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好課是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的心得
一趟好課涉及方方面面:學生觀、數學觀、教材觀、教學技巧、教育智慧、學科素養……每一個要素都可能對一堂課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
然而,這些要素畢竟還會有主次。倘若非得從這些要素中提煉出最重要的一條,就目前筆者的切身體會而言,我更愿意給出這樣的見解,那就是:一堂好課,應該是數學教師全部數學素養在某個特定課堂情境中的自然揮灑。正如我所堅持的,好課應該是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
有人總是留戀、感嘆于優秀教師揮灑自如的課堂風范和教學藝術,被其深深折服與感染,并試圖將其“原樣”復制,讓這份精湛和美感同樣綻放于自己的課堂。然而,無數類似的努力往往都以失敗而告終。究其原因,撇開優秀教師精湛的教學技巧、技術、智慧難以簡單“克隆”之外,更深層的問題是,大家忘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課,往往不是教師教學技藝與技巧簡單疊加與拼湊,而是其多年來學識、功底、經驗、技巧、智慧、個性乃至人生閱歷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種自然勃發與流淌。在某種意義上,優秀的課堂其實并不完全具備“可分析性”“可解剖性”。因為,它本身是一個不可拆分的整體,是執教者眾多優秀品質通過無疑是整合后,有內而外的一種散發。你很難理解地做出解讀,諸如“這一環節為何要如此設計”“面對這一教學現場,他為何要做出如此引導”等等。事實上,有事,即便是執教者本人,他也未必能就這些問題給出明確的答案。因為很多時候,課堂中的諸多細節和火花,對他而言,實在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換言之,那是從他們內心深處自然流淌出來的,無須言說,更無以言說。
有人說:“一個好演員,一舉手一投足,全都是戲。”又有人說:“一個優秀的歌者,每個細胞都散發著音樂的魅力”。我想,這大抵和我們表達的是同樣的意思。因為一堂好課中的教師,又何嘗不是如此?
那么,認識到這點,對年輕教師而言,究竟意味著什么呢?換言之,這些優秀教師身上,我們是否無以借鑒呢?
不,我認為,我們無須如此悲觀!
好課是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既如此,那么,與其站在這股清泉的最下游,坐以賞其美妙的泉姿與樂音,倒不如溯其流而上,去其源頭活水處,領略其最初的姿態與原動力。只有在那里,我們才能撇開一切外在的干擾因素,觸摸到最真實、最本色的風景。
我們常聽人告誡:想被人學習,切莫僅習其一招一式。學其形,更要得其神。那么,作為一堂好課,其內在的神究竟在哪兒?筆者看來,無它,唯教師的精深學養而已。
練武之人,最高境界不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是深厚的內力和“手中無劍、心中有劍”的氣魄。教師的內力在哪兒?不是華麗的語言或精妙的教學技巧,而是教師本身精湛的學科涵養,以及將其自然轉化為教學影響力的智慧。不妨先來看一個真實的教學片斷,內容是“三角形的內角和”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并發現無論那種三角形,它的內角和都是——
生:180度。
師:那么,會不會在同一個三角形中出現兩個直角呢?
生:不會。你想啊,直角是90度,兩個直角就是180度,如果三角形真有兩個直角的話,那么它的內角和顯然就超過180度了。
師:聽起來很有道理,要不要我們畫一個試試?
生:行!
生:沒問題。
(見學生個個摩拳擦掌,教師信手拿起三角板,畫出了一個含有兩個直角的圖形,(如圖)
生:(嘀咕)真哪是一個三角形呀!
生:再怎么畫,上面的兩條邊也不可能合攏呀。
生:要算,那也只能算是一個開口的三角形!
(生笑)
師:真不能合攏。要不要咱們延長試試?
(師認真的建議)
生:不用試了。這兩條邊互相平行,怎么可能相交?
生:你就是畫到天邊,它們也不會合到一起的,誰讓他們互相平行呢?
(生笑)
“可以結束討論了。”我心中暗自說道。可教師偏不——
師:那道未必。我覺得不需要畫到天邊,它們早就相交了!
生:怎么可能呢?
(生一臉疑惑地望著教師)
師:假設我們黑板就是地面。那么,這條邊一直往北畫(指著左邊的那條邊),最后會畫到哪兒?
