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級必修那樹教案設計
通過《那樹》的學習,了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作成就。本文特意為大家收集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級必修那樹教案設計,希望大家喜歡!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倒坍、引頸受戮、周道如砥”等詞的詞義并學會運用。
2.了解王鼎鈞及其散文創作成就。
3.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探究課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創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藝術性,逐步培養學生的散文鑒賞能力。
3.揣摩語言,體味關鍵語句的深層含義,培養語感。
德育目標
正確認識發展與環保的矛盾,樹立科學的發展觀。
教學重點
1.了解那樹的生命歷程,把握樹的價值、品格及其命運,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教學難點
1.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痛苦、悲憫、憤激的情感,感受老樹命運的悲劇色彩。
2.正確理解螞蟻王國的事情,體會作者的用意。
教學方法
1.朗讀法
2.討論點撥法
3.品讀法
4.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歌曲欣賞:《好大一棵樹》。
2、多媒體顯示樟樹圖片
3、導語:這是一棵生機蓬勃的古樟樹。它在這個地方生長了幾百年,這地方也因了它而被叫做“大樹下”。人們珍愛這棵古樹,保護這棵古樹,欣賞這棵古樹。樹的下面也早已鋪成了寬敞的柏油馬路,它寧靜而安詳地站在這現代化都市的繁華里,站出了一道無比靚麗的風景,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和諧美的贊歌。這是一棵幸運的樹,也是一棵幸福的樹。今天,我要和同學們一起了解卻是另一棵樹--那樹,那樹的命運又如何呢?是一樣地令人羨慕呢,還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呢?
(板書課題與作者)
二、檢查預習情況
1、關于作者
王鼎鈞,臺灣著名的散文家。14歲開始寫詩,16歲寫成評紅豆詩人的詩。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書》(《開放的人生》《人生試金石》《我們現代人》)《人生觀察》《長短調》《世事與棋》《情人眼》《碎玻璃》《靈感》等。
2、關于生字詞
①請個別同學朗讀生字詞,并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它的意思。教師結合課文內容予以點拔。
②教師明確:(大屏幕顯示)
佝僂(gōulóu):脊背向前彎曲,文中指老樹枝干彎曲。
倒坍(tān):倒塌。
萌庇(yìnbì):大樹枝葉遮蔽陽光,宜于人們休息。
引頸受戮:伸長脖子接受殺戮。
踝骨(huái):指樹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須(qiú):卷曲的胡子。這里指樹根。
周道如砥(dǐ)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暢通無阻。
(教師范讀,全體學生朗讀兩遍,正音。)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示范配樂朗讀課文1、2自然段,接著選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有感情地配樂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由全班集體朗讀。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把握感情分寸,應深沉,不宜強烈奔放。(播放輕音樂燕子)
2、教師、學生交替朗讀,入境。
4、思考:那樹的一生有著怎樣的經歷?
