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六年級下冊《日食和月食》公開課教案
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教科版《科學》六年級下冊《宇宙》單元中的教學內容。
本課內容分為"了解日食現象"、"推測日食的成因"、"推測月食的成因"三個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學生們聽說過或觀察過的兩種有趣的天文現象。從教材的角度來說,把這兩種現象作為學生們學習的主題,有三個目的:一是因為這兩種現象對學生有吸引力;二是這兩種現象都涉及了學生在本單元要建立起的有關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體是運動著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陽、月球三者之間的相對運動形成的;三是培養學生們從現象到本質的邏輯推理能力。
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從教材單元整體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月相成因的基礎上的后續,是宇宙單元中的第4課。有助于建立起有關宇宙系統的模型。學生已經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轉及公轉的方向——自西向東逆時針運動,月相知識等。以及地球、月球、太陽三者簡單的相互運動關系。日食、月食雖已是學生聽說過或個別觀察過的天文現象,但對其具體深奧的內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動形成的天文現象;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地球處于月影中時,因月球擋住了太陽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則是月球運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擋住了太陽射向月球的.光。
過程與方法 :運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對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根據模擬實驗中的現象進行邏輯推理,推測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科學實驗的嚴謹、客觀和樂趣,意識到設計科學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夠大膽地想象,表達自己的想法;意識到模擬實驗及推測和客觀真實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識到天文現象是可以被人們認識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利用模擬實驗等方法,使學生認識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個天體運行的位置關系形成的天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