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陸姓的起源與家譜

時間:2024-08-19 21:04:22 百家姓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陸姓的起源與家譜

  陸氏是由戰國時期齊宣王少子田通受封于平原陸鄉(今山東平原縣境內)因以得姓。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陸姓的起源與家譜,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陸氏

  分布地區

  河南省洛陽市一帶,山東省西北部平原縣一帶,河南省境內黃河北岸武陟縣一帶,江蘇省蘇州市一帶 。

  歷史來源

  陸源出

  1、相傳吳回在帝堯時任火神祝融,他的兒子名終。因為在陸鄉一帶,所以叫陸終。他的后世有的就以陸為姓,稱陸氏。2、戰國時田完裔孫齊宣王有個孫子叫通,受封于平原縣陸鄉,即陸終的故地,因此以陸為氏。史稱陸氏正宗,這是山東陸氏的起源。3、出自陸渾國。春秋時有一國名為陸渾國,公元前525年被晉國此國所滅,亡國之后的陸渾國遺民依照漢人的習慣,以國為氏,后代以陸為姓。4、出自他族改姓。南北朝有代北鮮卑有很多鮮卑人復姓“步陸孤”氏,隨魏文帝遷如洛陽后改為陸氏。

  堂號

  三畏堂:大清國正一品鎮國將軍、誥封不入八分鎮國公陸韞。雍正朝,“鎮國將軍陸韞卒,上體恤故臣,加封鎮國公,典葬從不入八分之制,世襲。”自此以后,恩封的爵位還有金陵侯、長恩伯(承恩伯)、驍騎二等子。先祖原為宗室封爵第九級,在不入八分鎮國公下,輔國將軍上。 品級為武官正一品。亡故后受皇帝恩典,加封不入八分鎮國公。賜江寧鎮國府一座。“三畏堂”取意“畏天威、畏地怒、畏人心”,表達了上承皇恩天威、中正國法律例、下順民心民意的為官之道,同時也是對陸氏子孫后代的諄諄教誨。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陸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殺來的 陸蠡傳時候,陸秀夫從容拔劍將妻子、兒子驅逐下海而死,然后自己也投河自盡。黜霸堂:漢朝時陸賈跟隨劉邦滅秦建漢。他的口才相當好,兩次出使南越。還曾寫了一本《新語》送給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陸氏又以河南、平原、河內、吳郡為其堂號。

  遷徙分布

  發源于今山東境內的陸氏和由鮮卑復姓步陸孤氏改姓的陸氏,發展成為陸姓的兩支主流。兩支陸姓主要分布在今山東、河南、江蘇、浙江、江西、湖北等省。這些地方的陸姓族人大多為陸通的后代。陸姓在臺灣地區諸姓中,排列較后,據《臺灣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盛清沂纂修,由文獻委員會1973年出版,眾文圖書印行)內排列序為第108位,戶數為439。據《臺灣區百大姓源流簡介》(林添福、何金賜、何欽藤、林金山撰輯,臺灣省名姓淵源研究學會編印,1990年5月出版)書中排 陸通列,陸姓在臺灣諸姓中占第94位。據此,陸姓較1973年有明顯增多。該書內還有二則載述:一則稱陸氏族人播遷閩、粵及渡海來臺之資料,未詳;一則載陸姓在臺灣縣市和鄉鎮地區情況,其中在臺灣分布較多之縣市依次為:臺北市、高雄縣、臺北縣、高雄市、宜蘭縣。分布較多之鄉鎮地區依次為:高雄橋頭、臺北市松山區、臺北市大安區、永和市、臺北市古亭區。

  家族名人

  陸通,陸氏始祖元侯。齊宣王少子,分封于山東平原皈縣陸鄉。因地得姓,被尊為陸氏始祖。

  陸賈:陸氏五世祖,西漢著名政治家、辭賦家,他自從漢高祖定天下以后,常作為說客出使諸侯。力主提倡儒學,“行仁義,法先圣”,并輔以黃老的“無為而治”的思想,對漢初政治曾起過較大影響。

  陸遜:陸氏23世祖,三國吳國名將,善謀略,出謀擊敗關羽,后火攻大敗劉備,因戰功顯赫而官至丞相。

  陸抗:陸氏24世,三國吳國名將,陸遜次子,擊退晉將羊祜進攻,并攻殺叛將西陵督步闡。后拜大司馬、荊州牧。

  陸機:陸氏25世,西晉著名文學家,書法家。陸遜之孫,官至河北大都督,后被司馬穎所殺,著有《陸士衡集》。

  陸云:西晉著名文學家,陸遜之孫,官至清河內史,與陸機并稱“二陸”,著有《陸士龍集》。

  陸德明:(約550-630) 唐蘇州吳人,名元朗,以字顯。善言玄理,通曉經學。歷仕陳、隋,為國子助教。入唐,為秦王府文學館學士,拜國子博士。曾以五六年之力,集漢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采諸儒訓詁,辨正異同,考鏡源流,撰成《經典釋文》,開唐人義疏先河》。