(生答,教師點評。)
5、有人為那樹的故事配了幾幅圖片,請選擇其中的一幅根據課文內容配一段應時應景的文字。
大屏幕顯示幾幅圖片,學生任意選擇一圖配字。(請一兩位代表發言,師生共同評價)
6、教師與學生交流自己所配字。(大屏幕顯示)
(1)早期的樹:長在泥濘的馬路邊,佝僂、老態,但堅固穩定,繁密茂盛。霉黑潮濕的皮層,隆起的.筋,縱裂的紋,樹身像生鐵鑄就;面對臺風,屹立不動;炎熱夏天,撐開綠陰;給鳥兒棲息之所,給情侶以溫馨,不斷伸展,滋潤土地。
(2)近期的樹:斗轉星移,人們在樹的附近架起了電線,鋪起了柏油路,蓋起了高樓,那樹似乎有些礙事,有人開始質疑這顆樹還有沒有存在的必要。那樹一聲不響,仍然釋放著詩意的綠色。
(3)現在的樹:后來由于一個醉漢撞到樹上死了,交通專家給樹判了死刑,在一個夜里樹被從踝骨鋸掉,兩星期后,根也被挖走了,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
四、深入課文,感受那樹的形象
1、那樹的不平凡的經歷在我們心中留下深深的印跡,在我們的心中,那是一棵什么樣的樹?請結合課文,以“那是一棵的樹,因為。”寫一段話。(用文中語句或用自己的語言簡述理由。)
2、教師提示:從樹的環境、外形、品格、遭遇、樹的作用等方面概括
3、學生自主討論寫作,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4、學生成果展示(選幾段較好的語句在幻燈上展示,師生共同評價,鼓勵學生寫作。)
5、教師小結:(多媒體顯示)
★有著堅固而穩定身軀的奇特的大樹:它老態、佝僂、但堅固穩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濕的樹皮。有隆起的筋和縱裂的紋,樹身像生鐵鑄就。
★對人類大有功德的大樹,成為人們心靈的慰藉:炎熱的夏,它給人們送來陰涼和清靜;朦朧的夜晚,它送給情人溫馨;它擴張著陰庇的面積,為人類帶來更多的便利。總之,大樹是人類的守護神。
★有著無私奉獻精神和忍辱負重、胸懷豁達品性的大樹。因為當大樹的生存受到威脅,身處逆境時,它仍然奉獻著生命的綠色,醞釀著詩意。
★有愛心的大樹:自己面臨殺戮時,也要告訴體內的螞蟻國民,讓其安全撤離,表現出一種愛心。
五、課堂總結
那樹,是大自然中的強者,茂盛繁密;那樹,是人類的朋友,給我們濃濃的綠陰、心神的慰藉。這樣的大樹讓人肅然起敬,讓我們用贊嘆的語氣來讀--那樹啊!那哪里是樹,那是人類的守護神!
六、布置作業
1、復習鞏固學過的生字詞的音、形、義。
2.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托物寓意的表現手法。
3.揣摩關鍵語句,體味作者的情感。
第二課時
一、 復習導入
上一節課我們認識了一棵長年造福于人類最終卻被人類伐倒的大樹,那么這一棵樹是怎樣觸動作者的心靈呢?
二、探究老樹命運,體會作者的情感
1、就是這株世世代代長久地造福于人類的老樹,最終的命運是怎樣的?
明確:大樹在眾人眼中有害無益,成了都市發展的攔路虎、絆腳石,最終被砍伐,不久便被遺忘。
2、設想老樹不被醉漢撞上,是否能幸免于難?(學生稍加思考就能回答--不能。因為此事只是老樹被伐的偶然因素)為什么?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5~8自然段,抓住關鍵語句,進一步挖掘老樹慘遭屠殺的必然因素。
學生根據文章有關語句討論回答。可分為客觀原因(人類的急功近利和對老樹的漠視);主觀原因(樹沒有腳,他綠著生,綠著死,死復綠,為人類無私奉獻是他的職責)
3、提問:作者描述老樹的形象時,融注了濃濃的情感。請揣摩在“綠著生”“綠著死”兩個生命階段的描摹過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
學生品味、辨析。(教師有感情地朗讀第8自然段。)
“綠著生”。那樹古老、神奇、多情、忠誠,作者對樹懷有滿腔的熱愛和崇敬之情,樹的生存受到威脅,但它“綠得更深沉”“依然綠著”“照舊綠”“綠得很”“樹是世襲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詞背后,涌動著洶涌的激情。
“綠著死”。“電鋸從樹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樹僅僅在倒地時呻吟了一聲。”“咬”“骨粉”“呻吟”這都是描寫性、形象性很強的詞語,再現了一幅人類屠戮大自然生命的圖景。“咬”給人以視覺的感受,“骨粉”訴諸視覺,“呻吟”則訴諸聽覺,都給人以痛苦和悲哀的感受。樹遭殺戮。慘不忍睹,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憤激之情溢于言表。
三、悟讀語文,體會托物寓意的表現手法,理解課文的主旨
1.揣摩下列語句,
理解其深層含意。
多媒體顯示:(學生朗讀下列語句)
(1)柏油路一里一里鋪過來,高壓線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公寓樓房一排一排挨過來。所有原來在地面上自然生長的東西都被鏟除,被連根拔起。
(這與那樹“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須形成什么關系?表現了作者什么思想?)
