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名人故事【精品15篇】
愛國名人故事1
吉鴻昌
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鴻昌將軍被蔣**逼迫下野,到國外“考察實業”。船到美國,吉鴻昌就接二連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頭等旅館不接待中國人,卻對日本人卻奉若神明。有一次,吉鴻昌要往國內郵寄衣物,郵局職員竟說世界上已經不存在中國了,吉鴻昌異常憤怒,剛要發作,陪同的使館參贊勸道:“你為什么不說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說自己是日本人就可受到禮遇!奔櫜敿磁猓骸澳阌X得當中國人丟臉嗎,可我覺得當中國人光榮!”為抗議帝國主義者對中國人的歧視,維護民族尊嚴,他找來一塊木牌,用英文仔細地在上面寫上:“我是中國人!”
愛國名人故事2
詹天佑
清朝末年,我國派出了第一批出國留學生。他們都是些少年。有個才12歲的少年叫詹天佑,十分聰明好學,又立志為國效力。之后他學習工程技術畢業,回到了國內?汕宄畬Ρ緡瞬挪恍湃危裥掼F路,就都讓外國人主持。詹天佑盡管有才干,也只能當助手。
1905年,修建北京到張家口鐵路的消息傳開了。英國和俄國都爭著要修,因為他們明白這條鐵路在中國的戰略要地,掌握了它就能控制中國,雙方爭執不下,最后達成“協議”,說中國如果不讓他們修,他們就什么也不帶給。他們以為中國人離開他們肯定修不成這條鐵路。
清朝政府這才讓詹天佑擔任總工程師。有人對他不放心,說他自不量力,說他膽大包天,勸他不要承擔這項難度十分大的工程。詹天佑說:“京張鐵路如果失敗,不但是我的不幸,也會給中國帶來很大損失。外國人說中國工程師不行,我則堅持由自己來辦!”為了給中國人爭口氣,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進去,和工人們一齊吃住在工地,細心勘探,大膽試驗,經過4年艱苦的勞動,最后成功地修筑了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己設計施工的第一條鐵路,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志氣。詹天佑為祖國贏得了榮譽,原先那些瞧不起中國工程師的英國人也表示對他由衷敬佩。
愛國名人故事3
我們的國家現在實行改革開放,許多外國人到中國訪問、投資、做買賣,這對我們的經濟發展十分有利。如何跟外國人打交道呢?一方面要有禮貌,尊重人家的國格,尊重人家的各種習慣。另一方面也要維護我們的國格國法。盲目排外和崇洋媚外都是錯誤的.。這里講一個馮玉祥將軍對待外國人的故事。
馮玉祥是著名的愛國將領。他當年擔任陜西督軍的時候,一次接待了兩個外國人。他很有禮貌地請他們坐下,談話。兩個外國人打開旅行袋。拿出一塊新鮮的野牛肉,要送給馮玉祥。馮玉祥問:“哪里弄來的野牛肉?”外國人回答:“是我們在終南山打獵打來的。野牛兇得很,不好打!瘪T玉祥皺起了眉頭:“你們到終南山打獵,和誰打過招呼?領過許可證嗎?”外國人忙說:“我們打的是野牛,沒有主人,用不著和誰打招呼。”馮玉祥沉下臉說:“終南山在我們中國,是我國的領土。野牛生在這里,自然歸我國所有,怎么說沒有主人?你們不經允許,私自獵牛,這是犯法的!我作為地方官,有保護國家主權的責任。你們在中國就要守中國的規矩,不能蠻不講理!”兩個外國人理屈詞窮,只得承認做了錯事。
愛國名人故事4
詹天佑是我國的工程師,他不僅優秀,而且還愛國,對工作一絲不茍。中國的第一條自己修筑的鐵路,是由詹天佑和學生,工人們一起修筑的。
為什么說詹天佑是愛國之才呢?因為詹天佑不怕困難,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嘲笑,毅然的接受了任務。詹天佑再動工的第一天,就對工人們說:“我們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點兒馬虎。‘大概’‘差不多’這類說法不應該出自工程人員之口!笨吹竭@,我從“精密”“不能馬虎”“大概”“差不多”這些詞中,體會到了詹天佑對于工作,總是一絲不茍,不能有一點兒差錯。想起我自己,我是個馬大哈,常常把作業,筆袋水壺忘帶。比起詹天佑,真是大巫見小巫!如果讓我去修筑鐵路,依我那壞習慣,我想鐵路十年后還沒開通。我一定要該掉著壞習慣。
從現在開始,讓我們好好學習長大以后,一定要報效祖國母親!
