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期末教干工作反思會的發言稿
一、師德工作過于浮。
缺少常規性、專題性教育和學習過程,導致老師們對于教育、教學、學生原本的態度,不能傾注于全力,甚至偏離了原有的基本要求,部分教師對學生呵斥、動手現象進有發生。
師德工作應該虛實結合,應該用專題引導、用機制規范、用督查規避、用典型凝聚、用學習提升,真正讓師德成為教師首修的一門課程,重在解決教師失德失范行為,促進教師隊伍整體發展。
二、考勤考績工作欠規范。
從一學期考勤結果分析,教師出勤結果差距較大,說明教師對于考勤認識不整齊,同時考勤工作也有漏洞,后門簽到時常簽不下來,部分老師改為刷卡有代簽現象,也有簽到后離開校園現象,甚至于復習期間有極個別老師沒有課不到校現象,出門控制不規范。從一學期考績工作來分析,考績制度有,但有待于完善,有待于統一管理。
考勤結果公示較為正常,其他考核結果有點滯后,教師對考績工作認同感較高,但用考績的方式引領教師自主發展的促進性有待加強。
三、教科研工作能力不夠。
一學期以來,參加教科室組織的幾項大型教科研活動、個人申報課題、撰寫博客、教學論文中,深感自身讀書不夠,缺乏鉆研精神,缺乏有深度的反思,好在從不同層面工作的參與中,在李校長的指導下,在同行們的幫助下,肯定會有所進步。
四、教學工作不深入。
在李校長的指導下,在各位教干的'通力合作中,教導處的各位做了很多具體而細致的工作,但從我個人而言,缺乏提前思考、縝密安排、有效落實、及時反思、具體分析。
1.教學常規欠常規。對于教師執行教學常規情況缺少及時、連續性督查,比如:教師執行課表情況、使用電教情況、讀書情況、候課情況等教學常規不能做到周周查、日日查,查是落實工作,查是促進常規落實的有效手段,查更是為了引導。
2.備課工作欠深度。從市教學工作、縣藝術學科檢查中可以看出,各科備課質量有一定差距,同科質量也有較大差距,教案格式不規范、欠統一,音樂、體育、美術等專業學科教案不認真,說明同組備課有名無實、有時無為、有勞無效,導致教師不愛職、不盡職。
語文、數學、英語學科教師的“自學指導”與“教學預案”存在兩張皮現象,對于“自學指導”的研究存在“不懂不愿意問”、“懂了不愿意鉆研”現象,教師全體參與性不整齊,阻止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習慣、能力發展為主要目的的預習后課堂教學工作的整體推進。
3.課堂教學欠厚實。音樂、體育、美術教師課堂教學差距性較大,有的教師能夠認認真真上課,有的老師能上而不認真上,能買就買,科學、品德等課教師存在著“減半”現象,語文、數學、英語教師課堂雖有一定的改進,由不愿意放手讓學生自主學到能夠組織學生自主學的轉變,但仍有抱著課堂窮講白說、勞而無功現象,雖取得一定的、暫時成績,但這與人的成長需求背道而馳。整個課堂缺乏規劃性、缺少緊湊感,教學效率不高。
4.作業設計欠精當。教師對作業研究不夠,不能統籌安排、有效整合,獨特設計,學生負擔雖有一定程度上減輕,但仍存在一定的負擔。
5.學困生輔導欠方法。由于從半學期到一學期,隨著時間延長,師生相互熟悉程度逐漸加深,應該更利于因材施教,但教師對學困生的幫扶逐漸失去耐心,認為老扶而無效果,越扶越落后,個人認為,視不同學生須對癥下藥,做教育一定在教學之前,成人高于成才,從非智力因素做起,真誠關愛,即使成績不理想,但師生心理是陽光的。
6.教學研究未顯特色。共享課堂的課后評課引領性不夠,常態點課指導性不強,組內研討參與度不廣,預習后課堂教學主題研究浮于表層。
7.興趣活動欠興趣。在教導處的組織安排下,唐傳飛主任、孫永庚主任、唐俊主席等領導吃了不少辛苦,老師們表現出的興趣程度不高,也不統一,有的學科教師甚至是抵制,人數上少、活動效果不顯。
五、分管年級工作不到位。
十分愿意接受年級組考核第五的排序,有愧于吳雪峰主任一學期的辛苦努力,前后兩個辦公室差距較大,我沒有做好日常指導、督查工作。
六、個人教學工作有退步。
從50名學生到70名學生、從外小到實小、從期中考試到期末考試,我的總體感受是:對于課堂教學很投入,非常愛學生,學生兩次考試及平時表現十分可愛,也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成績,學生整體素質在明顯提高,期末對于班級中的學困生關注度不高,導致了班級整體成績稍有下降,同時也期待、可喜于同行真正地超越我。
七、下學期工作方向求突破。
6個詞、24個字:完善制度,營造氛圍、重在落實、好好學習、做好研究、總結反思。
,
【關于期末教干工作反思會的發言稿】相關文章:
精選《會走路的樹》教后反思04-16
《會走路的樹》教后反思三篇04-12
《剪枝的學問》教后反思04-12
《推敲》教后反思匯編06-15
《an en in》教后反思匯編06-22
《梅花魂》教后反思12-19
教“生字”的語文教學反思04-09
《爭論的故事》教后反思匯編04-12
《“閃光的金子”》教后反思精選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