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既往不咎和不遺余力的故事

時間:2024-08-26 19:25:16 成語故事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既往不咎和不遺余力的故事

  相信大家對既往不咎和不遺余力這兩成語都不陌生,但是它們的由來恐怕很多讀者都不知道吧。下面就由語文迷小編為大家分享這兩個成語背后的故事。

既往不咎和不遺余力的故事

  (一)既往不咎

  春秋時期,魯哀公對祭祀土地神這件事情非常重視。在國家遇到外敵侵擾而出兵打仗時,他也把土地神的牌位帶在身上。他認為土地神對所有的國家大事都有著很強的支配作用,因而對它十分虔誠恭敬。既然要祭祀土地神,就需要替它立一個木制的牌位,而牌位用什么木材比較好呢?這個問題卻難倒了魯哀公。

  有一天,魯哀公派人把孔子的學生宰我找來,問道:“做土地神主的牌位用什么木材最好呢?”宰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板栗木。”

  后來,孔子知道了這件事,認為宰我的答復非常荒唐,毫無根據,于是把他叫來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教育。孔子語重心長地對宰我說:“已經做了的事,不用再解釋了;已經做完的事,也不要再勸諫了;已經過去的事,也不要再責怪了。(原文是:‘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今后你說話一定要小心謹慎,尤其是在國君面前,更不能不懂裝懂。不然,一旦話說出口,后悔就來不及了。”

  后來,人們就引用“既往不咎”表示過去做錯了的事不再加以責備。既,已經;往,過去;咎,責備

  (二)不遺余力

  “不遺余力”這則成語的遺是:留;余力:沒有使完的力量。指把所有的力量全部使出來,沒有一絲一毫的保留。

  這個成語來源于《戰國策.趙策三》,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遺余力矣,必以倦而歸也。”

  公元前260年,秦王派大將白起,在趙國的長平一舉擊敗了由趙括率領的四十萬趙軍。秦王乘機要挾趙王,要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給秦國,作為講和的條件。

  趙王連忙召來大將樓昌和上卿虞卿商量對策,說:“長平一戰,我們吃了敗仗,我想帶領全部人馬與秦軍決一死戰,你們看怎樣?”

  “這樣做沒用,還是派親信使臣去講和為好。”樓昌說。

  虞卿不同意樓昌的主張,問趙王說:“大王,這次秦國究竟是想消滅我們趙國軍隊呢,還是打一打就回去?”

【既往不咎和不遺余力的故事】相關文章:

我和動物的故事02-06

“歪”和“孬”的故事05-18

國王和省長的故事08-26

烏龜和狼故事04-21

狼和狽的故事08-02

牛和驢的故事10-16

國王和青年的故事10-17

睡前故事:狐貍和猴子01-20

貓和鼠的故事(精選18則)04-03

關于鱷魚和狒狒的故事06-08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中文字幕乱码在线高清 | 亚洲不卡免费观看 | 页面升级永久亚洲色 |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在线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首页 | 亚洲制服丝袜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