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六年級語文教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窮人》六年級語文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窮人》六年級語文教案1
一、教材簡析:
《窮人》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個短篇小說。當時,俄國勞動人民處于沙皇的黑暗統治之下,生活極度貧困,但是他們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課文記敘了漁夫和她的妻子桑娜關心、同情鄰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養了她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窮人純樸善良的同情心和樂于助人的高尚品質。本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通過對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別是用多種方式細膩地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既有直接心理描寫,又有間接心理描寫;既有錯覺、幻覺的運用,又有景物描寫襯托人物心理,感人至深。教學時,創設情景,讓學生走進文本,理解內容,在此基礎上,從內容中想開去,讓學生在深挖文本的過程中 ,真切地感受,做到入情入境。
二、教學對象分析: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學感悟能力,能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并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初步感受作品生動形象和優美的語言,關心作品中人物的命運和喜怒哀樂。而本文在寫作上特色鮮明:通過環境和人物心理、^對`話的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抒發真情的寫法。作者這種高超的藝術技巧對于六年級學生,理解起來具有一定的難度。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正確讀寫“擱板、帳子、抱怨、、掀起、寡婦、揍打、魁梧、倒霉、后腦勺、熬”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的能力。
2.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三)情感態度目標:
在閱讀中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四、教學重、難點:
(一)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二)學習作者通過環境和人物^對`話、心理的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五、教學策略:
誦讀感悟法、讀寫結合法。
六、教學準備:
(一)多媒體課件。
(二)學生課前準備:搜集關于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七、課時安排:二課時
《窮人》六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練習續寫課文。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認識“恩、嘿、哦、喃”4個生字。
能正確理解下列詞語:自作自受、魁梧黧黑、喃喃、忐忑不安。
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生活的窮困和悲慘。
教學重點:
通過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漁夫夫婦淳樸、善良的美好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交流收集的材料。
1、簡介本文作者以及其主要作品。
2、簡介時代背景。
二、自選方式,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學生讀書后,要求他們提出課文中易讀錯的字音,讀不通的句子以及不理解的詞語。
僅以易讀錯的字音為例,學生有可能提出以下幾個字:
自作自受魁梧黧黑仍舊模樣勉強傾聽
可采用教師帶讀、輪讀、個別讀等方式練習讀準字音。
三、檢查朗讀,從正確、流利兩個方面評價。
四、交流初讀收獲。
教師可引導學生從了解本文的主要內容,文章的寫作特色,以及對漁夫夫婦的悲慘生活和優秀品格的初步感受幾個方面談談初讀的收獲。
五、置疑,交流。
學生提出的問題先在小組內討論解決,然后再提出小組內決不了的問題,全班交流。學生可能主要提出以下問題:
1、為什么以“窮人”為題,而不以“桑娜和漁夫”為題?
2、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丈夫受的了,為什么還要把鄰居的孩子抱過來?
3、當桑娜拉開帳子,漁夫看到鄰居的兩個孩子以后會有什么表現?
4、文章中省略號處桑娜的心理活動是怎樣的?
其中,第一個問題學生較易理解,因此當堂課就可以解決。而后三個問題比較有深度,初讀課文后便回答比較困難。可待到以后深入理解課文時再給予解決。
六、學寫生字。
要求學生自己提出難寫的字,并自己想辦法識記。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了解沙俄時代窮人的悲慘生活,感受他們勤勞、淳樸、善良的優秀品質。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人物復雜的心理,初步領悟課文運用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點
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體會人物復雜的心理,初步領悟課文運用心理活動的描寫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回顧復習。
1、回憶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2、回憶上節課還有哪些疑難問題尚未解決,明確本課時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
1、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和方式,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文中省略號處桑娜的心理活動。(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有選擇的完成)
3、思考:桑娜明明知道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丈夫受的了,為什么還要把鄰居的孩子抱過來?