(很快,一篇爭議后,答案落在了“北極點”上)
師:那另一條邊呢?
生:咦,好像也是北極點!
生:奇怪,真的相交了!
師:怎么樣,還沒到天邊,就相交了吧!
(教室里一下炸開了鍋)
生:這是怎么回事也呀?
生:難道三角形的內角和還可能不是180度?
生:不對呀!這樣一來,三角形不成彎的嗎?
師:說得好!的確,我們一直探討的關于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它是由前提的。也就是說,這個三角形必須是在一個絕對的平面內。但是,如果不在一個平面內,就像這位同學所提到的,如果我們探討的是像地球一樣的球面,那么,這是的三角形的內角和——
生:(遲疑地)大于180度。
師:別奇怪,三角形的內角和不光有大于180度的,還有——
生:小于180度的?
師:對!其實呀,我們小學階段探討的平面幾何方面的知識,都是在“歐氏幾何”的范圍內,而在“非歐幾何”的研究范圍內,三角形的內角和就不是180度。當然,更多相關的知識,同學們到了中學甚至大學,會慢慢學到的。
盡管教師知識點到為止,但課堂上這輕輕一“甩”,留給學生的何止是驚訝、興奮或者憧憬?坦率地講,關于非歐幾方面的知識,我也曾經關注過。關于“高觀點下的小學數學教學”的相關文章,我也有所涉及。但讓我沒有想到的是,這位教師竟然在如此不經意間,讓“非歐幾何”這一對于小學生來說十分抽象的內容,卻如此直觀、形象地走進了小學課堂,走進了孩子們的數學世界。
機關我們可以找到無數個理由和這位教師去磋商,比如“和一個四年級的孩子去探討非歐幾何是否為過”,比如“才建立起的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的結論,會不會被三角形的內角可能大于或小于180度這一新的結論多干擾、影響”等等,然而,看看下課后孩子們依然圍繞在老師身旁,和他饒有興致地交流著對非歐幾何的“看法”,望著孩子們寫滿臉上的興奮與遐想,我知道,一切的顧慮都是不必要的,也是幼稚的。
課堂是什么?它不應該只是數學知識的授受之所,也不僅僅是數學方法與經驗的交流之地。好的課堂應該是一扇窗戶,打開這扇窗,孩子們可以洞察這門學科的更多奧秘,獲得對這門學科更多的憧憬與向往。如果從這樣的角度來理解,教師這一隨意一“甩”,豈非神來之筆?
下課后,我決定 和執教 老師好好聊聊這一片段。尤其是,備課時,他究竟為何會有此出人意料的設計,其意圖在哪兒,又有怎樣的顧慮等。然而,“訪談”的結果再次出乎我的意料——
“純粹讓學生根據三角形內角和抽象地判定這一問題,并不利于學生幾何直覺與空間想象力的培養。正是基于這樣的理解,我才臨時決定通過畫一畫,借助幾何直觀,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三角形只能夠不可能有兩個直角的。至于怎么想到要和學生去探討非歐幾何方面的問題,說實話,我備課時并沒有想到。或許是學生‘就是畫到天邊,它們也不會合在一起的’這句話激發了我的靈感吧。那一刻,我想反正都已到這兒了,何不索性跟他們聊聊非歐幾何呢?沒想到的是,學生居然挺感興趣,課后還纏著要我再給他們講一講。呵呵……”
原來如此!在慨嘆于他神來之筆的同時,我不得不再一次重申自己的觀點:好課,絕不是教師“為了如此而如此”的可以雕琢,而是一種源自心靈深處的思想和內涵的自由流淌。只是,這種流淌看似隨意,實則源自教師堅實的教學內力與專業素養。而這些,才是好課真正的源頭活水!
【好課是從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的心得】相關文章:
笛管里流淌出來的清純,讓人迷醉11-07
流淌的歌聲作文04-04
爭做新時代好隊員云隊課心得03-01
《他從火里跑出來》說課(精選5篇)05-18
心靈深處的聲音10-04
語文教師“評好課”培訓心得04-11
心中流淌的作文12-23
流淌的愛散文欣賞09-09
心靈深處的秘密作文03-26
流淌在歲月里的溫馨作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