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名師講座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啟迪時,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它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么心得體會怎么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聽名師講座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在xx年10月23日至26日,在校領導的部門和指引下,我們一行30多人有幸前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參與了“名師之途”下的“西安國際兒童閱讀教育論壇”全國小學語文討論會。會上,專家們展現了科學、巧妙且富有創意的教案設計,及其簡易、實用和高效的課堂教學,濃厚的教學素養自然流露在課堂中,讓所有參與的老師都感到耳目一新,并獲益良多。盡管為期三天的“名師之途”小學語文老師課堂教學觀摩會短暫,但留給我們的深刻思考則是長久的。此次教研活動聚集了活躍于小學語文教學一線的著名老師,他們作為示范老師,承擔展現教學,以便上課老師學習觀摩。在這些大師的課堂中,我們看到了教育改革的又一次精彩轉變,體會到了語文教學天然與生態之美。依據本次西安觀看之行的獲得,我們可以及時有效地改善自身的教學現況。做為任教多年的老師,我意識到現在的教學應當向如何掌握小學語文教學方式和策略的方向努力,進而提升個人教學能力。本次前去西安“取經”收獲頗豐,培訓的步驟和內容正是我們這些年輕教師所急需的。以下是我對此次觀看的體驗:
1. 發展方位:關懷學生與熱愛閱讀同等重要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怎么讓語文老師成長的問題在陳延軍老師的講座中得到啟發,好像給我打開了一扇探討的新窗口。我了解到,能夠以學生為榮的老師是最幸福的,同時老師在教學中應將課堂交還給學生。薛老師在其講座《閱讀教學內容的研制策略》中提到,過度依賴教材對學生智慧與品行形成了不良影響,他的講話告誡我們在廣闊的書海洋里選擇這些適合兒童、滿足他們需求和喜好的書籍。
2. 有效朗讀:自然且個性鮮明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可以教師分析取代學生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地思想和情緒活動中加深記憶、感受感悟,享有審美。”因此,引導學生愛讀好書是我們的責任。然而在當前的教學中,我發現有關教材內容的解釋通常過于超過對知識的感知。教師講完了課文,學生聽完了,書中的內容明白了,但只是停留在“知識”方面,語言訓練被忽略。葉圣陶先生覺得,朗讀可以激發心、眼、口、耳的全部認知,更加深刻理解文章的觀念與藝術特性。朗讀賦予作品生命,因此,自然朗讀的必要性不容忽視。如何進行合理的朗讀是我們年輕教師常感困惑的難題,而吳琳教研員的《獾的禮物》課堂演試讓我見識到成功的教育者怎樣輕松掌控課堂。在趙志祥老師的古詩文課程《笠翁對韻》中,答案是自然、滲入文本的朗讀,它符合課改對朗讀評估的規定:應倡導自然朗讀,以對內容的理解為載體,防止裝腔作勢的風格。不然,朗讀將不能真正呈現文本的特點和情感。
3. 語文課堂:簡易、樸實、扎實
根據傾聽幾個大師的授課,真可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特別是蔣軍晶教師的《文成公主進藏》,課件設計非常簡潔,開局時從幾個關鍵地名引導:“文成公主進藏的路線”即是課文的主旨。這種設計起到了過硬的鋪墊作用,使學生針對問題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深刻理解“文成公主進藏時遇到的問題以及克服方法”。雖然階段簡易,卻在輕松自然的教學環境中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與思維品質。大師的語文課堂展現出一種簡單而質樸的風格。老師做為課堂的組織者,必須重視學生的主導地位,調動他們的主動性與自覺性,引導學生探索與思考,進而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這意味著教師應轉變角色,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成啟發者、合作者和參加者,協助學生直接和文字對話,引導他們自讀自悟。專家們的課堂實踐告誡我們,教學不僅是教授知識,也是一種感受、探究與感悟,因此我們要為孩子們構建“開放的課堂”,讓他們在學習中展現自己,讓語文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總體來說,這次觀摩會深刻觸動了我。我覺得名師之所以成為名師,既靠時代的契機,也超越時代,因為他們的教學藝術關心的是學生生命的發展。名師們充滿魅力的課堂,是充滿生命的課堂,這是我一生努力的目標。雖然這次西安觀摩學習的時間很短,但獲得豐富。然而,打鐵還需自身硬,只有持續學習,開拓創新,根據不斷提升自身的基本功和綜合能力,大家才能適應語文教學新的發展需要!
【聽名師講座的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經典】11-08
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09-09
[必備]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03-23
(熱門)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06-08
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集錦10-09
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15篇02-10
聽名師講座心得體會如何寫01-23
名師講座心得體會06-10
聽名師報告心得體會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