二、分組自學,討論交流。
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本組同學喜歡的一個問題討論交流。
三、全班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匯報、指導朗讀。
以小組讀,全班讀,個別讀等方式進行朗讀匯報,中間穿插評讀和教師范讀。使學生在評讀和教師范讀中進一步體會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師可提出這樣的問題引導評讀:“你覺得他讀的怎么樣?你認為應該讀出怎樣
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案十》,來自網!http://
的感情來,為什么?”這樣以讀促理解,既練習了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又能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出人物善良的品質,一舉兩得。
2、匯報、交流第二個問題。
設計此項練習意在訓練學生能夠根據上下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練習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可將此項訓練和朗讀訓練相結合,讓學生邊讀邊想象人物此時的心理活動,然后再根據自己想象的心理活動指導自己的朗讀。
其中,課文第9自然段可作為重點段研讀。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這段話中的重點詞句進行分析,幫助想象。如教師可引導學生抓住“已經夠他受的了”這句話想象桑娜此時會想到什么。學生展開想象后會填寫出這樣的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丈夫整日整夜的打魚,既辛苦又有生命的危險,可即使這樣,孩子們還穿不暖,吃不飽。丈夫為了這個家已經付出了許多,自己的五個孩子已夠拖累他了,我再收留西蒙的兩個孩子,丈夫能負擔的起嗎?”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反復讀自己填寫的語句,體會出桑娜此時的心理是十分為難和矛盾的。當學生體會出這一點后,再讓學生帶著為難的語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進行這項訓練時,教師不要強求學生,而要讓學生盡其所能,能體會出什么來就是什么,能填出多少來就是多少。無論學生完成的如何,教師都要給予表揚鼓勵。
同樣,課文第11、18、23自然段也可用來作此項練習。這幾個自然段可由學生自己分析、填寫、朗讀、交流。師生應及時給予評價。學習完后,教師可相機點撥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幾種方式。
3、匯報、交流第三個問題。
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結合課文內容發表自己對桑娜以及漁夫的看法。答案不要求統一,學生可暢所欲言。只要不偏離中心,教師就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
四、教師小結,布置擴展練習
教師可使用這樣的結束語:“桑娜和漁夫的困苦生活以及西蒙一家的悲慘命運都是沙俄的黑暗統治造成的。沙俄將自己的魔爪伸向了千千萬萬個這樣的家庭,桑娜和漁夫便是這些窮人的縮影。那么他們以后的生活會怎樣呢?那么就讓我們展開想象,下節課學習續寫《窮人》這個故事。”
第三課時
教學目標:
展開合理的想象,練習續編《窮人》這個故事。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并將它們積累下來。
教學重點:
掌握續寫故事的方法,明確續寫故事的要求。
教學過程:
一、提出續寫要求。
1、先要清楚整個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思想品質。
2、掌握故事的主線。
3、情節發展要合情,想象要合理。無論最后發展成什么樣子,主線不能變,人物的性格特點都不能有本質上的變化。
二、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續寫思路。
三、當堂練習續寫。
四、讓學生讀自己寫的文章,大家點評。
五、抄寫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并將它們積累下來,進行全班交流。師生給予評價。
板書:窮人
桑娜漁夫
非這樣做不可揍我一頓也好皺起眉臉變的嚴肅總能熬過去
(心理活動)(動作、神態、語言)
善良
點評:
教學中注重以讀為主線,在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在讀中感悟課文的內容,在讀中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教師還注意適時組織學生圍繞重點展開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發表獨立見解,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窮人》六年級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內容,體會桑娜、漁夫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好品質。
2、學習含義深刻的句子,指導學生合理的想象。
3、練習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桑娜的心理活動以及她和漁夫的對話。
2、體會桑娜、漁夫寧愿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優秀品質。
教學過程:
一、 激趣導入:
(一)
師:課前我想出道題考考你們,誰敢舉手。
師:你為什么敢在不知道題目的情況下舉手?(學生回答)
師:好。看題。
師:板書5+2=
生:7
師:我要問的就是這個問題。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剛剛沒舉手):我沒想到會是這么簡單的題目。
師:出這樣一道題我想說明兩點:第一;一個人的一生中會有許許多多機會,有的人會抓住機會,而有的人會與機會擦肩而過。機會是給勇敢、智慧而且有準備的人的。老師希望大家都做勇敢的嘗試者。第二;5+2指的是——課文中的桑娜原來有五個孩子,后來又收養了兩個孤兒的意思。
師:這道題在數學里的答案是唯一的,而在語文里的答案或許是多種多樣的。
(二)回憶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明確:桑娜和漁夫在鄰居西蒙死后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二、多角度理解“忐忑不安”
(一)桑娜收養了西門的兩個孩子后,心情是怎樣的?找個詞語來形容。
明確:忐忑不安的。(板書:忐忑不安)
(二)請同學們自由朗讀9——11自然段,邊讀邊思考邊劃劃,桑娜在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
(學生找出相關句子并回答)1:他會說什么呢?2:這是鬧著玩的嗎?3: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4: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5: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
(三)老師發現這里的順序有點亂,如果按照先后順序應該是什么?(學生交流)
小黑板出示:
1、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2、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
3、如今叫我怎么對他說呢?
4、他會說什么呢?
(四)想一想:為什么課文不按這樣的順序來寫呢?
明確:因為桑娜心里很緊張,生怕丈夫會揍她。(這就是“忐忑不安”的意思。)
師:這時的桑娜頭緒萬千、思緒很亂。誰來讀這個詞,讀出忐忑不安的心情來。
(五)再讀9——11自然段,讀著讀著你又從哪些詞語讀出了“忐忑不安”?
學生找相關句子并回答:1: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2:是他來了,不,沒有人。3:桑娜沉思著,久久地坐在床前。
師:從這些詞語中我們又讀出了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就是心里慌張、不安。
師:你能把9——11自然段讀出忐忑不安的感情來嗎?(自己讀一讀并思考還能從哪些地方看出“忐忑不安”?)(生讀)
師:找到了嗎?還能從哪里看出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
明確:有很多的省略號。
師:為什么?