  陸贄(754年~805年) 唐代政治家,文學家。蘇州嘉興(今屬浙江)人,字敬輿。是中唐時期著名的宰相、卓越的政治家。

  陸羽:復州竟陵人,唐代著名的茶道專家,為人詼諧風趣,閉門著述,不愿為官,一度靠做零工維持生計,與女詞人李季蘭友誼頗深。一生的嗜好是喝茶,是當時品茶的最高權威。人稱“茶神”。

  陸龜蒙:長洲(今江蘇省蘇州)人,唐代末葉的著名詩人、文學家,與皮日休并稱“皮陸”。陸龜蒙舉進士不第,一度曾做過湖州、蘇州刺史的幕僚,以后就在吳淤江畔的甫里(今吳縣甪直)隱居,一邊賦詩論撰,一邊從事農業。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詩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熏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

  陸九淵(1139~1192) ,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撫州金溪(今屬江西)人。與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齊名,史稱“朱陸”。陸九淵是中國“心學”的創始人。被后人稱為“陸子”。

  陸秀夫(1236—1279)楚州鹽城長建里(今江蘇建湖建陽鎮)人。“宋末三杰”之一。

  陸廣:元代著名畫家,吳人。

  陸隴其:平湖人,清代著名學者,與陸世儀并稱“二陸”,學宗程朱,反對王守仁的“致良說”,以“居敬窮理”為主。

  陸心源:浙江吳興人,清代藏書家,他收藏了兩百本宋朝的珍善本書,因藏書揚名于天下。著有《潛園總集》。

  遷徙傳播

  先秦時期陸姓活動在陜西、河南、山東、湖北地區。

  漢朝時陸姓已經播遷到江西、江蘇、安徽、湖南、河北、浙江等地。陸表生子陸穰,陸穰生子陸恢。

  兩晉時期,又分出陸姓諫議分支。到南北朝時,南北兩地的陸氏人口得到了大規模的發展。

  唐朝初期,中原地區出發的南下大移民,陸姓首次進入福建,進而向廣東移民。

  宋朝時期,陸姓大約有25萬余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33%,排在第六十三位。陸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約占全國陸姓總人口的21%。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蘇、福建,這四省陸姓大約占陸姓總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河南、廣西、安徽,這三省的陸姓又集中了19%。全國已初步形成了以江浙贛閩、廣西為中心的兩塊陸姓人口聚集區。

  明初時,陸贄在寧波府的一支后人遷回山東,在濟寧西北定居。并在山東多地分居。現分南北二支。南支以居住在濟寧市嘉祥縣馬村鎮南陸村西陸村為中心,分布在濟寧、菏澤、鄆城、魚臺、汶上、滕州、肥城、東平、徐州、商丘、棗莊、臨沂、泰安、濟南等地。北支以梁山戴廟(現屬東平)為中心,分布在陽谷、東平、臺前、聊城、德州等地。

  明朝時廣西的陸姓已成為南方中有影響的姓氏。陸姓大約有52萬人,約占全國人口的0.56%,為明朝第三十七大姓。

  清朝初進入臺灣。陸姓在臺灣諸姓中,排列較后,據《臺灣省通志·人民志·氏族篇》(盛清沂纂修,由文獻委員會1973年出版,眾文圖書印行)排列為第108位,戶數為439。據《臺灣區百大姓源流簡介》(林添福、何金賜、何欽藤、林金山撰輯,臺灣省名姓淵源研究學會編印,1990年5月出版)書中排列,陸姓在臺灣諸姓中占第94位。據此,陸姓較1973年有明顯增多。該書內還有二則載述:一則稱陸氏族人播遷閩、粵及渡海來臺之資料,未詳;一則載陸姓在臺灣縣市和鄉鎮地區情況,其中在臺灣分布較多之縣市依次為:臺北市、高雄縣、臺北縣、高雄市、宜蘭縣。分布鄉鎮地區依次為:高雄橋頭、臺北市松山區、臺北市大安區、永和市、臺北市古亭區。

  在壯族中,陸姓來源有二說。一說是各部落首領在江巖地方集會賜姓,會打鳥的部落從此以壯語(鳥)為姓。另一說是除了從外地遷入帶來的姓以外,主要還有從原始信仰圖騰而發展為姓的,陸姓很可能因古代崇拜鳥之故。

  名人頻率

  《中國人名大辭典》收入了陸姓歷代名人338名,占總名人數的0.7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四位;陸姓的著名文學家占中國歷代文學家總數的1.24%,排在第十四位;陸姓的著名醫學家占中國歷代醫學家總數的1%,排在第二十二位;陸姓的著名美術家占中國歷代美術家總數的1.3%,排在第十四位。

【陸姓的起源與家譜】相關文章:

牛姓的起源與家譜10-17

涂姓的起源與家譜06-21

安姓的起源與家譜04-26

唐姓的起源與家譜05-27

舒姓的起源與家譜06-17

梁姓的起源與家譜11-10

段姓的起源與家譜09-04

車姓的起源與家譜01-07

仲姓的起源與家譜07-01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免费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精品视频 |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 免费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 中文字幕日本αv一区二区 日韩免费码中文字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