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類征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跟征文打過交道吧,征文是某個辦事部門為了某個活動公開向社會征集的有關文章。那么你有了解過征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垃圾分類征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垃圾分類征文1
工業垃圾:重點是對我縣服裝行業的廢棄布角料、造紙企業的廢紙渣等容易混入生活垃圾的工業垃圾進行分類分流。
農業垃圾:重點是農村環境整治中產生的各類農業廢棄物,農村生產中產生的如包心菜葉、毛豆桿、茭白殼等農業廢棄物,以及農村河道保潔中產生的水葫蘆、綠萍、水草等水生植物的處理,通過堆肥、沼氣厭氧發酵等模式處理,杜絕農業垃圾進入生活垃圾處理系統。
建筑和裝修垃圾:裝修或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垃圾要分成三類:第一類是混凝土、磚塊、粉刷層等;第二類是各類木制品及邊角料、廢料等;第三類是除以上二類外的垃圾。設置建筑垃圾臨時堆放點,推進建筑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農貿市場和水果經營主體的垃圾:對其產生的可堆肥垃圾進行分類收集,并由各鎮(街道)集中進行機械處置或堆肥處理。
生活垃圾:分為可腐爛垃圾和不可腐爛垃圾,要分類清運、分類處置。
推行光盤行動,點合適的餐量,打包吃剩的飯菜;
推行手帕行動,不用或少用餐巾紙;
推行減塑行動,減少塑料袋的使用量;
推行環保行為,少用一次性紙制品和塑料制品等。
廣大農戶綠色生產,把能夠自然循環的垃圾進行循環利用、天然消化。
垃圾分類征文2
這個月,垃圾分類一度成為了人們的熱門話題。作為小學的我,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談論一下這個話題吧!
首先,大家要知道垃圾共分四大類,分別是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它垃圾。接下來,就讓我給大家介紹一下關于垃圾分類的知識吧。
目前,常用的垃圾處理方法主要是綜合利用、衛生填埋、焚燒和堆肥。
可回收垃圾: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辦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廁所用紙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用品,如: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等。布料:廢棄衣物、桌布、毛巾、書包、鞋子等。
廚余垃圾主要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等食品類廢物。
有害垃圾是不加妥善處理可能對環境造成危害的垃圾。比如熒光燈管、干電池、各種化學電池等有害物質的物品。
其它垃圾包括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紙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采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
通過我對垃圾以及垃圾分類的介紹,同學們是不是了解了許多呢?如果了解了的話,就請大家快快和我一起行動吧!
垃圾分類征文3
在小鎮的大街小巷還未貼滿紅底黑字的宣傳告示時,老龍和三輪車早已教會了人們垃圾分類。
吱呀作響的舊三輪,載著一個矍鑠老頭,人喚老龍,或許他本姓不是“龍”,只是人們見他耳背,叫順了。
“收廢品——”冗長,又回轉,尾音故意拖得長,經了風霜的沙啞嗓子,和著晨露和微風,吹進每個人的耳朵,一嗓過后,小鎮的一天才算正式開始。