明確:因為桑娜連想都是斷斷續續的。
明確:還有她的幻想。門嘎吱一聲……
師:這么多的感嘆號、問號,你讀懂了什么?
明確:說明桑娜心中已堅定了要把孩子抱過來。
師生合作讀桑娜的心理活動一部分,老師讀旁白。
師:你們讀得真不錯,想讀得更好些嗎?抬頭看我,這是桑娜對自己說的,心里想的,怎么能讀得這么響呢?(男生女生合作,再讀一次)
師:桑娜久久地坐在床前,心里是如此的忐忑不安,那她心中為什么會如此的忐忑不安,讓我們帶著這四個句子,來走進她的心理世界。
三、解讀桑娜心里想法
1、“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你是從文中哪里看出來的?(和學生說說課文第二自然段,回憶他們家的生活狀況)
2、體會“受”的意思是?
明確:夠他忙的了。夠他苦的了。夠他干的了。夠他熬的了。
3、從這句話中你讀懂了什么?
明確:擔心他養不活我們了;生活更加艱難了;雖然窮困,他們毫不猶豫地收養了孤兒
;桑娜很關心他的丈夫。
4、既然已經夠他受的了,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所以她會反問為什么要把他們抱過來呢?
小黑板出示: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 ( )。
桑娜寧可( ),也要( )。
明確:如果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他們拯救了兩條孤兒的性命。
如果不把西蒙的兩個孤兒抱過來,桑娜家里還能勉強度日,西蒙的兩個孩子將會凍死。
明確:桑娜和西蒙一樣都是母親,看到孩子要死掉,會心痛;那個活著的桑娜會心理不安。
5、這邊是愛,是對五個孩子和丈夫的愛,那邊也是愛,是對兩個孤兒的愛。可桑娜又想到了什么?
明確:寧可自己受苦受累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寧可被丈夫揍也要把孩子收養下來。寧可自己的日子過得苦些,也要把孩子收養下來。
6、但最后可能桑娜連想都沒有想,這是出自她的本能,什么本能?她是怎樣的一個人?
明確:善良,樂于助人,有愛心,母愛、良心……
四、解度丈夫心理想法
1、孩子抱是抱過來了,可怎么對丈夫說呢?丈夫是怎么說的呢?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1) 這里有個字體現了生活的艱難,那個字?
明確:熬
2) 能給“熬”換個詞嗎?
明確:挺——堅持——挨——撐
3) 你從“熬”中讀懂了什么?
明確:漁夫堅強的性格,寧可自己苦點,也要抱過來。漁夫的善良和偉大。
4) 將來的生活更苦,他想到了嗎?做這個決定難嗎?從哪里看出來的?
明確:想到了。做這個決定難。漁夫皺起眉頭,他的臉色變得很嚴肅,憂慮。
他搔搔后腦勺。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5) 其實,漁夫心里也曾想到很多,趕快動手把他寫下來吧。
(學生寫漁夫心理想法,教師巡視并提問)
明確:自己雖然有五個孩子,但這兩個孩子也是生命;孤兒一定要收養,但桑娜和我會更苦了,我苦沒關系,但要苦了桑娜……;如果不把他們抱過來,我的良心會受到譴責的,這兩個孩子也是生命;不把他們抱過來,違背良心,如果抱過來,我們的生活會雪上加霜,咳,我們窮人的生活好苦啊,將來還是走一步不算一步吧。
6) 這就是漁夫的心理想法,漁夫皺起眉,他的臉變得嚴肅、憂郁……(教師引讀,學生跟讀丈夫的話)
五、首尾呼應,點題提升
1、再來看開始時的算術題:5+2只等于7嗎?
明確:等于更艱苦的生活;等于美好的心靈;等于沙俄王國的殘暴制度;等于桑娜和西蒙的深厚友誼;等于桑娜的樸實、善良;等于在困難中樂于助人的'精神;等于同情心;是母愛的偉大;是愛護每一條小生命;是堅強。
2、這就是5+2答案,是我們用語文的方式得出的。
3、這篇課文的題目是,一起告訴我——《窮人》。但課文中卻沒有出現一個“窮”字,為什么?