關于名人的愛國故事精選篇今天,我讀了《文天祥的故事》,從書中我了解文天祥的事跡。現在我就向大家介紹一下文天祥吧。
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是現在的`江西縣人,初名云孫,字天祥,改字宋端,號文山,是南宋杰出的民族英雄和愛國詩人。保佑四年時,文天祥考取了年進士第一,因為父親逝去所以未受官職。后咸淳六年1270年,文天祥因得罪奸相賈擬道而遭到罷斥?墒牵萌硕嗄ルy,文天祥最終還是沒能擺脫命運的折磨,家離破碎,國家又快要換皇帝了?墒,文天祥就是文天祥,即使是在南宋危亡之際,也仍然領兵抗敵,可最終兵敗被俘,身陷囚禁,但即使在最終臨死之際,也仍然不肯向任何元朝官員下跪,最后引頸就刑,從容就義。
文天祥就這樣就義了,但他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愛國名人故事5
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應募參軍,因戰功累累不斷升職,宋高宗親手寫了“精忠岳飛”四個字,制成旗后賜給他。又召他到寢閣,對他說:“中興的大事,全部委托給你了!苯鹑斯ゴ蚬爸、亳州,劉向朝廷告急,宋高宗命令岳飛火速增援,并在賜給岳飛的親筆信中說:“設施之事,一以委卿,朕不遙度!痹里w于是調兵遣將,分路出戰,自己率領輕裝騎兵駐扎在郾城,兵鋒銳氣十足。但是,之后高宗和秦檜決定與金議和,向金稱臣納貢。就在岳飛用心準備渡過黃河收復失地的時候,高宗和秦檜卻連發12道金字牌班師詔,命令岳飛退兵。后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毒死于臨安風波亭,時年僅39歲。
分析:“國家有難,匹夫有責”。岳飛的忠勇故事千百年來激勵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每當外侮當前,人們總是以岳飛為榜樣,堅決抵抗。
話題:“國難見忠心”“國家與個人”“忠君與愛國”
愛國名人故事6
“振興中華”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它是由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最早提出來的。在孫中山之前,也有許多先進的中國人,像林則徐、魏源、嚴復、李善蘭、徐壽等思想家、科學家,還有一些清朝的官員,都在想辦法使中國強盛起來,但是他們大都是在清朝的“軀體”上進行改革,不可能成功。孫中山看透了清朝的腐敗和反動,認為只有推翻這個絆腳石,實行民主革命,才能真正救中國。
1894年,孫中山在太平洋上的檀香山(現屬美國)創建了最早的革命團體興中會。興中會,顧名思義,就是振興中華的意思。孫中山在成立宣言中明確指出,成立本會的目的,“專為振興中華”。后來,他又經常不斷地宣傳振興中華的思想。有一次,他說:“我們知道中國幾千年來,是世界上頭一等的強國。……到了現在怎么樣呢?現在這個時代,我們中國是世界上頂弱頂貧的國家!覀冎袊艘s快想想法子怎么樣來挽救……不然中國就會成為一個亡國亡種的地位。大家要醒!醒!醒!醒!”
他還要說過:“如果我們能從今天就醒起來,那么中國前途的`運命,還是很大的希望!覀兙褪且獜母锩@條路去走,拿革命的主義救中國!
孫中山和他的戰友們前仆后繼,發動了一次又一次武裝起義,很多人流血犧牲,終于在1911年取得了武昌起義的成功。清朝被推翻了。雖然革命任務并沒有完成,可這為祖國的富強創造了條件。“振興中華”從此成為更多的中國人奮斗的目標。
名人愛國的簡短小故事:馮如造飛機
飛機是20世紀初由美國萊特兄弟最早研制成功的。他們沒想到,只過了幾年時間,中國人就自己研制出了飛機。這個有志氣的中國人叫馮如。馮如是廣東的一個農民家庭的兒子。12歲那年,他要出國謀生,父母舍不得他走,他說:“大丈夫四海為家,一輩子守在家里,不是我的志愿!”
他來到美國,刻苦學習機械、電學等各種知識和技術。1904年,他聽到祖國的東北被日俄侵略,中國人被任意屠殺的時候,氣憤極了。當時美國萊特兄弟剛發明了飛機,馮如就想,如果中國有了飛機,守住邊疆海口,外國就不敢欺負了。他對朋友們說:“我決定自己研制飛機,然后駕機回去,報效祖國。如果不成功,我情愿去死。”于是他四處搜尋資料,鉆研學習,又用籌集到的很少一點資金,開始研制。父母親想他,希望他回國探親,他表示:“飛機不成,誓不返國!