(2)那樹被工頭和工務局的科員端詳過無數次,但他依然綠著。
“為什么這兒有一棵樹呢?”一個司機喃喃。“而且是這么老這么大的樹。”乘客也喃喃。在車輪揚起的滾滾黃塵里,在一片焦躁惱怒的喇叭聲里。那一片清陰不再有用處。
于是交通專家宣判那樹要償命。
他們(伐木的工人)只發現一件事:本來藏在葉底下的那盞路燈格外明亮,馬路豁然開曠,像拓寬了幾尺。
現在,日月光華,周道如砥,已無人知道有過這么一棵樹,更沒有人知道幾千條斷根壓在一層石子一層瀝青又一層柏油下悶死。
(以上五段話,表現了人們對樹的什么態度?)
學生仔細揣摩,同桌之間交流。
明確:(1)“一里一里鋪過來”“一千碼一千碼架過來”,其來甚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極緩,兩相對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長極為遲緩,而人類文明的發展極為迅速,自然界各物種在人類的破壞性開發面前,顯得極其脆弱,是一種嚴重的不對稱。這一段話暗示古樹的悲慘命運。
(2)上面五段話,大樹存在,受人質疑、指責;大樹被殺,人們慶幸并不久遺忘。大樹在眾人眼中有害無益,它成了城市發展的攔路虎、絆腳石。
2.理解課文的主旨。
提問:作者借寫老樹的命運,想要表達什么主題?
學生思考,討論辨析。(注意引導學生正確理解文章主題)
明確:大樹的命運引發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認為人與自然應該和諧共存,人類的發展不應該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但作者并不是就這樣簡單地否認現代文明。正如他在另一篇文章中所說的那樣:“人類以他最杰出的才智,最艱辛的奮斗,最漫長的過程,沖出洪荒,緊握文明,難道現在后悔了嗎?不,我們決不后悔!對付文明造成的災害,是用進一步的文明,不是否定文明。”
四、跳讀課文,探討重點問題
如何理解“螞蟻國”里的事情?
這也是作者引用當地人的傳說,很難料定事情的真假。這是文章中最為奇特的事情,給文章帶來了奇幻的色彩。作者細致地描寫“螞蟻國”里的事情,推想其用意似在于:一、動植物有預知的能力,比人類還更有靈感;二、創造一種悲壯氣氛,表明動植物世界有友愛,而人類有時極其缺乏友愛,形成鮮明對比。作者懷著敬意來寫這件事,字里行間帶著深情,如“老樹是通靈的,它預知被伐,將自己的災禍先告訴體內的寄生蟲”,讓人看到老樹的悲哀和富有同情心;“于是弱小而堅忍的民族,決定遠征,一如當初它們遠征而來”,把螞蟻國民認作一個民族,就像人類一樣的民族,顯然是懷著敬意
五、結束語
這是一篇帶有很濃抒情味的記敘散文。半帶紀實性的語言完全可以讓人感到一種強烈的震撼力。這是作者和許許多多熱愛環境和生命的人的帶淚的沉悶的吶喊。“高度文明”的現代人,卻大多在犯著同樣的錯誤,于是,我們的地球只有剩下哭泣的份兒。
看看文章中那人的心滿意足的樣子吧,這是鼠目寸光者的光輝形象的寫照。
六、拓展延伸
角色轉換,寫出幾句心里的話。
(A)想象螞蟻王國參加葬禮的場面,螞蟻和樹互相傾訴了什么?
(B)如果你是一棵樹,耳聞目睹自己的“兄弟姐妹”不斷的倒下,你面對人類,有什么話要說嗎?
【九年級必修那樹教案設計】相關文章:
《那樹》教案設計08-15
《那樹》教案設計「優質課」03-31
那山那樹07-27
九年級《那樹》教案設計12-01
那山·那樹·那背影10-10
那樹,那土地經典日志01-05
那山那樹那棗散文01-21
那樹那人10-23
那樹作文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