明確:他們生活貧窮,但靈魂卻是高尚的。他們窮,卻樂于助人。他們日子過得苦,生活中卻充滿愛。人不是因為美麗而可愛,而是因為可愛而美麗。人生不是一種享受,而是一樁十分沉重的工作。人生的價值,并不是用時間,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心靈純潔的人,生活充滿甜蜜和喜悅。因為他們的心靈是富有的。因為他們的心靈是可愛的,美麗的。他們的窮是表面的,但他們的內在心靈卻是高貴的,高尚的。
4、窮人不窮,改個課題。
明確:富人。好人。好人一生平安。好人有好報。
六、作業
漁夫和桑娜收養了鄰居的兩個孩子。以后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啊!相信此刻同學買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
七、板書
窮 人
窮 桑 娜:忐忑不安
人 淳樸、善良
不 美麗 心靈
窮 漁夫:受、熬
八、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學生能與我積極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在講授本課時,我主要抓住“忐忑不安”、“受”、“熬”,通過分析桑拿的心理活動以及她和漁夫的對話來讓學生理解主人公的美好品質。缺點:在本次教學時沒有能面面俱到,學生的朗讀訓練做的不太好
《孩子,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孩子, 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沒有了樹蔭, 也就無法松懈怠惰。 孩子, 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沒有了揮霍, 也就沒有機會墮落。 孩子, 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沒有了貪欲, 也就不會投機罪過。 孩子, 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不用為失去憂戚, 也就少了精神的折磨。 孩子, 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不用為爭奪利益, 把親友愛人的感情撕裂扯破。 孩子, 我希望你變成窮人。 剔除嬌縱,踏實做人, 我就已經很快樂。
《窮人》六年級語文教案4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抄寫描寫環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3、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4、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2、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的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教學難點】
練習續寫課文。
【教學準備】
課前搜集資料、課件。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解題
1、窮人是什么意思?(窮苦的人)看著這個課題,你心里想到些什么?
課文為什么用“窮人”做題目?
2、為了解開同學們的疑問,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篇課文的作者和當時的時代背景。
3、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
教師和學生共同了解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資料。
4、師:托爾斯泰晚年時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了一篇文章。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窮人》,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2、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抽生檢查讀書情況,并正音。
4、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三、自讀課文,理解文意。窮人(物質上的貧窮)
1、窮人是什么意思?(物質上的貧窮)課文中寫了哪些窮人?(桑娜漁夫西蒙)課文哪些內容描寫了他們的窮?
同學們讀課文,完成填空練習。
課件出示:
桑娜和漁夫從早到晚的干活,還只能_____;孩子們沒有_____;吃的是_____,菜_____魚。
西蒙的兩個孩子她一個人張羅,如今又加上病。寡婦的日子_____!
一只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從_____垂下來。
母親的臨死的時候,拿_____蓋在他們的身上,還用_____包住他們的小腳。
2、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四、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一、出示課題,回顧復習
1、回憶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師:《窮人》一文的寫作年代,正是俄國歷史上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時期。封建農奴制一步步地崩潰瓦解,廣大人民對沙皇專制的反抗斗爭日趨高漲,逐漸形成了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高潮。在這個時期,貴族、資產階級吮吸人民的血汗,生活奢華而道德墮落,廣大勞動人民生活極端貧困。
二、理解:“窮”人(精神上的富有)
1、課文只寫了窮人的窮嗎?你認為他們窮嗎?
2、默讀課文,說說桑娜和和她丈夫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師:廣大勞動人民生活雖然極端貧困然而他們的道德情操卻高尚淳樸,他們不是窮人!
3、你是從作者的哪些描寫中感受到的?
4、請找出描寫環境、人物對話、心理活動的句子,用“──”勾出來。
三、細讀重點句,體會人物的高貴品質并感情朗讀
1、交流描寫環境的句子:
課件出示:
⑴ 屋外寒風呼嘯……五個孩子在海風呼嘯中安靜地睡著。
讀了描寫環境的句子,你能體會到什么?(桑娜雖貧窮但很勤勞)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的?那就通過讀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
⑵ 對西蒙家場景的描寫。
2、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
⑴ 桑娜沉思……
桑娜在繼續等待丈夫的時候想到了哪些?
⑵ 她忐忑不安地想:……
為什么會想到這些?這里如此多的省略號有什么作用呢?學生圍繞省略號進行合理想象,體會桑娜善良的好品質。
讀了描寫心理活動的句子,讓我們看到了桑娜矛盾的心理世界。她先是激動,繼而緊張、擔憂甚至責備自己,最后堅定的復雜心理。
那你們能不能把這個矛盾的心理過程通過讀展示出來呢?抽生讀。
⑶ “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你覺得呢?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3、不僅桑娜有高尚的品質,文中還有誰有?找出描寫人物對話的句子,體會漁夫高尚品質。
⑴ 分角色朗讀桑娜和漁夫的對話。
⑵ 說說自己體會到了什么?
⑶ 同桌分角色讀。
讀完后,你有什么疑問?兩個“沉默”各有什么含義?
⑷ 課件出示:“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這個熬字說明什么?