留存大大小小的紙盒,鋪平一天一天的報紙,成果是或多或少的硬幣。舉手便能化腐朽為所需,依勞動取所得,自立又環保,紙盒子與空瓶子往往能決定童年糖果的數量。
老龍的吆喝又響起了。孩子們從玩耍的聚集中散開,各自奔向自家的院落,復又聚攏,身后拖著個大紙箱,與小小身形相稱,俏皮又滑稽,“有廢品呀——過來收喲——”舞動雙臂,扯著嗓子叫住舊三輪,往往一聲還不夠,要兩聲,聲音似線,拉著快要遠走的三輪。
三輪車的剎車松了,停下來,會“吱”一聲。耳朵背的人會把聲音故意抬得高,“慢點兒,一個個來。”老龍的提醒也比常人分量重,孩子們乖巧地站成一列,年幼的我在隊中驕傲又興奮,努力地將脖子上仰,老龍正對著我笑,醬色的臉似被雕刻,陽光照及每一寸坎坷,盤根似的枯瘦手接過,折疊成細長狀,置于桿秤間,動作徐緩,秤砣的位置一點點地向秤梢挪,平衡時,徐徐吐了口氣,復又彎腰,拎起另一個,虔誠得像手執天平的正義之神。而空瓶子向來就是你說幾個便是幾個,連著編織袋一齊扔進舊三輪,小孩子是不會說謊的,老龍深信。
路邊不知什么時候多了只墨綠鐵箱。白色油漆刷著“舊衣回收”,四字方正得很,孤零零地杵在那兒,行人匆匆,綠皮箱也極少得到關注。一天,老龍路過,停車駐足,仔細研究,目不識丁的他拽住一位學生,急切地想知道意思,“哦,收舊衣的。”學生與他比劃了半天,老龍才明白。想來那時也是汶川地震后重建的一兩年,時值隆冬,遙想蜀地應更寒,老龍便號召人們拾掇孩子小的、些許時候不穿不用的衣服,塞進綠皮箱里,大抵是他平素待人和善,不詐不欺,人們也都愿撥拉出些時間,整理,洗凈,曝干,疊齊整了,鄭重地放進綠皮箱,綠皮箱漸漸由空變滿。那年,老龍一直套著洗得發白的灰外套,終是沒見那件輕易不常穿的黑棉襖,應該是捐了吧。
后來,我們漸漸長大,生活條件也越來越好,常有吃不完的食物過期了,老龍心疼地看著糧食被糟蹋,罵聲“作孽”,夕日欲頹之時,翻撿垃圾箱,撕開包裝,掰碎,撒在草地上,犒勞了地上的小蟲和天上的飛鳥,來回往復,人們也爭著效仿。老人們把壞了的豆制品碾碎,埋在樹周圍,滋潤了一方土地,樓下的`枇杷分外甜,柿子也照眼紅。果實流光之時,不忘加一句“老龍教的!”
日子一天天過去,老龍更聾了,灰黑的發早已被風吹白,小鎮也從曾經的寡淡蒼白變得流光溢彩,曾幾何時,老龍臂彎上多了個紅袖章,認真地琢磨起垃圾分類,“廢電池過期藥不能亂扔·····”童叟皆識。
即使此去經年,老龍也依舊一如既往。
垃圾分類征文4
廣州雖然經濟發展的很快,是中國發展比較先進的城市,但是在環境的治理上卻比較落后,而且垃圾日益膨脹,若再不有效處理,恐怕“垃圾圍城”并不是虛構的了。所以,廣州在這樣的條件下,開展了垃圾分類。
廣州開展的垃圾分類回收,作為一個廣州人,我積極地參與著。
但政府宣傳的力度明顯不夠,比如可回收垃圾是藍色,餐廚垃圾是綠色,有害垃圾相對應的是紅色,而其他垃圾則是灰色,這些最基本的知識,也是我們自己通過各種渠道了解的。
但毋庸置疑,廣州開展垃圾分類,無疑是在探索著未來的出路,垃圾實在太多太多了,僅僅通過填埋是不行的。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區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國環境形勢依然相當嚴峻,不容樂觀。
所以,開展垃圾分類就變得刻不容緩了,為什么?
我們不斷地把有限的地球資源變成垃圾,又把他們埋掉或燒掉,我們將來的子孫在哪里生存?
垃圾分類就是在源頭將垃圾分類投放,并通過分類的清運和回收使之重新變成資源。
垃圾分類的好處是垃圾分類后被送到工廠而不是填埋場,既省下了土地,又避免了填埋或焚燒所產生的污染,還可以變廢為寶,這不是很好嗎?
盡管我們不能有科學家的頭腦,研發出更好的處理垃圾的方法,盡管我們沒有魔法師的巧手,把垃圾變沒,但我們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力所能及地進行垃圾分類,我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好,而且,還能為廣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出自己的一份力。
最后,我向各位呼吁:盡自己的能力進行垃圾分類,你就是最棒的!
