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半斤八兩成語故事
半斤八兩是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那你們知道這個成語是怎么來的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半斤八兩成語故事,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半斤八兩成語故事 篇1
解釋:
八兩:即半斤。一個半斤,一個八兩。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故事
我國秦朝以前,各國的錢幣和度量衡的.單位都不統一,各國商家和百姓之間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統一六國后,秦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由李斯負責起草文件。當時度量的標準已經基本確定,惟獨這“衡”還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請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筆寫下“天下公平”四個大字。
李斯拿了四個大字百思不得其解,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這四個字筆畫一加,就成了“衡”的單位,一斤等于十六兩,那么半斤就是八兩,正好相等。
十六兩制在我國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沿用,直到新中國成立后,由于十六兩制在計算時不方便,才改成現在的一斤等于十兩。
半斤八兩成語故事 篇2
從前,有個宰相的孫子是有名的敗家子。他把家產都敗光了,連飯也吃不上,常常向別人家借米。
有一次,他又借到了一袋米,背到半路上背不動了,只好在路旁歇腳。這時候,恰巧前面走來一個窮人,穿著破衣破褲。他就叫住窮人,講好了工錢后,讓窮人為他背米。
不料,走了一段路程,窮人也氣喘吁吁,走不動了。他就埋怨說:“我是宰相的.孫子,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那是常事。你是窮人出身,為什么也這樣不中用呢?”
那人不服氣,翻翻白眼說:“你怎么能怪我,我并不是窮人出身,我也是宰相的孫子呢!”
半斤八兩造句
一、論才學,你們兄妹倆是半斤八兩。
二、想想上周伊朗還是邪惡軸心一部分,敘利亞也是半斤八兩。
三、你們兩的本事也就是半斤八兩了,都需加油才行!
四、我整天無所事事,而哥哥整天游手好閑,我們倆真是半斤八兩。
五、原來咱們兩個半斤八兩,都是懼內俱樂部的。
六、例如片中用刀專家玩刀一場,和港產片半斤八兩許冠杰在小巴玩刀一幕一模一樣,結局打斗戲的鏡頭運用,則令人想起唐山大兄最后格斗一場的好些情節。
七、最熱門的新聞網站表現也半斤八兩。
八、也就是說,教育在目的性上也有兩面,但這兩面不是半斤八兩的。
九、在賽前,所有的評論都認為兩位選手實力半斤八兩,勝負難料。
十、你們兩人半斤八兩,誰也不必取笑誰。
十一、這兩個人誰也不比誰好,真是半斤八兩。
十二、挺虎派與打虎派半斤八兩地對抗了半年之久,各方攝影高手和科技能人紛紛上場,但最終也沒有一個壓倒性的說法呈現給社會。
半斤八兩成語故事 篇3
眼神不好的王老太去市場買菜,她讓菜販子給她稱半斤的西紅柿,菜販子稱完之后說:“老太太,你瞧瞧一斤高高的`。”
老太太一聽嘴上說:“一斤就一斤吧!只要夠稱就行。”說完王老太拿著西紅柿走了。
不一會老太太氣呼呼的來找菜販子評論,她指著西紅柿說:“你說這是一斤可我回家一稱才半斤,你也太缺德了,竟然差我半斤的稱。”
菜販子大叫委屈,“怎么可能,差你半斤,頂多差你二兩,我現在就找錢給你。”
王老太太當然不樂意,說道:“你這人怎么這樣,明明差半斤,你非說差二兩?”
菜販子嘿嘿一笑道:“你老沒聽說過,半斤就是八兩嗎?所有我只差你二兩。”
王老太,氣暈了。
半斤八兩成語故事 篇4
【詞目】:半斤八兩
【注音】:bàn jīn bā liǎng
【解釋】“八兩:即半斤,舊制一斤為十六兩。半斤、八兩輕重相等。比喻彼此不相上下,實力相當。一般為貶義詞
【來歷】:古代定秤,以天上的星星為準。北斗七星,南斗六星,福祿壽三星,總共十六星。所以,古代一斤為十六兩,半斤既是八兩。
【出處】:
1、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百零七回:“ 眾將看他兩個本事,都是半斤八兩的.,打扮也差不多。”
2、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
3、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一:“問:‘來時無物去時空,二路俱迷,如何得不迷去?’師曰:‘秤頭半斤,秤尾八兩。’”
4、宋·釋惟白《建中靖國續燈錄》:“踏著秤錘硬似鐵,八兩原來是半斤。”
【示例】:兩個半斤八兩,各家歸去不須嗔。(宋·無名氏《張協狀元》戲文第28出)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分句;比喻彼此一樣,不相上下。
【近義詞】:旗鼓相當、不相上下、平分秋色、并駕齊驅。
【反義詞】:截然不同、大相徑庭、天差地遠。
【成語謎語】:謎面:共計五百克。(打一成語)謎底:半斤八兩
【歇后語】:半斤八兩——沒什么兩樣、 半斤八兩——不相上下。
【使用程度】:常用成語
【感情色彩】:中性成語
【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
【產生年代】:古代成語
【成語正音】:八,不能讀作“bá”。
【成語辨形】:兩,不能寫作“倆”。
【成語辨析】:“半斤八兩”和“勢均力敵”,都有“彼此相等不分高低”的意思。但半斤八兩偏重在形容水平相等;“勢均力敵”偏重在形容力量相等,主要用于敵我雙方勢力相等。
【成語典故】:我國秦朝以前,各國的錢幣和度量衡的單位都不統一,各國商賈和百姓之間的交易并不方便。秦朝統一六國后,秦始皇下令統一度量衡,由李斯負責起草文件。當時度量的標準已經基本確定,惟獨這“衡”還拿不定主意,于是去請教始皇帝。秦始皇于是提筆寫下“天下公平”四個大字。
李斯拿了四個大字百思不得其解。為防止皇帝怪罪,于是干脆把這四個字筆畫一加,就成了“衡”的單位,一斤等于十六兩,那么半斤就是八兩,正好相等。
在我國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社會一直沿用。
【半斤八兩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11-19
成語故事05-15
(優)經典成語故事10-19
《成語故事》教案11-02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3-04
葉公好龍的成語故事04-19
刻舟求劍成語故事04-22
樂不思蜀成語故事04-29
有關成語故事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