4、小結: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困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因此,我們不得不佩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學功底。
三、小結全文、續寫課文
1、漁夫和妻子桑娜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后的日子將是何等的難熬,相信此刻同學們的心中都充滿了無限的憂慮。請大家打開想象的翅膀,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后。
2、學生續寫。
3、學生交流續寫,評價作品。
四、推薦閱讀
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有很多,老師希望你們在課余時間多多拜讀他的作品,有《戰爭與和平》、《復活》等。
《窮人》六年級語文教案5
教學設想:九義第十一冊教材《窮人》一課,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寫的一篇小說。作品記敘了漁夫和他的妻子桑娜寧可吃苦受累,也要收養鄰居西蒙家的兩個孤兒的故事。反映了在沙皇統治下的勞動人民,雖然生活極其貧窮,卻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樂于助人。
文章按事情的先后順序敘述,先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在海上起著風暴的一個晚上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再寫桑娜探望生病的女鄰居西蒙,發現西蒙死了,主動把兩個孤兒抱回家;最后寫漁夫在海里九死一生,平安回到了家,得知西蒙的死訊,也同樣做出了收養兩個孤兒的決定。小說的內容并不復雜,故事情節的展開也略顯平鋪直敘,但讀后卻很能打動人心,究其原因就在于作家深刻而獨到的環境描寫,細膩而生動的心理描寫,惟妙惟肖的人物語言、神態描寫。這些地方看似尋常,卻很值得推敲琢磨。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感悟這幾處描寫,正是教師上好這篇課文,學生學好這篇課文的關鍵所在。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正確認讀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要求會寫的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
3、細讀課文,感受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生活的窮困和悲慘。
過程與方法
1、介紹作者極其時代背景,為理解課文奠定基礎。
2、初讀課文,樹立結構,疏通字詞。
3、抓住描寫環境、人物語言和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桑娜和他丈夫善良、淳樸的美好品質。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
拓展與延伸
續寫《窮人》,培養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重難點及突破
重難點
1、抓住重點語句感受桑娜和漁夫勤勞、淳樸、善良的美好品質。
2、學習文章通過環境描寫、語言和心理描寫來展現人物品質、抒發情感的方法。
教學突破
通過品讀文中刻畫人物心理活動和人物語言的句子,揣摩、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感悟人物的美好品質,并學習作者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作者的相關信息,重點字句的課件
學生準備
預習課文,初步了解沙皇時代人們的生活狀況
教學過程
一、導入課文,整體感知
1、師:著名的美國作家海明威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貧窮的人往往富于仁慈”,果真是這樣的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課文“窮人”,看看他們的精神世界是否也如他們的物質世界一樣“窮”。通過預習你們知道本文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他的.了解。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教師補充介紹作者的生平。
2、這位文學巨匠會給我講述一個有關窮人的什么故事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窮人》這則故事中去。
(播放課文影片。)
3、 師:看了這個故事誰知道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誰?圍繞主要人物講了一件什么事?
學生發言,教師做小結。
4、師:根據你們剛才對這件事情的了解,想一想:你認為故事里面這兩個主要人物是勤勞善良還是懶惰愚蠢?是做事魯莽沖動還是小心謹慎?是自私自利還是助人為樂?或者你還有什么認為?認為他們是什么樣的人?請你們認真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畫一邊想,畫出最能體現他們是哪種人的語句。
學生各抒己見,教師給予引導。
二、交流語句(第一段),感受貧窮
1、師:課文的題目是“窮人”,但是整篇文章中,并 沒有出現窮字。他們的窮從哪里表現出來?請大家讀讀前兩段,畫一畫。
學生細讀課文,勾畫相關語句。
2、全班交流: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文中人過著窮苦的生活。
引導學生由相關語句發表看法,進行有感情的朗讀,重點指導下列語句:
(1)“漁夫的妻子坐在火爐旁補一張破帆。”
(2)“屋外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一陣陣浪花。”
(3)“桑娜聽著波濤的轟鳴和狂風的怒吼,感到心驚肉跳。”
(4)“桑娜沉思: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捕漁,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兒,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帆破了可以去買新的,可是他們沒有,而是縫補;天氣惡劣不適合出海,即便有可能葬身大海,漁夫卻還是出海打漁了;他們沒日沒夜的干活,卻勉強填飽肚子,孩子從來沒有鞋穿。這是多么貧窮的生活。)
3、師:他們為什么會如此貧窮?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背景資料,大致了解沙俄時代人們的生活情況。
4、師:桑娜家里是怎樣的?你覺得他們愛這個貧窮的家嗎?你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
學生交流,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總結的這些語句。
5、學生自由朗讀前兩段。
三、分析第二段,體會桑娜崇高的品質
1、師:在寒風呼嘯、海浪翻滾的夜晚,桑娜的丈夫出海打漁直到深夜還沒有回來。桑娜在家中心驚肉跳,不住的祈禱,最后她終于呆不住了,于是走出門去。她去做什么?發生了什么事?請大家仔細讀讀課文第二段,勾畫句子,說說你從中體會到了桑娜的哪些特點。
學生自讀課文,勾畫語句,體會人物形象。教師重點指導下列語句:
(1)“她的心跳得很厲害,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
“這樣做”是指收養西蒙的兩個孤兒,把他們扶養成人。桑娜探望西蒙,意外地發現西蒙已經病故,留下兩個年幼的孩子—— 一個還不會說話,另一個剛會爬。面對西蒙的悲慘遭遇,桑娜本能地把兩個孤兒抱回了自己的家。“不知道為什么要這樣做”與“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看似矛盾,實際上反映了桑娜同情窮人、關心窮人的善良品質。
(2)“她忐忑不安地想:“他會說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是他來啦?……不,還沒來!……為什么把他們抱過來啊?……他會揍我的!那也活該,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忐忑”是指心神不定。“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安定。桑娜抱回孤兒后,面對自己的五個孩子,想想生死未卜的丈夫,她緊張、擔憂,她不知道丈夫會說什么,覺得自己這樣做給丈夫增加了負擔,覺得對不起他;她擔心丈夫突然回來,不知道怎么告訴丈夫自己把孤兒抱回家的事。但是她寧可讓丈夫揍一頓,也要收養孤兒。課文真實地展現了桑娜此時的心理活動。透過桑娜的心理活動,讀者能充分感受到生活給桑娜帶來的壓力,感受到桑娜熱愛丈夫,同情孤兒,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好的心靈。激起讀者對桑娜今后命運的關心。
補充:省略號的連續運用,表明桑娜當時的心理活動的時斷時續,逼真地寫出了桑娜不安的心理
2、師:表示人物內心活動的內容時斷時續。桑那把西蒙的孩子抱回家,面對家庭現實,內心充滿了矛盾。她的思緒既不連貫,也沒有了條理。她想到了丈夫撫養自己5個孩子的艱辛,現在又多了2個孩子,這不是雪上加霜嗎?這是哪幾句?
