嚴寒,當年的新疆條件比寧夏艱苦的多的多。與李娟在北疆的生活對比,我在天堂,李娟在煉獄。
即使在如此惡劣的條件下,沒有任何的矯情,努力把現在的生活過得好一點,今天比昨天強那么一點點,始終活在希望中,哪怕一線希望。李娟筆下的希望,就是付出努力有可能比完全放棄強一點點。遇到災年,九十畝的葵花地播種了四回,就是這一線希望的強烈信念去一次次的艱忍和堅持。在李娟看來,家里地種得最少,災情最慘,日子還過得最體面。家里工具最齊全,要盆有盆,要罐有罐。要桌子有桌子,要凳子有凳子。甚至還有幾大盆綠植,成群的雞鴨狗兔……住了一年地窩子第二年斥巨資二千塊買的蒙古包,在當時當地太土豪了,在我們看來這么不堪的日子在作者的筆下,有聲有色有生機。
李娟從母親身上繼承了最高貴的品質――樂觀、勤奮和堅持。李娟在“澆地”一文中描寫母親給向日葵澆地:“她終日鋤草、間苗、打杈、噴藥,無比耐心。澆地的日子最漫長。她幾乎陪伴了每一株葵花的充分吮飲。整整三天三夜,整面葵花地都均勻浸透了,整個世界都飽和了。花蕾深處的女子才下定決心, 選中了最終出場的一套華服。即將開幕。大地前所未有地寂靜。我媽是唯一的觀眾, 不著寸縷,只踩著一雙雨靴。她雙腳悶濕,渾身閃光。再也沒有人看到她了。她是最強大的一一株植物,鐵锨是最貴重的權杖。她腳踩雨靴,無所不至。像女王般自由、光榮、權勢鼎盛。”農業生產把一個女人磨礪得像男子一般粗獷、豪爽,在李娟的筆下仿佛加冕女王一樣隆重、神圣。我崇敬李娟及母親這樣一類熱愛生活、樂觀向上的人,總是能發現生活之美,即使生活一地雞毛,也能扎出漂亮的舞裙翩然起舞,這是生活的藝術和智慧,也是我要修行提升的本事。
李娟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創作出的優秀文學作品,讓我們真切見識到去新疆種植、開墾……勞動者的偉大、勤勞、樂觀、勇敢,才有了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成為游客向往的天堂。正所謂,前人栽樹,后人成涼。致敬所有的勞動者!
【向日葵讀后感】相關文章:
向日葵06-21
向日葵07-17
向日葵06-11
向日葵07-07
向日葵07-17
向日葵07-12
向日葵06-10
向日葵06-30
向日葵隨筆作文 向日葵作文03-30
向日葵時代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