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權宜之計成語典故
【成語】:權宜之計
【拼音】:quán yí zhī jì
【解釋】:權宜:暫時適宜,變通;計:計劃,辦法。指為了應付某種情況而暫時采取的辦法。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軍閥董卓率軍進入洛陽,廢掉漢少帝,另立9歲的漢獻帝,竊居相位,權勢烜赫一時。董卓有一個部將名叫呂布,精通武藝。2人專橫跋扈,任意殺戮朝臣和百姓,弄得民怨沸騰。司徒王允見董卓禍害日深,曾幾次秘密召集幾個大臣商議誅殺董卓,決定用計策動呂布來殺死董卓。公元192年4月,漢獻帝久病初愈,在未央殿大會群臣。董卓命令呂布等帶領衛隊護衛。這時候,王允設下的伏兵,突然朝董卓沖殺過去,董卓從馬車上摜下來,大聲疾呼:“呂布在哪里?”呂布怒喝一聲:“皇上下令誅殺你這個逆賊!”喊聲剛落,一戟將董卓刺死了。董卓被殺死后,王允認為大患已除,天下太平,做事就不因時因事而采取變通辦法(原文是“不循權宜之計”),所以好多部下對他逐漸疏遠了。不久,董卓的舊部郭汜、李傕攻入長安(這時漢獻帝已西遷長安)殺死王允,趕走呂布。后來,郭汜、李傕又爭權奪利,互相火并起來,關中地區出現軍閥混戰的局面。后來,人們引用“權宜之計”這個成語,來指為了應付某種情況而暫時采取的變通辦法。
用權宜之計造句
一、文章認為,農村稅費改革決非拉動內需的權宜之計,而是關系到占我國人口%的農民的法律地位和財產權益問題,維持現行分配政策和稅制結構前提下去制定新的農業稅法是不科學、不現實的,只有取消農業稅,統一城鄉稅制,并與世界接軌,農民的利益才能得到切實和穩定的保障。
二、權宜之計是謹慎行事
三、堅持不讓權宜之計取代固有原則,不讓浮夸掩蓋事實。
四、作為只是利于漢英翻譯轉換的權宜之計,該原則并不與現行漢語語言研究的本體范疇相抵觸。
五、小規模改造則僅是權宜之計,最終仍難避免推倒重建。本文主要針對上述問題,認真分析了我國目前較為普遍存在的“大規模”改造更新的危害,總結了“小規模”改造理論的不足。
六、費雪太太心中裝滿了使窮朋友們得以維生的各式各樣的權宜之計。
七、試圖把jsf和jsp結合起來就像試圖要把腳硬塞進手套一樣:可能做得到,但是只是更好的解決辦法出現之前的一個權宜之計。
八、本文試圖指出,在全球化的今天,在面具化與變性論的京劇文化中傳達中國文化和中國形象,雖為文化交流過渡時期之誤解,但不失為推動京劇走上國際舞臺的權宜之計。
九、克里斯并不認同所謂權宜之計。就算這樣會使他的生活更容易些,他也不改變他的原則。
十、因此,一些學者認為我國發展加工貿易充其量只能是在一定時期內、特定條件下的權宜之計,而絕非外貿可持續發展的長遠之策。
【權宜之計成語典故】相關文章:
杯弓蛇影成語典故08-01
有關成語典故12-08
成語典故:不貪為寶08-02
不教而誅的成語典故12-30
曲高和寡的成語典故04-03
迎刃而解成語典故12-15
塞翁失馬成語典故08-01
成語典故(精選50則)12-18
肝腦涂地成語的典故08-02
關于交友的成語典故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