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優秀篇」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一】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6個字。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大意。
【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指導學生利用識字板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主識字。難字“敦”“裁”。
寫字:重點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抓關鍵筆把字書寫正確、美觀。指導區分“使”和“便”。
【教具準備】
課件;郵票冊;別針、小刀、郵票圖片。
【學生預習】
勾畫生字;朗讀練習;了解有關郵票的知識并收集郵票。
【教學過程】
一、欣賞郵票,激情引趣
老師:同學們,你們有集郵嗎?看看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什么?(出示郵票冊──“中國郵票”)──和學生一起欣賞人物、風景等內容的幾組郵票。
老師:下面老師考你們兩個有關郵票的小知識,看誰知道。
1、我們習慣上說“一什么郵票?”(老師手拿“一枚郵票”指名說──出示詞卡“一枚郵票”齊讀)
2、師:看看這(出示一大張郵票,指“齒孔”),知道這是什么嗎?(指名說──出示詞卡“齒孔”齊讀)
老師: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個有關郵票齒孔的故事。
出示課題:14、郵票齒孔的故事。(指名讀,齊讀,強調翹舌音“齒”。)
二、初讀課文,檢查預習
1、老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輕聲讀課文。老師這里有兩個要求:
第一,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生字;
第二,盡量讀通句子,自己覺得難讀的句子或段落多讀幾遍。
2、出示生詞認讀:
裁開 裁剪 使用 倫敦 撕開 研究 郵政部門 政府 仍然
3、出示包含生字詞的句子:先自讀再指讀點撥:
老師:接下來由老師檢查檢查,這幾個句子你能讀好讀懂嗎?
⑴每枚郵票的四周沒有齒孔,使用的時候得用小刀裁開。
⑵那個人從西服領帶上取下一枚別針,在每枚郵票的連接處都刺上了小孔,郵票便很容易地被撕開了,而且撕得很整齊。
⑶阿切爾想:要是有一臺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他開始了研究工作。
⑷英國郵政部門立即采用了這種機器。直到現在,世界各地仍然使用郵票打孔機。
三、悟讀課文,了解故事
1、默讀課文,邊讀邊想:阿切爾是怎么發明帶齒孔的郵票的?從中你悟到了什么?
2、讀第四自然段,感受阿切爾的科學態度。
(1)哪句話寫出了阿切爾善于觀察生活小事。
出示: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理解什么叫“吸引”想象生活中你有沒有被什么舉動吸引住?
3、那個人什么舉動?讀第三自然段,感受那個人的聰明。
此時此刻,阿切爾產生了一個想法,出示想法,讀想法。
4、阿切爾怎么就能想出這辦法的呢?這要追溯到當時郵票的缺陷上,課文那幾個小節告訴我們當時郵票使用的不方便呢?
5、讀第一、二自然段,感受當時郵票的不方便
師:用小刀裁郵票使用起來多不方便,用別針刺也不是長久之計,要是有一臺機器代替人工操作,該有多好!
6、接著阿切爾開始了研究工作,很快,打孔機造出來了,帶給人們多大方便,感受方便
師:郵票打孔機的發明,不僅應用于郵政事業,而且廣泛推廣于現實生活中,你能舉例說說嗎?
四、深化情感,讀寫結合
小朋友,阿切爾為什么能發明出郵票打孔機?難道阿切爾天生就是發明家嗎?你從阿切爾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寫一寫你的感受:——————————————————
五、課外拓展,激發集郵的愿望
1、讀讀受生活小事的啟發,從而有所發明的故事。如《鋸的發明》、《牛頓發現萬有引力》、《瓦特發明蒸汽機》
2、讀課后的《我知道》,了解集郵的作用,激發學生集郵的愿望。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二】
【教材分析】
《郵票齒孔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由發明家阿切爾身邊的偶然小事引發的發明故事。這篇課文告訴我們的,不僅僅是帶齒孔郵票的發明經過,它還告訴我們,發明并不神秘,并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筋思考研究,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教學目標】
1、會認13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自主感悟重點詞句,從帶齒孔郵票的發明過程中受到啟發。
3、懂得生活中要留心觀察,樂于發現,善于探究。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流程】
第1課時
一、欣賞郵票、激情引趣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些關于郵票的圖片(板書“郵票”,點撥“票”)
它的內容十分豐富。它可以用來紀念一些重要的`人物和事物,人們稱它為“微型百科全書。”
這張郵票是1840年英國正式發行的黑便士郵票,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這枚郵票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生說
(師板書:齒孔,點撥“齒”寫法)
別看這小小的郵票齒孔,它的發明還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郵票齒孔的故事》(師補充課題),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師: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師布置閱讀要求:
2、出示詞語
(1)指名讀、齊讀,點撥難讀字詞。
(2) 發現第3、4列的規律
(3)積累量詞,完成課本65頁練習
三、結合語境,理解感悟
1、師:詞語會讀了,老師還要來考考小朋友們課文內容讀懂了沒有?故事中都有誰?是誰發明了郵票打孔機?
