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周記模板集錦七篇
忙碌而又充實的一周又過去了,我們對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需要進行好好的總結并且記錄在周記里了。但是周記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節周記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節周記 篇1
一轉眼,又到寒假了,我們的寒假生活豐富多彩,我最喜歡到外婆家去過寒假,外婆家的院子很大,有四季常青的樟樹,有多姿的菊花,還有一個這個季節特安靜的正在冬眠的大烏龜,最多的 就要數泥土了,那上面種著各種蔬菜,如果再下點雪就更好玩了,可這個假期沒下雪,但我也不失落,這里有這么多的'泥巴,我可以和姐姐一起玩泥巴,做“陶瓷”玩。
雖然是冬天,可一點都不感覺冷,我們還是開心的準備起來,小鍬,木板,水。我們先抓了一大把泥土,放在事先準備好的木板上,用少量的水和在一起,我們原本用兩個小木條拌的,可是那樣 不僅麻煩而且還很慢,所以我們割出去用手拌了起來,搞得我們兩雙手凍得通紅,還臟兮兮,可臉上卻洋溢著歡樂的笑容。我不小心把泥巴弄到臉上,姐姐直笑我成了大花貓。
接著我們又抓著和泥往地上摔,把它摔到半軟半三硬的程度,就在我們摔得不亦樂乎時,我手心突然一陣巨痛,我低頭看了看手,原來是一個刺戳進了掌心,劃了一條深深的口子,我忍不住疼就 叫喚了起來。姐姐急忙跑過來看什么事,一看到我的手劃傷了,還在流著血,急忙用水幫我洗去了泥漿和血漬,然后翻箱倒柜的找出了一個小攝子,給我夾出了那根刺,臉上流露出心疼的樣子。我十分 感激,連聲說謝謝,姐姐還幫我貼了創口貼。看著姐姐那小心翼翼的樣子,疼也緩解了好多。
我們又繼續做起工來,最終在我們共同努力下,做出了一個還不錯的土碗,捧著的我們的作品,好有成就感啊,早就忘了疼了。
在這個冬日,雖然有過傷疼,可更多收獲的是快樂和友情。享受著自己童年的尾巴。找到屬于我們童年的快樂。
清明節周記 篇2
4月4日~4月6日,這是一段鶯飛草長、柳綠桃紅的日子,是一段風和日麗、細雨霏霏的日子,是一段百感交集、心情郁悶的日子……在這樣的一段日子了,偏偏又是事情最多的時候。說了這么多,到底今天是什么日子呢?是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之情。
今天,我們來到奶奶墓前,放上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表達我們對奶奶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她祈禱,祝福她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著。此時,我不禁會回憶起奶奶曾經和我共同度過的那些快樂時光,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熱淚盈眶。
掃好墓,爸爸和媽媽從山上采了一大堆艾,說是清明節一定要吃一回正宗的艾餃。今天全家總動員一起親自做一回艾餃。
回到家,媽媽洗艾,爸爸燒水,我和姐姐準備面粉。等這三件事做好之后,就要把艾放入沸水中煮,直到鍋里的水變成綠的才行。注意這煮出來的綠水千萬不要扔,要把這水和艾倒一點在面粉中,這樣才能讓面粉團變成綠色的。之后要把黑芝麻和糖混在一起,放入鍋里干炒一會兒,炒到有香味就行了。最重要的一步是包艾餃。媽媽給我們示范了一下怎么包。滿懷鬼點子的`我問媽媽:“可不可以包成別的形狀?”媽媽答應了。我和姐姐包出了小船形狀、帽子形狀、湯圓形狀等。包好之后,媽媽上鍋蒸艾餃。正好之后,打開蓋子,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咬了一口,黑芝麻的香味,糖的甜味,還有艾特別的味道充滿了嘴巴,太好吃了!
這個清明節過得有意義,因為我嘗試了第一次包艾餃,而且包的與眾不同、獨一無二!
清明節周記 篇3
今天是清明節。來到曾祖的墳前,我看了看周圍。去年因為有事,所以沒有回來。現在一看,幾年前這些小草不曾長這么高,放眼望去,遠處的景色一覽無余!可如今連站在對面的人都看不清,更別說走過去了。
去爺爺那一路上都是艱難的。不是崎嶇的小路,是那些長得過頭或者到肩膀的草。因為是早上,所以全身都濕了。不過還好,這里只是三周被長高的草圍住另一邊還是可以看到遠處綠海般的田野。
看著周圍的小樹小草,不由得讓我想起兩年前,這里非常的'寬敞,幾個人在成一排都沒有什么問題。可是現在,連轉個身都非常的困難。
希望下次再來時,是當年那樣的寬敞。
清明節周記 篇4
清明節放假,我對爸爸說:“我們一起去山上踏青吧!”我用懇求的眼神望著爸爸,希望爸爸能夠同意,爸爸可怎么都不干,我便大哭起來,爸爸奈何不了我,只好點點頭答應了。
早上,我早早的起床,帶上上山的裝備,和爸爸一起去踏青;半個小時的路程讓我筋疲力盡。
到了山上,我貪婪的呼吸了一大口空氣,看著那巍峨的雄山,流淌的`小溪,碧綠的泓碧水,嘰嘰喳喳的小鳥在天空上自由自在的飛翔,還有那隨風搖曳的柳樹,更是讓人神往。頓時,我仿佛明白了高山流水的真正含義,那美景勝過一件華麗的衣服,勝過一棟舒適豪華別墅,勝過一個優美舞者。對于此時此刻的我來說,那是一件無價之寶,沒有人能夠買走它;我欣賞著美景,俯視山下,看到了一棟棟房屋,一個個忙碌的人,一只只引領孩子前進的母親……