垃圾分類征文5
現在一些農村垃圾處理并沒有實現“無害化”的目標。比如,有的地方修建了一些小型垃圾焚燒爐,但垃圾焚燒過程中產生大量有害氣體二惡英;有些地方比較偏遠,垃圾運輸距離長,運輸成本較高,采用的“簡易填埋”或者“露天焚燒”模式更是不得已而為之,其污染程度較小型焚燒爐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三種農村垃圾處理模式在實際中運用飽受詬病,并沒有破解農村垃圾處理難題。
“破解農村垃圾處理難題的核心工作應該放在‘分類減量’上,只有‘分類減量’才能降低農村垃圾的運輸成本。”戴海蓉認為,現在一些農村采用的垃圾分類方法都很籠統,甚至出現很多錯誤,常見分類方法有“可回收”、“不可回收”、“可焚燒”,政府投入了大量的塑料桶、宣傳畫冊,但很多農村群眾還是一頭霧水,根本搞不清楚究竟應該怎么分,沒有達到科學分類和減量的效果。
戴海蓉表示,要真正實現農村垃圾“分類減量”,必須結合當地的生活習慣和資源回收系統制定分類細則,配備專門的收運工具,建立分類存儲設施,對收運人員進行業務培訓,發動專業人員引導農民。總之,垃圾分類的方法要科學,可操作性要強,才能真正實現資源化、減量化的目標。
農村垃圾“分類減量”以后還必須進行“無害化”處理。戴海蓉建議,可以根據人口、路網分布情況,劃定一定面積的處理區域,建立區域衛生填埋場或者焚燒發電廠。另外,在城鄉壁壘已逐漸打破的基礎上,垃圾處理不應再有城鄉差別,必須城鄉統籌,走城鄉一體化道路。
垃圾分類征文6
“媽媽,化妝品是不是應該扔在紅色垃圾桶里啊?”“爸爸,落葉是不是應該屬于廚房垃圾啊?”11月6日上午,天運社區的小公園里熱鬧非凡。原來是天運社區開展了一場以“小手拉大手,垃圾分類我最行”為主題的鄰居節活動。
社區工作人員將寫著垃圾名稱的紙張掛于繩子上,參與的居民將紙條取下放到相應顏色的垃圾桶里,正確的話就可以得到一件小禮品。活動一開始,大家就馬上行動起來。小朋友們參與的熱情特別高,分類的速度很快,對某些垃圾歸于哪類沒有把握的,一一請教爸爸媽媽過后才扔到相應的垃圾桶里。不一會兒掛在繩子上的紙張就沒了蹤影,而小朋友手里的禮物越來越多。于是工作人員重新掛上一批紙張。居民對大部分的垃圾都能夠正確分類,而像盆栽、壓敏紙等不常見的垃圾比較難分,工作人員告知后,居民們恍然大悟。
這次鄰居節垃圾分類活動的舉辦,促進了居民之間的交流,讓居民們對各類垃圾歸類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有利于往后更好地做好垃圾分類。這次活動通過父母與孩子間的合作,也增進了親子間的交流。
垃圾分類征文7
我們的生活中有其他垃圾、有害垃圾、有可回收垃圾,還有不可回收垃圾。我們經常會亂扔垃圾,或是扔到樹下、扔到別人菜地。
大家處理垃圾是亂扔到哪一個地方,埋到土里,當別人走過那個地方,就會聞到一股超級臭的味道。如果用火燒的話,飄出來的東西會使新鮮的空氣變黑。所以我們要想怎么分類。
如果想分類,可循環有哪些,不可循環有哪些,比如可循環有瓶子、紙、鐵片。不可循環有電池、塑料袋、錄音機、充電寶、果皮。
垃圾分類征文8
仙居――仙人居住的地方。生活在這個城市,我感到自豪。目前全縣人民正在齊心協力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城市。作為一名小學生,我也要為文明城市的創建出一份微薄之力。
說到創建文明城市,“垃圾分類”這四個字飛入我的腦海。近日,上海地區的垃圾分類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當今社會隨著城市的飛速發展,人類活動產生的垃圾也日益增多,它們正以驚人的速度充斥著我們美麗的星球。今年“跑男”節目里曾公布過一系列數據,聽著就叫人焦慮:我們每人每天在不知不覺當中就生產1。2公斤垃圾;杭州市現在一天的垃圾生產量,3—4年就可以把整個西湖填滿;如果沒有垃圾填埋場,只需一個星期,杭州市的垃圾就會覆蓋所有街道;而我們能做的就只有等它們自己慢慢降解,時間估計得近300年。多么令人心痛的數字啊,如果不采取行動,我們的子孫后代就會生活在垃圾堆里。而“垃圾分類”可以有效減少垃圾對我們環境造成的傷害,因此垃圾分類,刻不容緩,必須全民行動起來。
垃圾分類征文9
最近我們的社區正在進行垃圾分類的環保公益活動,讓我們看看垃圾分為幾種類型以及垃圾分類有什么好處吧。
垃圾分為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廚余垃圾和有害垃圾。可回收垃圾是空水瓶,易拉罐等可以再利用的垃圾,其他垃圾是紙巾之類等沒有回收價值的垃圾東,廚余垃圾就是我們的剩飯剩菜,有害垃圾是指會對環境或人體造成很大的破壞的垃圾,如廢電池,發芽的土豆等等。
垃圾分類到底有什么好處呢,我們一起看看吧。垃圾分類中的垃圾桶上的圖可以讓環衛工廠清楚的知道這一個垃圾桶的垃圾要怎么處理,可以更迅速地把可回收垃圾加工成有用的資源,可以把廚余垃圾分離出來,發揮它的作用,還可以減少有害垃圾對環境造成的污染……
垃圾分類的好處真多呀,我們要配合垃圾分類,讓環境變得更美好。
垃圾分類征文10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會有垃圾產生,比如吃塊糖就會有糖紙,喝瓶飲料就會有空瓶,吃個水果就會有果皮……這不,一大袋垃圾又橫空出世了,我得下樓把它們扔進垃圾桶內……
剛出巷子,遠遠的看見一位頭發花白,彎著腰的老奶奶在垃圾桶旁翻找著什么有用的東西。突然一聲“哎喲”讓我三步并著兩步的跑去
“老奶奶,你怎么了?”