生說(板書:先生 阿切爾)
師:郵票打孔機發明之前和發明之后,人們分別是怎樣使用的?請你在課文第1和第四自然段中找一找,畫下來。
1840年,英國首次正式發行郵票。最早的郵票跟現在的不一樣。每枚郵票的四周沒有齒孔。許多郵票連在一起,使用的時候,得用小刀裁開。 |
師:“行、得”這個兩個多音字讀準了,真不錯!使用起來的確十分不方便,還有誰想讀?(指名讀、齊讀)
2、阿切爾發明了郵票打孔機之后,郵票使用起來又是怎樣的呢?請小朋友們快速地在最后一個自然段中找一找?
很快,郵票打孔機造出來了。用它打過孔的整張郵票,很容易一枚枚地撕開,使用的時候非常方便。 |
師:這段話中哪些詞讓你感受特別深?
師:阿切爾的這一發明,讓人們使用郵票非常方便,請你把這份喜悅用朗讀來告訴大家。
3、師:每一項發明,每一次成功的背后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阿切爾為什么會想到發明郵票打孔機的呢?讓我們下節課來學習。
四、指導書寫“刀、爾、式、仍、使、便”
1、師:剛才孫老師已經考驗過我們班孩子的讀書本領了,會讀書的孩子還應該是會寫字的孩子。
2、出示6個生字認讀:
師:仔細觀察這些生字,你發現了什么?
3、重點指導“式、使”
4、學生書寫練習
5、交流反饋,再寫
第2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學習了課文
師:老師把課文故事編成了一首兒歌,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一枚郵票作用大,現代郵政仍用它。 齒孔郵票最奇妙,方便你我方便他。 不用刀裁不用剪,輕輕一撕就行啦! 發明專家阿切爾,曾在倫敦研究它。 喝酒不忘動腦筋,我們應該學習他。
|
生自己念,齊念。
2、讀詞語、學生字:求助、英國、整齊、而且(區分“爾”——“而”讀音)
3、師范寫“整、求”,生練寫
二、朗讀感悟
1、師:阿切爾是在什么情況下發明郵票打孔機的呢?請小朋友們自己讀讀課文2——4自然段。
生交流
2、是呀!找不到小刀多心急呀!請你讀這段話。(那位先生摸遍……我也沒帶)
那位先生急中生智,他做了什么樣的舉動,讓阿切爾受到了啟發?(學生回答)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圈出描寫他動作的詞語。
|
師:從這些動作描寫中,你覺得這位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師板書:愛動腦 愛思考)
師:讀書光有感受不行,咱們還得邊讀邊想象畫面,誰來讀——
師:讓我們再次讀一讀第3自然段。
3、這位先生的舉動深深地吸引了阿切爾!
瞧——(師出示課文插圖)
觀察阿切爾此時的表情和動作,想一想他這時心里會想些什么?(生寫話)
|
師:正是這種神情、正是這樣的動作,難怪課文會說——
阿切爾被那個人的舉動吸引住了。
此時他的腦海里忽然萌發了一個想法——
他想:要是有一臺機器能給郵票打孔,不是很好嗎? |
師:“要是”的近義詞是什么?
生說
師:要是、假如、如果這些意思相近的詞語都表示假設。
師:經過了阿切爾的反復實踐和研究,郵票打孔機在1854年1月被發明出來了,離故事發生足足6年,無論遇到什么困難,阿切爾都克服了,而且他的發明得到了英國郵政部門和全國各地的認可,讀——
|
師:你從哪些詞中感受到這項發明特別了不起?
(抓重點詞“立即”、“仍然”)
師:100年后的今天,人們仍然在使用郵票打孔機,這是一件多么值得驕傲的事情啊!一起來——
5、師:通過學習這篇課文,我們感受到了這位先生遇事能動腦想辦法,也感受到了阿切爾的留心觀察,用心思考,并且能把自己的想法付之行動。他們的故事讓我們明白了:發明并不神秘,并不遙不可及,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身邊的事,多動腦,多思考,每個人都有發明創造的機會。
作業:
1、了解更多有關郵票的知識,并主動去收集一些郵票。
2、找一找、講一講生活小故事,讀一讀有關發明創造的故事:如《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牛頓發現萬有引力》。
板書設計:
郵票齒孔的故事
先生 動腦筋
阿切爾 看到 想到 做到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優秀篇」】相關文章: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04-09
《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精選03-21
郵票齒孔05-28
優質課《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設計03-20
語文《郵票齒孔的故事》的教學反思04-22
語文《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04-22
語文《郵票齒孔的故事》的教學反思范文04-22
語文《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范文04-22
語文《郵票齒孔的故事》教學反思4篇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