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客服實習周記300字
時間乘著年輪循序往前,一個星期已經結束了,我們一定都積累了不少寶貴的經歷,是時候認真地做好周記了。你所見過的周記應該是什么樣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客服實習周記300字,歡迎大家分享。
客服實習周記300字1
《宇宙生命之謎》是一篇精讀課文。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之謎。從而讓學生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熱愛科學,學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
一、教學效果
在學習本課時,我覺得以下學習效果明顯:
1、因為本課是一篇科普文章,文章旨在培養小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所以,在上課之前,我根據小學生喜歡看介紹宇宙秘密的科幻小說、電視、電影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課前搜尋一些有關宇宙生命方面的知識、資料。
2、課程進行時,我爭取詳略得當,把握重點。本課課文內容主要放在了兩大板塊上:一是生命存在的條件;二是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我在教授中引導學生通讀課文后,把握住這兩個重點,使學生在心中構建出整個文章的中心框架。
3、帶領學生進行宇宙是否有生命的辯論。在講到課文火星是與地球有很多相似之處的星球,那么火星上有沒有生命存在呢,同意的同學和不同意的同學分成正反兩方,進行了辯論,
正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反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沒有生命存在,形成辯論雙方,使學生自學課文內容,再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二、成功之處
本節課是一篇科普文,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展開辯論,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在辯論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活躍了思維,拓展了知識,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科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足之處
本課中,雖然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但是因為自己缺乏對這種辯論式課堂的掌控經驗,所以,在辯論中有些收放不自如,學生們也討論積極,但是有個別學生趁機起哄,擾亂課堂,使得課堂秩序維持不穩。
四、改進措施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要在充分備課的基礎上,將課堂的'設計不光注重那些好學生,也要對準那些中差生,認真地分析每一個同學,為每一個同學都分配到適合他的問題和任務,使得這種放手的課堂也能收放自如,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有所學,有所收獲。
《宇宙生命之謎》用大量的材料說明,地球以外是否還有生命存在,是人類一直在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謎。教學重點是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學會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我根據本課課文較長,課文是說明文的特點,安排了如下的教學結構:先以學生感興趣的星空知識導入課題,然后梳理文章的說明順序,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
我把教學的主要精力放在第2—10自然段。把學生分成五組,每個小組圍繞問題學習,看每一自然段主要講了什么內容,是怎樣講道理的?組內進行交流,小組間進行匯報。教師對每個小組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教師班內指導,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自我分析文章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對每一部分的指導都出示課件,為全體同學的分析提供范例,明確課文講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是運用什么說明方法講的。
通過學習,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還有生命存在”進行分析,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在辯論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活躍了思維,拓展了知識,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科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應辯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客服實習周記300字2
成功之處:
1、準備充分。課前,我查閱了大量資料,了解了銀河系、太陽系、火星、生命科學等方面的知識,制作了銀河系、太陽系、火星圖片的課件,在每周兩節的閱讀課上,安排學生閱讀有關宇宙的資料,為理解課文內容作了準備。
2、運用多媒體,激發學習興趣。一上課,我便用了多媒體課件展示了宇宙圖片,引起學生注意,用問題“在茫茫宇宙中,除了地球,在不可計數的星球里還有沒有生命存在呢”激發學生的興趣。學生引用課文和課前了解的資料,充分闡述了自己的觀點,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在學習中,學生全員參與,全身心投入,興趣盎然,思維活躍,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下課鈴響過,同學們還意猶未盡。
不足之處:
1、學生能自己讀懂課文了,以后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課文、去找資料。
2、對課文中出現的科學術語,如對學生理解課文沒有太大影響的',教學時可不涉及;如對讀懂課文有較大影響,或學生要求解釋的,教師可作通俗的解說。
3、課后可組織學生開展一次語文實踐活動。教師可布置學生搜集古今中外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文章、圖片,以“宇宙的奧秘”為主題舉辦一次文章、圖片展覽,激發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客服實習周記300字3
本節課是閱讀課,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還有生命存在”展開辯論,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
