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數學周記六年級匯編8篇
不經意間,眨眼間,一個星期已經過去,一周的時間,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寫一篇周記,將自己的經歷記錄在里面吧。周記怎么寫才不會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周記六年級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數學周記六年級 篇1
9月8日 星期二 晴
在日常生活中,做每件事情都離不開數學,可見數學與我們的.關系是多么的密切呀。
暑假里我跟爸媽到表姐家玩,路上口渴了,爸爸只好到附近雜貨店買礦泉水喝。雜貨店有個規定:買3瓶礦泉水能夠換一瓶礦泉水,一瓶礦泉水賣價1元錢,爸爸見了掏出10元錢給雜貨店老板,說:“老板買10瓶水”,水拿到了,我如饑似渴的喝了起來,一會兒就喝掉了二瓶。還沒等我回過神,已經有好幾個空瓶了。爸爸問我:“靈靈,我們用10元錢能換多少瓶礦泉水?”我想:10瓶水喝完,拿9個空瓶子換了3瓶礦泉水,3個空瓶又換了1瓶礦泉水……還剩下兩個空瓶子。我高興地對爸爸說:“爸爸,我算出來了,是14瓶礦泉水,還余下2個空瓶子。”爸爸笑了,說:“你再想一想!”我若有所思:“我們能夠再向雜貨店老板借一個空瓶子,喝完后再把空瓶還給老板,噢!我們能夠喝15瓶礦泉水!卑职贮c頭稱贊。
數學就是要靈活運用,理論聯系實際,只有掌握了數學知識,才能更好的讓數學服務于我們。所以我們要學好數學,讓數學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好幫手。
數學周記六年級 篇2
在小學生活的六年里,我學過許多科目,諸如:語文、數學、英語、自然、音樂……但我最喜歡的科目還是數學。
從五年級下學期開始,我們班的新數學老師——劉老師便帶領我們班以及二班一些數學成績優異的學生創辦了各班的數學小組。
經過老師的挑選,我們班的數學小組最后成立了。在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班的裴祺、王思宇、張天成、諸正一、朱子棋、遲雪健、李夢雅和魏博維,在一齊學習,在一齊討論。
從開始活動的第一周開始,所有組員便開始用心地參加了活動。每個星期都由一位組員出一份試題,并在周五把它發給每位組員,作為周末的作業。并在第二周,由出題的同學把所有同學做的試卷收上來進行批改。同時在周五的中午,由他對試卷進行講評。如此循環,我們的數學小組活動了半年。
度過了一個暑假,我們又投入到了緊張的學習當中。這個學期,我們的學習任務十分重,因為,我們即將畢業,踏進中學的校門。由于,數學小組的組員都是班里的尖子生,每位組員都想考上一個重點中學。然而,在大部分重點中學考試時,總是以數學為主,所以,我們務必再多做一些數學題。在組長陳俊峰的帶領下,我們還與二班的數學小組在一齊學習,在一齊討論。從此以后的每一個周末,我們班和二班便開始輪流出題。以后的每一張試卷,都有相當大的難度,如果不去認真思考、試驗是很難做出來的。所有組員們對數學小組都有了濃厚的興趣,因為,在那里我們能夠學到很多的知識,做很多的練習題,提高自我的數學水平。所以,我們每次用心參加活動,認證完成每周的試卷。這樣,我們的數學小組又活動了半年。
度過了這個學期,我們迎來了一個月的假期。以往的每個假期的數學作業都是把數學書上的題再做一遍,然而這個假期,數學劉老師認為我們數學小組的同學做書上的題太簡單了,便給我數學小組的同學出了一份特殊的作業——數學寒假B級作業。這套作業匯集了清華同方杯的`考題、首都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考試樣題……所有組員都在寒假中認真地完成了這項作業。
回到學校以后,我們便對數學寒假B級作業進行討論。如果有的題大家的答案都一致,我們一代而過;如果有的題的答案有爭議,我們便開始了激烈的討論,直到得出一個正確結果。
在小學的六年生活中,在數學小組的活動里學會了許多知識,會做了許多題,為未來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我以后要更加努力地學習,爭取在數學比賽中拿到名次,回報給我的老師,我的父母,我的數學小組……
數學周記六年級 篇3
5月6日 星期四 晴
開學已經3周了,我們已經把第一單元――比例的知識學完了。經過這3周的學習,我明白了表示兩個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明白了圖上:實際=比例尺;明白了求比例中的未知數叫做比例;明白了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比值必須,這兩種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正比例關系;明白了兩種相關聯的量,一種量變化,另一種量也隨著變化,如果這兩種量中相對應的兩個數比值必須,這兩種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們的.關系叫做反比例關系。
學習了比例的資料,我覺的很搞笑。
數學周記六年級 篇4
今天我在做數學作業時,發現有一道題有點難,我想了好長時間才想出來。題目是這樣子的——
小明一家和小東一起去郊游,返程時遇到一座小橋。由于天已經黑了,所以他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過橋。幸好他們帶了一只還能用來照明的燈。
現在已知小明過橋要1秒(難道小明是超人),小利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媽媽要8秒,小東要12秒。并且每次此橋最多可過兩個人,而過橋的速度是根據過橋最慢者而定的,并且燈在點燃30秒后就會熄滅。
他們如何才能順利的過橋呢?