1909年,馮如成功地制出了飛機。他駕駛著自己的飛機在美國奧克蘭上空飛行,航程超過了萊特兄弟的首次記錄。美國報紙刊登文章說:“中國人的航空技術超過西方”。馮如后來回國籌辦航空事業,在一次飛行表演時不幸失事犧牲,年僅29歲。他為振興中華做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
愛國名人故事7
幾日隨風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揚子江》
咸淳七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不久就揮師南下,直指南宋臨安城。此時的文天祥正在贛州知州任上,他以家產充作軍資,起兵抗元,入衛臨安。在赴元軍談判時被扣留,拘押北行,后僥幸脫險。他歷北海經長江口南下,走到揚子江時,寫下此詩,表達了自己誓死保衛大宋的決心。
德祐二年二月,元軍攻下臨安,宋恭宗宣布退位。文天祥與陸秀夫等人又先后擁立了趙昰、趙昺兩位皇帝。然而大宋氣數已盡,任憑他們拼盡全力,依然無法挽回危局。
祥興元年,文天祥在海豐兵敗被俘,任憑元人威逼利誘都拒不投降,大義凜然地說:“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祥興二年,崖門海戰中,陸秀夫背著小皇帝跳海自盡,趙宋皇族、眾多忠臣及大宋軍民集體跳海,南宋徹底滅亡。獄中的文天祥聽聞悲痛不已,從此他就無國無家了。四年后,他從容就義,死時年僅四十八歲。在他的衣服中,人們發現一首絕命詩:“孔曰成仁,孟曰取義,唯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至此,南宋的愛國文人們幾乎全都離去。他們的.死,或抑郁,或悲壯,但都無愧于天地,無愧于心,更無愧于所讀的圣賢之書。忠心報國,舍生取義,這就是中國文人的風骨。
愛國名人故事8
在愛國者“妙筆”與中國郵政聯合發布的多媒體郵票的發布會上,講到北京申奧成功的時候,馮軍哭了,聲音也隨之變得哽咽。這多少讓在場的記者有一點尷尬,因為大家都拿不準這個時候是不是還該遵循談話禮貌直視他的眼睛。
這是全世界第一枚能夠“發聲”的郵票,小小四聯方寸間,容納了313首唐詩。用“愛國”的妙筆一點,詩配樂就會播放而出。馮軍告訴記者,發布會后他馬上要去機場,此行參加歐洲四個國家的不同會議,內容大多都與此郵票有關。他的激動,來自于“經過一個甲子的輪回,如何借著閱兵建立起來的民族自信心,在科技特別是文化方面實現中華民族的騰飛”。
他看起來是一個非常善于用激情自我感染、同時也感染別人的人。這類人一般都擁有異于常人的強大內心,支持其所有的堅持與斗志,不容半點躊躇游疑。而有時此種激情,或許恰恰是他們得以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
馮軍的多年搭檔、華旗資訊副總裁張永捷告訴《新世紀周刊》:“我覺得一個企業家,理性固然重要,激情更為重要。過于理性的人會畏首畏尾,因為經過理性的分析后做很多事情的條件都是不完備的,如果把方方面面都想清楚了,先機可能已經失去了。對一個企業家尤其是創業型的企業家來說,關鍵是要敏銳地把握機會,勇敢地做出決策,并且快速地反應,這是我來華旗后感覺到的最大不同!
事實驗證了張的說法。在中關村這個每天都在上演生死存亡游戲的地方,1993年開始創業的馮軍,持續保持一種又擰又倔的激情,帶領華旗走過16個年頭。連續10年保持近60%的增長率,并以30%以上的占有率,連續9年占據國內移動存儲市場龍頭地位。2009年,連續三年虧損的數碼相機業務也進入盈虧平衡階段,利潤已然不遠。
有評論稱,華旗的發展路徑很 “中國”:先是倒賣技術含量低的產品,接著通過代理國外著名品牌取得快速發展,最后在磕磕絆絆中建立了自己的品牌,并把它逐漸發展壯大。
但馮軍對記者說:“我現在是墻頭騎自行車,不能停,就得騎下去!
寧找死,不等死
2005年,馮軍決定做數碼相機。
其時,國內的數碼相機櫥窗被一水兒的日本品牌占據:佳能、索尼、尼康、奧林巴斯??入門級價格也得三四千元。IDC(互聯網數據中心)2005年3月發布的一份《2004-2009年中國數碼相機市場分析報告》顯示:2005年,中國數碼相機市場規模將近449.5萬臺,較前一年增長65.9%;2006年,中國數碼相機市場規模將達635.3萬臺,總體銷售額約146.2億人民幣,其中進口相機總價值高達13億美元。
如此巨大的市場讓馮軍心動,市場完全被日本人占據讓他很不爽。彼時,愛國者的U盤已在市場上取得了絕對優勢地位,MP3、MP4、MP5也業績斐然,但“數碼領域還有一個巨大的空間,就是數碼相機”。其實,2003年7月華旗的數碼相機部門就已經成立,但產品一直沒有上市。剛剛在對韓國三星數碼播放器的戰役取得完勝的馮軍,想用同樣的方法來對付日本數碼相機。
但相對于國外品牌,國產數碼相機面臨著兩個無法回避的劣勢:一是品牌,二是技術。日本企業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了數碼相機的研制,進入90 年代,索尼、佳能、奧林巴斯、尼康已經開始相繼在中國推出新品了。慢慢的,馮軍發現不僅復制對三星的勝利比較難,而且國產數碼相機正集體面臨滅頂之災。
2004年底,曾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數碼相機生產線的清華紫光和北大方正相繼放棄賠錢的數碼相機業務。2006年1月,柳傳志宣布聯想取消數碼相機產品部門,相關業務合并到外設部門。
至此,曾一起投身數碼相機領域的數家國產品牌,只剩&ldquo ;愛國者”。
馮軍決定堅持,被很多業內人士稱做“找死”。但“寧可找死,也不等死”的他,有自己的打算。
“盡管數碼相機的核心技術不能很快掌握,但可以邊做邊學。即便一時沒有核心技術,也完全有勝出的可能。就像日本相機盡管在光學技術上有很深的造詣,但他們大都采用德國制造的鏡頭,這也沒有妨礙日本企業超過德國成為世界頂尖品牌。”他認為可以利用“愛國者”多年的積累,嘗試將日本品牌的技術優勢與國產品牌的成本控制和渠道優勢結合,進行自主技術研發,實現對以索尼為首的日本品牌的“革命”。
還有關鍵的一點,那時的他已經看清數碼相機未來將會是越來越普及、越來越平民化的產品,市場潛力不可限量。若不在此時占領先機,以后恐怕機會都沒了。只有在更新頻繁的數碼市場“等死”的份兒。
堅持的機會
盡管已經預見到困難,2006年還是成了馮軍最難熬的一年。數碼相機連續出現投入性虧損,2005、2006兩年虧損的研發費用高達6000多萬,不斷吃掉集團其他部分的盈利。2006年底,華旗14年來第一次沒有給員工分紅。整個公司一片愁云慘霧,數碼相機部門經理因為壓力過大,堅持辭職。
馮軍坦言,那是他壓力最大的時候。他親自到各個部門給員工鞠躬,“大家一年辛苦了,沒有掙錢是我馮軍的錯,是我堅持要做數碼相機”。道歉之余,不忘了加上:“但是我相信我們將來一定能把不可一世的日本品牌打敗。另外我們要掙錢,數碼相機未來的市場非常大,只要我們品牌能占領前三位的市場份額,就一定能拿到非常好的利潤!