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在辯論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活躍了思維,拓展了知識,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科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應辯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客服實習周記300字4
《宇宙生命之謎》是一篇科普說明文,教學中,讓學生首先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說明方法,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宇宙中,除了地球以外,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進行討論,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
在討論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活躍了思維,拓展了知識,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的有機結合而且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科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感受宇宙生命之謎。
客服實習周記300字5
教學目標
1、掌握“軌道、縱橫、枯萎、滄海一粟”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基本讀懂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掌握閱讀科普文的方法。
4、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重點:
基本讀懂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掌握閱讀科普文的方法。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地球、保護環境的意識,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前精彩兩分鐘:
1、正確認讀音下面的詞語,注意帶橫線的字的讀音。
磁場抵御猜測觀測隕石枯萎稀薄銀河系冥王星厭氧菌攝氏度二氧化碳嫦娥奔月
2、按順序排列下面的詞語
地球太陽系宇宙銀河系
3、有感情地把下面的句子讀兩遍。
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
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
一種好的習慣,一輩子用不完它的利息,種壞的習慣,一輩子償還不了它的債務。
學習新課
一、導入新課。
《只有一個地球》一文告訴我們,只有一個地球,它被破壞了,我們將別無去處。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在不可計數的星球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識。
二、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宇宙生命之謎。抓住“謎”讓生解釋,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明確學習目標,請生讀閱讀提示,讓生明白學習本課要完成的知識目標。(第一個和第三個問題)
四、生輕聲讀課文。邊讀邊圈點勾畫和批注。為小組交流作準備。
五、小組交流。師巡視了解學生自學和小組合作交流的情況,為集體交流作準備。
六、班上交流。
討論作者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哪些內容?生述后(展示課件)
(1)天體上生命存在具備的四個條件;
(2)太陽系中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
(3)火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
(4)科學家利用宇宙飛船對火星作了近距離的觀測,揭開了火星神秘的面紗
(5)人們至今尚未能在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學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著生命。
七、重點研讀。
1、重點研讀4、5、6自然段,分析哪些星體上可能有生命存在。
(1)生命存在至少具備哪四個條件?
(2)反復讀課文,說說為什么太陽系中為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畫出來,然后和小組內同學交換一下意見。
2、重點研讀7、8、9自然段,說說能否確定火星上有生命存在,其科學依據是什么?
八、交流,課文得出的結論是什么?小結。
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的問題,人類從有時候就有思考,發展到近代,科學家們利用科學技術進一步進行了探索與分析,人類至今尚未找到另一顆具有生命的星球。但從落入地球上的隕石中包含著有機分子的情況看,我們仍然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中有生命存在的可能性,他們在哪里呢?有待我們這些未來的科學家去進一步探索。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哪些內容?
二、新課。
討論,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講的?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小結。先提出問題(地球之外的有沒有生命存在)然后進行分析(生命存在至少有四個條件--根據這些條件進行推測,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證明火星表面還沒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結論,這仍是一個謎。
三、作者在講這些內容時,用上了哪些方法?
三、交流學習本文后的感受。
客服實習周記300字6
本節課屬于閱讀主題單元中重點的一節課,主要教授學生根據不用的閱讀目的.,運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這也是新部編版教材相較于老版教材新的要求與目標,因而無老法可以依循,參照教師教學用書,我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放在了如何運用所學教學方法解決本課核心問題“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上,著重引導學生運用閱讀方法。整堂課下來,我感受如下:
1、雖然大部分同學能夠掌握并運用閱讀方法解決問題,但課程進度稍快,部分學困生難以跟上教學進度,需要課后加以鞏固。
2、課上語言銜接部分出現疏漏,部分想講的內容沒有涉及到,使得講解不是很到位。
3、課上小組交流匯報的方式有待考慮,可以優選,不用不分重點的匯報。
4、課上鏈接部分給學生的時間過少,很多學生沒有來得及處理鏈接的問題。
以上是我對這節課的感悟與反思,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能夠克服此類困難,教學更上一層樓。
客服實習周記300字7
《宇宙生命之謎》這篇課文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迷。備課時,我就思索:這是一篇介紹科學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或策略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呢?