生:(她忐忑不安的想:他會說我什么呢?這是鬧著玩的嗎?自己的五個孩子已經夠他受的了……)
師:可能是有什么聲響使桑那以為丈夫回來了,然后又判斷出不是丈夫回來了的語句是?
生:(是他來啦?不,還沒來!…、、)
師:還有自己對自己的責怪的省略:明明知道丈夫養活5個孩子夠苦的了,為什么還要抱他們回來呢?今后的日子怎么過啊?
生(……)
師:接著她猜測丈夫會打她,但是她一點也不后悔,心理反倒安定下來的省略是哪幾句?
生:(誰讓我這么做了?既然已經抱回來了,就由他打吧?自己受點皮肉不算什么,只要這2個孩子有了著落,我挨打也值得了,我也心甘情愿了。)
師小結:由矛盾到平靜的心理活動的描寫,對表現桑那的品質起著重要的作用,充分表現出了她對西蒙一家的關心和她善良的品質
3、師:說到省略號課文中還有幾處,請勾下來體會體會。
生:1“古老的鐘嘶啞地敲響了10下,11下……始終不見丈夫回來”
這里的省略號表示略去古鐘敲打的次數,表明丈夫在大風暴的天氣出海打魚,深夜未歸,為了著丈夫的安全,桑那內心十分焦急。襯托出了她等待丈夫焦急的心情。
生:“謝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了……我不在家,你在家里做什么呢?”
表示對打魚時不幸遭遇的情景的省略。他剛從海上驚險回憶中回過神來,注意力就轉移到了旗子身上。
生:“桑那臉色發白,說:‘我嘛……縫縫補補……’”
省略號表示結巴,欲言又止,桑那聽了丈夫的問話,非常緊張,原想說出抱回孩子的事,但是又顧慮重重,所以說話吞吞吐吐,在緊急中用“縫縫補補”敷衍過去。
4、師:小結:我們在閱讀過程中,理解語言文字的同時,標點符號也是不可忽視的。怎樣才能讀好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描寫和她與漁夫的對話?
(出示課件:描寫桑娜忐忑不安心情的部分,讀的時候首先要注意語調。她“想”的部分中有四個帶問號的句子,要讀升調,句末向上揚;有三個帶嘆號的短句,要讀降調,句末向下降;有五個省略號,表示桑娜思緒的斷斷續續,讀時中間應稍有間歇。其次要注意重音,如“夠”、“受”、“揍”“活該”“也好”等都要讀得稍重,加以強調。)
5、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第二段。
四、分析漁夫的言語和心理,感受其高尚的品質
1、師:在如此困難的條件下,桑娜毅然將兩個孩子抱回了家中,她是多么的善良啊。而她的丈夫捕漁回來面對妻子的舉動,會有怎樣的反應呢?
