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提倡節約杜絕浪費征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對征文都不陌生吧,征文的結尾要或緊扣開頭,首尾呼應,或重申觀點,再次點題,或給讀者留下想象的空間等。為了讓您在寫征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提倡節約杜絕浪費征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提倡節約杜絕浪費征文 1
我國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大國,農業自然是我國的支柱產業,談到農業,多數人會想到我國糧食問題。隨著我國人口急速增加,糧食產量逐年下降的趨勢來看,糧食問題早已不是個新話題了,“節約糧食”更是我們從小便熟知的字眼,從古人“鋤禾日當午”,直到現在人們統計的精確數字,無一不表明糧食的來之不易。從播種至收割多少道程序,多少辛苦汗水,多少雙饑餓的眼睛在渴望……
再回頭看看,又有多少不珍惜糧食的人,將熱蒸蒸的白米飯倒入到垃圾袋,真是太浪費了!有的'人以種糧食為生,當我們的糧食不足時,是從哪里獲得糧食呢?我國人口己超過12.5億,每年的凈增長是1200萬人;人均耕地面積1.2畝,是世界人均值的1/4;目前耕地面積正以每年30多萬畝的速度遞減。從1981—1995年間,全國共減少了耕地8100萬畝,每年因此而減少糧食生產500億斤。而且現在這個減少速度仍然在不斷加快。亂占耕地、挖沙、土地質量下降、荒漠化等種種現象在蠶食著耕地。現實絕對不容樂觀!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難道真的等到我們淪為饑餓貧困交加的弱國時,我們才會對隨手仍掉的饅頭米飯略待珍惜嗎?
節約糧食,不僅僅是一種口號,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和所有人的號召與呼吁,我們希望它是一種情結,熔鑄在你與我的心中,從而自覺的作到節約糧食。
“由儉如奢易,由奢入儉難。”“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君子以儉德辟難。”“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貧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時豪華奢侈,在窮時就會死于饑寒。”“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
我們要讓節約成為一種生活上的態度。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可是一段時間以來,節約不再被認為是美德,卻被當成小氣、摳門的意思。其實不是的,參與節約型社會的建設,很多情況下,是通過培養良好的現代生活習慣實現的。
馬克思說過:“節約無異于增產。提出建設節約型社會,也正是基于對中國國情和家底的清醒認識。無論從人均資源量或政府、企業、家庭的財政情況來看,我們手頭其實都很緊。在我們這樣一個并不富裕的國家,能否在節約的問題上進入到人生更高的境界,事關社會和諧乃至中國社會的未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當節約成為一種生活態度,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成為內心需要的時候,我們才離真正的節約型社會不遠了。”
學習雷鋒精神,從節約一粒糧食做起,做一位節約糧食的高尚人!
提倡節約杜絕浪費征文 2
古人語:“地力之生物有大數,人力這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取之無度,用之不節,則常不足。”這句話的意思是:自然界所生長的萬物(資源)是有限的,由人來加工制成的物品資源也有限。而取時有限度,用時節約,則常常能滿足人類的需求。如果相反,取時無限度,用時又浪費,那么球上公有的資源就會很快消失。
現在全社會最引人注目的事是節約,節約是時下最熱門的話題。新聞媒體每天都有關于節約的報道,茶余飯后人們也在談論著這個話題。人們對于節約眾說紛紜,觀點不一,煞是熱鬧!
同學們不是經常在書中讀到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嗎?那么,我們為什么還要節約呢?因為我國是一個有13億人口的泱泱大國,自然資源比較匱乏。就拿水資源來說吧:人類用水量隨著人口的增長而不斷增加,世界人口,在50年代為25億,1999年達到了60億,增加1。4倍,與此同時,農業用水增加了5倍,工業用水增加了26倍,家庭及生活用水增加了18倍,據專家估計,世界人口正以每年8100萬的速度遞增,預計到2050年將達到94億,水的需求量也將成倍增長,形式十分嚴峻。
擰開水龍頭,清潔甘冽的水滾滾而來,其實,自來水來之不易。它們可能取自幾百米深的地下,或者引自幾十公里、幾百公里遠的某條江河,某座水庫,這些原水首先要在凈水廠凈化,去除鐵質,去除細小的漂浮物,水生物,沉淀下雜質,用殺菌液體殺菌,經過檢驗符合人體飲用后才能出廠。合格的自來水經過蜘蛛網似的管道,用高壓水泵加壓,才能源源不斷地送入居民家。大家看,每一滴自來水都要經過那么多的程序,你有理由浪費嗎?