根據這課的特點(圍繞一個問題展開的闡述)我想采取全新的教學策略。課前,我給學生一周的時間搜集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上課伊始,導入后我把“在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寫在了黑板上,請同學們表明自己的觀點。正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反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沒有生命存在,形成辯論雙方。請學生自學課文內容,再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辯論過程略)
師總結:這一場辯論賽非常精彩,雙方各有各的道理,可以說是難分上下。其實,不僅是我們,就連世界上的許多著名科學家之間也存在著不同的見解,對于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他們也一直都在爭論著。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我們人類探索宇宙這條路將會繼續走下去,如果我們也能加入到對宇宙的探索中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個圓滿的答案。
回顧這節課,是什么讓抽象的科普閱讀課變得如此精彩呢?我想是辯論賽這全新的形式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渴望。
精彩一: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在辯論中,學生全員參與,全身心投入,興趣盎然,思維活躍,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下課鈴響過,同學們還是意猶未盡。
精彩二:學生的.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發揮。在這節課中,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課內外結合,討論爭辯,迸發出探索求知的火花,學生掌握的科學知識遠遠超越了教材。本文的教學意圖是通過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我發現,通過這節課,學生的興趣已被激發出來。課下,那辯論聲還時常出現,因為他們時刻關注著各方面對宇宙探索的報道。
客服實習周記300字8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寫本課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課前預習,熟悉本課要求掌握的重點字詞。
2.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天文資料,積累有關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了解宇宙生命之謎,激發學生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秘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掌握本課重點生字詞,讀懂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么,培養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世界上只有一個地球,它被破壞了,我們將別無去處。茫茫宇宙除了地球之外,還存在不可計數的星球,這些星球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存在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去了解的知識。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
2.學生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斑、漠、磁”等生字時,可以結合圖片;學習“謎、傾”這兩個生字時,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同時對多音字和形近字進行區分并組詞。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謎”的左窄右寬,筆畫注意穿插迎讓。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喿:燥(干燥)—躁(暴躁)—澡(洗澡)—噪(噪音)
(4)詞語理解。
向往:因熱愛、羨慕某種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達到。
行星:沿不同的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的天體,本身不發光,只能反射太陽光。
滄海一粟(成語):粟:谷子。大海中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的東西。
猜測:推測;憑想象估計。
能源:能夠產生能量的物質,如燃料、水力、風力等。
濃厚:(多義詞)①指煙霧、云層等很濃。②色彩、意識、氣氛重。③指色彩、意識、氣氛重。
枯萎:干枯萎縮。
干燥: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
稀薄:(空氣、煙霧等)密度小;不濃厚。
抵御:抵擋;抵抗。
考察:實地觀察調查。
培養:以適宜的條件使繁殖。
遙遠:很遠。
探索:多方尋求答案,解決疑問。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根據已有知識積累,說說你對太陽系和銀河系的認識。
明確:銀河系包含幾千億顆星體,我們的太陽就是其中之一。銀河系里大多數恒星集中在一個扁盤狀的空間范圍內,好像一個鐵餅。扁盤密集部分的直徑約為八萬光年.太陽距離銀河中心約三萬光年。銀河系有三個主要組成部分:銀盤、銀核和銀暈。
太陽系是一個巨大的天體系統,主要包括太陽和圍繞著太陽旋轉的八大行星,60多顆圍繞著不同行星運轉的衛星,數以萬計的小行星、彗星、流星體,以及行星際氣體和塵埃物質。
2.標出課文段落,劃分課文層次,并歸納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明確:全文共有10個自然段,可以劃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1):這是文章的第一部分,從古代神話講起,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第二部分(2—9):具體地介紹了科學家探索的歷程。第三部分(10):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至今還是個謎。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通過初步的朗讀和理解,我們認識到了宇宙的廣袤無邊,仰望美麗的夜空,閃爍的群星,深邃的天空,都是那么的令人神往,地球之外的天空又是那么的廣袤和神秘,總是吸引著人不斷地去探索、去發現。課后我們可以去看一看宇宙相關的紀錄片或科普讀物,加深了解,下節課我們將繼續深入地探索宇宙的生命之謎。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謎語高尚氧氣傾斜揭露斑紋干燥大漠磁場抵御素材盜賊培養
2.導入新課: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了課文的結構層次,也掌握了一定的宇宙相關的知識,認識到了宇宙的廣袤和神秘。這節課,我們將繼續深入學習這篇課文,去感受宇宙的生命之謎。同時,這是一篇科普文章,我們也要在學習過程中學習作者是如何將深奧的宇宙知識寫得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課文第1自然段介紹“嫦娥奔月”“仙女下凡”等故事,看似和課文內容并無關聯,那么作者為什么要這樣寫呢?