學生朗讀第三段,勾畫出體現漁夫品質的語句。教師重點指導下列語句:
(1):“得把他們抱回來,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
從這句話中看出,漁夫首先想到的是孩子,孩子同死人呆在一起不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充分體現了漁夫的美好心靈。
(2)“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漁夫不僅同意把孩子抱來,而且催促桑那把孩子抱回來,怕孩子醒來看到母親死去的慘象。漁夫完全為著孩子著想,至于自己生活負擔如何,完全沒有考慮,看漁夫的心地多么善良。
(3)“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回到現實中一想,我們的日子的確很苦,如今又添了2個孩子,真是雪上加霜,日子真難熬啊。從“熬”字可以看出,漁夫過著苦日子,但是很堅強,想帶了7個孩子戰勝困難,度過難關。足以說明漁夫和桑那一樣有關心他人的美好心靈。
(4)但桑娜坐著一動不動。
“你怎么啦?不愿意嗎?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們在這里啦。”桑娜拉開了帳子。
文章的懸念終于消除,讀者懸著的心也終于放下了。丈夫的理解,使桑娜沉浸在激動、興奮和快慰中。這“一動不動”的動作恰如其分地表達了她當時的心情,收到了似平靜又不平靜的效果,讀來給人以回味的余地,顯示出作者高超的藝術表現能力。
2、師:在抱回孩子的這這件事上,桑那和漁夫事先商量了嗎?沒有商量而想法和做法完全一致,叫什么?(不謀而合)說明了窮人和窮人的心是相通的。是的,撫養這2個孩子成人是不簡單的,這中間要要消耗他多少精力、體力乃至生命,為了幫助別人,他和桑那寧愿自己受苦受累,桑那和漁夫多么善良啊。
3、小組學生合作,分角色練習朗讀第三段,體會人物內心。
五、小結,拓展與延伸。
1、師:課題是“窮人”,可文中沒有一個“窮”字,但我們處處可以感受到窮人的貧窮與艱辛;同樣全文沒有一句贊美的話,然而窮人的高尚品質卻被表現得感人肺腑,我們不能不佩服這位偉大的文學家的文學功底,現在就讓我們也拿起手中的筆,在課文的插圖旁針對勤勞善良的漁夫和桑娜,也可以針對這幾個可憐的孩子,還可以針對帶著未了心愿而慘死的西蒙,更可以針對列夫、托爾斯泰寫上一句你最想說的話。
學生自由發言。
2、師:同學們的句句肺腑之言震撼著我們每一個人,可是,桑娜一家收養了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以后,他們的日子該怎樣過呢?相信大家對此都非常的擔憂。請同學們打開想象的翅膀,課下續寫“桑娜拉開了帳子以后。”
《窮人》六年級語文教案6
教學目標:
1、學會十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擱板、帳子、抱怨、掀起、寡婦、魁梧、倒霉、揍一頓、后腦勺、熬過去。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3、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德。
4、創設情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美德。
教具:
投影片
教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會十個生字。能夠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擱板、帳子、抱怨、掀起、寡婦、魁梧、倒霉、揍一頓、后腦勺、熬過去。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抄寫自己喜歡的語句。
3、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
重難點:
初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
教具:
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板書:
窮人
2、你了解窮人嗎?他們的生活怎樣?(引導學生簡單地說說周圍的窮人)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有關窮人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要求:
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
2、檢查生字詞。
A、出示b、自由讀c、指名讀d、齊讀
3、讀完課文,哪些地方讓你感動,讀一讀。
4、你明白了什么?
三、精讀領悟。
1、默讀課文。
思考:文中的窮人有哪些?
2、相機板書:
桑娜、漁夫、西蒙
3、速讀課文。
畫出可以看出窮人貧窮的句子,仔細地讀一讀。談談你的體會。
4、自瀆思考。
5、小組交流。
(交流所話句子及感受;一人說,其余人聽,然后補充)
6、集體交流。
引導學生讀讀所話句子,
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案4》,
讀中體會,然后再交流。最后朗讀領悟、提高、鞏固。
四、小結。
通過本課的學習………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桑娜和漁夫的`勤勞、淳樸和善良。
3、學習他們寧可自己受苦也要幫助他人的美德。
重難點:
從人物的行動、語言、思想活動中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教具:
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探究深讀。
1、師生小結課文主要內容,明確本節課的任務
(師:上節課,我們知道《窮人》這一課講的是……這節課將重點研究桑娜和漁夫的語言、心理、行為,體味他們的個性特點)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完成填空:
西蒙
()的桑娜
漁夫
要求:
1)、任選其中的一個或幾個人物
2)、可以根據教材內容填,也可以自己
想,可以填一點,當然歡迎填幾點
3、找合作伙伴交流
4、集體交流。
二、重點研讀隨機點撥。
師:列夫托爾斯泰是俄國著名作家,他寫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語句,請大家重點研究“桑娜把孩子抱回家,漁夫回來這部分內容”
1、找一找最值得研究的詞語、句子,甚至標點。可以自己研究;可以找合作伙伴研究。
2、研讀交流:
(1)出示:“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
重點語段(2)交流“桑娜的矛盾心情”
(3)朗讀體會。
(1)出示:“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重點詞語(2)交流對“熬”字的理解和感悟。
(3)朗讀體會。
(1)出示:“我嘛……縫縫補補……風喉的這么兇……”
重要標點(2)交流對省略號的用法的體會。
(3)朗讀體會。
……;……
3、分角色朗讀。
三、質疑研讀感悟品質。
1、提出幾個感興趣或者不懂的問題,與同學交流。
2、討論填空:
西蒙
()的桑娜
漁夫
(要求:括號中填入的詞語,可以概擴三個人所具有的品質。)
3、讀一讀最讓你動感情的句子,與同學交流讀后感受。
《窮人》六年級語文教案7
教學目標
1、學習并掌握本課的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2、理清文章脈絡,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
3、學習課文內容,感知“窮”。
教具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查閱托爾斯泰的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題談話,導入新課
1、介紹作者及背景
同學們一定聽說過世界上著名的一位大作家托爾斯泰吧?誰能說說他是哪車的作家?是一位怎樣的作家?又有哪些著名的作品?
