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愚公移山教案

時間:2021-03-04 16:15:22 九年級 我要投稿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愚公移山教案

  學習愚公移山一文,理解重點詞語、句子。以下是為大家分享的語文版九年級上冊愚公移山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歡迎瀏覽!

語文版九年級上冊愚公移山教案

  教學目標

  一、讀,讀出故事內容

  二、理解重點詞語、句子

  三、讀出故事寓意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精衛填海”導入

  二、檢查預習作業(課件展示,有疑義的地方師生討論)

  (一)利用工具書,給加點字注音

  萬仞(rèn)懲山北之塞(cheng)(se)荷擔者(he)箕畚(ji)(ben)河曲智叟亡以應(sou)(wu)一厝朔東(cuo)(shuo)始齔(chen)

  無窮匱也(kui)雍南(yong)曾不能損魁父之丘(zeng)

  (二)找出句中通假字并解釋

  1、寒暑易節,始一反焉(“反”同“返”,返回)

  2、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聰明)

  3、河曲智叟亡以應(“亡”同“無”,沒有)

  4、一厝朔東(“厝”同“措”,放置)

  5、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直接)

  (三)指出下列加橫線詞的古今意義

  1、何苦而不平(古義:愁什么,擔心什么今義:不值得)2、曾不能(古義:竟,卻今義:曾經)3、損魁父之丘(古義:削平今義:損壞)4、年且九十(古義:將近今義:并且)5、懲山北之塞(古義:苦于今義:懲罰)6、聚室而謀曰(古義:家人今義:房屋)7、如太行、王屋何去何?(古義:把。。。。怎么樣今義:怎樣)8、汝心之固(古義:思想今義:心理)

  (四)指出下列句中“之”字的用法及意義

  1、冀州之南(助詞,的)2、山北之塞(助詞,介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在意義)3、出入之迂(助詞,介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實在意義)4、跳往助之(代詞,指愚公家)5、何曲智叟笑而止之(代詞,指愚公)

  6、操蛇之神聞之(代詞,指愚公移山這件事)

  (五)指出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

  1、面山而居(連詞,表承接)2、笑而止之(連詞,表修飾)

  3、而山不加增(連詞,表轉折)4、何苦而不平(連詞,表承接)

  (六)指出下列加橫線詞的活用類型

  1、畢力平險(形容詞用作名詞,險峻的大山)

  2、面山而居(名詞用作動詞,面對著)

  3、箕畚運于渤的海之尾(名詞用作狀語,用箕畚)

  (七)指出下列同一詞語在不同句子里的意思

  焉: 始一反焉(句末語氣助詞)  雜然: 雜然相許(紛紛)

  且焉置土石(哪里)     雜然前陳(零亂的樣子)

  固: 汝心之固(頑固)    且: 年且九十(將近)

  吾義固不殺人(本來)     且焉置土石(況且)

  (八)將下列省略句補充完整

  1、一厝朔東(一厝于朔東)   2、帝感其誠(帝感于其誠)

  (九)將下列倒裝句改為一般語序

  1、且焉置土石?(且置土石焉)2、告之于帝(于帝告之)

  3、甚矣,汝之不惠(汝之不惠,甚矣)

  三、讀

  1、自讀課文,劃分句讀,有疑的地方畫出,師生討論

  預設:1、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2、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

  2、聽范讀錄音

  3、個別同學讀課文,其余同學聽評

  4、分角色朗讀,讀出語氣、語調、情感

  5、全班齊讀

  6、全班背誦

  四、思考、討論,完成課堂練習

  1、開頭一句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

  其作用:

  襯托愚公形象的高大,山越高大,移山的任務越艱巨,愚公敢于移山的決心和勇氣就越突出,其精神就越偉大。

  2、“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本在”的作用:

  “本在”一詞為后文山被移走埋下伏筆

  3、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4、表現眾人熱烈響應愚公的倡議,;突出眾人情緒高昂,場面熱烈的詞語是:“雜然”

  5、對于愚公移山,其妻“獻疑”與智叟“笑”“止”所表現的態度是一樣的嗎?試分析

  預設:

  不一樣,其妻“獻疑”,是關心、擔心,她并不反對愚公移山,她提出的是客觀存在的困難,提出困難,是為了找到解決困難的辦法,使移山的理想變成現實。

  愚公的“笑”“止”,是輕視、嘲笑,對愚公移山持不屑一顧的輕蔑態度。

  6、你對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這一細節有何獨特理解?

  預設:

  京城氏之子是“遺男”,年齡又很小,他都蹦蹦跳跳、高高興興地去幫助愚公移山,說明愚公移山的事業受到了眾人的支持與擁護。同時與下文的智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加強了諷刺的藝術效果。

  7、愚公與智叟各是用怎樣的觀點來看待問題的,試分析一下。

  預設:

  愚公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他有克服困難的決心,有堅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獻自己造福后人的美好愿望,對移山充滿信心。

  智叟從靜止的觀點看問題,畏懼困難,懷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量及利益,認為自然是不可改變的,在自然面前表現的是無能為力。

  9、本寓言寫了一件什么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么道理?

  預設:

  愚公苦于太行、王屋兩座大山的阻隔,決心平險,得到眾人的支持,而智叟卻竭力阻止。愚公的精神感動了天帝,天帝命夸娥氏二子背走了這兩座大山。

  這個寓言告訴我們,有了既定的目標,就必須下定決心,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地去奮斗,才能取得勝利。

  五、拓展練習

  (一)故事的結局是天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你認為這樣安排是否有損愚公的形象?為什么?

  預設:

  1、天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這樣的結局不僅沒有損害愚公的形象,反而使愚公的形象更加豐滿高大。正是愚公的決心和行動感動了天帝,天帝才命大力神的兩個兒子把兩座大山背走,這個神話結尾烘托了愚公的形象,說明愚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

  2、本文采用神話結尾,借助神的力量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戰勝自然的美好愿望。

  3、這種神話結尾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由于古代生產力和自然條件的限制,人和自然的矛盾很難克服,只能以幻想的方式實現征服自然的愿望。

  (二)有人說:“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擋了路,自己去挖山本來就傻,為什么還叫子子孫孫去吃這苦頭呢?繞山開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嗎?”對此,你怎么看?

  預設:

  1、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指通豫南,達于漢陰”,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出入方便,而是要移走兩座山,開出一條路,讓山里的人走出去,山外的人走進來,搬家只是一種消極的逃避行為,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2、愚公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認為“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看出了相對有限的困難和無限的人民力量的關系,他目光遠大,認為移山是造福子孫的大事。搬家只是靜止地看問題,目光短淺。

  (三)對于“愚公”“智叟”這兩個人的名字你是怎樣理解的?

  預設:

  具有長遠眼光而命名為“愚”,只有鼠目寸光而命名為“智”,這一顛倒不僅加重了對比色調,而且具有強烈的諷刺效果。

  六、附板書

  其妻-獻疑(關心、擔心)

  愚公(輕視、嘲笑)智叟-笑而止之

  子孫-雜然相許

  (支持、參與)

  遺男-跳往助之

  課后反思或意見:

真人一级一级97一片a毛片√91,91精品丝袜无码人妻一区,亚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亚洲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电影在线观看不卡 | 中文字幕丝袜第1页 | 日本精品高清一二区一本到 | 自拍偷亚洲产在线观看 | 天堂久久久亚洲国产一区 | 中日高清字幕一区二区版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