轉眼間,到了中午,爸爸采了一些野菜,我吃著野菜雖有些苦澀,但我吃到了自然的味道,這就是我們的人生,先苦后甜,只要努力,就有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說到這,我又回味了這里的美景,午飯后,和它告了別。回到家,我并不覺得勞累,只認為那是一種享受,享受到了從未享受過的美好。
這一次踏青,讓我感受到了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也感受到我的未來人生。
清明節周記 篇5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首詩杜牧寫的詩大家一定都會背吧?清明節了,應該去墳前向各位前輩去祭拜,這都是咱們晚輩的禮節嘛。星期六下午就出發向。
媽媽、爸爸、弟弟、我和我的堂妹一家子,一起買好了祭拜的食物準備上山去。很快,到了山下。這座山說它陡峭,也不是很是很陡,說他平坦可是一眼望去這一座山看起來斜面很斜。雖然說每年來這里一次,但是感覺上并不是很陌生。
咱們在路途中,看到很多的墳墓,仔細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個五角心,上面的顏色已經淡化了。后來我問奶奶才清楚了,原來這代表曾經為國家捐軀過的。我真有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為時間有限,沒有許多的時間在這里耗,所以這個夢想只好作為泡影。
到了,終于到了。咱們擺好了祭拜的儀式,開始燒黃紙等掃墓必備的。我拜好之后就開始在附近逗留,這附近有好多的茶葉,嫩嫩的,綠綠的,雖然說旁邊有許多的'墳墓不景氣,可是,加上這春天的鳥叫聲很茶葉的清香,好象旁邊是隱身的。我只顧自己差一點被他們落下。
到了最后的一站的時候,大家額頭上都冒出了汗珠,咱們來的目標也漸漸好象不是在掃墓,而是在采茶葉(希望在天堂的前輩們不要生氣),咱們采了滿滿的一戴子茶葉,看這茶葉,我似乎可以看到這茶葉被咱們處理過的味道了。
這次去掃墓,我真是受益非深淺。
清明節周記 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又是一年過去了,又到了這一天。陰雨伴著寒風綿綿地下著“沙啦啦,沙啦啦。”唱著一曲無字又悲傷地歌謠,我疼痛的心再次揪在了一塊……
這是我第幾次掃墓,我也不記得了。只看見其他掃墓者頂著一把或黑或白的雨傘,如沒了神,又像墜入對親人的思念中。我常常覺得,人生就是這樣吧!無論生前是輝煌還是平凡,不都要回到泥土的懷抱嗎?我的腳如灌滿鉛,來到奶奶墳前,抑制不住的思念涌上心頭,淚水也如決堤般的潮水涌出,青煙裊裊,寄托了我的哀思,帶走了我的`思念,奶奶您知道嗎?鳥鳴伴著鞭炮聲響起,只是失去了往日的清脆與歡悅,我的心又沉重了幾分。
正準備回去時,我似踩到了什么,我連忙移開腳,一抹綠色映入眼簾,呀!是一株小芽!它顯得那樣勃勃生機,落葉,是落葉成了小芽的養料啊!這時,一陣笑聲在耳邊響起,是一對爺孫倆,看樣子,在講什么笑話呢!是啊,人生輪回就是這樣子,葉子雖落下了,但它成為了小芽的養料,親人雖死去了,但我們依然可以承著他對我們的希望而活著呀!
風停了,雨停了,我抬起著,看見一片新綠,壓抑一散而盡,接下來要走的路,清晰可見……
清明節周記 篇7
記得唐代偉大的詩人杜牧曾在詩中寫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詩說得的確沒有錯。清明節那天,綿綿細雨,似千萬條銀絲,從天空中飄落下來,像蛛絲一樣輕,像針尖一樣細,像棉線一樣長。
早餐后,我隨著爸爸媽媽一同去掃墓。一路上,媽媽跟我說,清明節是一個后人祭奠先人的節日,而掃墓呢,就是拜祭祖宗的一種形式,把他們的墓地清理干凈,除去雜草雜物,代表我們對祖宗的懷念。
來到山腳下,我抬頭仰望,看!那山頂上,煙雨迷蒙,仿佛一條條白龍纏繞著那青峰翠巒,青白相間,構成了一幅幅似乎淡薄卻又非常絢麗的圖畫。走過了彎彎曲曲、坎坷不平的小山路后,我們終于找到了祖先的墓碑。在墓碑前,長了許多野草,已經有小孩那么高了,我和爸爸媽媽齊心協力,迅速地把野草除掉。然后,我們把燒豬、蛋糕、白酒等等的'一些食物拿出來,拜祭祖先們。在他們墓碑前,爸爸媽媽給我講一些關于祖先們的故事,他們年輕時,由于生活艱難飄洋過海某生,在異國他鄉打拼,嘗盡辛酸,幾經努力,然后慢慢地建立一份家業,但他們始終不能忘記自己出生地,帶著積蓄回到家鄉,在家鄉落地生根……
聽了祖先們的故事后,我感受到他們當時的辛苦勞累、不屈不撓和精神,仿佛那些情景就浮現在我的眼前。我們作為他們的子孫,我們就應該學習他們這種堅強不屈的精神,努力學習,把祖先們的這種精神發揚光大。
【清明節周記】相關文章:
清明節周記06-22
清明節周記06-26
清明節周記400字02-10
清明節的周記300字精選04-02
清明節周記(精選49篇)04-06
精選清明節周記5篇09-16
【精選】清明節周記9篇09-19
精選清明節周記匯編9篇09-09
有關清明節周記五篇09-09
清明節周記(通用50篇)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