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家風家訓征文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征文吧,征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為了讓您在寫征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風家訓征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風家訓征文1
我們的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一向重視家教。好家規造就好家風,好家風造就好家庭。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規,有明文規定的,有約定俗稱的,它可以引領家庭成員積極向上、健康成長。我們家也有許多家規,比如生活上的“食不言,寢不語”了,東西衣物不能亂扔亂放了,吃有吃相、坐有坐相了……學習中的多讀書、讀好書,作業及時了……其實這些都是要求我們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在行為上,爸爸媽媽從小就教育我對人要有禮貌,對長輩要孝敬,對父母要孝順,做人做事要講誠信。
記得從三年級開始,媽媽就給我定了一條不成文的規矩:就是要求我堅持寫觀察日記。這對于三年級的我來說,剛開始很困難,有時候會跟媽媽抱怨:“媽媽,我實在寫不出來啊,我能看到很多東西,但是回到家動筆的時候我會發現,能記在腦子里的只有幾句話而已。”每當這時媽媽總是堅定地對我說“那不是還有幾句話么,你就把這幾句話寫出來,數量我可以不要求,但是質量必須要有保障,你記不住,不會寫就是因為你看的書太少,所以你要都多看書,才能夠積累好句子。”在媽媽的要求下,我把寫日記的好習慣一直保持到現在,現在我從不擔心上作文課,更不怕寫不出好作文。
“處世為人理應與人為善”這是媽媽給我定的第二條“家規”,從我懂事開始,媽媽就教育我要尊重長輩,做人要誠實,不干壞事,不說臟話。在與小朋友的交往中要友善,不要因為小事就斤斤計較,傷了和氣。做一個寬容、有涵養的孩子。到現在我都不會罵人,因為我罵不出口。實在有事把我惹急了就瞪大眼睛大聲嚷嚷。同時我覺得爸爸媽媽做的也很好,因為在家里,我沒看見過爸爸媽媽吵架,相反的,我覺得他們是那么溫柔、那么善良。
此外,媽媽還要求我要節儉,不能攀比浪費。在媽媽的'教育影響下,我的衣服穿出去總是干干凈凈的,從不弄得皺皺巴巴、黑乎乎的。回到家脫下來的衣服要么掛好,要么疊好,從不亂放。
家風家規作為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好的家風才能創造出好的家庭。每一個孩子都生活在一個原生家庭中,家庭中的家風家訓好,這個人就會健康成長;如果家庭不重視家風建設,這個人在成長中就會遇到各種困惑。家規是春雨,潤物無形,愿我們都能在良好的家風中成長,聽爸爸媽媽教誨,長大成為一個有用之人。
家風家訓征文2
中國是世界聞名的禮儀之邦,五千年的中華文化延續至今。每個家都有家風、家訓。而我家也不例外。
家風家訓影響人的一生。我家的家訓主要分為三個方面:文明廉潔、勤儉節約、誠實守信。
正所謂古語有云:“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便是我們家家訓的第一條,這句話的意思是指:不要因為是一件小的壞事就去做,也不要因為只是一件小的`善事就豪不關心。這是一個漢語詞匯,出自《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是劉備去世前給兒孑的遺詔中的話。目的是想讓劉禪明白小善積累的多了,就可以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則可以亂國家。同樣這句話也規范著我的行為:在學校里,會把丟在操場上的香蕉皮主撿到垃圾桶內,使過路的小學生免于受到摔倒的危險;看到有低年級的小朋友在操場上嬉戲玩鬧會及時阻止,避免發生險。這些舉手之勞,卻是一份免于他人受苦的善念。我們每個人應該都樹立這種善念。
有一句諺語,大家都應該聽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正是我們家家訓的第二條。這句話常常在人們口中“玩耍”。比如:當家里的小孩子吃飯時,不小心把飯粒掉到桌面上,大人便會說:“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啊!可不能浪費糧食,要知道這糧食可是來之不易啊!”說完,孩子的臉上就會變得通紅,把掉到桌面上的飯粒一粒粒夾起,送到口中。聽完這個故事后,大家應該知道這句話是什么意思了吧!沒錯就是從節儉到奢侈很容易,從奢侈到節儉很困難。告訴我們要勤儉節約,不能浪費。
我們家的第三條家訓,就是“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這句話是北宋著名理學家程頤的一句名言。意思是一個人如果不講忠誠和信義,那么他將無法在世界上立足,告訴我們要誠實守信。首先,我認為誠信含義是誠實守信譽,只有自己做到誠信才能得到別人的信任。誠信在我們的生活、學習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沒有誠信,這樣只能在別人的心中留下一個壞印象,對自己也沒有好處,所以我們要做到誠實守信,不能撒謊。
優良家風是社會和諧的基礎鋪墊。常言道:“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一家禮讓,才能形成一國禮讓;一家安定,才能形成一國安定;一家和諧,才能形成一國和諧。我們要在全社會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離不開千家萬戶的先行,倡導社會和諧,優良家風是不可或缺的基礎性建設。
家風家訓征文3
善作魂、勤為本、儉養德、誠立身、孝當先、和為貴。
——題記
像是“天街小雨潤如酥”的綿密,亦或是“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輕柔,家風的力量或許就在于此,它不張揚,不矯飾,不做作,一個詞,一句話,一個家里的故事,一段家庭的記憶,都是家風的載體。作為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品德,家風無時無刻不在凈化著每一個家庭成員的`心靈,它是最無痕的教育,始終規范我的日常生活行為,悄無聲息的融入我的生命中。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悠悠華夏五千年,家風、家訓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司馬光官至宰相,位高權重,但他嚴于教子,很注重培養子女德行。他寫了篇《訓儉示康》來告誡其子:”有德者皆由儉來也,儉以立名,侈以自敗”。由于教子有方,司馬光之子個個謙恭有禮,不仗父勢,不顯家富,人生有成。以致“途之人見其容止,雖不識,皆知為司馬氏子也”。包拯在晚年為子孫后代制定了一條家訓:“后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后,不得葬于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共三十七字。這則家訓是他對子孫的告誡,并讓其子刻于石上,豎于堂屋東壁,以照后世。寥寥三十七字,凝聚著包拯一身正氣,雖千載,亦足為世人風范。家風、家訓并非只是刻在石碑上冰冷的銘文,而是以一種格外溫情的方式在人世間默默流轉。作家賈平凹在女兒的婚禮上這樣說到,作為父母,我們向兩個孩子說三句話。第一句,是一副老對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做對國家有用的人,做對家庭有責任的人。好讀書能受用一生,認真工作就一輩子有飯吃。第二句,仍是一句老話:“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馬不必騏驥,要之善走。”做普通人,干正經事,可以愛小零錢,但必須有大胸懷。第三句,還是老話:“心系一處”。在往后的歲月里,要創造、培養、磨合、建設、維護、完善你們自己的婚姻。”字字關情,蘊含了一位父親對孩子的諄諄教誨與祝福。
家風、家訓,泱泱中華五千年的積淀,在歷史長河中如繁星般璀璨,歷久彌新。如啟明之星,照亮前路;如清風朗月;潤澤人心。
【家風家訓征文】相關文章:
家風家訓征文12-07
【精選】家風家訓征文07-04
家風家訓征文11-06
我的家風家訓征文12-11
優秀家風家訓征文12-11
家風家訓優秀的征文12-17
我們的家風家訓征文11-19
中華家風家訓征文11-19
【熱】家風家訓征文12-30
好家風家訓征文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