“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也在堅持!睆堄澜莞嬖V記者。
堅持是馮軍的強項。清華大學土建專業出 身的他,最信奉“行勝于言”、“水滴石穿”。他親歷過用MP3戰勝三星的“惡戰”,也眼見國產品牌的彩電硬生生把日本品牌一步步在中國市場上拖垮,“總有一天,數碼相機領域也一定會出現國產品牌逼著日本品牌玩命大跳水的現象!”他目的明確:盡管消費者未必去購買“愛國者”相機,但“愛國者”能夠通過低價高質讓日本品牌將他們的二線數碼相機從均價3000多元降到2000元。
事情就是這樣,勝利果實的甜美,未必屬于最有實力最有能力的那個人,而往往會被堅持到底者嘗到。
2005年,“愛國者”推出兩款700萬像素數碼相機,售價分別為1499元和1799元,價格遠低于同樣配置的日本品牌。不久,華旗正式向市場推出中國第一臺800萬像素數碼相機,全球同步上市,定價2999元。不久,中關村等各大數碼市場的日本品牌相繼降價,幅度平均在1000元以上。
馮軍告訴記者,僅這一款相機,“愛國者”研發性虧損3000萬,但“雖然華旗虧了,消費者贏了”。他算了一筆賬,中國人每年大約消費600萬臺日本數碼相機,“愛國者”相機上市之后,即使中國消費者的購買量不大,但“愛國者”的價位和質量有目共睹,日本品牌肯定被迫降價。一臺平均降 1000,600萬臺相機就是60個億!爱斈阒酪驗椤異蹏摺屇闶×隋X,你起碼會感激我吧?即使你今天沒有買‘愛國者’的產品,但是總能讓你對我增加點好感吧?”馮軍說:進入消費者的心智,比進入市場更重要。
雖然“價格戰”為很多人所不屑不 齒,但“愛國者”數碼相機恰恰是在與日本品牌的價格戰中慢慢站住了腳跟,找到了位置。
2009年初,“愛國者”把2008年銷售成績不錯的800萬像素主流產品T60價格從1200—1300元直降至999元,配合“2009 年,我們都是愛國者”的應時廣告語,連續幾個月,在國美的銷量都保持首位!爸袊鴶荡a相機有史以來第一次銷售超過了日系品牌”,張永捷告訴記者,除了價格因素,“奧運后中國人對民族品牌的信心”、宣傳攻勢都是銷量連續出現新高的原因。并且,張說,這款相機沒有出現虧損,是在研發成本、投資成本已經很好收回的前提下進行的.降價。
張永捷說,雖然有愛國者音樂網、國際象棋俱樂部、動漫公司等多種業務子公司的存在,但數碼產品是華旗堅守的領域,這其中,“形象產品和公司戰略性產品就是數碼相機”。張還向記者透露,去年和今年,華旗的數碼相機業務已基本在盈虧平衡間!袄麧櫼欢〞䜩淼,所以一定要堅持。”張說。
“愛國”生意
在數碼相機領域,除了堅持和價格戰,馮軍還有一招,叫“差異化競爭”。今年4月,愛國者數字水印相機正式發布。這是一款完全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全新產品,在成相時可以在照片中加上類似于鈔票防偽性質的水。鹤髡咝彰、身份證號碼等,都可以嵌入進去,而肉眼看不見,從而可以解決數碼照片的保真、知識產權糾紛問題。
馮軍告訴記者,華旗已為這項技術申請了全球專利,包括PCT和美國專利。這就意味著,即使是日本品牌的數碼相機想要使用這項技術,也必須向“愛國者”支付專利使用費!拔业睦硐,是讓日本的攝影師和普通用戶,非得用上打著&l squo;愛國者’商標的中國品牌的數碼相機,讓他們在日本本土使用這樣的相機。”
這番話聽起來有些意氣用事,但“民族情結”是馮軍從不避諱的一塊招牌,也是他當年之所以給公司取名“華旗”,給產品命名“愛國者”的原因。
當然,水印相機不僅僅是意氣的產物。除了自主的知識產權,它的目標顧客并不是普通消費者,而是公檢法等政府機關部門。在中國,政府采購對任何一家企業來說都是一塊大蛋糕,已在移動存儲的政府采購方面獲得不錯業績的愛國者,當然不想放過又一片藍海。
馮軍是個極為聰明的人,深諳“特點”對于企業的重要性。與眾不同,這往往是要人記住你的前提,也可能是從此認可、鐘情的開始。