“是一位小朋友啊,我沒事,只是剛才在這桶里翻東西時,不小心被碎了的玻璃劃傷了。你看,我這不爭氣的皮膚還流了一點點的血。”老奶奶忍著疼痛小聲的說。
“還沒事啊?都流血了!”我尖叫道,“最主要的就是要看看有沒有碎玻璃渣插進手里,我們去藥店處理一下吧,”我著急地說。
“小朋友,你真好心,我真的沒事,用手摁住一會就沒事了。這還是小傷,習慣了就好,”老奶奶不以為然的說,好像受傷的不是她自己,是別人。
“什么?小傷?都流血了還是小傷。”我真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出問題了。
“對呀!流這點血是經常的事,上次還被刀劃傷過呢!害我在家休息好幾天呢!”老奶奶調皮的笑著說,“你看,不流了吧!我說是小傷吧!我得走了,去別處翻翻,也許能翻到‘寶貝’呢!”說完,老奶奶推著三輪車遠去。此時此刻瘦小的老奶奶背影是那么偉大,我看著我的垃圾,突然感覺人家日本關于垃圾分類,垃圾丟棄做得非常好。他們甚至在特定的日子丟棄特定的垃圾物,然后有特定的垃圾車把它們拖走。而我們這個城市,每個街道,每一段距離都會有兩個垃圾桶。藍色(可回收物)和紅色(不可回收物),可又有幾人是按照這樣的標識去分類的呢!真的是失去了"寶"又傷害到別人啦!
我打開垃圾袋,認真仔細地分類著,把對于我來說是垃圾的可回收物放進藍桶里,也許對于有些人來說是寶呢;把不可回收的放進紅桶里,讓垃圾收購員送它們去它們該去的地方 。這樣既方便了自己,又方便了別人!
從現在起,讓我們做一個讓垃圾找準自己家的人,養成垃圾分類的好習慣,讓我們的城市更整潔,生活更美好!
垃圾分類征文11
一
今年春天格外溫暖。阮可可的奶奶那雙布滿歲月痕跡的手,又禁不住摸向了撿垃圾的鐵鉤鉤和麻袋。阮可可看見了,飛奔過去:“奶奶,你視力也不好,手腳也不利索,別去啦。”
奶奶迷離的雙眼看見了墻角的一株嫩黃的迎春花就說:“可可,你去看花嘛,奶奶去拾垃圾,這個可回收垃圾桶里肯定都是可以賣的垃圾。”
阮可可拗不過奶奶,終于點頭同意了。望著奶奶微駝的背影,她嘆了口氣。又偏過頭看了那朵含苞待放的迎春花,她無可奈何地干笑了幾聲。
二
“可可”
耳畔是喬椿特有的聲音,平緩又使人舒服,仿若人間的四月天。
但阮可可并不喜歡喬椿叫她“可可”,因為喬椿經常一不留神叫成“棵可”,也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怎的。
“你知道嗎?老師今天會讓我們提前放學哦!”
這也是令阮可可反感的一點,因為她喜歡未知的前景,而喬椿卻一言不合就劇透。
路邊的小灌木早已抽出了新條,冒出點點新綠。阮可可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一抬頭,卻看見了奶奶蒼老的身影。
“奶奶。”阮可可走過去,幫著奶奶提麻袋,卻發現麻袋空空如也。
“現在的人哪!難道沒有常識?把煙頭,廢電池都扔進可回收垃圾桶,害我被收垃圾的老頭兒罵了一通……”
別看奶奶沒上幾天學,說起話來卻頭頭是道。
忽然,阮可可又瞧見一個叔叔把煙頭扔進了可回收垃圾桶。
看來,這類現象挺嚴重。就算不是為了奶奶,為了城市的垃圾分類,阮可可也要賭這一把。
三
“那個,喬椿……嗯,幫個忙唄。”
阮可可悄悄踱到喬椿身邊。喬椿正在全力以赴地補作業,看見阮可可神秘兮兮的樣子,喬椿停下了筆。阮可可又小聲地說:“我想讓你和我一起在街上宣傳‘垃圾分類’,可不可以啊?”