近幾年來,由于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艱苦奮斗和勤儉節約地意識淡薄,大吃大喝,鋪張浪費現象比比皆是。而且人們普遍出現了認識上的誤區,很多人認為節約就是小氣,以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該講闊氣,講派頭,講排常中國人民自古以來長期形成的`儉樸的作風早已忘得一干二凈。即使有的人想節約,但是礙于面子,也充當大款。節約為榮,浪費可恥變成了浪費為榮,節約為恥了。
為了讓我們的子孫后代生活的更加幸福,為了我們的國家更加繁榮富強,為了我們的地球更加生機勃勃,我們對于資源的利用要做到:“取之有度”這樣才能達到“用之不竭”。現在全社會倡導節約,我們不妨行動起來,從身邊的小事
做起,從現在做起,從自身做起,節約用水,節約用電。
提倡節約杜絕浪費征文 3
古人說的好:“日省一把米,月節一斤糧”。凡事貴在堅持。節約糧食,從一粒米開始。如果中國13億人口都能做到節約一粒米,那將是數量和價值不菲的糧食。
而今時,我們從解決溫飽問題到逐漸邁向小康生活,農民伯伯付出了多大的艱辛,國家獻出多少力量。有些同學把剩下的飯菜一股腦的倒掉了。你可知,含在我們嘴里的已不再是一顆顆小飯粒,而是農民辛勤勞作而流下的汗珠。“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耙地、播種、插秧、澆水、殺蟲、除草、收獲,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農民多少辛勤的勞動,我們怎么忍心把那用汗水澆灌的糧食隨手扔掉呢。你可知,這些飯菜消耗了農民伯伯多少精力,而現在我們竟不珍惜糧食,枉費了農民伯伯為我們流下的汗珠。想想吧,如果我們國家像一些邊遠山區和非洲的某些國家一樣。人口多,糧食少甚至沒有,自然災害頻頻發生。在那種絕境下,我們還會浪費糧食嗎?現在,人們拋棄了糧食,最終糧食也會離我們遠去。在我們看來,極不好吃的飯菜,也許是對他們來說也是饕餮盛宴,是他們做夢也想不到的。
每當我看到一碗一碗的剩飯被倒掉,仿佛能聽見那些米粒在我耳邊哭泣,在痛斥,在抱怨……如果我們再不珍惜糧食,以后我們還有飯吃嗎?到那時,想想當初,我們為什么浪費糧食?又有什么資格浪費糧食!先輩們為我們打下了讓我們吃飽的基礎,而我們現在浪費糧食。先輩們會想什么?如果現在讓我們餓上一星期,讓我們體會一下非洲人民的'饑餓感,到那時,我會想浪費糧食的人會越來越少,甚至沒有。現代生產的發展,社會財富的豐裕,不應當成為我們浪費的理由。
節約糧食,從一粒米開始,正如我國對待釣魚島態度一樣,中國絕不退讓半步;節約糧食,從一粒米開始,正如不漏掉一個小數點,避免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不可估量的財產損失;節約糧食,從一粒米開始,正如我們中學生節約每一分每一秒,學好每一門功課,為祖國的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食先輩之力,而不知其中之勞辛,是可恥的。同學們,節約糧食,從一粒米開始。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吧!
【提倡節約杜絕浪費征文】相關文章:
杜絕浪費糧食征文01-26
厲行節約杜絕浪費征文(通用46篇)04-23
崇尚節儉杜絕浪費征文10-14
珍惜糧食杜絕浪費征文01-26
厲行節約杜絕浪費標語11-07
節約糧食杜絕浪費作文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