2008奧運會期間,國外游客眾多,光引導游客的中國志愿者就有10萬名。馮軍找來“李陽瘋狂英語”合作,充分利用“愛國者”妙筆的點讀技術,擔任起了奧運會的“語言培訓供應商”。小小一根能夠發聲的“妙筆”,短短3個月完成了10萬名志愿者應用英語的培訓任務。愛國者還做了妙筆點讀版中英文北京地圖、點讀版故宮、點讀版京劇等中國文化系列產品,“妙筆”還成了中國奧林匹克博物館的語音導航,來自全世界的非注冊記者胸前都掛上了帶有“愛國者 ”LOGO的牌子。
此后,穿針引線的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成了華旗的榮譽顧問。
“薩馬蘭奇是全世界最有名的愛國者,他在國際奧委會也是志愿者,一分錢不拿。他出任 ‘愛國者’顧問和出任奧委會一樣,免費!瘪T軍告訴《新世紀周刊》,薩馬蘭奇曾把他請到巴塞羅那的家中,討論“妙筆 ”在西班牙畢加索博物館中應用的可能性。
與奧運對接是華旗一個新階段的開始!皭蹏、“民族情結”不僅是馮軍個人的一種情愫,還成了華旗集團的個性標簽,更在08、09年迎合了整個社會民族情緒的爆發。
2009年9月,作為電影《建國大業》的贊助商之一,愛國者借“愛國電影”配合“2009年,我們都是愛國者”的年度口號,為“愛國者全景相機”大做文章。此前,它還曾獨家冠名《集結號》,借用張涵予的硬漢形象,為“愛國”代言。
“1+1=11”,是馮軍提出的營銷模式。“看似不相干但方向一致的東西相結合,就可產生預期的營銷效果!彼f。
雖然數碼相機在數碼領域占據了技術的高端,還能充分滿足揚眉吐氣的民族情感需要,但馮軍并沒有把公司的所有力量全都集中于相機上。華旗集團在數碼領域的產品線拉得很長:相機、移動存儲、音頻視頻播放、妙筆、手機,去年還推出了世界上最小的掌上電腦MID(Mobile Intetnet Devices)。
馮軍對記者坦言,拉長產品線是出于保守的安全考慮。數碼產品更新換代太快,如果只保持一兩種產品,當這種產品被庸俗化平民化以后,不僅利潤會受影響,企業也很容易失去前進的動力。
“數碼領域很累。得拼命跑,去搶新產品,這也是民營企業的活力。因為沒什么安全感,所以就得不停地創新,不停地努力!彼f。
愛國名人故事9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是八路軍抗日根據地,經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貌走在前面,為了保衛轉移躲藏的鄉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明白上了當,就氣急敗壞地用刺 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5.愛國名人故事
李商隱年少有為,而且關心國家大事,目睹唐朝國運衰微,憂心如焚,在事業上更有遠大抱負。13歲那年,他看到朝綱不振,君臣昏庸,就寫了一首《富平少侯》詩。 詩中寫一個富平少侯張放,13歲就承襲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驕奢豪侈,醉生夢死,不憂國事。實際上并無其人,只但是是李商隱杜撰假托的人物。
很明顯,寫作的目的是譏諷那些不謀國事的權貴的。13歲就有如此手筆,真是難能可貴!
愛國名人故事10
中國第一位世界乒乓球冠軍榮國團,年輕時曾在香港東區打乒乓球。有一次,香港海員工會在灣仔大球場舉行乒乓球表演賽,慶祝新中國國慶。那天,榮國團的精彩表演特別搶眼。
然而,訪問團的.愛國行為激怒了東白系的主席。他氣呼呼地指責榮國團參加國慶慶典是“政治問題”,并強迫他寫悔過書,承諾以后不再參加此類活動。否則,他將被開除出隊。客團小骨硬,不肯服輸。他馬上反駁道:“我在這里只工作和玩耍,我沒有把自己賣給你。我為什么要寫悔過書?”我頭一掉就不寫了!”說罷,轉身離去。
榮國團回家,躺在床上悶悶不樂,因為工作沒了,收入少了幾十塊錢。他如何幫助家人解決生活困難?看到兒子心情不好,父親有點奇怪,和藹地問他:“今天怎么了?”為什么一點精神都沒有?"