明確:第一段從神話故事講起,給本文增添了神秘色彩,也成功勾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2.“從理論上說,宇宙是無限的”這句話在第2自然段起怎樣的作用?
明確:這句話與后面的幾句話是先總后分的關系。同時第一句話也是這個自然段的中心句。
3.生命存在需要具備哪些條件?請仔細閱讀課文尋找答案。
明確:一是適合生物生存的溫度,一般應在零下五十攝氏度至零上一百五十攝氏度之間;二是必要的水分,生命物質諸如蛋白質、核酸的活力都和水緊密相關,沒有水,也就沒有生命;三是適當成分的大氣,雖然已發現少數厭氧菌能在沒有氧氣的條件下生存,但氧氣和二氧化碳對于生命的存在是極為重要的;四是要有足夠的光和熱,為生命體系提供能源。
4.科學家對太陽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進行分析的結果是什么?
明確:經科學家分析論證,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不可能有生命存在。
5.課文第5自然段提到火星與地球有不少相似之處,試著在課文中找出其相似之處。
明確:地球自轉一圈是23小時56分4秒,火星自轉一圈是24小時37分;地球自轉軸與公轉軌道平面有66度34分的傾角,而火星的傾角約66度1分,所以火星和地球晝夜長短相近,而且也有四季更替。
6.為了揭開火星神秘的面紗,科學家們利用哪種方式對火星作了近距離的觀測。
明確:1971年,美國發射的“水手9號”宇宙飛船進入了環繞火星飛行的軌道,給火星拍攝了大量的照片。
7.火星是否適合人類生存?為什么?
明確:火星不適合人類生存。因為火星是一個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氣中雖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極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區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氣層非常稀薄,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氣含量極少;火星表面溫度很低;火星上沒有磁場,它的'大氣層中又沒有臭氧層,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線和各種宇宙線的照射。所有這些因素都說明,在火星上生命難以存在。
8.第8自然段中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的依據是什么?
明確:一是在火星的土壤中未檢測到有機分子;二是在對火星表面取樣的培養中,未發現微生物的存在。這證明,在飛船著陸的地區,火星表面沒有生命存在。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試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知識。
(1)原文填空。
科學家們還發現,火星是一個非常________的星球,在它的大氣中雖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極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區的百分之一;火星的大氣層非常________,百分之九十六是二氧化碳,氧氣含量極少;火星表面溫度很低;火星上沒有________,它的大氣層中又沒有臭氧層,因而不能________紫外線和各種宇宙線的照射。
答案:干燥稀薄磁場抵御
(2)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
明確:先提出問題(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然后進行分析(生命存在至少有四個條件——根據這些條件進行推測,唯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就是火星—研究證明火星表面還沒有生命存在,但仍相信地球以外的太空有生命存在),最后得出結論(這仍是一個謎),邏輯順序。
2.總結。
(1)試著總結課文中心。
明確: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普文章,介紹了科學家探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的艱難歷程,說明到目前為止,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個未解的謎。
(2)通過學習這篇課文,你有怎樣的感悟?