(教師補充)列夫·托爾斯泰(1828—1910),19世紀俄國偉大作家。出身貴族,但同情被剝削被壓迫的農奴。青年時期就開始文學創作,他全部的創作時間達六十多年。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資本主義勢力的種種罪惡。他的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等。
托爾斯泰晚年把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敘事詩《窮人》改編成一篇短篇小說,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
2、課題引入
板書課題:窮人。學生讀題。《窮人》是托爾斯泰的一篇小說,“窮人”是一個包括范圍很大的詞語,課文為什么用它來做題目?讓我們一起來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全文。
2、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全班交流。
擱板:屋內固定在墻上放置器物的木板。
顧惜:顧全愛惜。
抱怨:心中不滿,訴說別人不對。
傾聽:細心地聽。
寧靜:(環境、心情)平靜。
沉思:靜靜地想,深深地思考。
黧黑:皮膚黑而黃。
忐忑不安: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自作自受:自己做錯了事,自已承受不好的后果,自食其果。作,讀zuò,不讀zuō。
喃喃:象聲詞,連續不斷地小聲說話的聲音。
張羅:本課是“料理”的意思。讀作zhāng luo。
憂慮:憂愁、擔心。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主要寫的是漁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顧自家的困苦,收養鄰居西蒙的兩個孤兒的故事。
4、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
⑴開火車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想:這篇課文先講什么,再講什么,最后講什么,可以分為幾段?
⑵給課文劃分段落。
⑶指名反饋,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寫漁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風呼嘯的深夜焦急地等待著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寫桑娜抱回了西蒙的兩個遺孤,內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寫漁夫回來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抱回兩個孩子。
三、學習課文,感悟“窮”
1、教師導語:這篇課文課題是“窮人”,但文中未出現一個“窮”字,字里行間卻“窮”意濃濃。現在,就請大家快速再讀讀課文,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到了“窮”。
2、學生自學課文,探究窮人“窮”在哪里。
3、小組交流,暢談對“窮”的理解。
4、指名反饋,多角度感受窮人的“窮”。
⑴從屋內的擺設看出“窮”。
“古老的`鐘嘶啞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沒有生爐子,又潮濕又陰冷。”
⑵從孩子的吃、穿看出“窮”。
“孩子們沒有鞋穿,不論冬夏都光著腳跑來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魚。”
“顯然,母親在臨死的時候,拿自己的衣服蓋在他們身上,還用舊頭巾包住他們的小腳。”
⑶從桑娜和漁夫的忙 顧惜:顧全愛惜。
“丈夫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和風暴出去打魚,她自己也從早到晚地干活,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沒有打到,還把網給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氣可真厲害!我簡直記不起幾時有過這樣的夜晚了,還談得上什么打魚!謝謝上帝,總算活著回來啦。’”
5、教師小結、過渡:漁夫每天早出晚歸地捕魚,即使是在風暴襲擊的惡劣天氣里,仍冒著寒冷與危險出海;而桑娜也從早到晚地干活,即便他們這般勤勞,也還只能勉強填飽肚子,而且吃的只是黑面包和魚,足可見他們是多么的窮苦,簡直是在煎熬中度過。而鄰居西蒙窮得沒錢看病,只能死去,這窮苦的生活真令人心酸啊!不過窮是很窮,但桑娜家的小屋里卻充滿溫馨。
6、理解句子:“海上正起著風暴,外面又黑又冷,這間漁家的小屋里卻溫暖而舒適。”
⑴“溫暖”是指爐火未熄滅,與外面的寒風呼嘯形成對比。
⑵“舒適”是指地面干凈,食具閃亮,孩子安睡,與丈夫在狂風大浪中打魚形成對比。
⑶通過對比,體會桑娜的勤勞能干,也體會漁夫一家的生活雖艱辛,卻也很溫馨。
四、課堂小結
教師小結: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貧窮、艱苦,但他們卻頑強地生活著,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維持著生計。漁夫為了一家人甚至不顧惜身體,冒著寒冷與風暴出海打魚,生活的艱辛幾乎把他們逼到了絕境。然而,就是在這般艱難的情況下,漁夫和桑娜還是主動收養了鄰居的兩個孤兒,我們等下節課再來學習這一部分的內容。
五、作業設計
1、書寫本課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思考課后習題。
【《窮人》六年級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07-15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優)07-16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熱)07-16
[推薦]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07-16
六年級上冊語文《窮人》教案05-20
小學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04-09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及教學反思10-29
六年級語文《窮人》教案15篇07-16
人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窮人》教案03-05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語文《窮人》教案03-04