榮國團不想再瞞著父親,就把事情的原委說了出來。父親聽了,連連點頭,大聲說:“兒子,你做得對。反正你寫不出悔過書!”然后,他領著榮國團到了東購部,當著主任的面,拿起行李就開車走了。
愛國名人故事11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后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話題:“責任”“愛國”。
愛國名人故事12
彭湃,我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農民革命運動先導者、著名的海陸豐蘇維埃政權創始人。
1896年10月,彭湃出生在廣東省海豐縣。早年赴日本求學,1918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科學習,曾參加中國留學生的愛國運動。
1921年5月回國后,在家鄉海豐創辦社會主義研究社和勞動者同情會,傳播馬克思主義。
1922年5月,與楊嗣震、李春濤等成立社會主義青年團海豐組織。1922年夏,他只身深入農村,了解農民疾苦,組織農民起來,開展農民運動。他撰寫的《海豐農民運動》一書,成為從事農民運動者的必讀書,他也被譽為“農民運動大王”。毛澤東對海陸豐農民運動給予充分肯定,他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指出,“縣政治必須農民起來才能澄清,廣東的海豐已經有了證明”。
1922年7月,彭湃和張媽安等6人成立海陸豐第一個農會——“六人農會”,從此點燃農民運動的火種。1923年1月,海豐縣總農會成立,彭湃為會長。彭湃為總農會制定了會旗,起草了臨時簡章、章程。農民運動以燎原之勢迅速發展,同年7月,擴展到陸豐、惠陽等10縣,彭湃相繼組建了惠州農民聯合會和廣東省農會。
1924年4月,彭湃赴廣州領導農民運動,創辦農民運動講習所,是第一屆、第五屆農講所主任和農講所骨干教員。第一次國共合作后,彭湃以國民黨中央農民部特派員身份到達廣寧,領導開展廣寧農民反對地主武裝的斗爭。1925年2月,彭湃參加東征。
1925年3月上旬,彭湃組織成立中共海豐支部,并擔任書記。4月上旬,中共海豐支部改稱為中共海陸豐特別支部。后中共海陸豐特別支部改組為海陸豐地委。
1927年3月赴武漢,澎湃與毛澤東等發起組織中華全國農民協會臨時執行委員會,并任執行委員兼秘書長。
大革命失敗后,彭湃赴南昌,參加以周恩來為書記的'黨的前敵委員會,參與領導南昌起義。黨的八七會議選舉了臨時中央政治局,他當選政治局委員,后兼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員。10月底返抵海陸豐,策動武裝起義。
1927年11月,彭湃領導建立海陸豐蘇維埃政權。1928年上半年,彭湃領導的農民武裝加上葉鏞、徐向前等帶領的廣州起義部隊紅四師部分兵力,在海陸豐、普寧、惠來、潮州一帶開展武裝斗爭,拓展革命根據地,鞏固、捍衛蘇維埃政權。1928年11月,彭湃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農委書記、中共中央的軍委委員、中共江蘇省委軍委書記。
1929年8月,彭湃因叛徒出賣被捕,被關押在上海龍華監獄。在獄中,他堅貞不屈,英勇斗爭。面對死亡威脅,他說:“只要我還有一口氣,我就要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他堅定地表示:“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推翻反動的統治,建立全國的蘇維埃政權”“為了我們的子子孫孫爭得幸福的生活,就是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也是在所不惜的”。
1929年8月30日,澎湃與戰友楊殷、顏昌頤、邢士貞4人高唱《國際歌》,呼喊著“打倒帝國主義!”“中國紅軍萬歲!”“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壯烈犧牲,年僅33歲。
如今,當年彭湃領導海陸豐蘇維埃政權活動的中心——“海豐紅宮紅場舊址紀念館”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廣東省干部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等,每年都吸引著成千上萬海內外中華兒女前來參觀、憑吊以及舉行各種教育活動。
愛國名人故事13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國的殖民主義者和投機商人,紛紛向中國走s毒品y片他們的目的`,一是掠奪中國的財富;二是用毒品殘害中國人的身體,便於他們侵略.當時,很多正直的官員看透了英國人的險惡目的,堅決主張查禁
片.林則徐的態度最堅決.他說:再不禁煙,中國就不會有白銀當軍餉,就不會有強壯的士兵抵抗侵略了.為了國家的尊嚴,必須禁煙.皇帝就讓他去廣州查禁y片.林則徐到了廣州,命令外國商人把全部y片繳出來并保證不再私運y片到中國來,否則給予嚴懲.有些外國商人照辦了,可英國商人不肯繳,英國政府的代表義律還策劃陰謀,企圖頑抗.林則徐當機立斷,堅決行使主權,中斷與英方的貿易并不再供應食物和水.英國人沒辦法,只好繳出了y片.1839年6月3日這一天,林則徐親自到虎門海灘,主持銷毀害人的毒品y片.他以無比的勇氣和決心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愛國名人故事14
辛棄疾:山東濟南人,在宋代愛國詞人中,辛棄疾的名聲應該是最大的了,他是豪放派代表詞人,有“詞中之龍”之稱。與蘇軾合稱“蘇辛”,與李清照并稱“濟南二安”。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于詞作之中。
他的詞也大多抒發愛國之情,如《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等。
以上三位文人他們雖然不能憑借一己之力阻擋歷史的發展,但他們用堅定的信念,執著的.追求,真摯的情感奏響了當時的最強音,歷史永遠銘記他們,他們的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將永遠感染著后人。
愛國名人故事15
《蘇武》——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復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荩鍪剐倥。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兒。
匈奴中有人造反,蘇武的手下牽連其中,蘇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決定自盡,未遂,單于就把他關押起來不給飯吃,蘇武吃雪和氈毛活了下來,匈奴人認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邊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讓公羊生下小羊才讓他回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么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饑。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后來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蘇武的手下悄悄與其取得了聯系,告訴他們蘇武還活著。這才讓蘇武返回大漢。這中間度過了十九年。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須、頭發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胡須、白頭發的蘇武手里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劉胡蘭》——生的光榮,死的偉大