小朋友們,當我們遇到這種題時,可以這樣來解答:
第一步,小明和小利過橋,然后小明回來,耗時4秒;第二步,小明和爸爸過橋,小利回來,耗時9秒;第三步,小明的媽媽和小東過橋,小明回來,耗時13秒;最后,小明和小利過橋,耗時4秒,總共耗時4+9+13+4=30(秒)。
這樣,這道題就成功的解決了!
數學周記六年級 篇5
數學不是靠死記硬背的,而是要靠理解。
在學習了十二冊形體應用題時,許多同學現在對應用題結果除不盡的最后保留到整數怎么保留?是用“進一法”,還是“去尾法”或是“四舍五入法”,常束手無策。據我分析理解:通常是在做水桶時要用多少鐵皮,這樣就要用到“進一法”。因為做東西時,一定要把余下的一點都算進去,就是說3.01平方米,也要把0.01往上進,保留4平方米,不然鐵皮不夠就做不好了,做出來的是次品,還不如不做。
“去尾法”顧名思義就是把余下的.都去掉。比如說一個水桶能裝2.9升的水,這樣就要保留2升,如果保留3升的話,水就會滿出來。如果裝的是油的話,還會弄得滿地都是,要清理衛生就很麻煩了,而且又浪費。
再比如有一堆沙子,結果要保留整數,那就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一堆沙子重9.4噸的話,那樣就得保留9噸;如果說一堆沙子重9.9噸,最后就要保留到10噸。所以用四舍五入法才會顯得更加精確些。
數學周記六年級 篇6
愉快的暑假結束了,這周是新學期的第一周,這周我們學習的是第一單元:位置。
在以前的學習中,我們也學過“位置”,這方面的知識。原來我們通常會這樣說:我在某某前面;在某某后面;在某某左面;在某某右面。這周我們又學了一種新的方法:用兩個數據來確定物體的位置,也叫數對。我要提醒大家一下,在做這一類題時,如果需要寫數對,不要忘記列數在前面,行數在后面。
在這周的學習中,我還知道了現在的圍棋盤上,分別用1--19和一--十九路命名縱線和橫線,這樣可以幫助確定棋子的位置。我不僅了解到了這些棋盤上的知識,我還知道了通過地球上的'經線和緯線,人們可以確定一個地點在地球上的位置。例如:北京的地理位置是北緯39度9分,東經116度4分。
這周我們學習的內容雖然很少,但是這些知識都非常實用。這周我的收獲真大。
數學周記六年級 篇7
同學們對檢查試卷一定有不少疑問吧。
經過我的調查,許多同學都會出現以下問題:
一、檢查試卷時總是覺得自己做的肯定都是對的,也就隨便口算了一下就沒事兒干了。
二、檢查時,總是心不在焉的,急著想交卷,心平靜不下來。
三、遇到難題時,就會一直盯著那道難題呆呆地看,等到交卷的時候,還是沒有解出那道難題。 其實以上三點,同學們都不用怕,你只要在做試卷時,一題反復地多算幾遍,最好算到3至5遍,最后在回頭仔細地檢查一遍就行了。要是遇到難題,也不要慌,先空在那兒,做出明顯的記號,以免漏題,接著在繼續往下答題。等全部都答完了,再來思考這道難題。如果同學們像平常一樣,先答卷,再回頭把整張試卷從頭到尾一起檢查的'話,是很難檢查出錯誤的!因為心想總是認為自已的沒有錯,查時難以把掌握住心情。
數學周記六年級 篇8
生活之中或許我們只意識到了語文的重要性,意識到我們的生活不能沒有語音,沒有文字。其實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數學的存在。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數學,如果你仔細地觀察,認真地發現,你就能夠發現數學與你其實是形影不離的。在最近的生活里,我深深地體會到數學給我們帶來了許多益處。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我和弟弟約好2點在森林公園集合,然后一起去動物園玩。到了目的地之后,由于我們是第一次去森林公園的動物園,所以只好買了一幅公園的地圖。地圖到手后,弟弟悄悄的向我走過來,然后一把將地圖搶了過來。我無可奈何,只好抑制住心里對這“小淘氣包”的無理取鬧。然后弟弟一本正經的對我說:“哥哥,今天就由我這個向導來帶你去找獅子吧!”這時,我心想:但愿不會南轅北轍!之后,弟弟就帶著我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過了大約一小時后,我終于忍無可忍,大喝:“你搞什么呀,我都快要累死了,怎么還沒到?”我直接將地圖奪回,一看才恍然大悟,原來是愛出風頭的弟弟濫竽充數,把地圖的.比例尺1:5000理解成了圖上的1厘米表示實際的5000厘米。“唉,學好一身本領可真重要呀!如果像弟弟一樣自以為是,不踏踏實實的學習的話,后果往往都是弄巧成拙呀!”然后,我按照我所學到的知識,不一會,我們就來到了獅子那。瞧弟弟那羨慕的樣子,他還求著我收他為徒弟呢!
知識是開啟成功大門的鑰匙,同學們,努力學習吧!就讓我們用自己的努力來創造明天的精彩生活吧!
【數學周記六年級】相關文章:
數學周記集合01-14
六年級數學周記01-09
【精選】數學周記八篇04-12
精選數學周記六篇05-04
生活中的數學周記03-30
數學周記100字03-31
數學與生活周記范文03-19
【精選】數學周記六篇03-17
【精選】數學周記五篇04-19
精選數學周記五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