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下冊《青花》精品教學設計
本課講述了“以青花為業,以青花為榮”的一家父子倆的生動故事,贊美了青花瓷藝人的執著的創新精神;也從另一個側面寫出了中國青花世代相傳、不斷發展的原因,那就是從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倆那樣的瓷器藝人在為中國青花的發展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認識中國的青花瓷藝,體會作者對文中所描寫的青花瓷藝人的追求完美,不斷創新精神的熱烈贊頌之情。
2、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內容,理解重點句子和含義及表達的情感。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對文中所描寫的青花瓷藝人的追求完美,不斷創新精神的熱烈贊頌之情。
教學難點:
理解傳承與創新的關系。
學生分析:
《青花》面對的是一群成長在現代人文環境下的小學,受經歷與知識積累水平所限,對這篇通過中國傳統工藝青展現傳承與創新的文章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另外,還要考慮到小學六年級學生對難學課文學習注意力容易分散,產生學習疲勞,且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分又有幾個不同的層次,所以教師必須做聯系學生的現實感性知識、兼顧全體,合理設置教學目標,靈活安排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分析:
陶瓷是中國文化藝術的重要部分。而中國瓷器的發展,則以青花瓷器為最早,在世界享有盛譽。本課講述了“以青花為業,以青花為榮”的一家父子倆的生動故事,贊美了青花瓷藝人的執著的創新精神;也從另一個側面寫出了中國青花世代相傳、不斷發展的原因,那就是從古至今都有像文中父子倆那樣的瓷器藝人在為中國青花的發展默默地奉獻著自己的智慧和精力。
教學媒體與資源:
關于青花瓷的多媒體電腦課件和文字材料、圖片、歌曲等。
教學實施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欣賞歌曲《青花瓷》,同時欣賞青花瓷圖片。
2、通過英語“china”的兩個含義,了解瓷器是咱們中國的象征之一,而青花瓷又是瓷器里最美麗的精品之一。
二、初讀課文
1、課文主要寫了哪些人物?記敘了他們的什么事情?(快速瀏覽課文后回答)
2、分析第五自然段中的“我開始了苦苦尋覓”一句,看看哪些段落寫“我”苦苦尋覓的由來,哪些段落寫“我”苦苦尋覓的過程。
3、小結:美麗的青花,一代代藝人的驕傲和滿懷的心事都凝聚在上邊,到底父親要兒子找到什么東西呢?
三、細讀理解
(一)研讀1-4自然段
1、讀1-4自然段,思考:
父親是一個怎樣的青花瓷藝人?
他教“我”瓷藝,為什么不傳配方給“我”?
后來,父親為什么又鄭重其事地把一尊殘缺的青花交給“我”?
2 、交流
3、小結:這個部分,我們領會到父親對孩子的默默期盼和良苦用心。他到底在期盼什么?兒子怎樣才能完成父親的囑托,成長為青花瓷的'合格接班人呢?
(二)研讀5—16自然段
1、默讀5—16自然段,思考并找出關鍵語句寫批注。
(1)“我”怎樣尋覓“祖傳配方”?主要經歷了那幾個階段?
(2)找出表現“我”心理活動和父親神態變化的語句。
(3)讀讀這些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交流
3、小結:父親的默默期盼,經過兒子的苦苦尋覓,終于獲得了完美的結局,原來“修復和復制都不是青花的歸宿,完美的青花,應該在超越中得到傳承”。
四、再讀領悟
從父親神態的變化中,體會出父親怎樣的思想感情?
五、練讀拓展
1、讀一讀
我的青花像一尾歡快的游魚,在清澈的溪流中歌唱。
人間瑰寶——青花瓷
其瓷——胎骨細膩,晶瑩柔潤;
其花——清新明麗,幽靜雅致;
其釉——光亮潔凈,白中泛青;
其色——青翠欲滴,永久不褪。
2、回憶課文內容和思想感情,練習說話并填空。
我贊美獨樹一幟的人間瑰寶__________青花瓷,我更選美_______________
板書設計:
青花
父親 默默企盼 滿意——冷眼——笑容
傳承——超越 創新
兒子 苦苦尋覓 尋覓——復制——創造
教學評價與反思:
從課堂情況看,教學實施過程和設計思路基本匹配,學生的學習效果較好,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交流環節十分涌躍,提出了很新穎的觀點。這讓我想到,在我們學校,“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依然十分普遍,我們應該多多運用這種能體現學生主體性的教學方法。
【六年級下冊《青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S版六年級語文下冊《青花》教學設計10-29
語文S版《青花》教學設計03-24
六年級語文下冊《青花》教案02-26
六年級語文下冊青花教案03-02
小學六年級下冊語文課文青花教案設計01-29
青花04-16
六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設計04-14
六年級下冊《墨梅》教學設計04-07
六年級下冊《大衛》教學設計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