劉胡蘭,原名劉富蘭,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縣的一個中農家庭。母親早亡,父親劉景謙續娶胡文秀為妻。胡文秀將劉富蘭名中的“富”字改為自己的姓氏“胡”,從此更名劉胡蘭。繼母積極投身于婦救會工作,并非常支持劉胡蘭參加革命。
劉胡蘭8歲上村小學,10歲起參加兒童團。1945年10月,劉胡蘭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干部訓練班”。學習了一個多月,回村后她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1946年5月,劉胡蘭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干事;6月,劉胡蘭被吸收為中共預備黨員,并被調回云周西村領導當地的土改運動。
1946年秋,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文水縣委決定留少數武工隊堅持斗爭,大批干部轉移上山。當時,劉胡蘭也接到轉移通知,但她主動要求留下來堅持斗爭。這位年僅14歲的女共產黨員,在已成為敵區的家鄉往來奔走,秘密發動群眾,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
云周西村的反動村長石佩懷,為閻錫山軍派糧派款、遞送情報,成為當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劉胡蘭配合武工隊員將其處死。閻錫山匪軍惱羞成怒,決定實施報復行動。(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大破金兵于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蒿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等地,并在順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威振敵膽、金兀術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正當岳飛所向披摩,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于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強令岳飛班師。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萬俟萵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屈原》——負石而投河,行之難為者
公元前342年屈原誕生于楚都丹陽,屈原自幼勤奮好學,胸懷大志。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常與懷王商議國事,參與法律的制定,主張章明法度,舉賢任能,改革政治,聯齊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國國力有所增強。
屈原為人性格耿直,卻因在修訂法規的時候,不愿聽從上官大夫的話與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懷王的令尹子蘭、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寵妃鄭袖等人,受了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不但阻止懷王接受屈原的意見,并且使懷王疏遠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對楚懷王與秦國訂立黃棘之盟,但是楚國還是徹底投入了秦國的懷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懷王逐出郢都,開始了流放生涯。結果楚懷王在其幼子子蘭等人的極力慫恿下被秦國誘去,囚死秦國。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繼續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懷恨投汨羅江自殺。百姓聽到噩耗很悲痛,爭先恐后的來打撈他的尸體,結果一無所獲。于是,有人用葦葉包了糯米飯,投進江中祭祀屈原,這種祭祀活動一年一年流傳下來,漸漸成為一種風俗。
《柳如是》——凜然香扇墜,千古節堪哀
柳如是,女詩人,秦淮八艷之首,后嫁給嫁給了年過半百的東林黨領袖、文名頗著的大官僚錢謙益。她一生中歷來最為人稱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學。而是她的愛國憂民的情懷,反清復明的大志。
對于國家大事,這不僅僅是封建社會里一般女性很少過問的事情,而柳如是則不然,以一個兒女之身,特別是以一個飽受人世炎涼的女流之輩,偏偏要以天下大事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為志向,真可謂感天地,泣鬼神。崇禎17初年清兵鐵騎頻頻叩關,明軍屢戰屢敗,面對局勢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與錢謙益同游京口,當年梁紅玉協助韓世忠擂鼓擊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紅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鐵騎南下之際,柳如是極力勸說夫君錢謙益以死殉國。請錢謙益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種,錢臨陣畏怯,柳如是憤而跳水,被人救起。后來,錢謙益在柳如是的影響之下,也開始暗中從事反清復明活動,接觸反明志士,聯絡反明隊伍,柳如是曾以七錠金子贈反清志士黃宗羲,以大量金銀首飾贈與反清軍隊。后終于下定了決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辭官,很快便獲得了應允,脫下官袍,再度回鄉。
寧靜的生活又過了十余年,錢謙益八十三歲那年病歿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歲的柳如是受到錢氏家族的排斥。為了家產之事,族人與她糾纏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當年,她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風風雨雨的一生,追隨錢謙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殞。
盡管柳如是的反清復明活動最后以失敗告終,但是她的愛國情懷卻使后來者感動,作為當時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己的一生,無聲的反駁了“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對后世影響深遠。
《梁紅玉》——智略之優,無愧前史
