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駝賦》教案精選兩篇
《駱駝賦》教案【1】
【教學構想】
本課內涵深刻,敘事生動,容易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反復朗讀、玩味那些表現力強的描寫,并讓學生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品味語言,體會感情,從而更好的挖掘課文的主旨。
【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
1.分析文章結構,理清文章的思路。
2.了解借物喻人的寫法,正確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并能針對課文的主旨進行爭論與探究。
3.揣摩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刻畫任務、表現主題的作用。
4.能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寫法,并揣摩文章中的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
教學難點:能理解文中人物對生命的價值取向
〔教學安排〕
兩課時
1. 整體感知,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內容。2.理解題意,把握主旨。
3.師生對話,探討人物生命價值。
第一課時
一、導入:
介紹以前社會上爭論的大學生為救糞農獻身一事,引發學生的爭論,導入課文的學習。
二、初讀課文,疏解字詞,感知大意。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點生字板書在黑板上,全班共同正音、齊讀。
學生指出的生字有:浩瀚(hàn) 猝然(cù) 沙礫(lì) 烏孜別克(zī)
2、指名朗讀第一段,思考:從這一段中我們獲得了哪些信息?
(討論明確:①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②說明這篇文章是回憶性的;③“31年前”、“聽說”、“銘記終生”強調故事的震撼力量,激起讀者急于讀下去的愿望。)
3、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故事的起因部分,其他同學在紙上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部分的內容。(故事的起因:2——7段)
4、駱駝得救了嗎?再請一位同學為我們讀故事的發展部分,大家還是在紙上用簡潔的語言概括這部分的內容。(故事的發展:8——17段)
5、指名朗讀18——23段,并用簡潔語言概括此部分內容。
6、梳理剛才的三段文字,將它組成一段完整的文字,并在此基礎上再提煉,使之更簡潔。指名板書,全班共同修改訂正。
(示例:一個石油勘探小分隊在戈壁迷了路,只剩兩桶水,而此時一峰駱駝因渴倒地。在是否救助駱駝的問題上,葛隊長和駝工范介民發生了矛盾,最終他們放棄了駱駝。到達據點后,駝工去尋找駱駝,最終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或:一個石油勘探小分隊在戈壁迷了路,駝工范介民為搶救駱駝、尋找駱駝而英勇獻身。)
第二課時
一、小組合作探究,品味文章深沉質樸的語言。
過程:學生先獨立選擇品味點,思考批注,然后在小組內探究、討論、交流。
提示:
1.動詞、形容詞的運用,如第十自然段對駱駝的描寫:
“支撐”“站立”“邁著”“追趕”和“頑強”“毅然”“蹣跚”寫出了奄奄一息的駱駝對生命的執著追求,讓人潸然淚下。
再如第14自然段對葛隊長的描寫:“甩”一詞體現了葛隊長選擇的痛苦與無奈。
2.第六、七自然段的環境描寫:
一方面寫出了環境的惡劣,為下文情節的發展作鋪墊,另一方面渲染了一種悲壯的氛圍,體現了人們對生命的留念、不舍。
3.修辭和標點的表情達意。
“可大家的腿像灌了鉛”運用比喻形象地寫出了人們沉重的腳步、沉痛的心情。
“給它點水吧,它還能活……可茫茫戈壁,戈壁茫茫,只有沙礫,只有沙礫……”
省略號體現了人們思維的跳躍、矛盾。反復的修辭手法既強調了環境的惡劣也寫出了人們無可奈何的心情。
二、再讀課文,探求主旨。
1、作者標題為“駱駝賦”,“賦”的意思是歌頌、贊美,作者想歌頌贊美什么?你能從文章中找到依據嗎?
(提示:①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歌頌贊美駱駝對生命的渴望與執著的追求。如:文章第11、12、17段。
②借物喻人,歌頌贊美了像范介民一樣如駱駝般堅韌頑強、無私奉獻的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也贊美了人珍視生命的美好情感。如:文章中的第20、21段對范介民的描寫,第25段對油田描寫的作用。)
2、范介民為了一峰駱駝而犧牲生命,你認為他的犧牲有價值嗎?對隊長他們,你又是如何評價的呢?可以小組討論,然后在全班交流。
(要引導學生明確:雖然他們的出發點不同,但他們的行為也都是珍視生命的表現。對范介民評價時,注意引導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去思考人物。)
3、小結明確:作者通過對頑強堅韌的駱駝和英勇獻身的駝工的刻畫,熱情歌頌了珍愛生命、為搶救國家公共財產而壯烈犧牲的.英雄,以及“為勘探和開發油沙山而獻身的”烈士們,表達了對自然界中生命物質的熱愛之情和對人類生命價值的深層思考。
《駱駝賦》教案【2】
[教學目的]
1.了解作者借物喻人的寫法,正確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并能針對課文的主旨進行探究。
2.揣摩環境描寫和細節描寫對刻畫人物、表現主題的作用。
3.分析文章的結構,理清文章的思路。
4.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感悟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教學重點]
1.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了解課文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
2.找出并揣摩環境描寫和細節秒界的語段。進而挖掘課文的主旨。
3.了解作者的寫作時代和個人的經歷,以文本為依據,分析文章的主題。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課文,了解寫作背景和時代背景。
1. 導入
2. 學生交流資料,了解時代背景。
3. 教師補充介紹,提問激趣。
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 組織接力朗讀,熟悉課文內容。
2. 初步感知文章內容的基礎上,交流探究:
(1) 文章的主要人物、事件
(2) 文章的情節和結構
(3) 文章的主旨
3. 選擇重點段落精讀,進一步分析探究:
(1) 勘探隊的任務是什么?他們遭遇哪些惡劣條件?
(2) 葛隊長、老向導為什么作出舍棄駱駝的決定?
(3) 如何理解范介民“跪倒在地”、“失聲痛哭”,并且義無返顧地踏上
尋找駱駝的行動?
第二課時
一、全班交流探究。
1. 課文最打動人心的是什么?
2. 品讀課文,在書上圈點勾畫出最形象、生動、最能打動人的語言并作簡要分析。
二、難點疏通。
1. 以物喻人的寫法:
2. 如何看待駱駝的生命與人的生命?(范介民行為的價值)
3. 文章為什么要寫范介民的上衣兜里“只有五元人民幣,這錢是他第一個
月留下的工資,準備寄給河北老家雙目失明的老母親”的細節?
4. 本文為什么以《駱駝賦》為題目?
三、質疑拓展。
1. 為什么作者“聽說了這個故事”,就認為“他足以讓我銘記終生”?
我們今天如何評價范介民的選擇?
【《駱駝賦》教案】相關文章:
語文《駱駝賦》教學反思01-12
《找駱駝》教案03-09
《秋聲賦》教學教案及反思03-03
讀《駱駝賦》有感四年級作文04-29
高一《赤壁賦》教案02-28
《赤壁賦》教案(精選9篇)07-28
《駱駝和羊》教學教案03-09
高二語文《秋聲賦》優秀教案03-03
杜牧《阿房宮賦》教學教案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