“可可,你想不想人人都有垃圾分類的意識?”
“想!”
“你想不想這個計劃改變世界?”
“想!”
“那你洗洗睡吧!”
說完喬椿又埋頭補作業。阮可可搖晃著喬椿胳膊:“別啊別啊!”
這時,班主任老師走進教室,阮可可只好失望地回到自己的位置。喬椿見了,心生憐憫,她想:“就當是幫她一個小忙吧。”
她補完作業后,又全身心投入到廣告宣傳的設計與制作中來。
四
太陽半藏在云中,頗有興致地看著兩個穿戴滑稽的女孩,那兩個女孩就是阮可可和喬椿。
“阿姨,請參與‘垃圾分類’吧!”
好不容易瞄上了一個阿姨,阮可可走過去,小心翼翼地說。
那個阿姨點點頭,還“嗯”了一聲,但接過傳單后,沒有幾步,就“不小心”把傳單“弄丟”了。
“別垂頭喪氣的,再試試嘛。”
喬椿安慰道。這時,迎面走來一個叔叔,喬椿一個箭步沖上去:“叔叔,麻煩您參與‘垃圾分類’吧!”那個叔叔接過傳單,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然后把傳單折起來,放進口袋。
阮可可和喬椿擊掌——終于有人重視“垃圾分類”了。
“可可,喬椿,來吃韭菜盒子嘍!”
奶奶在遠處喊她們。倆人對視一笑,又飛奔過去,人手一份韭菜盒子,吃得滿嘴流油。在奔騰熱氣中,阮可可的眼圈有些紅,她很感激喬椿,有時候,有個講義氣的朋友是一件幸福的事。
五
窗外的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著,阮可可的思緒卻飛到了九霄云外。
墻角一朵迎春花被雨點兒打得低下頭,阮可可連忙打起一把小紙傘,插在花旁邊。
“咚咚咚………”
阮可可跑去開門,迎上了喬椿一對閃爍著愉悅色彩的瞳仁。
“你知道嗎?我們成功了!!!”
喬椿亮出了一張調查表:“你知道嗎?昨天那個叔叔就是市長!他在市里大規模宣傳了‘垃圾分類’。而且我對附近小區幾個垃圾桶進行了調查,發現‘垃圾不分類’的現象大大減少了……”
阮可可越聽越激動。千恩萬謝地送走喬椿之后,她獨自趴在桌子上,欣賞著小紙傘下的迎春花。
她在等,因為在外地工作的父母今天回來,奶奶去車站接他們,等到他們回來,阮可可一定要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他們……
垃圾分類征文12
原本一個小小的垃圾桶,最近使了個分身術,變成了四個穿著“各色衣服”的小衛士,它們在為我的小區進行垃圾分類呢!
當四個小衛士出現在家樓下時,我就聽見了好多人在抱怨:四個垃圾桶?要分類?真麻煩!”就是這樣,小區里的人不把小衛士放在眼里,依舊把垃圾亂歸家。小衛士吃錯了垃圾,生病了。幸好有志愿者阿姨及時來幫忙,小衛士才變得健康。
過了幾天,手機上傳出了“提醒”: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貢獻智慧和力量。我們整個小區都看見了,才知道垃圾分類有多么重要。
有一次,我看見了一位爺爺懷里抱著個大紙箱,打開一看,里面全是飲料瓶。他把大紙箱交給志愿者阿姨,說:“飲料瓶都在這兒了,它們都清洗過,暴曬過;所有蓋子都放在這個小箱子里。”他從身后拿出另一個小盒放在地上,又接著說:“你不用忙活了,標簽我也撕了,你只需要放入可回收就好了。”
事后,我把所見所聞告訴父母,并叫他們一起行動。我們還上網了解了關于食物殘渣應丟進其它垃圾等資料。現在,我們家的垃圾不再亂丟,而是把它們分到各個小衛士的嘴中。
垃圾分類,不只是讓生活變好的行動,也是一綠色措施,讓垃圾也能有個美好的家!