梁紅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蘇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史書中不見其名,只稱梁氏!凹t玉”是其戰死后各類野史和話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見于明朝張四維所寫傳奇《雙烈記》:“奴家梁氏,小字紅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東京人也!焙蠼Y識韓世忠,兩人初次見面,是在平定方臘后的慶功宴上,梁紅玉感其恩義,以身相許,韓贖其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為韓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奔馳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
后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長江阻擊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后獨領一軍與韓世忠轉戰各地,多次擊敗金軍,紹興五年隨夫出鎮楚州,“披荊棘以立軍府,與士卒同力役,親織薄以為屋!庇诋斈臧嗽露账烙诔菘菇鹎熬,1151年,韓世忠病逝,夫婦合葬于蘇州靈巖山下。
《崇禎皇帝》——雞鳴而起,夜分不寐,焦勞成疾
朱由檢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于天啟二年年被冊封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號崇禎。
崇禎是一個勤政的皇帝,據史書記載,他二十多歲頭發已白,眼長魚尾紋,可以說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稱其“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勞成疾,宮中從無宴樂之事”。
崇禎執政時期,對于后金,群臣分為主戰、主和兩派。崇禎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戰派袁崇煥。文官集團使得軍中之將只重出身門第,幾次大規模對后金的軍事活動均遭慘敗,削弱了明朝的軍事力量,最終無力鎮壓農民軍起義,間接加速了明朝滅亡。
曾經強盛的明帝國已經風雨飄搖,兩黨分庭對抗,卻難尋能用之人,也確實難尋可用之人。崇禎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團的幫助下誅滅魏忠賢閹黨,卻間接推動了文官集團的權利膨脹。
崇禎與臣子的關系或可說是歷史上最為尷尬詭異的時期——相互仇視,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禎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鎮壓農民軍以及抵抗后金外,將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團的勢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是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后金政權虎視眈眈,明朝已處于內憂外患的境地。1644年,于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
維護蒙漢友好的三娘子
蒙古族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朝前期,因為蒙古族當權者和明朝政府有矛盾,經常發生武裝沖突,雙方的關系疏遠了,傳統的貿易往來也停止了。這樣,明朝不安寧,蒙古族百姓也得不到內地的產品,生活上受到很大影響。
后來,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重新和明朝和好,服從明朝的統一管理,蒙漢關系改善了。俺答去世后,他的夫人三娘子掌權,更是堅持與明朝的友好關系。在三娘子的促進下,蒙漢的互市貿易又恢復了。每當大集的時候,蒙古族百姓都到集市上購買和換取內地的絲綢、茶葉和各種生活用品,他們的皮毛等產品也是漢族商人喜歡要的'。場面十分熱鬧。
三娘子經常親自騎馬到集市上巡視,發現有糾紛的,都秉公處理,尤其注意保護漢族商人的利益。她還主動到宣化城,拜訪明朝官員,交流情況,關系非常密切。明朝封她為忠順夫人。遇上有的蒙古貴族想用武力侵擾內地,三娘子總是堅決反對,加以制止。
三娘子掌權時期,為蒙漢友誼做了許多好事,使雙方好多年沒動干戈,促進了民族團結。
林則徐禁煙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國的殖民主義者和投機商人,紛紛向我國走私毒品鴉片。他們的目的,一是用鴉片換取白銀,掠奪我國的財富;二是用毒品殘害中國人的身體,便于他們侵略。當時,很多正直的官員看透了英國人的險惡目的,堅決主張查禁鴉片。
林則徐的態度最堅決。他說:再不禁煙,我國就不會有白銀當軍餉,就不會有強壯的士兵抵抗侵略了。為了國家的尊嚴,必須禁煙。皇帝就讓他去廣州查禁鴉片。
林則徐到了廣州,命令外國商人把全部鴉片繳出來并保證不再私運鴉片到中國來,否則給予嚴懲。有些外國商人照辦了,可英國商人不肯繳,英國政府的代表義律還策劃陰謀,企圖頑抗。林則徐當機立斷,堅決行使主權,中斷與英方的貿易并不再供應食物和水。英國人沒辦法,只好繳出了鴉片。
1839年6月3日這一天,林則徐親自到虎門海灘,主持銷毀害人的毒品鴉片。他以無比的勇氣和決心維護中華民族的尊嚴,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
愛國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
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霍去病是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人。他是武帝衛皇后的姐姐少兒和霍仲儒的非婚生子,其舅父衛青是抗擊匈奴的名將。漢朝的大將軍。西漢初年,北方匈奴屢為邊患。武帝時國力強盛,開始對匈奴的侵略進行反擊。元朔六年(前123),年僅18歲的霍去病以校尉的身份,跟隨衛青出征。他率領800騎兵長途奔襲,斬獲匈奴20xx余人,戰功冠于全軍,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
在元狩二年(前121),元狩四年(前119)與匈奴軍的戰斗中,霍去病顯露出杰出的軍事才能,共斬俘匈奴10萬余人。漢武帝很喜歡這個名將,曾下令給他建造府第,但霍去病卻拒絕了。他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洋溢著愛國激情的名言,世世代代激勵著后人。
元狩六年(前117),年僅24歲的霍去病猝然去世。武帝十分痛惜,在自己將來的陵墓茂陵旁邊為他修建了一座狀如祁連山的墳墓,用以表彰他抗擊匈奴的卓著功績。
【愛國名人故事】相關文章:
愛國的名人故事05-21
名人屈原愛國的故事10-07
名人愛國故事02-24
愛國名人故事05-27
名人愛國故事06-13
關于名人的愛國故事11-24
愛國名人故事(推薦)05-28
愛國名人故事(精品)06-09
(實用)名人愛國故事06-20
名人愛國的故事(精選17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