明確:我們要像科學家們那樣,充滿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僅對歷史積淀的文化知識和日益發展的科學技術具有濃厚的興趣,而且對世界上許許多多的未解之謎都充滿了好奇心。從地球到宇宙,從自然到歷史,從科學到藝術,這無數的成就,幾乎都是在探索和解答種種未知事物中創造和發展出來的。希望大家都能學好知識,將來為解答謎題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五、板書設計,知識構架
客服實習周記300字9
《宇宙生命之謎》一文是一篇介紹科學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意在通過閱讀理解,了解課文圍繞“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一問題講了些什么,學習科學家追求真知、不斷探索的精神,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探索宇宙奧秘的興趣,領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較、排除的方法說明問題的表達方法。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了解科學家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探索火星的情況及其成果,學生對有關生命科學的理論、術語的理解是教學這篇課文的難點。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科學家根據生命存在的條件探索火星的情況及其成果,是本文的教學重點,因此課前三天,我和學生都去了解搜集銀河系、太陽系、火星、生命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隨著了解的拓展,越來越覺得這篇教材過于“陳舊”——它選入教材只有幾年時間,但在這幾年中科學家對火星的探索已取得很多進展,歐洲于20xx年6月2日發射“獵兔犬2號”于20xx年12月25日登陸,日本發射“希望號”中途失蹤,美國“漫游者A”飛船運載火星車“勇氣號”在太空航行7個月于20xx年1月3日在火星登陸,截止目前,已發回很多有價值的資料圖片,供科學家分析。
2、這是一篇介紹科學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該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或策略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呢?
根據這篇課文的特點(圍繞一個問題展開的闡述)我想采取全新的教學策略。課前,我給學生一周的時間搜集有關這方面的資料。上課伊始,導入后我把“在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這個問題寫在了黑板上,請同學們進行辯論,表明自己的觀點。正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反方的觀點是:地球之外沒有生命存在,形成辯論雙方。請學生自學課文內容,再結合搜集到的資料,來證明自己的觀點。
3、學生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在辯論中,學生全員參與,全身心投入,興趣盎然,思維活躍,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學生的探索精神得到充分發揮。在這節課中,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課內外結合,討論爭辯,迸發出探索求知的火花,學生掌握的科學知識遠遠超越了文本。本文的教學意圖是通過課文內容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我發現,通過這節課,學生的興趣已被激發出來。課下,那辯論聲還時常出現,因為他們時刻關注著各方面對宇宙探索的報道。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本節課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宇宙中除地球外是否還有生命存在”展開辯論,學生興趣濃厚,發言積極,課堂氣氛活躍。各方學生論據充足,辯駁有力。學生成了真正的學習小主人。在辯論中,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文內容,活躍了思維,拓展了知識,做到了課內與課外知識的有機結合,而且也激發了學生學科學興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應變能力,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不足之處
由于上課學生不是自己的學生,該班學生對于抓詞、句來理解課文的方法掌握得不是很靈活。加上我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在引導上沒有注意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而是按照預先的設計,一環一環地牽著學生的鼻子往下進行,因而課堂效果不是太理想。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導入新課,揭示課題:前段時間,對天文愛好者來說發生了一件喜事,你們知道是什么嗎?對,“火星大沖”現象,能說說是怎么回事嗎?人們為什么對火星如此關注呢?接著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標出自然段。看看每個自然段分別講了什么?然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看看作者圍繞著“地球之外有沒有生命存在”講了些什么?(抓住每個自然段的意思講。)
最后探究擴展:交流課前搜集到的有關宇宙生命、外星人、火星、載人航天技術等資料。
【客服實習周記300字】相關文章:
客服實習周記02-16
客服實習周記通用11-30
2023年客服實習周記02-07
客服實習周記[實用7篇]11-16
實習的周記03-07
實習的周記05-23
實習周記05-15
周記畢業酒店實習周記11-06
護士實習周記09-25
汽修實習周記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