垃圾分類征文13
今天第一節課是品生課,譚老師說:“這節課要學會垃圾分類”。昨天我在家學習了一下,媽媽還給我帶了“居民家庭生活垃圾分類指引”。老師看見了說:“趙子灝,把你的指引交給我”。
老師把我的紙放在幻燈機上放大給大家一起學習,下課后譚老師把“指引”還給我,同學們一個接一個的來找我借去看。放學了見到媽媽,我趕緊把這件有意義的事告訴了媽媽。我為我的東西能和大家一起分享感到高興!
垃圾分類征文14
在炎熱的暑期里,我和我們班的七位同學組成了一支彩虹假日小分隊,開展了以“垃圾分類,從我做起”為主題的垃圾分類活動。
第一次活動開展讓我們如此興奮,小隊員們都早早來到溪頭社區服務中心,合理分工后,大家都興致勃勃地發揮自己的長處,制作了一副內容豐富的海報,還有一面特色的隊旗,為第二次活動的開展做足了準備。
第二次活動開展如期而至,小分隊員們頭頂烈日,扛著隊旗,來到了四A級景區——靈棲洞,首先在靈棲村事先準備好的橫幅上簽下自己的名字,許下承諾“垃圾分類,從我做起”,有了誓言后,我們的積極性更加高漲,在景區,為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熱情地宣傳垃圾分類知識,還進行了調查問卷。我相信,經過我們的宣傳,靈棲洞會變得更加美麗。活動中最有意義的一項是我們與靈棲村的留守兒童交換舊書,踐行了垃圾分類金點子—建立舊物交換平臺,減少垃圾生成,變廢為寶。
這次活動讓我們深刻體會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減少環境的污染,讓地球變得更加美麗。
垃圾分類征文15
今年暑假,上海市開始施行垃圾分類,就在我站在垃圾桶前進行分類時,又看到了眼前的一排垃圾桶,就想起了一次去美國的經歷。
太陽火辣辣地烤著美國的大地,天氣悶熱得要命,一絲風也沒有,稠乎乎的空氣好像凝固住了,而我正身處峽谷之中,這里是徒步的出口,我突然看見了一排排垃圾桶,剛要把一書包的空瓶和塑料袋一股腦地倒入一個垃圾桶中,一個老外就前來阻止:“這里是要垃圾分類的,你這樣做是會影響環境的。”
聽了這話,我的內心有些慚愧,將書包里的垃圾一一拿出,但看了看身前的分類垃圾桶頓時手足無措,這時一個美國小孩拎了一袋垃圾走過來,我看到他嫻熟地將塑料瓶上的包裝撕下來,又將瓶蓋擰下,踩扁,分別丟進三個垃圾桶,接著他又將一些食品袋扔進了另外一個垃圾桶。
不一會兒,他就把垃圾分類投完了,他好像突然看到另外這個外國人,就對我說:“hello,需要幫忙么?我來幫你分類。”我道謝后,他就拿過我的書包,拿起一個瓶子對我說:“這個瓶子要分三個部分,首先是瓶蓋丟這,然后是包裝紙,最后是瓶身,食品包裝袋是丟這里的。”我聽完,道謝后,就開始獨自進行分類。
我按照小孩的步驟將瓶子分為三部分扔進了垃圾桶,就這樣拆分了兩三個瓶子后,我有些厭煩了,心說:這樣分有什么用呢,不都是塑料嗎?我便開始將瓶子連帶包裝塑料紙一起扔進垃圾桶,在一旁撕包裝紙的老外見了,連忙走到我跟前說:“no,no,no,不能這樣,一定要把包裝紙撕開,這樣才能更加便于回收再利用。”聽了別人的提醒,我重新開始跟著大家一起分類。當我分好類時,已是大汗淋漓,再看看周圍的人們的額頭也都沁出一層細細的汗水,汗水濕透了他們的襯衣,但聽不到一句抱怨的聲音,這不禁讓我感覺環保的理念已經深深地扎根在每個外國人的心中了。
現在,上海也開始實施垃圾分類了,垃圾分類是一項現代化大都市必要的環保工程,人們難道不應該自覺參與嗎?
【垃圾分類征文】相關文章:
垃圾分類征文03-08
垃圾分類的征文03-09
描寫垃圾分類的征文03-15
關垃圾分類的征文03-15
關于垃圾分類征文01-14
關于垃圾分類的征文05-18
有關垃圾分類的征文05-18
垃圾分類減量的征文05-18
垃圾分類減量征文05-18
垃圾分類征文6篇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